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類風濕可以按摩嗎?
可以的要到醫院去
現在的按摩院根本不是懂按摩的專門人員
僅僅是懂一些按摩知識不能相信的
可以配合針灸和葯物治療效果應該還是可以
的
2、治療風濕需要按摩哪個穴位或部位
風濕病主要是因為受風寒,潮濕所致,我覺按摩是不夠的,可以堅持每天熱水泡腿30分鍾以上,熱敷,拔罐這些,物理療法效果不錯,你可以試試。
3、按摩桶洗腳能改善腳風濕嗎?
?
4、風濕患者的按摩方法有哪幾種
按摩療法即推拿療法,是採用按摩法刺激風濕患者體表的一定部位,運動患者肢體而進行治療的一種療法。按摩療法具有通經絡、暢氣血、行滯化淤、散腫止痛的功效,還具有促進局部營養,防止肌肉萎縮,促進疤痕變軟和損傷修復的作用。適用於頸椎病、肩周炎、腰椎間盤突出症、慢性腰肌勞損、增生性膝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類風濕性關節炎等。按摩手法多種多樣,常用的手法有以下幾種:
①推法:分指推和掌推。指推是指用大拇指指端,著力於一定的部位,通過腕部的擺動和拇指關節屈伸活動所產生的力,持續作用於經絡穴位上。掌推是指掌著力於一定部位上,進行單方向的直線推動。指推刺激量中等,接觸面積小,可應用於全身各部穴位;掌推接觸面積較大,可在身體各部位使用。推法有通經絡、行氣血的作用,適用於軀乾和四肢疾病。
②拿法: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或用大拇指和其他四指對稱用力,對一定部位和穴位進行一緊一松的拿捏。拿法刺激較強,常配合其他手指適用於頸項、肩部和四肢等穴位。對頸部發硬,關節、筋骨酸痛等症,常用本法作配合治療。具有祛風散淤、通經活絡、緩解痙攣的作用。
③按法:用拇指或掌根按壓一定的部位,逐漸用力,深壓捻動,按:而留之。按法是一種強烈刺激的手法,常與揉法結合使用。拇指按法適用於全身各部穴位;掌根按法常用於腰背及下肢部。具有通絡止痛、放鬆肌肉、矯正畸形的功能。
④摩法:用手掌面或指面附於一定部位上,以腕關節連同前臂作環形有節律的撫摩。摩法刺激輕柔緩和,具有祛風散寒、舒筋活血、祛痹止痛的作用。
⑤擦法:用手掌面、魚際部分著力於一定部位上,進行直線來回摩擦。擦法是一種柔和溫熱的刺激,具有通經活絡、行氣活血、消腫止痛的作用。
⑥拍打法:用掌或拳拍打體表。具有調和氣血、強筋健骨、消除疲勞等作用。對風濕酸痛、肌肉萎縮、指端紫紺、肢體麻木、肌肉痙孿等,可用本法配合治療。
⑦搓法:兩手掌相對,夾住患者肢體一定部位用力來回搓動,動作要快,移動要慢,用力要柔和均勻。具有疏通經絡、調和氣血的作用。
⑧揉法:用一指、數指、手掌或握拳等方式揉。揉動時手指要緊貼皮膚,使患部的皮下組織隨著揉動而滑動,幅度逐漸擴大,壓力輕柔。適用於全身各部,具有消腫止痛、祛風散熱的作用。
⑨搖法:用一手握住關節近端的肢體,另一手握住關節遠端的肢體,作緩和輕柔的轉動,或用手掌或手指壓住某一部位進行搖動。本法具有滑利關節、韌帶及關節囊的粘連,松節關節滑膜,增加關節活動的作用。適用於四肢關節,是治療運動功能障礙、關節強硬屈伸不利等風濕病的常用手法。
⑩扳法:用雙手或雙臂以方向相反的力量,用脆勁扳動或扭轉患部,可聽到響聲。使用扳法時,動作必須緩和,用力要穩,雙手動作要配合得當,步調一致。有糾正肢體畸形,鬆懈粘連、滑利關節的作用
5、風濕病可不可以按摩穴位?
