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黑豆性能是屬涼或熱為何?
黑豆
性味:甘、溫、無毒。
歸經:入心、脾、腎。
功效:補腎滋陰,補血明目,除濕利水。
主治:腎虛腰疼,血虛目睹,腹脹水腫,腳氣,自汗盜汗。
禁忌:中滿者慎用。
說明:黑豆一般煮熟食之或配葯煮熟食之能治病,但不消化,故中滿者或消化不良者宜慎食之,黑豆若炒熟食之則其性極熱,易生熱性疾病。黑豆芽及皮、葉、花均可入葯治病,黑豆皮中葯稱「料豆衣」或「穞豆衣」,有解毒利尿作用;黑豆芽稱「大豆卷」,能清熱解毒,水煎服,可治風濕性關節疼;黑豆葉搗爛外敷可治蛇咬傷;黑豆花能治目翳。
驗方參考:
1、黑豆制豆漿,煮熟喝,可止自汗。
2、黑豆衣10克,浮小麥10克,治陰虛盜汗,自汗,尤其是熱病後虛汗。
3、黑豆15克,黃芪10克,或加浮小麥6克,可止盜汗,自汗。
4、黑豆同塘虱魚,煮湯食用,治老人腰疼。
5、黑豆同鯉魚煮湯食用,治腳氣水腫。
6、黑豆250克,黃酒750克,水煎分作數次服食,治胎動不安,腰疼。
7、黑豆30克,浮小麥30克,水煎服,治盜汗眩暈。
8、黑豆30克,紅花6克,水煎沖紅糖100克,溫服治經閉。
9、黑豆炒熟研末,每次10克,用蘇木10克煎湯送服,治室女經閉。
10、黑豆、紅糖各30克,薤白一把,水酒四杯,水六杯同煎,空腹時頓服,治血絲蟲病。
11、黑豆500克,煮濃汁冷飲,解藤黃、斑蝥中毒。
12、狗肉500克,黑豆60克,煮至爛熟食,治年老或腎虛耳聾,小兒夜尿、遺尿。
13、益母草黑豆糖水,益母草30-50克,水煎取汁,加入黑豆60克,煮至熟爛,用適量紅糖調味服食,亦可加入1-2湯匙米酒或糯米酒服食。每天一次,連服七天為一療程,有活血,祛瘀、調經作用,可治婦女閉經。
14、黑豆腐皮湯:黑豆50克,豆腐皮50克,同煮湯,加適量油、鹽調味食用。有滋養補虛、止汗功效,可治自汗過多及陰虛盜汗等症。
15、黑豆元肉大棗湯:黑豆50克,大棗50克,元肉(龍眼肉)15克,水三碗同煎至一碗,早晚兩次服用。有健脾補腎,補心氣,養陰血作用。適用於血虛心悸,陰虛盜汗,腎虛腰酸,須發早白,脾虛足腫等症。
16、法制黑豆:熟地、山萸肉、補骨脂、當歸、茯苓、枸杞子、旱蓮草、五味子、桑椹子、黑芝麻、菟絲子、地骨皮各10克,水煎四次去渣,葯汁混合,加入黑豆500克,食鹽100克,浸泡至黑豆發脹,然後小火熬至葯汁乾涸,曬干黑豆裝瓶備用,每次服食10-15克。有補腎益精,強筋壯骨功效,適用於身體瘦弱,神經衰弱,尿頻遺精,腰酸腿疼,筋骨無力等症。
2、風濕患者飲食需要注意什麼?
