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風濕 > 風濕t細胞

風濕t細胞

發布時間:2020-03-31 15:49:08

1、類風濕關節炎患者體內攻擊正常組織的免疫細胞是T細胞還是B細胞?

《中華風濕病學》上是這樣描述類風濕關節炎與T細胞的關系的:
類風濕關節炎(RA)是一種復雜的自身免疫病,主要影響患者關節的滑膜組織,使其長期存在慢性免疫炎症反應,最終導致軟骨和骨的侵蝕以及關節的破壞。患者的關節部位有大量免疫細胞的浸潤,包括T淋巴細胞、巨噬細胞、中性粒細胞及漿細胞,造成關節滑膜組織的炎症。長期的炎症反應導致滑膜組織細胞的增生,同時免疫細胞分泌的細胞因子導致滑膜組織細胞產生多種金屬蛋白酶,使增生的滑膜組織侵蝕附近的軟骨和骨組織,造成關節的破壞。

你可以到風濕病的病友論壇——風濕家園AS-SKY上去,向資深的病友和志願醫生們學習疾病治療的知識,咨詢這方面的問題。

類風濕關節炎是一種風濕病。雖然目前病因不明,現有的醫學水平下暫時還不能治癒。但只要到正規醫院的風濕科,堅持長期、規范的治療,是可以很好控制疾病的。

關鍵是要增強對「假醫假葯」的辨別力,避免誤診誤治,反而耽誤了病情。

一些病友聽信了一些非法醫療機構活個人能「治癒」疾病的虛假宣傳,誤診誤治,引起身體殘疾的教訓是很深刻的,一定要引以為戒!

順便給你普及點葯物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的常識,先加強學習吧!
————————

第一類:非甾體鎮痛消炎葯(NSAIDs),例如扶他林,西樂葆等。
這類葯屬於對症治療,能控制疼痛症狀,但是不能抑制類風濕關節炎的疾病病程,不能阻止持續進行的關節破壞過程。

第二類:改變病情抗風濕葯(DMARDs),例如,甲氨蝶齡,來氟米特等
這類葯不僅能緩解關節腫痛、晨僵、降低血沉、C反應蛋白等炎症指標的水平,還能延緩關節破壞的進程。長期服用此類葯物,不僅是為了緩解臨床症狀,更重要的是要改變疾病的進程,盡力避免殘疾的發生。但這類葯物的特點是起效時間長,通常要2~3個月才起效。

第三類:TNF拮抗劑
TNF拮抗劑是一類新的生物制劑,它特異性地作用於引起類風濕關節炎的炎症因子——腫瘤壞死因子,療效顯著,並且能夠有效抑制關節破壞。目前,TNF拮抗劑現在全球已經開發了5個,國內已經上市了2個:益賽普和類克。其中,益賽普是國內首個上市,使用人數最多的TNF拮抗劑。

第四類:激素
對於部分病情急重,普通葯物難以見效的病人,為了防止病情惡化,醫生會使用激素,來快速消炎、鎮痛。不過,激素的毒副作用較大,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謹慎使用,否則,不僅會帶來身體損害,還很容易引發引起病情洶涌反彈。並且,激素葯物也是不能改變病情的葯物,仍需要和改變病情的葯物(DMARDs)聯合,來控制疾病。

值得警惕的是:由於激素的效果是立竿見影的,在很多不明成分的中葯中,都不同程度地摻雜了激素。在短期內似乎能見效,但從長遠看,不規范的治療耽誤了治療的寶貴時間,提高了殘疾的發生率。

2、風濕是怎麼得的?