經絡穴位按摩『慢性關節風濕病』 - 黃仙珠-
慢性關節風濕罹患率四分之一
女性居多 30-50歲最易發病
『風濕』病有兩種,一種是發燒後大關節會痛的病;另一種是不知不覺中,由手指小關節開始痛的慢性關節風濕病。無論如何,都需要在早期作適當的診斷治療,才能收到預期的效果。
風濕症如果不治療有時會引起心臟病;慢性關節風濕病是一種膠原病,不只是關節疾病而是全身疾病,佔一般人比率的四分之一,女性居多,小至2歲起到50歲,30歲至50歲左右最多,關節種痛時會疼痛,早晨起床時有僵硬現象,左右對稱的關節會痛而且持續三個月以上,逐漸轉變成大關節疾病,症狀:全身無精打采、食慾不振、消瘦、怕冷,精神消極,每個關節一直不停的痛,會變形更嚴重時,會自然脫臼,關節會變痛,關節周圍的冗肉會變小而失去力量。
自療『慢性關節風濕病』基本穴位
自療『慢性關節風濕病』基本穴位:脾俞、胃俞、三焦俞、腎俞、腹部的鳩尾、中腕、天樞等,此外,在每個關節部位也有,手腕的陽池、太陵、肘部的區池、膝蓋的外膝眼、腳踝的照海、大溪、肩的肩髃。
『慢性關節風濕病』治療的方法
治療風濕病除了求診醫師外,針灸治療與按摩同時進行,效果會更好。
針灸治療由前述『基本穴道』找出有指壓痛感、僵硬的部位,每天做一次,每次用米粒大的灸草連灸三次,做五天後休息兩天再做,但因穴道會略有移動所以必須配合症狀來捉穴位,或配合專家的知識來做按摩與指壓,適用腰部的穴道,在關節部位不要指壓按摩,而是在有肌肉的部位來進行。
按摩之後要做輕輕的關節運動,假如治療後仍持續疼痛半天,可能是過度指壓所致,做灸的時候,有時會燙,有時不會,不論會不會燙都要灸,做時感覺到溫度適當身體情況會很舒服,雖然關節症狀沒什麼改變,但肩膀的僵硬、頭痛、食慾不振等,消失後表示已收到治療的效果,灸治療雖然對於關節的脫臼或僵硬是無法根治,但卻可調節身體的狀況,同時,對風濕症的治療所引起的濕疹,也很有效。
『慢性關節風濕病』發病部位與治療法
風濕關節症發生於四肢、坐骨神經、關節等痛,初紅疹發熱,後形脫臼。
治療:去風、散寒、驅濕等方法。
治療前需去檢查症狀,依輕重程度加以蒸氣、熱毛巾、震動器等。血液內尿酸過多,膽固醇沉澱易引起風濕關節炎、中風性關節炎。
風為百病之首,酒後不能傷風,易引起風濕、風寒、風熱,三者合為痹,痹入肋-酸,痹入肉-麻,痹入皮-冷、痛。
6、風濕按摩什麼穴位?
腎、腎上腺、尿管、膀胱、心、痛的地方對應的人體部分。
上書店就可買個幅足底按摩示意圖 大一點的
7、足底按摩能治風濕病嗎
我是設計、生產、銷售於一體的足浴按摩器的企業,找到些足底按摩的知識與大家共享:
俗話說:"若要人不老,天天要泡腳.足底匯聚了人體保器官的反射區,足部熱浴對改善人體健康有著神廳的功效.足浴器根據傳統中醫汗法療述及人體經絡學原理開發的足浴器通過對膝下部位的溫熱刺激,引動氣血循經上行,加速新陳代謝,增強免疫能力,令全身毛孔放開,病濁氣隨汗液排出體外,用後能快速消除疲勞、改善精神狀態,對腰酸、高血壓、肩周炎,關節炎等許多疾病都有良好防治作用。專家指出:「當人體內部溫度達到四十一度時能有效控制癌細胞生長活力。泡出一身汗,相當於跑步三到五公里的運動量,還能加速脂及燃燒,達到減肥瘦身的目的。
該品除保健強身外,還能對各種慢性疾病進行輔助治療,譬如:關節炎,肩周炎,頸椎病,類風濕關節炎,高血壓,糖尿病,中風後遺症,皮膚瘙癢症,腎病綜合症,膀胱炎,盆腔炎,高血脂,感冒,痛風,失眠,支氣管哮喘等系列慢性疾病有一定保健療效。
【足療與足浴的養身方法】
足療養生法是一種與人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大眾健康法。它既吸收了古代按摩術的精華,又採取了現代葯浴及足部按摩術的核心內容,是一種以經絡理論與現代科學研究為基礎,以傳統按摩術及中葯外洗為基本內容,立足於局部,調整於整體,以外治內的純物理療法,屬於"自然醫學"的一部分,它的廣泛運用正是祖國醫學數千年魅力的體現.
