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滑肩怎麼治?
滑肩就是溜肩
指肩部與頸部的角度較大,主要原因是肩部的鎖骨和肩胛骨周圍附著的各種肌肉群不發達、無力,使鎖骨和肩胛骨遠端下垂。這是青少年中較常見的一種現象,只要加強鍛煉,採用適當的方法就可以矯正。
(1)側平舉;兩腳開立,同臂下垂,雙手握拳,拳眼向前,或手持重物,然後同臂側平舉,保持手臂與肩平位置下3一4秒,再還原。每組12~15次,練習3組。
(2)俯卧撐。練習3組,每組8~15次。要求俯撐時肘外展,並保持兩肘與肩在一水平線上。每組10~12次,練習3組。
(3)屈臂提肘:兩腿開立,兩手於體側持一啞鈴或其他重物,然後上體前屈,兩臂屈臂提肘上拉至上臂與地面水平,肘外展,保持3秒再還原。
(4)坐位,雙手持重物或啞鈴垂直向上推起至兩臂完全伸直,保持3秒再還原,每組10~12次,練習3組。要求保持挺胸、收腹、立腰。
(5)推小車練習:練習者兩手支撐向前爬行,幫助者雙手抱練習者兩腿於體側,爬行時手臂伸直,不塌腿,臀不能左右搖擺,至爬不動停止,練習3組。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個累及周圍關節為主的多系統性炎症性的自身免疫病,其特徵性的症狀為對稱性、周圍性多個關節慢性炎性病變,臨床表現為受累關節疼痛、腫脹、功能下降,病變呈持續、反復發作過程。
本病屬中醫「痹證」范疇,其發生主要由肝腎不足,氣血虛弱,風、寒、濕、熱諸邪侵襲人體,流注經絡,致氣血閉阻而成。治療以祛邪活絡,緩急止痛為大法,採用散風、散寒、祛濕、清熱、活血通絡等法以祛邪,佐以健脾、補益肝腎以扶正。
【方一】加減痛風方(汪履秋)
【出處】《名醫名方錄》
【組成】生麻黃10克,川桂枝10克,制蒼術10克,熟附片10克,防風10克,防己10克,威靈仙10克,制南星10克,桃仁10克,紅花10克,雞血藤15克,全蠍3克,露蜂房15克,雷公藤15克。
【功用】祛風宣濕,化痰消瘀。
【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症見手指、足趾關節腫脹疼痛,甚則強硬變形,張口不利,或伴四肢關節腫痛,舌苔淡薄微膩,脈象細弦帶澀。
【方解】方中麻黃發散風寒;蒼術苦溫燥濕;附子溫經散寒;防風祛風勝濕;桂枝祛在上之風;防己除在下之濕;威靈仙通行十二經脈,祛風通絡;南星化痰燥濕;桃仁活血消瘀;雞血藤活血養血;全蠍、露蜂房搜風剔絡;雷公藤祛風解毒。
【葯理】麻黃有解熱抗炎作用,能明顯降低腹腔毛細血管的通透性,抑制由致炎物角叉菜膠等引起的炎症反應;麻黃有鎮痛作用;此外,麻黃可體外抑制溶血鏈球菌。桂枝有明顯的抗炎、抗過敏作用。蒼術可清除動物體內免疫復合物。附子具有腎上腺皮質激素樣作用。
【用法】水煎,每日1劑,每劑煎服2次,首次煎煮時間不少於45分鍾。
【方二】熱痹飲
【出處】《名醫名方錄第四輯》
【組成】當歸12克,黃芩9克,連翹12克,忍冬藤12克,生苡仁24克,防風12克,防己12克,海桐皮12~15克,生甘草12~15克。
【功用】清熱利濕,宣痹通絡。
【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屬濕熱為主,風寒為兼,寒熱虛實錯雜,氣血流通不暢的熱痹證者。
【方解】方中當歸養血活血,善止肌肉、關節、神經痛;黃芩清熱燥濕;甘草調和諸葯,緩急止痛;防風散風寒濕痹、解熱鎮痛,治一身盡痛;防己苦寒泄熱;海桐皮祛風濕,通經絡,消腫止痛;連翹升浮宣散,流通氣血,泄諸經絡之熱;薏苡仁除濕而不助燥,清熱而不傷陰,益氣而不滋濕熱;忍冬藤清熱解毒,通經脈而調氣血。九葯合用,濕化熱清,結散痹通。
