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風濕 > 當歸黃芪風濕

當歸黃芪風濕

發布時間:2020-12-01 15:35:14

1、當歸與黃芪的功效

當歸、枸杞、黃芪、黨參、白芍、西藏紅花泡水喝主要功效是補氣補血,體質專虛弱,少氣懶言這可以服用屬。當歸:補血養血,潤腸通便,調經活血,對子宮平滑肌,抗癌,抗老防老,防止凍瘡,提高免疫。枸杞:養肝,滋腎,潤肺,補虛益精,清熱名目。黃芪:增強機體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應激、降壓和較廣泛的抗菌作用。黨參:增強免疫力、擴張血管、降壓、改善微循環、增強造血功能等作用白芍:平肝止痛,養血調經,斂陰止汗。用於頭痛眩暈,脅痛,腹痛,四肢攣痛,血虛萎黃,月經不調,自汗,盜汗。西藏紅花:活血,主心氣憂郁,又治驚悸。主治月經不調,痛經,經閉,產後惡露不行,腹中包塊疼痛,跌撲損傷,憂郁痞悶,驚悸,溫病發斑,麻疹。

2、黨叄,當歸,黃芪一起有什麼功效?

當歸 黃芪 黨參
  2010-09-09 中醫中葯網

當歸黃芪黨參烏雞一起燉有補氣固表、利尿托毒、斂瘡生肌、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補中益氣、健脾益肺之功效。
將洗干凈當歸、黨參等放入剖開處理干凈的烏雞膛內加上適量的鹽和水,用合適的容皿裝好,用高壓鍋燉45分鍾即可。
當歸:補血調經,活血止痛,潤腸通便
黃芪:鍵脾補中,升陽舉陷,益衛固表,利尿,托毒生肌
黨參:補脾肺氣,補血,生津
閩南地區有把黃芪、黨參、當歸放入肉湯里煲湯,用以保養身體的習慣。尤其是到了冬季,這幾乎成了家家餐桌上的保留「節目」。他們認為,黃芪、黨參補氣, 當歸補血,有病無病,補補氣血,對任何人肯定有益無害。於是,「黃、黨、當」這一補氣血的搭檔,就發生了下面的「奇遇」。
之一
章老師,四十齣頭,正當年富力強,工作繁忙得很。一日,路上遇到張醫生,就順便請教一下:「都說冬天可以進補了,我把黃芪、當歸放進牛肉湯里煮湯喝。結果, 你看,口舌生瘡了。」說完,張開口,伸出舌頭給張醫生看。張醫生看後,略一思索,對他講:「你的舌頭邊尖紅,上罩一層黃膩苔,說明你是一個熱證的體質,並 挾濕熱。這種體質再吃溫補的葯物,如黃芪、黨參、當歸,或溫補的食物,如牛羊肉,恰如火上澆油,心胃熱盛,不能疏通,所以口舌生瘡了。」
張醫 生向他建議:「像你這樣的體質,如要喝肉湯的話,喝豬肉湯或豬排骨湯比較合適,因為豬肉性平,滋腎陰而降虛火。可以加入白菜、蘿卜、冬瓜等,這些菜具有清 熱、利濕、消滯、下氣的作用。不要加入『黃、黨、當』,否則會助熱斂濕。」章老師聽後,覺得很有道理。就照此辦理,以後幾年果然再也沒生過口瘡。從此,他 也記住了這樣一個原則:凡屬濕熱、實火病證或體質的人,不宜吃「黃、黨、當」。
之二
陳女士患有類風濕關節炎,從北京退休回鄉療 養,吃中葯調理。這天,看病之餘,她順便咨詢了一下飲食問題。張醫生說:「根據你的舌象、脈象及治療反饋回來的信息可知,你的體質屬於陽氣虛且挾濕,適宜 吃牛肉湯和麵食,以補脾胃的陽氣;也可以按這里的習慣,再加入『黃、黨、當』,甘溫補氣以扶正。」陳女士按此食譜飲食後,感覺腸胃比以前舒服了,再加上中 葯調理,關節疼痛很快就控制住了。
之三
這天,陳女士又來找張醫生,說她特地將對她很有好處的黃芪當歸牛肉湯給她母親喝了一次,結 果她母親牙齦腫痛,並且口渴、煩躁、睡不著覺。還說:「我母親特別愛在煲湯里放麥冬,她說她生了病只要喝麥冬湯就好了。」張醫生聽了,立刻知道是怎麼回事 了,他告訴陳女士:「雖然我沒有見過你母親,但是,聽你這樣一說,可以推斷你與你母親是不同的體質,你母親吃麥冬好,說明她是陰虛體質。這種體質的人絕不 能吃『黃、黨、當』,否則會更加傷陰助虛火,以致牙痛、煩躁、失眠諸證叢生。
之四
小林在老年大學教音樂,經常看到張醫生給老年人 看病並進行中醫葯咨詢,也來聽兩句。這天下課後,他匆匆跑去問張醫生:「請您給我看看,我是陰虛,還是陽虛?我整天感到很疲勞,煲湯里放點什麼好?」張醫 生看看她的舌象,舌質淡紅,形質還正常,只是上面有一層白厚膩苔,便告訴她:「你既無陰虛,也無陽虛,只是有濕濁。不要用補葯,只要把生活起居規律化,睡 眠充足,不要吸煙、飲酒,多參加一些體育活動,濕濁慢慢就會消失。如果一定要在煲湯時加葯的話,你只加入黃芪、黨參就可以了,不要加入當歸。因為,當歸屬 於養血滋陰葯,對你的濕濁不利,可能有斂濕助邪之患。」
現在,很多人都知道了:使用黃芪、黨參、當歸等,也得辨證,否則會適得其反。

