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只有抗sm抗體,類風濕因子陽性,能確定為紅斑狼瘡嗎
不知道你還有其他症狀沒,並且要做進一步檢查,抗sm抗體陽性對SLE特異性是99%,如果陽性基本就確診了,建議你做進一步檢查。按醫生要求配合治療。
2、類風濕因子呈陽性是什麼意思
類風濕因子是由於感染因子(細菌、病毒等)引起體內產生的以變性IgG(一種抗體)為抗原的一種抗體,故又稱抗抗體。常見的類風濕因子有I gM型、IgG型IgA型和IgE型。人體內普遍存在著類風濕因子,並起著一定的生理作用。近年來對IgM型類風濕因子的生物作用已有所了解,這些生物作用包括:1 、調節體內免疫反應;2、激活補體,加快清除微生物感染;3、清除免疫復合物使機體免受循環復合物的損傷。只有類風濕因子的量超過一定的滴度時稱類風濕因子陽性。類風濕因子正常范圍0-20IU/ml。你雖然類風濕因子陽性,也不能就確定你是類風濕,要結合相關的症狀、血沉、CRP和X線片子等等進行診斷。建議你盡快到正規醫院的相關科室、像風濕免疫科,做進一步的檢查!盡早確診,盡早開始治療!現在類風濕關節炎已經有比較先進的治療方法了,像依那西普就能夠直接作用於TNF腫瘤壞死因子(這是類風濕關節炎的關鍵致病因子),抑制TNF的活性,用這種方式從根本上阻斷類風濕關節炎的發展。這種生物制劑的中文名叫做恩利,現在已經在中國有處方了。國外的指南現在已經推薦在疾病早期就開始使用恩利等生物制劑,在早期就把病情控制住不再發展,否則等到關節已經開始變形的時候,用什麼好葯都只能維持現狀,而很能恢復原樣了。所以啊,你現在最重要的是盡快進行檢查確診。
3、什麼是類風濕因子
類風濕因子是一種抗人或動物IgG分子Fc片段抗原決定簇的抗體,是以變性IgG為靶抗原的自身抗體。RF主要為IgM類自身抗體,但也有IgG類、IgA類、IgD類和IgE類。
4、血沉、類風濕因子、抗鏈「O」到底是什麼東西、有什麼意義?
我們體內有一種蛋白質,被叫做球蛋白。我們已經知道的抗體,就是球蛋白,被稱為免疫球蛋白(Ig)。人體內的抗體,分為五種:IgG、IgM、IgA、IgD、IgE。現在我們知道,類風濕因子是以變性的IgG為抗原而產生的自身抗體,也就是說,對應類風濕因子的自身抗原是變性的IgG分子。類風濕因子並不是類風濕患者體內所特有的,但是此問題最早是通過對類風濕關節炎的研究中發現的,因此被叫做類風濕因子。類風濕因子可以分為自然發生的和RA特異性的兩種。自然發生的類風濕因子,只有IgM一個類型,而且血清滴度比較低,常常可以出現在健康的老年人體內。而RA特異性類風濕因子,血清滴度高,除了主要的IgM型外,還有IgG、IgA型。因為IgM型被認為是類風濕因子的主要類型,在類風濕因子陽性的類風濕關節炎病人中約佔80%。同時,由於IgM型類風濕因子具有高凝集的特點,易於沉澱,故臨床上主要測定IgM型類風濕因子。測定方法有乳膠凝集法和酶聯免疫吸附法。我們在臨床中,可以遇到檢查類風濕因子的同時,還檢查具體的免疫球蛋白項目,就是為了進一步了解患者體內的類風濕因子分子類型。也有資料方面,用IgM-RF、IgG-RF、IgA-RF這樣的說法,就是具體到了類風濕因子的分子類型,經過大量研究,普遍認為類風濕因子在類風濕關節炎中參與致病過程:①IgM型類風濕因子,可在類風濕關節炎有臨床表現前幾年就存在於病人血清中;而且血清中含有高滴度類風濕因子的非類風濕關節炎的「正常人」,具有發生類風濕關節炎的高度危險性;②血清中含有高滴度的類風濕因子的病人,較血清類風濕因子陰性的病人預後差;③IgG型和IgM型類風濕因子的存在與關節外的損害,如類風濕血管炎和類風濕結節相關。因此,類風濕因子在類風濕的診斷、預後評估、治療評測中,都有重要的參考價值。盡管類風濕因子是診斷類風濕關節炎的重要血清學標准之一,但不是唯一的標准。5%的正常老年人RF可陽性,隨年齡的增高,陽性率可增高,年齡超過75歲的老年人,RF假陽性率為2-25%不等。