—、足浴的原理 現代醫學證明,人的衰老是從腳開始的。在人們的腳掌上密布了許多血管,故在國外有的科學家把腳掌稱為人的「第二心臟」。腳掌上有無數的神經末梢,並與大腦緊密相連,腳的健康不僅關繫到人的身體健康,而且和壽命有很大關系。因此,堅持每天臨睡前用熱水洗腳,不僅清潔身體,還可以防治腳氣,腳乾裂、凍瘡以及下肢浮腫、下肢不溫等症。同時通過經絡作用還可以防治其他疾病,如:神經衰弱、夜尿頻、便秘、眩暈、失眠、關節炎等。運動員、長途行走者及老年人運動鍛煉之後,用熱水洗洗腳,均能起到解除疲勞、改善睡眠、增進食慾的功能。
二、足療的主治和功效
1、 主治:對精神性陽痿、周期性偏頭痛、膝踝關節麻木痙攣、腎虛、腰酸腿軟、痛、消化不良、腳臭、腳汗過多症等有名顯的治療或輔助治療作用。
2、 功效:「春天洗腳,升陽固脫;夏天洗腳,暑濕可祛;秋天洗腳,肺潤腸濡;冬天洗腳,丹田溫灼。」
臨睡前用熱水洗腳,不僅有舒適感,有療效之功效,還能改善睡眠、延緩衰老、延年益壽。從祖國醫學經絡學說看,人的五臟六腑在腳上都有相應的穴位。腳部是足三陰經的起始點,又是足三陽經的終止點,踝關節以下就有60多個穴位。如能經常刺激足部的太沖、隱白、太溪、湧泉等穴位,就能起到滋補元氣、壯腰強筋、延緩衰老、延長壽命的作用.
三、足浴治療各種疾病的原則
1、 足療治五臟的病 中醫認為:足心與腎、心、肝、肺相通,由於腎脈與肺心脈相通,因此,足心經絡循性上與腎心肝肺直接相通。中醫還認為足心與脾相通。因此,足浴可以通過足心治療五臟的病。根據這一特點,足療治療五臟病的原則是,採用足部相應反射區和足部相應經絡循行線相結合的方法。在沐浴方法上多採用熱水浴法和干浴法。
2、 足浴治五官病 中醫認為足心與膈、喉、舌相通,故臨床上足心療法對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疾患療效最佳。足療治療五官病的原則是,採用足部五官反射點和刺激足部五趾尖的辦法,以達到止血和止痛的目的。在沐浴上多採用冷水浴和干浴法。
3、 足浴治脊柱、胸腹病症 中醫認為:足心與下肢相通『足少陰腎經起於足趾,斜走足心,行於下肢內側的後緣;又足少陰腎經在腹部離前正中線0.5寸挾臍上行胸部,故足心又與脊柱、胸腹相通。足浴治療脊柱、胸腹病症採用的是足節與身節相應的方法,即刺激足部關節來治療脊柱關節,至於胸腹病症則多採用湧泉穴刺激的方法。在沐浴方法上多採用熱水浴、熏浴。
4、 足浴治腰病 中醫認為:足心與腰相通:足心屬腎經,腰為腎之府。其治病原則與3同。
5、 足浴治項背痛 中醫認為:足心與項背相通。其治病原則與3相同。
6、 足浴治陰器病 中醫認為:足心與陰器相通。陰器,即男女外生殖器。其治病時多以刺激小趾關節部位為主。沐浴方法多採用干浴和熏浴法。
7、 足浴治耳病 中醫認為:足心與耳相通。足心屬腎經,而腎開竅於耳。其治病時多以刺激大趾部位為主。沐浴方法多採用熏浴和浸浴。
8、 足浴治頭腦病 中醫認為:足心與頭腦相通。脊柱屬督脈,內藏脊髓,直通於腦,而足少陰腎經,「斜走足心,貫脊內」。故足心可通督脈與腦相通。治療時多採用用湧泉穴進行刺激,沐浴方法多採用中葯熏浴、冷水浴、熱水浴等。
【民間足浴葯方】
1.失眠用葯:吳茱萸40g,米醋(白醋)適量。用法:用吳茱萸煎汁,加入溫水,再加入米醋,配合足浴盆浸泡雙足30分鍾,每日一次 .
