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風濕 > 黃芪風濕湯

黃芪風濕湯

發布時間:2020-11-29 05:18:42

1、老是出虛汗怎麼辦

病情分析:
你好,虛汗多見於虛症。它既可以單獨出現,也可發生於多種疾病的過程中。虛汗,卻不同於一般的汗,是身體不正常或病變的表現。虛汗多見於兒童,有些兒童入睡後出汗不止、間或身體冰涼,這便是醫學上所說的「出虛汗」。有些兒童因為身體虛弱、感冒發燒或患肝炎等炎症使用大量抗生素(或其它葯物)後導致出虛汗。出虛汗的兒童,常見有頭暈、面色蒼白、沒胃口、睡不好、智力發育受制約等,影響兒童正常的生長發育。
成人也會出虛汗。有些體質虛弱的人在安靜情況下,或無原因而全身或局部出汗,甚至大汗淋漓,這也是「虛汗」。某些患急慢性疾病者,或婦女產後體質都特別虛弱,往往會出虛汗。
意見建議:中醫認為,「汗為心液」,若盜汗長期不止,心陰耗傷十分嚴重,應積極治療。在治療的同時,還要特別注意自我養護。主要有以下幾點:
(1)在葯物治療的同時,應加強必要的體育鍛煉,養成有規律的生活習慣,注意勞逸結合。
(2)在飲食方面,要摸索出與自己病證有利或有弊的飲食宜忌規律,進行最適合自己食療調養。如屬陰虛、血熱及陰虛火旺的病人,應禁食辛辣動火食物,切勿飲酒,並多食一些育陰清熱的新鮮蔬菜等,以使汗腺的分泌功能牢固的在機體健康的基礎上得到恢復。
(3)在條件允許時,適當調節一下居住環境的溫度與濕度,如陰虛血熱者的居住環境就應稍偏涼一些等。
(4)患者的被褥、鋪板、睡衣等,應經常拆洗或涼曬,以保持乾燥,並應經常洗澡,以減少汗液對皮膚的刺激。
(5)重症盜汗且長期卧床的病人,家屬應特別注意加強護理,避免發生褥瘡。還要注意觀察病人的面色、神志、出汗量大小,如有特殊改變要及時向醫生報告。
望採納~
請採納。

2、土茯苓五指毛桃煲鴿子湯有什麼作用

功效作用是:清熱祛濕,清肝潤肺。

《本草綱目》「土茯苓,有赤白二種,入葯用白者良。按《中山經》雲,鼓鐙之山有草焉,名曰榮草,其葉如柳,其本如雞卵,食之已風,恐即此也……土茯苓能健脾胃,去風濕,脾胃健則營衛從,風濕去則筋骨利。」
味甘、淡,性平。有解毒,除濕,通利關節之功效,主要用於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體拘攣,筋骨疼痛;濕熱淋濁,帶下,癰腫,瘰癧,疥癬。
五指毛桃以根入葯,能健脾補肺、行氣利濕、舒筋活絡。在中葯里,五指毛桃又叫做南芪,即為南方「黃芪」。這說明了它既有黃芪的益氣健脾的功效,但又沒有黃芪溫熱之性而十分適宜南方氣候應用。廣東人愛用來和豬骨、雞等煲湯,取其祛暑化濕之效。

3、我是汕頭潮陽人,我的父親得了類風濕病,求問有那位好心人知道專醫類風濕病的中草葯醫生,請告訴我

更多「點★sihai889-->「★百科」上面的 ★查看更多資料>>」
――――――――――――――――――――――――
根據我多年巴中通江,南江,平昌,廣元蒼溪,旺蒼,收購中葯材,中草葯經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收集以下中葯方供你參考,可以拿著葯方,根據你的檢驗情況,要求你當地醫院好一點的中醫師建議用那一個方子?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以關節滑膜炎為特徵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發病與細菌、病毒、遺傳及性激素有一定關系。臨床以慢性對稱性多關節腫痛伴晨僵、晚期關節強直畸形和功能嚴重受損為特徵。其病機為風寒濕熱之邪留滯於筋骨關節,久之損傷肝腎陰血所致。

1.烏蛇祛風通絡湯治類風濕性關節炎
[配方]烏梢蛇15克,黃芪、伸筋草、鸛草等、稀薟草各20克,當歸、羌活、獨活各30克,防風、細辛各6克。
[制用法]水煎服。
[功效]治類風濕性關節炎。

2.蘇枝黃芪湯治類風濕性關節炎
[配方]蘇枝節、竹枝節、桂枝節、松枝節、杉枝節各15克,桑枝節20克,黃芪20克,甘草3克,當歸18克,白芍16克,川芎6克。
[制用法]水煎服。
[功效]治類風濕性關節炎。

3.生苡仁治類風濕性關節炎
[配方]生苡仁15克,蒼術、羌活、獨活、威靈仙、雲茯苓12克,防風光煎10克,川烏先煎,炙甘草炙,各6克,麻黃炙3克。
[制用法]水煎服。
[功效]治關節疼痛,腫脹,沉重或肌膚麻木,舌苔白膩,脈濡緩為主要症狀的濕痹型類風濕性關節炎。

