1、類風濕因子RF值正常值的范圍是多少?
意見建議:關節疼痛的情況是可有關節炎、風濕類疾病的情況的。一般常規的參考值,一般類風濕因子在0-20,抗o小於1:200.血沉男性在0-15,女性在0-20.crp即c反應蛋白是小於等於8.
2、什麼叫做類風濕三項正常指標
抗溶血性鏈球菌抗體試驗(ASO):滴度超過500單位為增高,特別提示近期曾有溶血性鏈球菌感染。急性風濕熱患者約有80%ASO增高,類風濕性關節炎、慢性風濕性關節炎也可見滴度增高。
血沉(ESR):血沉增快提示有風濕活動存在。部分患者病情緩解可降至正常。它的正常值:兒童0-10mm/H;成年男性0-15mm/H:女性:0-20mm/H。
類風濕因子(RF):類風濕成年患者陽性率高達70% -80%,兒童病人陽性率為30%左右。類風濕因子檢查對類風濕病不是惟一的診斷依據,因正常人中約1%~5%可見類風濕因子陽性。其他疾病也可出現類風濕因子陽性。相反,類風濕因子陰性也不能排除類風濕關節炎,需要結合臨床全面考慮。
3、今天抽血,檢驗類風濕3項的,ASO值為52。RF值為19 CPR值為6.還有ESR值為23,醫生說風濕。然後就沒說什麼
血沉有點高 其餘正常 。這個結果可以做為診斷為風濕病的依據,但是不能只憑這個就確診為風濕。 請問下 你有什麼臨床症狀?你可以給我詳細說下。
4、風濕三項中rf25.1
你好,根據你的描述,您說的情況不能夠確診的。還應該有其他的檢查。根據您的情況,建議您應該做一下血沉看一下相應的結果。
5、Rf 高於正常值是類風濕嗎?
RF(類風濕因子)若高於正常值即血檢此項為陽性。但僅此一項異常(通常小於回答30)並不能確診患了類風濕,還要看其它指標才能確診。比如血沉ESR(男正常值:0-15MM/h,女正常值:0-20MM/h) ;C-反應蛋白(正常值≤8ML/L),抗O,抗環瓜氨酸肽抗體(CCP)等,另外,還要結合有無發熱、疼痛、皮膚異常、晨僵、雷諾氏征、肌肉疼痛或無力等症狀。因為有些偶然的特殊情況也會出現臨時性的類風濕因子升高。祝您好運!
6、類風濕三項正常指標是哪些呢
風濕三項(抗o、類風濕因子、C反應蛋白)
抗o的臨床意義:
增高:風濕熱病、溶血性鏈球菌感染、急性腎小球腎炎、亞急性心內膜炎等疾病。用於檢測風濕病是否在活動期的試驗,期間60%~80%可增高;抗「O」增高只能說患者近期曾感染溶血性鏈球菌,但不一定會患風濕熱、風濕性關節炎和風濕性心臟病,需要同時檢測抗鏈球菌的菌體抗原並結合臨床表現等;
類風濕因子(RF)的臨床意義:
對類風濕性關節炎(RA)患者的診斷及預後判斷具有一定臨床意義,RA患者RF陽性率為52%~92%,一般RF陽性者療效差,並伴有其他並發症,如周圍神經炎及動脈炎等;RF陰性者病情較輕,並發症較少,療效較好。RF陰轉或含量降低,可作為評價葯物療效及病情緩解的一個指標;
C-反應蛋白(CRP)的臨床意義:
CRP作為急性時相蛋白在各種急性炎症、組織損傷、心肌梗塞、手術創傷、放射性損傷等疾病發作後數小時迅速升高,並有成倍增長之勢,其升高幅度與感染的程度呈正相關;
7、什麼是風濕因子?
建議:您好!類風濕因子是一種身體內產生的抗IgG的免疫球蛋白,主要由滑膜的漿細胞合成並分泌入滑液和血液中,另外,脾、淋巴結和類風濕性皮下結節的漿細胞也可產生。類風濕因字的臨床意義①典型和肯定的類風濕病人的RF陽性率僅在80%左右,不典型和初患病例的陽性率較低;②RF陽性也可出現於其他結締組織疾病,其他慢性炎症及惡性腫瘤,如風濕熱、系統性紅斑狼瘡、皮肌炎、牛皮癬、結節病、慢性肝炎、肝硬化、結核、氣管炎target_blank>慢性支氣管炎、亞急性細菌性心內膜炎、梅毒、麻風、矽肺、膀胱腫瘤、白血病等;③正常人群的類風濕因子陽性率在5%左右,老年人的陽性率可達20%左右;④類風濕因子多見於具有關節外病變的類風濕病人,如皮下結節、血管炎、心肺損害等;⑤類風濕因子的滴度越高,出現越早,則病變越可能向嚴重方向發展,故RF也可作為判斷預後的一個指標。不知道患者現在具體是個什麼樣的情況呢?針對風濕類的疾病建議可以採用中醫的方法「侯氏療法」來治療的,葯物結合體質療法、相關的功能鍛煉、飲食和心理指導來系統的綜合治療。如果您還有什麼疑問的話可以隨時向我們咨詢!祝您早日康復!