風濕病中醫叫復做痹症,所以要禁忌吃些制生冷性涼,粘滯滋膩食物。適宜吃些溫通經絡,祛風散寒,化濕的辛熱溫暖食品較好。
可以進行蜂王漿、桑葚,櫻桃,葡萄,木瓜,栗子,薏苡仁,黃鱔,烏魚,鱸魚,蔥白,花椒,大豆卷,曲酒,等都是較好的,同時不宜食香蕉,柿子,西瓜,地瓜,竹筍,芹菜,生黃瓜,豆腐,綠豆,田螺,螃蟹,蚌肉,海帶等生冷性涼的食物。
3、大豆對癌症和風濕有沒有不好的影響
沒有吧 黃豆蛋白質內賴氨酸較多,蛋氨酸卻較少。在以植物食品為主的農村地區,食用黃豆製品時應注意與含蛋氨酸豐富的食品搭配使用,如米、面等糧谷類和雞、鴨、鴿、鵪鶉等蛋類食品,可以提高黃豆蛋白質的利用率。蛋、豆搭配食用,其營養價值與肉類蛋白質不相上下。
黃豆內含有一種脂肪物質叫亞油酸,能促進兒童的神經發育。亞油酸還具有降低血中膽固醇的作用,所以是預防高血壓、冠心病、動脈硬化等的良好食品。此外,黃豆內還含有豐富的B族維生素和鈣、磷、鐵等無機鹽。干黃豆內雖不含維生素C,但發芽後能產生維生素C,在蔬菜淡季,可補充食用。生黃豆中,含有抗胰蛋白酶因子,影響人體對黃豆內營養成分的吸收。所以食用黃豆及豆制食品,燒煮時間應長於一般食品,以高溫來破壞這些因子,提高黃豆蛋白的營養價值。
黃豆蛋白質含量高達40%左右,最優質的可達50%左右,相當與瘦豬肉的2倍多,雞蛋的3倍.黃豆蛋白質的氨基酸的組成比較接近人體所需要的氨基酸,屬於完全蛋白,其中賴氨基酸含量較多,每一百克黃豆中約含鐵質35.8毫克,含磷418毫克,還有維生素A B1 B2 D E 等
現代醫學研究認為,黃豆不含膽固醇,並可以降低人體膽固醇,減少動脈硬化的發生,預防心臟病,黃豆中還含有一種抑胰酶的物質,它對糖尿病有一定的療效.因此,黃豆被營養學家推薦為防治冠心病,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等疾病的理想保健品.黃豆中所含的軟磷脂的大腦細胞組成的重要部分,常吃黃豆對增加和改善大腦技能有重要的效能.
祖國醫學認為,服食黃豆可另人長肌膚,益顏色,填精髓,增力氣,補虛開胃,是適宜虛弱者使用的補益食品,具有益氣養血.健脾寬中,健身寧心,下利大腸,潤燥消水的功效.
黃豆及豆製品可以作為葯用。中醫認為黃豆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功效。《神農本草經》說「生大豆,味甘平。除癰腫,……止痛」;《食物本草會纂》說「寬中下氣,利大腸,消水腫毒」;豆腐、豆漿、豆芽等豆製品具有寬中益氣,和脾胃,稍脹滿的作用,《延壽書》說:「……久痢,白豆腐醋煎食之即愈。杖 青腫,豆腐切片貼之,頻易。」豆芽又稱大豆黃卷,《神農本草經》說:「大豆黃卷,味甘平,主濕痹筋攣膝痛。」
4、黃豆和黑豆豆漿的功效
黃豆漿:
1.治病功效:補虛, 清熱,化痰,通淋, 降血壓,利大腸。
2.主治疾病:身體虛弱,營養不良,肺痿肺癰,口乾咽痛,小便不通,乳汁缺乏。
3.說 明:豆漿由黃豆加工而成.黃豆含有豐富的優良蛋白質,
100克黃豆相當於200多克豬瘦肉、300克雞蛋或1200克牛奶,所以被人們稱為「植物肉」。豆漿所含的鈣雖比豆腐低, 但卻比任何乳類都多,