4.兩烏散治類風濕性關節炎
[配方]制草烏、制川烏、薏苡仁各100克,生地黃200克,制乳香、制沒葯各150克,馬錢子50克。
[制用法]研末水沖服。
[功效]治類風濕性關節炎,寒型。

5.熟地治寒痹型類風濕性關節炎
[配方]熟地20克,骨碎補、威靈仙各15克,淫羊藿、補骨脂、山甲炙、牛膝、桂枝、赤白芍、蒼術、知母各10克,川斷12克,制附片、麻黃炙、松節各6克,防風9克。
[制用法]水煎服。
[功效]治病程較久,關節變形,強直攣縮,屈伸少利,舌質淡或瘀暗,尺脈弱為主要症狀的寒痹型類風濕性關節炎。

6.蛇蟲丸治類風濕性關節炎
[配方]白花蛇10條,蜈蚣炙20條,全蠍炙30克,馬錢子制20克,蜂房炙、廣地龍、白僵蠶各100克。
[制用法]將馬錢子與綠豆同煮,煮至綠豆開花為度,剝去皮,切片曬干,用土炒至褐色。餘6味文火焙乾。共研細末,過極細篩,裝入零號膠囊900~1000粒。每天服3次,每次8粒,連服40天為1療程。
[功效]治類風濕性關節炎

7.防風茯苓治風痹型類風濕性關節炎
[配方]防風、茯苓各12克,麻黃炙、葛根、甘草炙各6克,當歸、桂枝各10克,秦艽15克,生薑3片,大棗5枚。
[制用法]水煎服。
[功效]治肢體關節疼痛遊走不定,屈伸不利,多見於上肢及肩背,初起可兼表證,舌苔薄白,脈浮為主要症狀的風痹型類風濕性關節炎。

8.烏頭通痹湯治類風濕性關節炎
[配方]制烏頭(先煎)9克,黃芪15克,桂枝6克,芍葯12克,穿山龍15克,地龍15克,青風藤15克,鑽地風15克,僵蠶15克,烏梢蛇15克,蜂房9克,甘草6克。
[制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功效]溫經散寒,驅風除濕,通絡扶正。用治類風濕性關節炎。

9.黃芪秦艽白芷湯治類風濕性關節炎
[配方]黃芪20克,秦艽20克,防己15克,紅花15克,桃仁15克,青風藤20克,海風藤20克,地龍15克,桂枝15克,牛膝15克,甲珠15克,白芷15克,白鮮皮15克,甘草15克。
[制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功效]驅風散寒,除濕清熱,通痹行瘀。用治類風濕性關節炎。

10.消痛飲治類風濕性關節炎
[配方]黃芪20克,桂枝10克,白芍10克,桑寄生20克,生龍骨20克,生牡蠣20克,獨活14克,細辛3克,秦艽10克,威靈仙10克,川烏10克,穿山甲10克。
[制用法]每日1劑,早、晚飯後2次水煎服。
[功效]補氣血,祛風濕,止痹痛。用治類風濕性關節炎,手指、足趾、腕、踝等小關節腫痛,功能障礙,屈伸不利。

11.補腎活血湯治類風濕性關節炎
[配方]當歸10克,赤芍10克,生地15克,桃仁6克,紅花6克,茯苓12克,澤瀉10克,川芎6克,丹皮9、克,木瓜10克,露蜂房6克,桂枝6克。
[制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功效]補腎活血,調肝養陰,強筋壯骨。用治類風濕性關節炎。

12.加味四藤湯治類風濕性關節炎
[配方]鉤藤30克,排風藤30克,銀花藤30克,雞血藤30克,老鶴草20克,黃芪20克,石斛20克,生地15克,川芎15克,赤芍12克,制沒葯6克,制乳香6克,甘草6克。
[制用法]水煎服,日1劑3次服,10日為1療程。
[功效]活血通絡,散風除痹。用治類風濕性關節炎。

13.加味龍蛇散治類風濕性關節炎
[配方]乾地龍30克,白花蛇(或金錢蛇2條)30克,蜈蚣5條,全蠍15克,玄胡20克,胃復安200毫克。
[制用法]曬干,微焙,研細末,去粗皮,再兌人胃復安粉,裝入膠囊,每粒約0.25克,每次4~5粒,每日3次口服。
[功效]消炎鎮痛,調整免疫機能。用治類風濕性關節炎(早期、活動期)。

14.蠲痹定痛湯治類風濕性關節炎
[配方]烏梢蛇9克,蜈蚣2條,川桂枝6~8克,細辛3~4克,甘草節4克,雷公藤10克,紅花9克,制乳、沒各4克,制草烏4克,制川烏4克。
[制用法]上葯加冷水浸泡2小時,置砂罐中煎沸後小火煮1小時,葯渣再加水煎沸後小火煮半小時。晚睡前熱服頭汁,次日清晨熱服二汁。
[功效]用治類風濕性關節炎,風濕性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見關節疼痛或腫脹者。

15.通絡熄風湯治慢性類風濕性關節炎
[配方]桑枝12克,忍冬藤12克,白芍12克,萆薢12克,秦艽10克,當歸尾12克,蠶砂10克,稀薟草15克,薏苡仁15克,甘草1.5克。
[制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功效]活絡祛濕,熄風緩痛。用治慢性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關節疼痛不利,日久不愈或反復發作者。

4、鼻炎怎麼辦???

