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風濕 > 風濕成長痛

風濕成長痛

發布時間:2020-12-02 13:07:41

1、十九歲就腿疼,可能是風濕一類的病嗎

很多家長到兒童醫院骨科門診,述說自己的孩子傍晚或夜間出現雙腿疼痛或不舒服,偶爾還能使孩子從睡眠中疼醒,哭鬧折騰弄得全家人都休息不了,可是到了早晨疼痛消失得無影無蹤,並不影響孩子在白天的活動,奇怪的是孩子全身狀況好,又沒有其他疾病,細心的家長還會告訴醫生,疼痛呈間歇性發作,有的會遷延幾年。如果不是孩子故意調皮,那到底是怎麼會事呢?
醫生經過詳細的詢問、仔細的身體檢查和相關的輔助檢查後,告訴家長們,孩子的腿疼是「生長痛」,這是生長發育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真正的原因還不清楚,可能是一種特定的未明確的綜合征。
出現「生長痛」的年齡大約在4歲,因為這個年齡能夠說清楚什麼部位不舒服,12歲以後逐漸減少,18歲基本就沒有「生長痛」了。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有「生長痛」,根據統計有13%的男孩和18%的女孩有這類問題,占每年小兒骨科門診病人的7%。
最常見的疼痛部位在膝、小腿和大腿的前面,偶爾會在腹股溝區,疼痛一般在關節以外的地方。典型的是雙側疼痛,也有一側疼痛的。疼痛的性質和疼痛持續時間長短是醫生關心的,因為要區別是肌肉疲勞而產生的痙攣性疼痛還是骨腫瘤而產生的難以忍受的深部疼痛;是否每天感覺疼痛,是幾分鍾或者是幾小時都可以反映問題的嚴重性。除此之外,醫生對疼痛的部位也很重視,是局限於肢體的某一區域還是遊走性疼痛,是否伴有腫脹、是否影響行走、疼痛是否能用葯物減輕等等,都可以為醫生的正確診斷提供幫助。
對於「生長痛」的孩子做什麼檢查?醫生通常在檢查之前先對孩子進行觀察,孩子玩耍行走自然,歡快的跑向父母,提示一般狀況良好。如果行走不穩、腿或踝活動受限、哭吵可能有感染、扭傷或神經系統疾病。醫生檢查是從沒有症狀的部位開始的,將有可能疼痛的部位留在最後檢查。測量肢體的長度是檢查的重要內容,因為腿的不一樣長可以讓醫生想到是否有髖關節的感染或臀肌攣縮引起的骨盆傾斜。醫生會要求孩子做相應的實驗室或影象學輔助檢查,以弄清楚疼痛的原因。
「生長痛」的診斷並不難,重要的是必須排除所有可能有關的疾病後,才能作出這一診斷。兒童期有很多疾病可以引起腿疼,例如炎性疼痛,包括Brodis膿腫、青少年單關節類風濕性關節炎和其他形式的關節炎。肢體的腫瘤也應當警惕,包括局部或遠處的腫瘤,如股骨上端骨樣骨瘤沒有輔助檢查可能很難作出診斷,脊髓腫瘤早期表現也是腿疼的症狀。創傷的因素也要考慮,明顯的骨折容易診斷,而應力性的微小骨折,容易漏診。特殊的關節疾病不能掉以輕心,如關節滑膜炎、Perthes病和股骨頭骺滑脫都表現為大腿內側的疼痛或跛行。
總之,有很多疾病的早期表現類似「生長痛」,關鍵是不能簡單的將所有腿疼都理解為生長發育中的問題,家長要抽出時間帶孩子到醫院看醫生,使其得到有效的治療,對有問題的孩子要定期回醫院隨訪,為重復體檢和進一步採集病史提供保證。家長們最容易犯的錯誤是自以為「生長痛」而忽略了嚴重潛在的情況。
你可帶孩子到醫院做化驗,包括血沉抗力、粘蛋白、類風濕因子、血尿酸以排除風關、類風關和痛風性關節炎。

2、二八天穿五分褲,晚上膝蓋酸疼。小時候醫生說我有生長痛,現在十七歲,是因為什麼,風濕?

?

與風濕成長痛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