2.高血壓用葯:桑葉,桑枝,茺蔚子各15克。用法:用上葯加水1000毫升煎成600毫升,去渣後混入足浴盆,睡覺前浸泡雙足30~40分鍾。
3.痛經用葯:小茴香200克。用法:將上葯煎水去渣後,混入溫水按摩足浴盆浸泡雙足30分鍾,每日一次。
4.感冒或感冒頭痛用葯:生薑200克。用法:上葯煎水去渣後,混入溫水按摩足浴盆雙足30分鍾,每日一次。
5.風濕麻木用葯:山姜莖葉適量,或野花椒枝葉適量,或番木瓜枝葉適量。用法:煎湯後去渣,混入溫水用足浴盆浸泡雙足30分鍾。
6.血栓閉塞性脈官炎用葯:桂枝,附片,伸筋草,苦參各15克。用法:煎後去渣,混入溫水用按摩足浴盆浸泡雙足30分鍾,10天一療程,每日二次。
7.中風後手足拘事用葯:伸筋草,透骨草,紅花各6克。用法:5kg清水加入上葯,煎煮10分鍾後加入溫水,用足浴盆浸泡雙足,每日三次,一個月為一療程。
8.水腫足起水腫用葯:楠木,桐木各適量。用法:用上葯煎湯後加溫水,用按摩足浴浸泡雙足,每次20分鍾,每日一次。
9.糖尿病性趾端壞死用葯:川桂枝,生附片各50克,紫丹參,忍冬藤,生黃芪各100克,乳香,每劑葯各24克。用法:上葯用5kg克水煮,用文火煮沸後再煎20分鍾,去渣後混入溫水用足浴盆浸泡30分鍾,每劑可反復使用三次。
10.減肥,脂肪堆積過多造成的肥胖病用葯:冬瓜皮200克,茯苓100克,木瓜100克。用法:水煮去渣後,混入足浴盆內浸泡雙足每次30-45分鍾,至微微出汗。每日一次,20-30天為一個療程。
同時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們的產品,
銳珀爾足浴盆是根據中醫學經絡理論及西方足部按摩開發研製,具有熱水足浴、穴位刺激、紅外線局部理療的功能,具有改善氣血循環,加強內分泌調節作用,增強肌體免疫力的作用。
銳珀爾足浴盆,不僅外觀精美,而且技術也是一流,銳珀爾足浴盆採用絕緣保護,加熱溫度高於普通足浴盆品牌,能更好的放鬆緊張的肌肉、神經,按摩效果更舒適。
銳珀爾足浴盆按摩器底部擁有多個密集的噴氣孔,能產生大量的氣泡,沖擊按摩足底各個穴位,有效促進血液循環,起到保健的作用。
銳珀爾足浴盆盆底有序排列的數百個按摩突頭配合高頻振動,不斷刺激按摩腳底穴位,能有效消除疲勞、舒緩精神緊張、改善睡眠,增進健康
銳珀爾足浴盆還具有紅外理療的功效,生理紅外線直接照射腳部穴位,進行局部理療,能護理身體細胞、激活信息反應源、改善新陳代謝、提高身體機能,為心臟、脾、腎提供充足動力,讓你精力充沛!
足浴理療法是足療健康法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它是通過水的溫熱作用、機械作用、化學作用及藉助葯物蒸汽和葯液熏洗的治療作用,起到疏通奉理,散風降溫,透達筋骨,理氣和血,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在葯物副作用日益增多和葯源性疾病不斷涌現的今天,愈來愈多崇尚綠色治療的人們,日益重視和接受足浴理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