風濕病主要是、肌肉、骨骼或組織等受到侵犯的疾病,那風濕是什麼引起的呢?風濕的形成原因有哪些呢?
1、免疫反應
很多風濕性疾病都屬於免疫性的疾病,因此自身身體的免疫反應就容易導致這種風濕病。當機體的外源或者是內源性抗原物質受到刺激使相對應的T細胞活化後,如果該T細胞產生大量的多種可以導致炎症的細胞因子,並損傷或破壞人體的組織或器官;又或者是T細胞激活B細胞使其產生大量的抗體,該抗體直接或與抗原結合後形成免疫復合物,從而損傷或破壞組織、器官,最終導致風濕疾病。
2、有遺傳性
當結締組織受到侵犯時,也容易導致風濕病。但是結締組織相關的病,是具有一定的遺傳性的,所以有些風濕病是遺傳的原因,尤其是人類組織白細胞抗原。
3、感染因素
在免疫反應中有提到外、內抗原物質,而某些感染因子,或微生物產生的抗原、超抗原,容易激發或加重這種自身的免疫反應,從而導致風濕病或加重風濕症狀。
4、其他因素
形成風濕病的原因還有著涼、勞累、、環境、物理等多種因素,它們也容易誘發或加劇這種免疫反應。要明確病因的話,還是需要到醫院進行檢查。另外,不管是風濕患者,或非風濕患者,在平時一定要注意適當的保暖,以免加重風濕病,或形成風濕病。

3、風濕科cd4t細胞亞群是指什麼

你好,這是一種比較新的檢查方法,還不能確定是否可以准確檢查出腎病病因,建議到腎病專科就診檢查。

4、輔助性T細胞亞群低是怎麼回事

這個指標低說明免疫力低下。

輔助性t細胞亞群是一類t淋巴細胞的總稱,參與機體免疫,比如說人體受病毒侵犯,輔助細胞表面可以識別病毒這種抗原,開始增殖和分化產生抗體抵抗病毒,並且有記憶能力下次病毒再次來襲可以迅速增殖產生抗體。

意見建議:建議系統檢查一下身體,是否有免疫性的疾病。可以咨詢醫院風濕免疫科。

T細胞亞群是指免疫調節,增高表示患者免疫調節功能紊亂,輔助性T細胞功能增強而抑制性T細胞功能降低,淋巴細胞過度活化。建議定期復查,可口服中葯進行鞏固治療,避免復發及淋巴轉移。

5、T細胞與B細胞的作用???

你好:
T細胞不產生抗體,而是直接起作用。所以T細胞的免疫作用叫作「細胞免疫」。
B細胞是通過產生抗體起作用。抗體存在於體液里,所以B細胞的免疫作用叫作「體液免疫」。
大多數抗原物質在刺激B細胞形成抗體過程中;需T細胞的協助。在某些情況下,T細胞亦有抑制B細胞的作用。如果抑制性T細胞因受感染、輻射、胸腺功能紊亂等因素的影響而功能降低時,B細胞因失去T細胞的控制而功能亢進,就可能產生大量自身抗體,並引起各種自身免疫病。例如系統性紅斑狼瘡,慢性活動性肝炎、類風濕性關節炎等。同樣,在某些情況下,B細胞也可控制或增強T細胞的功能。

6、媽媽做了體檢,結果T細胞亞群比值均降低,紅細胞增高。建議到風濕免疫科就診,請問相關情況!

*關於建議到風濕類免疫科就診..
成熟的T淋巴細胞表面均可表達CD3分子,而CD4、CD8不能同時表達於成熟的T淋巴細胞表面,故可將成熟的T淋巴細胞分為CD4+T細胞和CD8+T細胞二個亞群。血液中T淋巴細胞亞群的檢測是觀察機體細胞免疫水平的重要方法,對惡性腫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缺陷病、血液系統疾病的診斷、治療及預後判斷有重要作用。

【正常參考值】

CD3 65.3~77.7 %

CD4 40.4~51.0 %

CD8 22.9~32.9 %

CD4/CD8 1.33~1.99 %

【異常結果分析】

CD3下降常見於①惡性腫瘤;②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濕關節炎等;③先天性免疫缺陷病,艾滋病;④接受放療、化療或者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等免疫抑制劑。CD3上升則見於慢性活動性肝炎、重症肌無力等。