按摩治療鼻炎的好方法
慢性鼻炎是指鼻腔和粘膜下層的慢性炎症。長期呼吸不潔凈的空氣是引起慢性鼻炎的重要原因,而患感冒及貧血、糖尿病、風濕病、便秘等疾病,也會因為鼻腔血管長期瘀血擴張而造成慢性鼻炎。慢性鼻炎會因為呼吸不暢而引起頭痛、頭昏等,讓人精神萎靡不振。
1、揉捏鼻部用手指在鼻部兩側自上而下反復揉捏鼻部5分鍾,然後輕輕點按迎香(鼻唇溝中,平鼻翼外緣中點處)和上迎香(鼻唇溝上端盡頭各)各1分鍾。
2、推按經穴依序拇指交替推印堂(兩眉中間)50次,用手的大魚際從前額分別推抹到兩側太陽穴(外眼角與眉梢連線中點)處1分鍾,按揉手太陰肺經的中府(胸前正中線旁開6寸,平第一肋間隙)、尺澤(肘橫紋上,肱二頭肌腱橈側)、合谷(在一、二掌骨間,平第二掌骨中點處)各1分鍾,最後按揉風池(頸後側胸鎖乳突肌和斜方肌相交處凹陷中)1分鍾。
3、提拿肩頸用手掌抓捏頸後正中的督脈經穴,以及背部後正中線兩側的經穴,自上而下,反復4-6次。再從頸部向兩側肩部做提拿動作。重占提揉肩井穴(兩手交*搭肩,中指尖下處),做3分鍾,按揉肺俞穴(第3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1分鍾。
4、揉擦背部用手掌在上背來回摩擦按揉,感覺到皮膚透熱時為度。
以上按摩手法每天做1次,10次為一療程。
治療慢性鼻炎,首先應找出全身、局部及環境中的有關致病
因素,及時予以治療或消除。局部可用血管收縮劑,如0.5 ~1
%麻黃素生理鹽水滴鼻,也可以短期使用鼻眼凈等滴鼻。針刺療
法可取迎香、合谷等穴位。封閉療法可用0.25 ~0.5%普魯卡因
做上述穴位封閉,也可作鼻丘或下鼻甲前端粘膜內封閉。分泌物
過於粘稠而難以排除時,可用溫鹽水沖洗鼻腔。對下鼻甲肥厚,
局部用葯不能奏效者,可作冷凍或二氧化碳激光氣化治療。仍無
效者,可考慮作中、下鼻甲部分切除術。

預防慢性鼻炎,需鍛煉身體,增強機體防禦能力。同時,應
注意飲食和環境衛生,戒煙禁酒,治療全身性疾病、矯正鼻腔畸
形,清除鼻腔附近的病變。有些葯物如利血平、含雌性激素的避
孕葯等可引起鼻粘膜充血,宜用其他葯物代替。

5、辣木籽治療痛風嗎?

痛風治療

痛風:是由於嘌呤代謝發生障礙,血液和組織中積聚大量尿酸和尿酸鹽而引起。症狀是手指、腳趾、膝、肘等關節疼痛腫脹,甚至變形。
痛風,是由於長期在風濕寒的環境下而導致的;因此,應該遠離風濕寒的環境,生活在相對溫暖乾燥的環境下。痛風,可以少吃酸性食品,少攝入鹽;吃海鮮喝啤酒,會導致痛風。
中醫的歷節病,起因都是肝腎兩虛,病在筋骨之間游盪,類似於西醫的痛風、風濕病。臨床上,按照症狀分為三種:

(1)風痹,症狀是又麻又痛:風濕相摶,骨節疼痛,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則痛劇,汗出短氣,小便不利,惡風不欲去衣,或身微腫,甘草附子湯主之。

(2)血痹,症狀是麻而不痛:血痹,陰陽俱微,寸口關上微,尺中小緊,外證身體不仁,如風痹症,黃芪桂枝五物湯主之。

(3)歷節,症狀是但痛不麻:諸肢節疼痛,身體尪羸,腳腫如脫,頭眩短氣,溫溫欲吐,桂枝芍葯知母湯主之。針對膝蓋痛。

病歷節,不可屈伸,疼痛,烏頭湯主之。毒性大,嚴格按照要求製作使用,心臟病患者不能使用。

可以到當地的中醫院進行咨詢:能否利用上面經方進行治療。

與黃芪風濕湯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