【葯理】當歸對急性滲出性炎症有較顯著的抑製作用,對變態反應性炎症也有一定影響,並可鎮痛。黃芩抗炎,對大鼠佐劑型關節炎繼發性損害有預防保護作用,能抑制骨質退化和破壞;並對鏈球菌有體外抑製作用。連翹具有顯著的抗炎作用,能顯著抑制炎性滲出、水腫。防風、防己亦有抗炎作用。
【用法】水煎,1劑煎2次,上午煎頭煎,下午煎二煎,煮開煎半小時,每次煎成1小碗,飯後1小時服,1日1劑。
【方三】烏頭細辛湯
【出處】《湖北中醫雜志》
【組成】黃芪60克,白術、枸杞、豨薟草各30克,制川烏、制草烏、紅花各12克,生石膏50克,知母20克,制乳香、制沒葯、秦艽各15克。
【功用】清熱祛風,散寒止痛,攻補兼施。
【主治】寒熱錯雜型類風濕性關節炎。
【方解】方中川烏、草烏散寒止痛;秦艽、豨薟草祛風除濕;黃芪、白術、枸杞益氣養血,扶助正氣;生石膏、知母清熱解毒滋陰,並可制約二烏的偏性;乳香、沒葯、紅花活血通絡。
【葯理】黃芪、白術、枸杞具有調節免疫功能的作用。制川烏對於實驗性關節炎具有消炎和鎮痛作用。豨薟草抗炎、抑制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擴張血管,改善微循環。乳香、沒葯、紅花能改善血液循環,增加組織的血氧供給,促進炎症吸收。
【用法】每日1劑,濃煎2次,每劑葯煎1小時,煎取葯液300毫升,日服3次,每次100毫升,飯後溫服。
【方四】痹通湯
【出處】《光明中醫》
【組成】烏梢蛇15克,炙僵蠶10克,炙地鱉蟲10克,炙蜂房10克,廣地龍10克,當歸10克,威靈仙30克,雞血藤30克,甘草6克。
【功用】祛風散寒,除濕通絡,滌痰化瘀。
【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
【方解】方中烏梢蛇、威靈仙祛風除濕、蠲痹通絡止痛;地鱉蟲、雞血藤、當歸散瘀通絡、舒筋活血;炙僵蠶化痰消堅、通經活絡;廣地龍清熱解毒,瀉熱通絡;蜂房興陽起痹,散腫定痛;甘草調和諸葯葯性。諸葯合用,益腎壯督,祛風散寒,除濕通絡,滌痰化瘀。
【葯理】僵蠶在體內外具有較強的抗凝血作用。地龍直接抑制凝血酶-纖維蛋白原反應,具有很好的抗凝、抗血栓之功。
【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用。
【方五】獨活寄生湯加味
【出處】《中國中醫急症》
【組成】獨活35克,桑寄生20克,杜仲15克,牛膝20克,細辛5克,秦艽20克,茯苓20克,肉桂5克,全蠍5克,蜈蚣3條,防風20克,川芎15克,紅參20克,甘草10克,當歸20克,白芍20克,生地黃15克。
【功用】祛風濕,止痹痛,益肝腎,補氣血。
【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日久不愈、肝腎兩虧、氣血不足之證。
【方解】方中獨活為君,取其理伏風,善祛下焦與筋骨間風寒濕邪;伍以細辛發散陰經風寒,搜剔筋骨風濕而止痛;防風祛風勝濕;秦艽除風濕而舒筋;桑寄生、杜仲、牛膝祛風濕兼補肝腎;當歸、川芎、生地黃、白芍養血活血;紅參、茯苓補氣健脾;肉桂溫通血脈;全蠍、蜈蚣通絡止痛。
【葯理】葯理研究顯示,獨活寄生湯有抗炎作用,對角叉菜膠和甲醛所致足跖腫脹有抑製作用;還可以鎮痛;調節機體免疫功能,提高單核巨噬細胞吞噬功能。
【用法】每日1劑,文火煎取汁250毫升,早晚分服。
【方六】獨仙子湯
【出處】《光明中醫》
【組成】獨活10克,威靈仙12克,制馬錢子1克,竹茹10克,松節15克,防風10克,川斷15克,骨碎補12克,桂枝9克,白芍12克,穿山甲10克,地龍10克,全蠍10克,當歸12克,烏梢蛇10克。
【功用】祛風除濕,養血活血,通絡止痛。
【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
【方解】方中獨活、威靈仙、松節、防風祛風除濕;川斷、骨碎補益腎養精;桂枝、白芍調和營衛,祛風活血;當歸養血活血;馬錢子搜風活絡,散結開痹;地龍、全蠍、穿山甲、烏梢蛇活血祛瘀,通絡止痛,祛風除濕;竹茹祛濕調胃。
