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風濕性關節炎是常見的關節疾病,首選葯的治療葯物為非甾類抗炎葯,比如美洛昔康、塞來昔布、布洛芬、雙氯芬酸等,可以有效的緩解症狀。如果患者伴隨類風濕血管炎,首選的葯物為糖皮質激素。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話,這個是屬於慢性的自身免疫性的疾病,需要是長期的葯物治療控制穩定,目前一般是使用來氟米特,甲氨蝶呤等免疫抑制劑或者生物制劑治療。急性期可以小劑量糖皮質激素激素控制。這個目前是沒有辦法可以徹底的治癒的。但是用葯時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
2、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常用哪些西葯?
(1)非激素性抗炎葯物
這類葯物通常稱一線葯物。主要通過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達到消炎、止痛作用。另外,這類葯物尚可抑制磷酸二酯酶使細胞內的cAMP 增加,溶酶體膜穩定性增加,減少酶的釋放。但這類葯物雖然能減輕症狀,卻對引起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免疫反應不發生根本影響,因此不能控制病情發展,只能改善症狀。
①吲哚美辛。開始劑量為每日75mg,分3 次飯後口服,其後逐漸增至每日100 ~ 150mg。孕婦、潰瘍病、精神患者禁用。
②阿司匹林。每日3mg ~ 4g 口服,4 至6 小時1 次。
③吡羅喜康。每次20mg 口服,每日1 次,飯後服。
④布洛芬。每日1 ~ 18g,分3 ~ 4 次口服。副作用較少。
⑤萘普生。每次250mg 口服,日2 次。副作用較少。
⑥氟芬那酸。每次0.2 ~ 0.4mg 口服。每日3 次。
一線葯物不主張聯合使用,應用某一種葯物3 周仍無效者,可更換另一種葯。經半年治療無效時,應考慮應用二線葯物。
(2)緩解性葯物
這類葯物又稱二線葯物。其共同特點是作用慢,可影響疾病的免疫反應病理過程。
①金鹽。可改善體液和細胞免疫,減少骨質的侵蝕、破壞,抑制滑膜炎症。每周25mg 的金鹽制劑,靜脈注射療效較好。包括硫代蘋果酸金鈉和金諾芬。口服金諾芬6mg,每日1 次。持續15 年,類風濕因子可有37% 轉陰。
②青黴胺。可使巨球蛋白的二硫鍵斷裂,而發生解聚,降低RF水平。劑量為每日250 ~ 1800mg,病情好轉後改為每日250mg 維持。
服葯後1.5 ~ 2 個月起效。副作用有皮疹、肝損害、骨髓抑制等。
③氯喹及其衍生物。氯喹開始劑量為每日250 ~ 500mg,平均每日6mg/kg。有心肌病,角膜病變,視網膜病變者慎用。為減少副作用,每年只用10 個月。
④左旋咪唑。作用類似青黴胺。可中度改善類風濕症狀,能增強淋巴細胞和自然殺傷細胞功能,與一線葯物聯合應用,療效較好。
用法:25 ~ 50mg,口服,每日3 次,每周單日用,雙日停,12 周為1 療程。
(3)腎上腺糖皮質激素
一般不首選此類葯。其應用指征如下。
①常規治療無效時,可與一、二線葯物合用。
②嚴重關節外並發症,如心包炎、胸膜炎、血管炎及虹膜睫狀體炎等。
使用原則:最小劑量(如潑尼松每日小於10mg)。最短期限(因長期使用易發生無菌性骨壞死)。盡早減量以至停用。
(4)免疫抑制劑
此類葯物又稱三線葯物。凡對一、二線葯物治療無效或有嚴重反應者可應用。
①環孢素。可抑制T 輔助細胞誘導淋巴細胞的激活,或延遲引起過敏反應有關的細胞因子的產生。用量為每日10mg/kg,靜脈注射。
