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類風濕的檢查項目有哪些?
1.常規檢查:
(1)血常規:約30%的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合並貧血,多為正細胞正色素性貧血。病情活動期血小板升高。少數情況下有白細胞降低,如Felty綜合征。
(2)急性時相反應物:大多數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在活動期血沉增快及C-反應蛋白升高,病情緩解時可恢復正常。
2.自身抗體:
(1)類風濕因子(RF):75%~85%的患者血清類風濕因子陽性,並與病情和關節外表現相關。
(2)抗瓜氨酸化蛋白抗體(ACPA):抗瓜氨酸化蛋白抗體是一類針對含有瓜氨酸化表位的自身抗體的總稱,對類風濕關節炎的診斷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異性,並與類風濕關節炎的病情和預後密切相關。
2、風濕指標五項包括哪些
你好,風濕指標5項主要包括類風濕因子、抗o、血沉、抗核抗體、抗角蛋白抗體,你描述的情況需積極遵醫囑配合檢查,明確病因,採取針對性治療措施。平時注意休息,避免過度勞累,生活環境保持乾爽舒適,空氣流通,溫濕度適宜,注意關節部位保暖,防止受涼
3、風濕六項檢查,請問抗SSA抗體SSA陽性
SSASSB抗體一般是乾燥症的抗體,但是也可見於紅斑狼瘡,混合型結締組織病,硬皮病等,如果您其他的化驗都正常,也沒有什麼症狀的話,可以觀察,定期化驗
4、風濕性關節炎的檢查項目有哪些?
抗鏈O即抗鏈球菌溶血素O,是人體被A組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後血清中出現的一種抗體。80%的風濕性關節炎患者杭鏈O增高,常在1:800以上。病情恢復後,這種抗體可逐漸下降。
風濕性關節炎患者除抗鏈O增高外,實驗室檢查還可發現如下異常:
(1)外周血白細胞計數升高,多在l0×109/升(即10000/立方毫米)以上,中性粒細胞比例也明顯上升,高達80一90%,有的出現核左移現象。
(2)血沉和C-反應蛋白升高。血沉和C—反應蛋白通常是各種炎症的指標,在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的急性期,血沉可達90毫米/小時以上;C—反應蛋白也在30毫克/升(30微克/毫升)以上。急性期過後(約1—2月)漸漸恢復正常。
(3)關節液檢查,常為滲出液,輕者白細胞計數可接近正常,重者可達80×l09/升(80000/立方毫米)以上,多數為中性粒細胞。細菌培養陰性。
(4)類風濕因子和抗核抗體均為陰性。
5、風濕六項的檢查數據三項不符合正長值 請專家朋友指點
CRP ERS
C反應蛋白值較高
血沉20MM/H有點快 你最近百感染過沒有,比如感冒 發燒什麼的
有的話這兩項是度可以高的
RF 風濕因子(-) 沒有查到
要說好大問題談不上,沒什麼治療的問 估計沒什麼問題
還有結合查體 你也沒講
1,晨僵大於等於1小時,
2,3個關節答腫脹大於等於6周,
3,掌指腕近端關節腫脹大於等於6周
4,對稱性腫脹
5,類風濕回結節
6,RF〈+〉
7,手腕關節面糜爛或關節周圍骨松樣變〈X線示〉
滿足四答個你就是了,對症為主 控制發展
6、風濕六項是哪六項字母代表是什麼
?
7、風濕病的檢查項目有哪些?
(1)常規檢查:風濕病是侵及全身多系統多臟器的疾病,所以要對患者作全面的檢查,血,尿,便,血沉,CRP,全面生化檢查(肝功能,腎功能,肌酶譜等)。
(2)血清學檢查:①一般性:RF,C3,C4,CH50,CIC,IgG,IgA,IgM,IgE。②特殊性:a.抗核抗體譜對風濕性疾病的診斷與鑒別診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一般先做ANA,如滴度>1:40,則應進一步檢查其他項目。b.HLA:雖然HLA與風濕病有密切的相關性,但目前對其了解還不多,常用的,比較有特異性的如HLAB-27對AS陽性率可高達81.8%,對賴特綜合征也可達到40%,在銀屑病僅為10%;DR4/DR1對RA陽性率為49-79%,JRA為7%,但JRA的Dw4為26%,Dw14為47%,DR3在SLE僅為2.7%,在pSS為5.6%。Behcet病僅有3.3%HLAB5為陽性。c.其他:如抗角蛋白抗體(AKA),抗組蛋白抗體(Anti-histoneantibody),抗磷脂抗體,抗核周因子(ANCA)等對一些病有診斷參考價值。
(3)關節液檢查:新鮮的關節液是很重要的,應作常規,培養,血清學及免疫學檢查。
影像學檢查
(1)X-線平片:一般常用正,側位,大小關節皆可,四肢,肩,脊柱,骶髂各關節;根據不同疾病及部位,還可有不同的要求,對骨骼受損或增生病變一般顯示清楚,但由於影像重疊,早期細小病變不易看清;對滑膜,關節囊,軟骨,半月板,韌帶則不顯示。
(2)計算機體層顯像(CT):可以在一個橫斷面上准確的顯示不同組織密度的微小差異,是觀察骨關節及軟組織細小病變的較理想的檢查方法。多用於AS的骶髂關節,脊柱;膝關節的軟骨及半月板病變,SLE的腦部改變;早期肺間質性改變等。
(3)磁共振成像(MRI):對骨關節及軟組織病變,具有比X線,CT更高的解析度,對軟組織顯像優於CT。多用於觀察骨,軟骨,半月板,筋膜的診斷;對腦組織,脊髓病也很有幫助。
(4)造影:①關節造影:一般用過濾空氣或有機碘溶液,也可同時使用兩種,稱為雙對比造影。可以顯示關節軟骨,半月板,滑膜和韌帶等結構。對關節內病變的診斷很有幫助,多用於四肢大關節,但現已較少應用。②血管造影:分為動脈造影和靜脈造影,對大動脈炎或血管炎的診斷很有幫助。
(5)關節鏡檢查:可以直接觀察關節內各種組織的病變,特別是對滑膜炎的診斷和鑒別診斷,有很大意義。必要時可以取滑膜活檢和手術治療。
(6)活體組織檢查:對診斷困難的病例,此種檢查,可以協助確診。如皮膚,唇粘膜,腎,肝,關節滑膜,血管,肌肉,骨,軟骨等。有時還要作免疫組化染色。
(7)同位素骨掃描:對鑒別骨瘤(原發或繼發性),骨髓瘤有很大幫助。
(8)超聲波檢查:對關節囊,軟骨,滑膜厚度,積液情況可以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