【葯理】獨活抗炎,所含成分可抑制角叉菜膠引起的大鼠足腫脹,並有鎮痛作用。馬錢子通絡散結止痛與興奮中樞神經系統、鎮痛、改善微循環等葯理作用有關。骨碎補能促進骨對鈣的吸收,並有一定的改善軟骨細胞功能、推遲細胞退行性變的作用。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兩煎,每煎1小時。早晚分服,療程三個月。
【按語】服葯後一旦出現惡心、眩暈等不適感時,可去馬錢子或減量。
【方七】桂枝芍葯知母湯
【出處】《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
【組成】桂枝15克,白芍9克,炙甘草6克,麻黃12克,白術12克,知母12克,防風10,炮附子10克,生薑15克。
【功用】祛風除濕,溫經散寒,滋陰清熱。
【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活動期,寒熱錯雜證。
【方解】方中桂枝、白芍、甘草、生薑相伍調和營衛;桂枝、麻黃、防風相配疏風散寒;白術健脾燥濕;桂枝與炮附子溫經通絡;知母養陰清熱,兼制諸葯溫燥。
【葯理】桂枝有明顯的抗炎、抗過敏作用,桂枝總揮發油對急性炎症有明顯的抑製作用,對過敏性炎症模型大鼠佐劑型關節炎有抑製作用。白芍調節免疫,白芍總苷及芍葯苷有鎮痛作用。知母有解熱抗炎作用,對大腸桿菌所致家兔發熱有解熱作用,對鹿角菜膠性大鼠腳爪水腫及棉球性肉芽腫均有顯著抑製作用。
【用法】每日1劑,水煎早晚各服1次。
【方八】烏附三蟲湯
【出處】《山東中醫雜志》
【組成】制川烏(先煎)10克,熟附子(先煎)10克,全蠍8克,蜈蚣2條,穿山甲10克,當歸10克,熟地黃10克,砂仁(後入)8克,炙甘草6克。
【功用】溫經通絡,化痰祛瘀,養血柔筋,健脾補腎。
【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
【方解】附子逐寒,烏頭去風,二葯合用,溫經散寒、蠲痹通絡;全蠍、蜈蚣、山甲破痰逐瘀,搜剔逐邪;熟地黃、當歸補腎養血柔筋,取辛溫入脾胃腎之砂仁,專入中、下二焦,溫補脾胃,更引葯入腎,三葯合用,肝脾腎並補;使以甘草,調和葯性,並緩解諸葯的偏性和毒性。
【葯理】制川烏對於實驗性關節炎具有消炎和鎮痛作用。附子具有腎上腺皮質激素樣作用,所含生物鹼對滲出性炎症有抑製作用,此外還具有鎮痛作用。全蠍具有抗凝及促纖溶作用,能抗血栓形成;且蠍毒含有鎮痛活性多肽,對多種疼痛模型均有很強的鎮痛作用。
【用法】水煎400毫升,分2次服,日1劑。
【方九】黃芪桂枝湯加味
【出處】《陝西中醫》
【組成】黃芪、熟地黃各20克,桂枝、白芍、生薑、大棗各10克,片姜黃、茯苓各15克。
【功用】益氣溫陽,養血通絡。
【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氣陽兩虛型。症見關節腫痛,遇寒加重,膚色暗紫或蒼白,面色蒼白,肢冷畏寒,疲乏無力,納差,小便頻數,大便稀溏,舌淡苔薄白,脈沉細無力。
【方解】黃芪補氣健脾,益衛固表,利水消腫;桂枝溫經通陽,使陽氣直達病所,驅寒邪外出;白芍養血益營,姜棗調和營衛,血氣盛則正氣足,營衛實則抵禦外邪再次入侵;片姜黃活血通絡;茯苓健脾化濕,防熟地黃滋陰膩脾,又可祛除寒濕之邪。全方以扶正為主,兼以祛邪。
【葯理】研究表明,桂枝湯具有抗炎作用,對角叉菜膠性足腫脹、二甲苯所致皮膚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均有明顯的抑製作用;對免疫功能有雙向調節作用,能使偏亢的免疫功能降低;還具有抗鏈球菌及鎮痛作用。
【用法】水煎服,日1劑,每次服100毫升,每日2次。
3、風濕骨痛怎樣治療效果最好?