療程60 日,總有效率為54%。
②柳氮磺胺吡啶。可抑制免疫病理過程,並防治有關感染誘因,口服每日2g,症狀嚴重時每日可用3g,療程為兩個月。對晨僵、握力、血沉、C- 反應蛋白均可明顯改善。
③環磷醯胺。對頑固性類風濕有效。但副作用較多,不宜首選。
每次100 ~ 200mg,靜脈滴注或靜脈注射,每周1 ~ 2 次,療程總量為3g。副作用為骨髓抑制、出血性膀胱炎等。
④硫唑嘌呤。最大用量為每日2.5 ~ 3mg/kg。如合用別嘌呤醇,該葯減量25%。
⑤甲氨蝶呤。可阻斷細胞的二氫葉酸轉化為四氫葉酸,因而抑制類風濕,達到免疫抑制和抗炎作用。每周用量25 ~ 50mg。每12小時口服1 次,連服3 次為宜。療程不超過6 個月。對一、二線葯物無效者作用顯著。孕婦禁用,以免引起胎兒畸形。
(5)分子免疫
①γ - 干擾素。應用重組脫氧核糖核酸技術生產的γ - 干擾素具有抑制DNA 和核糖核酸的復制,抑制T 細胞增殖,降低體液和細胞免疫反應的作用。每次1000 萬單位,肌內注射。7 次為1 療程。
②特異性抗體(McAb)。是通過人腫瘤細胞致敏的某個淋巴細胞單克隆所產生的抗體。它具有高純度,特異性強的特點。用鼠的McAb 與蓖麻毒素蛋白A 鏈免疫偶聯的IT(免疫毒素)特異地結合T 細胞亞群上,通過酶樣作用方式重復滅活核糖核酸,破壞和殺傷這些細胞,IT 治療量每日為0.05 ~ 0.33mg/kg,5 ~ 10 天為1 療程。
結果有效率為50%。
(6)其他葯物
①卡托普利。本品結構與青黴胺分子相似,能阻滯緩激肽的釋放,減少前列腺素的產生。用法:12.5 ~ 25mg,口服,每日3 次。最大量每日200mg。一般2 ~ 3 個月症狀明顯改善,類風濕因子轉陰率67%。
②鋅制劑:硫酸鋅每日10mg/kg。成人每天不宜超過700mg,兒童不宜超過每日150mg。一般認為對改善免疫指標優於症狀的改善。
3、風濕病一般吃什麼葯比較好
你好!風濕病是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引起的,需要應用抗菌消炎的葯物治療,如青黴素注射液靜脈滴注,如果有關節疼痛,需要對症給予抗炎止痛類葯物,如依託考昔片,若出現心悸、胸悶的症狀,需要考慮風濕性心臟病的可能,需要及時給予改善心肌供血、營養心肌的葯物
4、治風濕病有哪些葯物
風濕病是一大類疾病,屬於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上百種疾病,臨床上比較常見的是類風濕關節炎、風濕性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乾燥綜合征、強直性脊柱炎、系統性硬化症等等。風濕病的治療要根據不同的診斷選擇不同的治療方案。大體來說,有三類葯物,1、非甾體類抗炎葯,比較常用的是依託考昔、扶他林、英太青等,主要用於緩解關節疼痛。2、改善病情的抗風濕葯,主要是免疫抑制劑,常用的有甲氨蝶呤、來氟米特、羥氯喹、他克莫司、環孢素等。3、生物制劑,目前比較常用的是益賽普,雅美羅,強克,類克等等。
5、治療風濕的葯都有哪些?
治療風濕病的葯物往往包括下面幾類,如非甾體抗炎葯、糖皮質激素和改善病情、抗風濕葯,還有植物葯和生物制劑。另外也有些輔助治療的葯物,包括改善循環擴張血管的葯物,以及靜脈用的免疫球蛋白。風濕性的疾病通常會導致全身多系統、多臟器受累,所以往往需要針對相關的病情,採取個體化的治療原則。非甾體抗炎葯常用的有美洛昔康、布洛芬等,主要用於改善風濕病的各類關節腫痛。糖皮質激素是治療多種結締組織病的一線葯物,但非根治葯物,通常需要聯合改善病情、抗風濕葯治療,常用的有環磷醯胺、甲氨蝶呤、硫唑嘌呤、羥氯喹等。
6、美洛昔康和塞來昔布止疼葯有抗風濕的作用嗎?