CD4/CD8的比值做為免疫調節的一項指標,正常值約1.4~2.0,若其比值>2.0或<1.4,表明細胞免疫功能紊亂。CD4/CD8<1.4常見於①免疫缺陷病,如艾滋病的比值常小於0.5;②惡性腫瘤;③再生障礙性貧血,某些白血病;④某些病毒感染。CD4/CD8>2.0常見於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濕關節炎等。

*對t細胞亞群 紅細胞增多的解釋
T細胞是不均一的群體,按其抗原識別受體,可將T細胞分為二大類。一類是TCRαβ、T細胞,另一類是TCRγδ細胞
TCRαβT細胞也是不均一的群體,根據其表型(phenotype)即其細胞表面的特徵性分子的不同,可將成熟T細胞分為二個亞類(subsets)即CD4+T細胞和CD8+細胞。
根據TCRαβT細胞的功能可將其分為二類。一類為調節性T細胞,可包括輔助性T細胞(helper T lymphocte,TH)和抑制性T細胞(suppressor T lymphocyte,Ts)。另一類為效應性T細胞(effector T cell),可包括殺傷性T細胞(eytolytie T cell,CTL,或TC)和遲發型超敏性T細胞(delayed type hypersensitivity T lymphoctye,TDTH)。
T細胞可隨血流及淋巴分布於體內各部位,在正常情況下,T細胞在周圍組織中的數目是相對穩定的。如在胸導管淋巴液中可佔90%,在脾中約佔30%,淋巴節中約佔75%,末梢血中可佔60%~80%。CD4+和CD8+細胞的比例,在周圍各組織中大致相同,即CD4+約佔60%,CD8+約佔30%。CD8+的比值在正常人約為2,若其比值<1.0或>2.0可視調節細胞(TH/TS)比例異常,與臨床一些疾病相關。可應用抗各種表型抗原的單克隆抗體檢測全T細胞的數量及其亞類((TH/TS)的比值,常有助於疾病的診斷。

T淋巴細胞是機體免疫細胞中數目最多,作用最重要的功能細胞.T淋巴細胞CD4+、CD8+亞群是重要的免疫調節細胞.中小強度有規律的運動提高CD4+/CD8+比值,增強機體T淋巴細胞的免疫功能;而大強度、力竭運動則降低CD4+/CD8+比值,減弱T淋巴細胞的免疫功能.

紅細胞增多分為3類疾病,各具特點: 相對性紅細胞增多也稱假性紅細胞增多症,由於腹瀉、燒傷、休克等失水,引起血液濃縮,致紅細胞相對增多,只要補充液體後便可糾正;所以,這種病因明確,治療也容易.

7、什麼是風濕病?

8、T細胞受損後,人會喪失全部免疫么?

T細胞是淋巴細胞的主要組分,它具有多種生物學功能,如直接殺傷靶細胞,輔助或抑制B細胞產生抗體,對特異性抗原和促有絲分裂原的應答反應以及產生細胞因子等,是身體中抵禦疾病感染、腫瘤形成的英勇鬥士。T細胞產生的免疫應答是細胞免疫,細胞免疫的效應形式主要有兩種:與靶細胞特異性結合,破壞靶細胞膜,直接殺傷靶細胞;另一種是釋放淋巴因子,最終使免疫效應擴大和增強。
T細胞不產生抗體,而是直接起作用。所以T細胞的免疫作用叫作「細胞免疫」。B細胞是通過產生抗體起作用。抗體存在於體液里,所以B細胞的免疫作用叫作「體液免疫」。大多數抗原物質在刺激B細胞形成抗體過程中;需T細胞的協助。在某些情況下,T細胞亦有抑制B細胞的作用。如果抑制性T細胞因受感染、輻射、胸腺功能紊亂等因素的影響而功能降低時,B細胞因失去T細胞的控制而功能亢進,就可能產生大量自身抗體,並引起各種自身免疫病。例如系統性紅斑狼瘡,慢性活動性肝炎、類風濕性關節炎等。同樣,在某些情況下,B細胞也可控制或增強T細胞的功能。