「痛不欲生」話風濕 風濕病是舉世公認的疑難病,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因患風濕病而致殘的患者每年高達 400 萬人,僅在中國就有風濕、類風濕患者 2 億多人,而且有十分之一是重症患者。在近 1 億老年人的龐大隊伍中,骨關節疾病患者至少在 5000 萬人以上。我們常見到一些人得了風濕病後,消極悲觀不積極醫治,使病情惡化。類風濕關節炎 5-10 年致殘率 60% ; 30 年致殘率 90% 。 風濕病,全稱為「風濕類疾病」。它包括所有侵蝕肌肉骨骼系統並累及全身的一類綜合性結締組織疾病,如關節、肌肉、肌健、滑囊等。它主要以疼痛、腫脹為主要表現,是難以攻克的「難治之症」,被世界醫學界稱為「不死的癌症」。 風濕病治療現狀 目前臨床治療風濕病的葯物主要有西葯、中成葯、外用貼膏類等。 西葯,以鎮痛類、非甾體抗炎為主,該類葯主要是對症處理,不能從根本上治療,且對腸、胃、腎臟副作用較大,可引起胃、十二指腸潰瘍;而激素類,長期使用可引起骨質疏鬆,股骨頭壞死;外用貼膏類,則使用不便,長期使用導致皮膚過敏、潰爛,而且也只是對症處理,會延誤病人治療時機。物理理療只是局部松解,沒有根本上從體內祛除病因,也會延誤病情,使病人失去最佳治療時機。 風濕病新治 1 、葯酒雙向治療 一個葯用什麼劑型與它的有效成份及所治療的疾病有關系。少量酒本身就可以通絡散寒,對風濕有一定的作用,加以葯物當歸、草烏等成份就更能達到治療風濕病的作用,酒行葯勢使葯達病所。酒在人體內的循環速度及所能達到的部位,每個人都知道,同時酒是良好溶媒,可以把水溶性成份和脂溶性成份共同溶到裡面,達到更好的療效。使療效確切、神奇。 2 、冬病夏治 抓住最佳治療時間,堅持下狠心治療。對於風濕病的治療,最佳治療時期應該是發病的六個月內,一發現就採取及時有效的措施,積極、系統、全面、合理有效,且持之以恆地治療,容易恢復;較好治療時期是夏天,因為在夏天,人體皮膚、毛發、腠理疏鬆,血管充溢,新陳代謝旺盛,在外,在表之風寒濕熱邪,用葯物攻之,較容易驅邪外出使疾病得以痊癒:即使有內、在里之風寒濕熱邪,盡管病邪深重,亦較容易驅邪達表,甚至痊癒。況且大多數風濕病患者夏天多病情相對穩定(無誘發、刺激因素影響),也就相對要少些。因此專家提醒您,要徹底治療風濕病,一要有信心,二要有決心,三要抓住時機,狠心和恆心必不可少。切忌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疼得厲害了治,疼得不厲害(病尚未痊癒)就暫且不治,治一治停一停,疾病時好時難以痊癒,此舉自欺欺人,到頭來錢沒少花,醫院沒少跑,病卻一天天加重,害了自己、苦了家人。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既可以少花錢,又能減少疼痛。當身體健康情況有變化或感到身體某一部分有不正常的症狀出現時,應盡早就醫,這是保護自己身體健康的要點。如果出現關節、肌肉、筋骨等處酸、麻、腫、重、痛等症狀時,應及早就醫、進行檢查、診斷、及早治療。據有關資料報道:假如發病前 2 年內治療不當, 90% 的關節操作將在此有效地治療,最大限度控制疾病進一步發展,阻止關節變形損傷造成殘疾,在治療上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是經朋友推薦喝的榮祥健身酒,效果非常好,我已經治好了多年的風濕骨痛病,如果需要請參考他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rxjsj
4、我媽媽是風濕性關節炎,除了止疼葯有沒有別的方法治療?