而且在許多其他疾病中出現,如自身免疫性疾病:乾燥綜合征、SLE、 PSS、PM/DM等;感染性疾病:細菌性心內膜炎、結核、麻風、傳染性肝炎、血吸蟲病等;非感染性疾病:彌漫性肺間質纖維化、肝硬化、慢活肝、結節病、巨球蛋白血症等都可以檢測到類風濕因子。 持續高滴度的RF,常提示類風濕關節炎的疾病活動,且骨破壞發生率高。有學者指出,健康成年人高滴度IgM-RF 是發生類風濕關節炎的危險因子。類風濕因子的表示,定性檢查用陰性、陽性區別,陽性是異常情況。更多的是定量檢查,使用滴度表示,滴度越高、抗體水平越高。在類風濕的治療中,患者可以達到類風濕因子滴度降低、甚至轉陰的結果,但是如果類風濕出現反復,類風濕因子仍然可以重新出現。在類風濕患者中間,也存在不少病例,怎麼治療類風濕因子都存在,但是身體症狀、其它檢查項目都比較正常,有的情況還是高滴度的情況。我認為應該這樣看:這樣的患者,至少應該是「高危正常人」中的「高危」,在平常需要注意自我保護,遠離會引起復發的因素,預防類風濕的復發。類風濕因子是一個免疫學指標,雖然可以作為一個療效評價指標,評價治療的效果,但是不會像血沉、C反應蛋白那樣,隨著炎症情況而變化明顯,因此不作為監控疾病活動的指標,也不需要經常檢查。抗鏈球菌溶血素「O」,我們簡稱抗O或ASO。正常參考值:成人
5、類風濕因子到底是怎麼回事?
類風濕性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 臨床內科學:類風濕因子可分為IgM、IgA、IgG、IgD、IgE五型(註:在臨床內科學中描述為四型,沒有IgD型;但在實驗室診斷學中描述為5型),是類風濕關節炎血清中針對IgG FC片段上抗原表位的一類自身抗體,類風濕因子陽性患者較多伴有關節外表現,如皮下結節及血管炎等。IgM型RF陽性率為60%-78%。 實驗室診斷學:約90%類風濕性關節炎(RA)患者的RF呈陽性。IgA-RF與骨質破壞有關,早期IgA-RF升高常提示病情嚴重,預後不良;IgE-RF升高時,已屬病情晚期。某些自身免疫病,如冷球蛋白血症、進行性全身性硬化症、乾燥綜合征、SLE等患者都有較高的陽性率;一些其他疾病如血管炎、肝病、慢性感染也可出現RF。 類風濕因子是由於感染因子(細菌、病毒等)引起體內產生的以變性IgG(一種抗體)為抗原的一種抗體,故又稱抗抗體。常見的類風濕因子有I gM型、IgG型IgA型和IgE型。人體內普遍存在著類風濕因子,並起著一定的生理作用。近年來對IgM型類風濕因子的生物作用已有所了解,這些生物作用包括:1 、調節體內免疫反應;2、激活補體,加快清除微生物感染;3、清除免疫復合物使機體免受循環復合物的損傷。只有類風濕因子的量超過一定的滴度時稱類風濕因子陽性。由於I gM型類風濕因子是類風濕因子的主要類型,而且具有高凝集的特點,易於沉澱,故臨床上主要測定IgM型類風濕因子,測定方法為乳膠凝集法和酶聯免疫吸附法。
6、類風濕因子抗核抗體多少有意義
可能是一種沒有分化的結締組織病,如果症狀不明顯,可不用葯觀察。也可使用羥氯喹等治療預防發展(北醫三院劉湘源大夫鄭重提醒:因不能面診患者,無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議僅供參考,具體診療請一定到醫院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7、抗類風濕因子抗體高於正常值95有什麼影響?
像你說的這種情況,這個結果提示可能有類風濕,但是主要還是需要結合病人的症狀
8、類風濕因子高,抗ccp抗體在正常范圍內是怎麼回事
你好,類風濕因子陽性常見於類風濕性關節炎。其他人也會引起他的升高,健康人也可以見到陽性。關鍵看現在有沒有什麼症狀,如果沒有症狀並沒有太多的意義。應該密切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