3、當歸和黃芪一起泡水有什麼作用?

確實是女人喝的葯 當歸滋陰 黃氏補氣 肝硬化啊 一般西醫比較好 中醫的話 很難 不過這個兩個泡水喝 固本的

4、有沒有當歸和黃芪成分的補血中成葯?

當歸:
原植物形態:

多年生草本,全株有特異香氣。主根粗短,肥大肉質,下面分為多數粗長支根。莖直立,帶紫色。復傘形花序頂生,雙懸果。(雙懸果:為乾果的一種,成熟時不開裂,是傘形科特有的果實)

性味歸經:
當歸味甘、辛,性溫。歸肝、心、脾經。

功能主治:
☆甘溫質潤,為補血要葯。用於心肝血虛,面色萎黃,眩暈心悸等。如四物湯。若氣血兩虛者,如當歸補血湯、人參養營湯等。
☆既能補血、活血,又能調經,為婦科要葯。用於血虛或血虛而兼有瘀滯的月經不調,痛經,經閉等症。
☆補血活血,又兼能散寒止痛,用於血虛,血滯而兼有寒凝,以及跌打損傷,風濕痹阻的疼痛證。現代用於冠心病心絞痛、血栓閉塞性脈管炎等,亦取得一定療效。
☆既能活血消腫止痛,又能補血生肌,故亦為外科癰疽瘡瘍所常用。
☆養血潤腸通便功效用於血虛腸燥便秘。

用法用量:
煎服,5~15g。一般生用,為加強活血則酒炒用。又通常補血用當歸身,活血用當歸尾,和血(補血活血)用全當歸。}

中成葯:
四物湯、烏雞白鳳丸、四物益母丸、八珍益母丸

田七又名「三七」,是廣西、雲南的著名特產,是五加科人參屬植物,多年生草本,葯用其地下莖。它原系山野自生,很早以前就為我國人民發現和採用,後轉為人工栽培。因為這種植物一般每株有三條葉柄,每條葉柄上往往有七張葉子,故通稱「三七」。據清代《歸順州志》說,「三七……以田州產者為最良」,清代《百色廳志》卷三也說,因三七實出自田州,故「俗名為田七」。

田七是一種名貴葯村,是具有獨特功能的人參屬中的優異品種。據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述,田七「味微甘而苦,頗似人參之味」,有「金不換」之稱。清代趙學敏著《本草綱目拾貴》稱:「人參補氣第一,三七補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故人稱人參三七,為中葯之最珍貴者。」《本草綱目》中還說,田七「主治止血、散血、定痛、金刃箭傷,跌撲杖瘡血出不止者,嚼料爛塗,或為末摻之,其血即止」,「南人軍中用為金瘡要葯」,並說,「亦主吐血、衄血、下血、血咬蟲傷」痢」,「大腸下血,婦女血崩,產後出血,產後血多,男婦赤眼,無名癰腫,虎咬蟲傷」等。據葯物分析,田七主要含六種皂甙和谷甾醇、胡蘿卜甙、黃酮類化合物。皂甙是人參的主要成分,對增強體力,改善心肌氧代謝,提高動物缺氧的耐受力很有作用。古葯書說田七「功同人參」確非虛妄之詞。谷甾醇和胡蘿卜甙能降血脂,而黃酮類化合物是擴張冠狀動脈、改善心肌供血、增加血管彈性的有效成分,因而常食田七,不僅對冠心病、心絞痛有顯著療效,而且對冠心病、心絞痛有預防功能。無病的人服用後可起預防冠心病和滋補強壯作用。