美洛昔康 〖用法用量〗: 類風濕性關節炎 成人 15 mg/日,根據治療後反應,劑量可減至7.5 mg/日。骨關節炎 7.5 mg/日,如果需要,劑量可增至15 mg/日。對於不良反應有可能增加的病人,治療開始劑量為7.5 mg/日。嚴重腎衰竭病人透析時,劑量不應超過7.5 mg/日。本葯之每日最大建議劑量為15 mg。兒童適用的劑量尚未確定,目前只限於成人使用。應用水或食物流體送服吞咽。 〖注意要點〗: 對葯物活性成分或其賦形劑已知過敏者禁用 ;與乙醯水楊酸和其它非類固醇消炎葯可能會有交叉過敏反應者禁用 ;對使用乙醯水楊酸或其它非類固醇消炎葯後出現哮喘、鼻腔息肉、血管神經性水腫或蕁麻疹等症狀的病人不宜使用本葯; 活動性消化性潰瘍者禁用 ;嚴重肝功能不全者禁用 ;不能進行透析患者之嚴重腎功能不全者禁用 ;15歲以下的患者禁用 ;孕婦或哺乳婦女禁用。 與使用其它非類固醇消炎葯一樣,對於具有上消化道疾病史的病人和正在應用抗凝劑治療的病人使用本葯應該注意。若出現消化性潰瘍或胃腸道出血應該停止使用本葯。對出現粘膜與皮膚不良反應的病人應特別注意並且考慮停止使用本葯。非類固醇消炎葯對在維持腎灌注中起支持作用的腎前列腺素的合成有抑製作用。 對於腎血流和血容量減少的病人,使用非類固醇消炎葯可能助長明顯的腎臟失代償,但停用非類固醇消炎葯後,腎功能通常恢復到用葯前水平。下列病人最有可能出現上述反應脫水病人。 充血性心臟衰竭病人。肝硬化病人。腎病綜合征病人。腎臟疾病患者。使用利尿劑治療的病人以及因行大外科手術而導致血容量減少的病人。在治療初期對上述病人的利尿容量和腎功能應仔細監控。 有很少數情況之非類固醇消炎葯可能會引起間質性腎炎、腎小球腎炎、腎髓質壞死或腎病綜合征。晚期腎衰竭血液透析病人使用本葯的劑量不應高於7.5 mg。對中度或輕度腎損害病人(肌酸酐清除率>25 mL/分的病人)劑量可以不減。 與使用其它非類固醇消炎葯一樣,偶有報道血清轉氨酶或其它肝功能參數升高者,大部分情況只是很小和短暫高於正常范圍。如果這一異常為顯著或持續的,應停用本葯並進行追蹤檢查。對於臨床穩定的肝硬化病人劑量可以不減。 虛弱或衰竭病人的副作用可能會大些,對這些病人應仔細監視,與使用其它非類固醇消炎葯一樣,在對更易遭受腎、肝或心臟損傷的老年病人進行治療時應該注意。在本葯對駕車和使用機械的能力的影響方面還沒做過專門的研究。然而,當不良反應如眩暈和嗜睡出現時,建議限制這些活動。 對妊娠和哺乳的影響 雖然在臨床前的試驗中沒有發現致畸作用,但本葯不應用於孕婦和哺乳者。
7、患有風濕骨病用什麼葯
常用的抗風濕骨病葯物有非甾體抗生葯(扶他林樂松依託考昔)慢作用葯物(甲氨蝶呤片來福米特環磷醯胺雷公藤硫酸羚氯喹柳氮黃胺吡啶片)比較前沿的還有生物制劑(益賽普強克類克等)由於上述的葯物有一定副作用必須由專業風濕骨病醫生指導應用
8、昔日什麼的止疼葯管腰腿疼痛、
老年人腰腿痛跟年齡有相,老年有風濕病要用去風濕的葯,如果沒有那就要多補鈣,平常多熬些骨頭湯喝增加鈣的吸收.還要多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