8、rf類風濕因子124是什麼樣的程度?
類風濕因子(RF)是血液中的一種抗體,其正常值是0-20。類風濕因子(RF)18是在正常范圍內回的。 類風濕因答子升高是用來輔助診斷類風濕性關節炎的一個指標咯。
治療風濕的目的在於控制炎症,減輕或緩解症狀,維持患者的正常姿勢和最佳功能位置,防止畸形。但由於風濕患者每個人的體質不同,病情的程度也不同,因此所需的治療方法很有可能也不相同,所需的費用也就不一樣。因此具體治療費用需要患者到醫院進行檢查,並咨詢成都類風濕專科醫院相關人員。
9、風濕三項都是那三項
人們平常說的風濕三項指的是血沉、抗o、類風濕因子。
【紅細胞沉降率(ESR)】正常范圍:男性 0~15 mm/h;女性 0~20 mm/h。
檢查介紹:血液加抗凝劑後,置於特製的玻璃管中,測定紅細胞在一定時間內下降的距離,稱為紅細胞沉降率,簡稱血沉。
臨床意義:生理性增高:見於妊娠3個月至產後1個月、年幼小兒、60歲以上老人。
病理性增高:見於各種炎症、貧血、惡性腫瘤、大面積組織損傷或壞死(如心肌梗死、手術創傷等)、嚴重腎病、高膽固醇、高球蛋白血症、結核病和風濕病活動期等。
在類風濕裡面,類風濕輕度活動時20~40mm/1h;中年活動度40~80mm/1h;高度活動時>80mm/1h。
【類風濕因子(RF)】正常范圍:膠乳凝集試驗 RF<20IU。
檢查介紹:是類風濕關節炎和其他疾病病人血清中出現的抗人變性免疫球蛋白的自身抗體。
臨床意義:增高:見於類風濕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及其他結締組織病(如乾燥綜合征、硬皮病、多發性肌炎);慢性肝炎病人及老年人等也增高。
【抗鏈球菌溶血素「O」試驗】正常范圍:ASO<400U
檢查介紹:簡稱抗「0」或ASO試驗。鏈球菌溶血素是溶血性鏈球菌的代謝產物之一。
臨床意義:①抗「O」值超過400單位,提示有過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因此,凡由此菌感染所引起的疾病(猩紅熱、丹毒、急性腎炎等)會使抗「O」值增高。由於抗「0」與血沉的變化均無特異性,即使病人抗「0」、血沉都增加情況下,對活動性風濕病的診斷,仍應結合臨床表現來考慮。
②某些與溶血性鏈球菌無明顯關系的疾病,抗「O」值也可增加。如少數肝炎、腎病綜合症、結核病、結締組織疾病、亞急性感染性心內膜炎以及有些過敏性紫癜等病人,鑒別診斷時應結合臨床資料綜合分析。
以上是確診類風濕關節炎的風濕三項指標,以及其標准,超過正常標準的情況下,可以確診是類風濕關節炎,不過最重要的還是要看患者本身的症狀反應,綜合來判定。
10、類風濕三項正常指標是哪些
1.類風濕因子:類風濕因子是種身體內產生的抗IgG的免疫球蛋白,主要由滑膜的漿細胞合成,並分百泌入滑液和血液中,另外,脾、淋巴結和類風濕性皮下結節的漿細胞度也可產生。
2.血沉:即紅細胞沉降率(ESR),可以作為判斷炎症活動度的可靠指標,其升降與類風濕的活動度相一致,也可作為判定內療效及診斷的指標。
3.c-反應蛋白(CRP):當發生炎症或組織壞死時,血清CRP濃度迅速上升。風濕在活動期,血清CRP升高明顯,是觀察病情活動性的指標之一。和炎症活動度的關系密切,結果不易受貧血、容高球蛋白血症等因素影響,因而反映炎症狀況更為准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