田七要根據使用目的來決定用法。服法不同,功效迥異。一般說,生田七能使血管收縮,是治跌打刀傷的特效葯,確可達到葯到血止的效果。把田七粉,用酒調成糊狀,敷於瘡疽上,可起到散血消腫作用。內服田七要根據病情作不同的服法:散血、止血、止痛應服生田七;補血、補身則服熟田七。熟田七的製法是把生田七切成片,用鹽水浸透,曬干後研成細粉即成。也有將生田七置小碗中,碗內置清水,水量以田七能吸干為度,再蒸軟、切片,用油炸成黃色,酥而不焦,然後研成粉末,便成熟田七。兩種方法均可。熟田七有補氣、活血、補血、去瘀、生新作用,用熟田七燉雞,是婦女產後服食的上佳補品。在廣西的名菜譜上,這叫「田七燉雞」。用熟田七配以北芪、黨參、杞子、杜仲等葯材浸酒,就是「田七大補酒」,早晚適量飲用能補血補氣,舒筋活絡,促進人體新陳代謝,增進健康,是葯酒中之上品。近年,用田七配製成的「田七牙膏」對防治牙疾有良好作用。

黃芪:
植物形態 多年生草本。莖直立,上部有分枝。奇數羽狀復葉互生,小葉12~18對;小葉片廣橢圓形或橢圓形,下面被柔毛;托葉披針形。總狀花序腋生;花萼鍾狀,密被短柔毛,具5萼齒;花冠黃色,旗瓣長圓狀倒卵形,翼瓣及龍骨瓣均有長爪;雄蕊10,二體;子房有長柄。莢果膜質,半卵圓形,無毛。花期6~7月,果期7~9月。

生於向陽草地及山坡。主產內蒙古、山西及黑龍江;現廣為栽培。

採制 春、秋季採挖,除去泥土、須根及根頭,曬至六七成干,理直扎捆後曬干。

性狀 根圓柱形,有的有分枝,上端較粗,略扭曲,長30~90cm,直徑0.7~3.5cm。表面淡棕黃色至淡棕褐色,有不規則縱皺紋及橫長皮孔,栓皮易剝落而露出黃白色皮部,有的可見網狀纖維束。質堅韌,斷面強纖維性。氣微,味微甜,有豆腥味。

化學成分 含黃酮類成分毛蕊異黃酮(calycosin)、3- 羥基- 9,10- 二甲氧基紫檀烷,還含黃芪皂甙Ⅰ、Ⅴ、Ⅲ( astragalosideⅠ、Ⅴ、Ⅲ) 。

性味 性溫,味甘。

功能主治 補氣固表,托毒排膿,利尿,生肌。用於氣虛乏力、久瀉脫肛、自汗、水腫、子官脫垂、慢性腎炎蛋白尿、糖尿病、瘡口久不癒合。

川穹的主要功效是活血行氣,祛風止痛。用於月經不調,經閉痛經,癓瘕腹痛,胸脅刺痛,跌撲腫痛,頭痛,風濕痹痛。當歸性溫,昧甘、辛。主要功能是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用於血虛萎黃、眩暈心悸、月經不調、經閉痛經、虛寒腹痛、腸燥便秘、風濕痹痛、跌撲損傷、癰疽瘡瘍。黃芪性溫,味甘。功能主治 補氣固表,托毒排膿,利尿,生肌。用於氣虛乏力、久瀉脫肛、自汗、水腫、子官脫垂、慢性腎炎蛋白尿、糖尿病、瘡口久不癒合。

5、當歸黃芪有什麼好處

當歸黃芪紅棗一起泡茶喝非常好。 容易感冒,中醫稱為「表不固」,可專用黃芪來屬固表。常服黃芪可以避免經常性的感冒。用量 9~30g 紅棗能補氣養血,是很好的營養品。能使血中含氧量增強、滋養全身細胞,是一種葯效緩和的強壯劑。 俗語有「一日吃仨棗,紅顏不顯老」

6、當歸、黃芪、丹參能一起泡水喝嗎?主要治療什麼呢?