B細胞。來源於骨髓的多能幹細胞。在禽類是在法氏囊內發育生成,故又稱囊依賴淋巴細胞(bursa dependent lymphocyte)/骨髓依賴性淋巴細胞簡稱B細胞,是由骨髓中的淋巴幹細胞分化而來。與T淋巴細胞相比,它的體積略大。這種淋巴細胞受抗原刺激後,會增殖分化出大量漿細胞。漿細胞可合成和分泌抗體並在血液中循環。B細胞淋巴瘤是一種最常見的淋巴細胞白血病,有關這種疾病的研究不斷涌現。在哺乳類是在類囊結構的骨髓等組織中發育的。又稱骨髓依賴淋巴細胞。從骨髓來的幹細胞或前B細胞,在遷入法氏囊或類囊器官後,逐步分化為有免疫潛能的B細胞。成熟的B細胞經外周血遷出,進入脾臟、淋巴結,主要分布於脾小結、脾索及淋巴小結、淋巴索及消化道粘膜下的淋巴小結中,受抗原刺激後,分化增殖為漿細胞,合成抗體,發揮體液免疫的功能。B細胞在骨髓和集合淋巴結中的數量較T細胞多,在血液和淋巴結中的數量比T細胞少,在胸導管中則更少,僅少數參加再循環。B細胞的細胞膜上有許多不同的標志,主要是表面抗原及表面受體。這些表面標志都是結合在細胞膜上的巨蛋白分子。
B細胞在體內存活的時間較短,僅數天至數周,但其記憶細胞在體內可長期存在。

就高中階段的知識來說如果T細胞受損那麼就等於喪失全部細胞免疫和部分體液免疫。原因是T細胞的呈遞作用消失了。但是原來的記憶B細胞還在,它會發揮部分作用。
你的老師所說的「免疫全部喪失」的意思應該是如果有新的病原體侵入機體,機體不會再做出相應的免疫反應!
理論上說,已經存在的記憶B細胞(如抗天花病毒的記憶B細胞)還會正常的工作,只是作用會被削弱,原因是沒有了細胞因子的加強作用了!

如果有疑問可以繼續問!

9、風濕免疫科做結核感染t細胞斑點試驗是什麼意思fl=3

目前的這種情況就是結核菌聚合酶聯合反應,主要是評估有沒有結核桿菌感染,對身體的免疫力方面造成改變,評估結核桿菌感染的主要參考依據。

10、T細胞與B細胞的區別

一、參與不同

1、T細胞參與細胞免疫。

T淋巴細胞(T lymphocyte)簡稱T細胞,是由來源於骨髓的淋巴幹細胞,在胸腺中分化、發育成熟後,通過淋巴和血液循環而分布到全身的免疫器官和組織中發揮免疫功能。

2、B細胞參與體液免疫。

漿細胞(PC) 成熟B細胞可在周圍淋巴器巴接受抗原刺激,在TH細胞及抗原呈遞細胞的協助下,及其產生的細胞因子作用下可使B細胞活化,增殖並分化為合成和分泌抗體的漿細胞。

二、形成不同

1、T細胞形成於胸腺。

T淋巴細胞來源於骨髓的多能幹細胞(胚胎期則來源於卵黃囊和肝)。在人體胚胎期和初生期,骨髓中的一部分多能幹細胞或前T細胞遷移到胸腺內,在胸腺激素的誘導下分化成熟,成為具有免疫活性的T細胞。

2、B細胞形成於骨髓。

B淋巴細胞亦可簡稱B細胞,來源於骨髓的多能幹細胞。B淋巴細胞的祖細胞存在於胎肝(胚胎小鼠14天或通順兒8-9周)的造血細胞島(island of hematopoietic cells)中,此後B淋巴細胞的產生和分化場所逐漸被骨髓所代替。

三、主要功能不同

1、T細胞主要功能是吞噬外來侵襲物

2、B細胞主要功能是產生各類抗體。

四、數量形態不同

1、T細胞數量比B細胞少。

2、B細胞形態比T細胞形態大。

與風濕t細胞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