此外豆漿還含維生素B1、B2。煙草酸及鐵等營養素.因此用豆漿哺育嬰兒是非常適宜的。
黑豆漿:
1.功效:補腎滋陰,補血明目,除濕利水。
2.主治:腎虛腰疼,血虛目睹,腹脹水腫,腳氣,自汗盜汗。
3.說明:黑豆一般煮熟食之或配葯煮熟食之能治病,但不消化,故中滿者或消化不良者宜慎食之。
黑豆若炒熟食之則其性極熱,易生熱性疾病。黑豆芽及皮、葉、花均可入葯治病,黑豆皮中葯稱「料豆衣」或「穞豆衣」,有解毒利尿作用;黑豆芽稱「大豆卷」,能清熱解毒,水煎服,可治風濕性關節疼;黑豆葉搗爛外敷可治蛇咬傷;黑豆花能治目翳。
喝豆漿禁忌:
1.忌不徹底煮開
因為生豆漿里含有皂素、胰蛋白酶抑制物等有害物質,未煮熟就飲用,會發生惡心、嘔吐、腹瀉等中毒症狀。豆漿不但必須要煮開,而且在煮豆漿時還必須要敞開鍋蓋,這是因為只有敞開鍋蓋才可以讓豆漿里的有害物質隨著水蒸氣揮發掉。
2.忌沖入雞蛋
因為雞蛋中的黏性蛋白(雞蛋清)會與豆漿里的胰蛋白酶結合,產生不易被人體吸收的物質,使雞蛋和豆漿均失去原有的營養價值。
3.空腹飲豆漿
最好不要讓寶寶空腹飲豆漿,豆漿里的蛋白質大都會在人體內轉化為熱量而被消化掉,營養成分不能被寶寶充分吸收。
4.忌放紅糖
紅糖里有機酸較多,如醋酸、乳酸等,它們能與豆漿里的蛋白質和鈣質結合,產生變性物及醋酸鈣、乳酸鈣等塊狀物,這不僅有損豆漿的營養價值,而且也影響豆漿里所含營養素的吸收。
5.忌用保溫瓶儲存
把豆漿裝在保溫瓶內,會使瓶內的細菌在溫度適宜的條件下大量繁殖,3~4小時後,就會使豆漿變質。
6.忌與葯同飲
有些葯物如紅黴素等抗生素類葯物會破壞豆漿里的營養成分,甚至產生副作用,危害健康。
參考資料:
網路-黃豆漿
網路-黑豆漿
5、黑豆腐的營養價值有哪些?
黑豆的食療與營養價值:
黑豆具有補肝腎、強筋骨、暖腸胃、明目活血、利水解毒的作用,也是潤澤肌膚、烏須黑發之佳品。黑豆含有豐富的維生素、蛋黃素、核黃素、黑色素和被稱作「生活素」的激素。其中B族維生素(B1、B2)和VE含量很高,僅VE含量相當於肉的7倍以上,對人體的營養保健、防老抗衰、美容養顏,增強精力活力的作用是很大的。
1、黑豆含皂甙元、多糖、維生素C、維生素E、B族維生素及鈣、磷、鐵、鋅、鉻多種人體必須維生素、微量元素、及氨基酸,可供人體全面營養,促進人體健康,滋養生命。
2、黑豆能明目鎮心,溫補。久服,好顏色,變白不老。明代李時珍所著的《本草綱目》也有「李守愚每晨水吞黑豆二十七枚,到老不衰」的記載。
3、黑豆具有降血脂、預防心血管疾病、抗氧化、的功能。養顏美容的效果。
4、黑豆還含有豐富的抗氧化劑——維生素E,能清除體內的自由基,增加腸胃蠕動,減少皮膚皺紋,達到養顏美容、保持青春體態。
5、防眼疲勞,由於近距離學習,長期從事電腦工作,過度使用視力而產生的眼睛疲勞。每天可吃一些黑豆粉和首烏粉。
6、防脫發、生烏發、每天吃些黑豆粉,伴上芝麻粉、核桃粉、首烏粉一段時間後能使頭發烏黑亮麗。
黑豆食療方
【性味】甘、溫、無毒。
【歸經】入心、脾、腎。
【功效】補腎滋陰,補血明目,除濕利水。
【主治】腎虛腰疼,血虛目睹,腹脹水腫,腳氣,自汗盜汗。
禁忌:中滿者慎用。