當歸是補血的,黃芪是補氣的,丹參祛瘀止痛,活血通經,清心除煩,擴張血管一般用於婦科病。是給女人用的,補氣血的。

7、當歸麥冬黃芪的功效

1.當歸功效

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

主治

用於血虛萎黃,眩暈心悸,月經不調,經閉痛經,虛寒腹痛,風濕痹痛,跌撲損傷,癰疽瘡瘍,腸燥便秘。酒當歸活血通經。用於經閉痛經,風濕痹痛,跌撲損傷。

2.麥冬功效

養陰生津,潤肺止咳。

主治

用於肺胃陰虛之津少口渴、乾咳咯血;心陰不足之心悸易驚及熱病後期熱傷津液等證。配沙參、川貝可治肺陰虛乾咳。

3.黃芪功效

補氣固表,托毒排膿,利尿,生肌。

主治

用於氣虛乏力、久瀉脫肛、自汗、水腫、子官脫垂、慢性腎炎蛋白尿、糖尿病、瘡口久不癒合。

(7)當歸黃芪風濕擴展資料:

1.當歸性味:味甘、辛,性溫。

(1)《本草正》:「當歸,其味甘而重,故專能補血,其氣輕而辛,故又能行血,補中有動,行中有補,誠血中之氣葯,亦血中之聖葯也。」「大約佐之以補則補,故能養榮養血,補氣生精,安五臟,強形體,益神志,凡有形虛損之病,無所不宜。佐之以攻則通,故能祛痛通便,利筋骨,治拘攣、癱瘓、燥、澀等證。」

(2)《本草正義》:「歸身主守,補固有功,歸尾主通,逐瘀自驗,而歸頭秉上行之性,便血溺血,崩中淋帶等之陰隨陽陷者,升之固宜,若吐血衄血之氣火升浮者,助以溫升,豈不為虎傅翼?是止血二字之所當因症而施,固不可拘守其止之一字而誤謂其無所不可也。

且凡失血之症,氣火沖激,擾動血絡,而循行不守故道者,實居多數,當歸之氣味俱厚,行則有餘,守則不足,亦不可過信歸所當歸一語,而有循名失實之咎。」

2.麥冬性味歸經:甘,微苦,微寒。歸心、肺、胃經。

注意事項

脾胃虛寒泄瀉,胃有痰飲濕濁及暴感風寒咳嗽者均忌服。

3.黃芪性味歸經:性溫,味甘。

葯材性狀

根圓柱形,有的有分枝,上端較粗,略扭曲,長30~90cm,直徑0.7~3.5cm。表面淡棕黃色至淡棕褐色,有不規則縱皺紋及橫長皮孔,栓皮易剝落而露出黃白色皮部,有的可見網狀纖維束。質堅韌,斷面強纖維性。氣微,味微甜,有豆腥味。

相關配伍

1.小便不通。用黃芪二錢,加水二碗,煎成一碗,溫服。小兒減半。

2.酒疸黃疾(醉後感寒,身上發赤、黑、黃斑)。用黃芪二兩、木蘭一兩,共研細。每服少許。一天服三次,酒送下。

3.白濁。用鹽炒黃芪半兩、茯苓一兩,共研細。每服一錢。

4.萎黃焦渴(每與癰疽發作,先後伴隨)。用黃芪六兩,一半生焙,一半加鹽水在飯上蒸熟;另用甘草一兩,也是一半生用,一半灸黃。二葯共研細。每服二錢,一天兩次。也可以煎服。此方名「黃芪六一湯」。

8、醫生給妹妹配了丹參,當歸,黃芪,山葯,其功效是什麼

丹參

活血祛瘀,通經止痛,清心除煩,涼血消癰。用於胸痹心痛,脘腹脅痛,症瘕回積聚,熱痹答疼痛,心煩不眠,月經不調,痛經經閉,瘡瘍腫痛。

當歸

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用於血虛萎黃,眩暈心悸,月經不調,經閉痛經,虛寒腹痛,風濕痹痛,跌撲損傷,癰疽瘡瘍,腸燥便秘。酒當歸活血通經。用於經閉痛經,風濕痹痛,跌撲損傷。

黃芪

補氣升陽,固表止汗,利水消腫,生津養血,行滯通痹,托毒排膿,斂瘡生肌。用於氣虛乏力,食少便溏,中氣下陷,久瀉脫肛,便血崩漏,表虛自汗,氣虛水腫,內熱消渴,血虛萎黃,半身不遂,痹痛麻木,癰疽難潰,久潰不斂。

山葯

補脾養胃,生津益肺,補腎澀精。用於脾虛食少,久瀉不止,肺虛喘咳,腎虛遺精,帶下,尿頻,虛熱消渴。麩炒山葯補脾健胃。用於脾虛食少,泄瀉便溏,白帶過多。

綜上所述,這四味葯一般用於婦科病,補氣補血的,但切勿與藜蘆同用。

與當歸黃芪風濕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