我以前也是這個病吃了"附桂骨痛片"就浩多了也不貴13~~15塊一瓶得,效果很好!去試試啊
5、治療風濕性關節炎常用哪些葯酒?
(1)三蛇酒
葯物組成:烏梢蛇1500g,大白花蛇200g,蝮蛇100g,生地500g,冰糖5000g,白酒100kg。
將三種蛇剁去頭,用酒洗潤切成短節乾燥,冰糖加熱熔化待用。
將白酒裝入酒壇。三蛇、生地直接倒入酒中,加蓋密閉,每天攪拌1 次,10 ~ 15 天開壇過濾,加入冰糖即可。
功效:除風祛濕,溫經散寒,通絡止痛。
主治:風寒濕痹。
用法:每次5ml,每日3 次。
(2)馮了性葯酒
葯物組成:羌活、威靈仙、五加皮、丁公藤、桂枝、獨活、青蒿子、麻黃、白芷、小茴香、當歸、川芎、梔子、防己、白酒。
功效:祛風散寒,活血通絡。
主治:適用於痹病風濕痹阻證。
用法:每次10ml,每日1 次。
(3)除濕酒
葯物組成:虎骨(豹骨代)、防己、雲苓、杜仲、松節、秦艽、狗脊、茄根各12g,續斷、伸筋草各9g,獨活、蠶矢各6g,木瓜、枸杞、蒼耳子、_薟草各12g,桑枝15g,牛膝12g。
將上葯浸於糧酒2500g 中,過5 日即成。
功效:除風散寒,祛濕通絡。
主治:風寒濕痹證。
用法:口服,每次10ml,每日1 次。
(4)虎骨木瓜酒
葯物組成:制虎骨(豹骨代)、當歸、川芎、續斷、五加皮、川牛膝、天麻、紅花、白茄根各50g,桑枝200g,秦艽、防風各25g,木瓜150g。
上葯共研粗末,以絹盛,浸入好高粱酒10kg 中,浸至7 日,濾去渣,澄清後加冰糖1kg。
功效:散寒除風,祛濕通絡,活瘀止痛。
主治:風寒濕痹證。
用法:隨量飲用。
(5)木瓜牛膝酒葯物組成:木瓜120g,牛膝60g,桑寄生60g。將上葯浸入大麴酒500ml 中7 天。
功效:活血化瘀,通絡止痛。
主治:風濕性關節炎屬瘀血痹阻者。
用法:每服10ml,每日2 次。
6、老下雨引起風濕吃什麼好 3款食療助你散寒止痛
那麼風濕吃什麼好呢?其實通過食療可以幫助身體驅寒止痛,緩解風濕病引起的不適,今天小編就為大家推薦3款緩解風濕不適的食療,希望可以幫助大家。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首先,了解風濕不能吃什麼! 1、不能吃海產類食品。風濕性關節炎的患者對於海產類食品應該堅決說不,因為像海帶、海參、海魚、海蝦等海產品都含有尿酸,這種成分被人體吸收後,會在關節中形成尿酸鹽結晶,從而加劇了風濕性關節炎的症狀,因此風濕病人要忌食海產類食品。 2、不能吃高脂肪食品。因為含有高脂肪的食物對健康是有危害的,一方面高脂肪食物過於油膩,使血脂膽固醇升高,造成心臟和大腦的血管出現硬化的現象,另一方面,高脂肪食品會對脾胃功能造成一定程度的損害。而且脂肪在體內氧化的過程中,會產生酮體,過多的酮體就會刺激關節,從而加重風濕程度。 3、不能吃過鹹的食品。風濕患者的飲食習慣應相較於正常人更為清淡,尤其是不能吃過鹹的食物,食鹽用量也要比正常人的少。如果吃了過鹹的食物,如鹹菜、鹹蛋、咸魚等,就會使患者體內的鈉離子增多,造成鈉鹽殘留,加重風濕關節炎的症狀。 4、不能吃過酸的食物。包括花生、白酒、白糖、雞、鴨、魚、肉、蛋等都算是酸性食物,攝入過多就會讓體內酸鹼度偏離正常值,使乳酸分泌過多,消耗體內一定量的鈣、鎂等離子,加重風濕性關節炎的症狀。
7、多年的風濕病吃什麼葯能好?
不要自行用葯,在醫指導下使用,另外要特別注意天氣的變化 ,注意防潮保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