【說明】黑豆一般煮熟食之或配葯煮熟食之能治病,但不消化,故中滿者或消化不良者宜慎食之,黑豆若炒熟食之則其性極熱,易生熱性疾病。黑豆芽及皮、葉、花均可入葯治病,黑豆皮中葯稱「料豆衣」或「穞豆衣」,有解毒利尿作用;黑豆芽稱「大豆卷」,能清熱解毒,水煎服,可治風濕性關節疼;黑豆葉搗爛外敷可治蛇咬傷;黑豆花能治目翳。
【黑豆食療方精選】
1、黑豆制豆漿,煮熟喝,可止自汗。
2、黑豆衣10克,浮小麥10克,治陰虛盜汗,自汗,尤其是熱病後虛汗。
3、黑豆15克,黃芪10克,或加浮小麥6克,可止盜汗,自汗。
4、黑豆同塘虱魚,煮湯食用,治老人腰疼。
5、黑豆同鯉魚煮湯食用,治腳氣水腫。
6、黑豆250克,黃酒750克,水煎分作數次服食,治胎動不安,腰疼。
7、黑豆30克,浮小麥30克,水煎服,治盜汗眩暈。
8、黑豆30克,紅花6克,水煎沖紅糖100克,溫服治經閉。
9、黑豆炒熟研末,每次10克,用蘇木10克煎湯送服,治室女經閉。
10、黑豆、紅糖各30克,薤白一把,水酒四杯,水六杯同煎,空腹時頓服,治血絲蟲病。
11、黑豆500克,煮濃汁冷飲,解藤黃、斑蝥中毒。
12、狗肉500克,黑豆60克,煮至爛熟食,治年老或腎虛耳聾,小兒夜尿、遺尿。
13、益母草黑豆糖水,益母草30-50克,水煎取汁,加入黑豆60克,煮至熟爛,用適量紅糖調味服食,亦可加入1-2湯匙米酒或糯米酒服食。每天一次,連服七天為一療程,有活血,祛瘀、調經作用,可治婦女閉經。黑豆葯膳方亦是。
14、黑豆腐皮湯:黑豆50克,豆腐皮50克,同煮湯,加適量油、鹽調味食用。有滋養補虛、止汗功效,可治自汗過多及陰虛盜汗等症。(黑豆食療方)
15、黑豆元肉大棗湯:黑豆50克,大棗50克,元肉(龍眼肉)15克,水三碗同煎至一碗,早晚兩次服用。有健脾補腎,補心氣,養陰血作用。適用於血虛心悸,陰虛盜汗,腎虛腰酸,須發早白,脾虛足腫等症。
16、法制黑豆:熟地、山萸肉、補骨脂、當歸、茯苓、枸杞子、旱蓮草、五味子、桑椹子、黑芝麻、菟絲子、地骨皮各10克,水煎四次去渣,葯汁混合,加入黑豆500克,食鹽100克,浸泡至黑豆發脹,然後小火熬至葯汁乾涸,曬干黑豆裝瓶備用,每次服食10-15克。有補腎益精,強筋壯骨功效,適用於身體瘦弱,神經衰弱,尿頻遺精,腰酸腿疼,筋骨無力等症。
6、生薏米,白扁豆,山葯,芡實,茯苓,地膚子各15克,枳殼,粉萆薢,黃柏,炒白術,大豆卷,僵蠶各10克
主要是去濕氣,也許是治療風濕性關節炎的吧,治療渾身疼痛,睡眠不足。。。
7、綠豆和黃豆的葯用價值有哪些?
綠豆性涼味甘,有來清熱解毒源、止渴消暑、利尿潤膚的功能,自古以來就因能作為葯用而備受重視。而黃豆芽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
《神農本草經》說:「大豆黃卷可治風濕痹痛。」黃豆芽性味甘平,入脾胃經。能清熱解毒、分利濕熱、消腫除痹、明目養神、滋陰養血、強心保肝,可用於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動脈硬化、水腫脹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