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年型類風濕性關節炎(以下簡稱JRA)是指16 歲以下兒童所患的類風濕性關節炎。幼年型類風濕性關節炎與成年人類風濕性關節炎有以下不同。
(1)JRA 全身症狀重,如高熱、皮疹、全身淋巴結腫大,肝、脾腫大,關節病變較輕。
(2)血清免疫學指標異常者較少,如類風濕因子陽性率較成年人明顯低。
(3)JRA 患者的起病方式表現不一,有全身型、多關節型和少關節型。而成人RA 的起病方式比較一致,可以用同一診斷標准衡量。
(4)JRA 很少有皮下結節,而成人RA 則多見。
(5)JRA 患者雖然常表現為明顯的關節腔積液,而關節疼痛和晨僵等症狀都較輕,關節活動較少受限制。成人RA 患者的關節腫脹雖然常為中度、輕度,而關節疼痛和晨僵症狀都較重,關節活動容易受限制。
(6)JRA 患者頸椎受累可達50%,而成人RA 患者則少見。
(7)JRA 患者容易出現寰枕關節半脫位,但很少引起嚴重的神經系統後遺症;而成人RA 患者很少發現寰枕關節半脫位,一旦發生多引起嚴重的神經系統壓迫症狀。
(8)JRA 患者預後較成人RA 好,75% 可康復。
2、早期類風濕性關節炎需重視護理哪些方面?
保溫,可以去請中醫開必要的膏葯預防,注意活動
3、類風濕關節炎護理的方法?
您好,類風濕關節炎屬於慢性的免疫系統疾病,應該抓緊時間接受正規醫院的正規治療。患者飲食方面清淡、搭配合理、營養健康的飲食可以使類風濕關節炎患者保持較好的食慾和脾胃運力,從而增強抗病能力。
4、幼年類風濕關節炎的臨床表現
本病臨床表現各型極為不同。嬰幼兒全身症狀主要表現為弛張熱及皮疹等,較大兒童可出現多發性關節炎或僅少數關節受累。根據起病最初半年的臨床表現,可分三型,對治療及預後有指導意義。
1.全身型
又名Still病(過去曾用名為變應性亞敗血症),約有10%的JRA患兒表現為全身型,以全身性表現為特徵,起病較急。發熱呈弛張型,每日波動於36℃~41℃之間。高熱初可伴寒戰,患兒精神不振,數小時熱退後患兒活動如常。弛張熱可持續數周或數月而自然緩解,但於數周或數月後又復發。皮疹也是此型的典型症狀,常於高熱時出現,隨體溫的升降而時隱時現。皮疹通常為圓形充血性斑丘疹,0.2~1.0厘米大小,並可融合成片,分布於胸部及四肢近側。多數患兒有肝、脾增大及周身淋巴結腫大,可伴有輕度肝功能異常。約有1/2患者出現胸膜炎及心包炎。心包積液不多,可出現心包摩擦音。心包炎逐漸恢復,很少發生縮窄性心包炎。心肌可受累,但罕見心內膜炎。此型患兒多數在發病時或數月後出現多發性關節炎,大小關節均可受累,起病時由於全身症狀重,關節炎往往被忽視。有些患者僅有關節痛、肌痛或一過性關節炎。少數病兒可於數月或數年後才發生關節炎。患兒可有輕度貧血,並可出現類白血病樣反應。此型病兒約有1/4最終患有嚴重性關節炎。經研究發現,發病時有肝脾腫大、漿膜炎、低血漿白蛋白、以及發病6個月後仍持續有全身症狀及血小板升高≥600×109/L者,易發生破壞性關節炎。
2.多關節炎型
特點為慢性對稱性多發性關節炎,受累關節≥5個,尤以指趾小關節受累比較突出。女孩發病多於男孩。起病緩慢或急驟,表現為關節僵硬、腫痛和局部發熱,一般很少發紅。通常從大關節開始,如膝、踝、肘,逐漸累及小關節,出現梭狀指。約1/2病兒頸椎關節受累,致頸部活動受限。顳頜關節受累造成咀嚼困難。少數發生環、杓(喉部軟骨)關節炎,致聲啞及喉喘鳴。晚期可出現髖關節受累及股骨頭破壞,發生運動障礙。關節症狀反復發作、持續數年者關節僵直變形,關節附近肌肉萎縮。此型全身性症狀較輕,僅有低熱、食慾不振、乏力、貧血,也可有輕度肝、脾和淋巴結腫大,但罕有心包炎或虹膜睫狀體炎。此型中約有1/4患兒類風濕因子陽性,於兒童晚期發病,關節炎較重,最終有一半以上病兒患嚴重關節炎。
3.少關節炎型
受累關節不超過4個,以大關節為主。此型可分為二型:
(1)Ⅰ型 女孩發病較男孩多,發病年齡多在1~5歲。膝、踝、肘關節為好發部位,有的只單一膝關節受累,偶爾侵犯顳頜關節或個別指趾關節。若發病6個月內受累關節不超過4個,則一般不發展為多關節炎型。關節炎可反復發作,但很少遺留嚴重功能障礙。此型病兒除關節症狀外主要是慢性虹膜睫狀體炎,約半數患者受累,早期常無症狀,用裂隙燈始能檢出,多發生在關節炎症狀出現之後,甚至見於關節炎已靜止時。慢性虹膜睫狀體炎可致失明,故對少關節炎型患者應每3~4月定期進行裂隙燈檢查,以便早期發現,及時治療。在關節炎發作期,患者可無關節痛,有低熱、乏力、輕度肝脾及淋巴結腫大和輕度貧血等。
(2)Ⅱ型 男孩發病多,好發年齡一般在8歲左右,常有家族史,家中可有類風濕關節炎、強直性脊椎炎、Reiter氏綜合征(包括關節炎、尿道炎及結膜炎)或銀屑病的患者。常以下肢大關節受累為主,早期即發生髖關節炎及骶髂關節炎。多有足跟痛及跟腱炎。偶爾出現一過性踝、腕、肘關節炎。經過多年以後,患者常出現腰背部強直性脊椎炎。約75%患者人類白細胞抗原B27(HLA-B27)為陽性。部分患者發生急性虹膜睫狀體炎,但一般不造成視力障礙。

5、我今年12歲,患有幼年特發性類風濕關節炎,現在發現自己不走路的時候腿不疼,走的時候也不疼,可是腿用
您好!孩子之前患有類風濕關節炎的病好了沒有,在哪裡治療的?
6、女80歲 幼年類風濕性關節炎 類風濕性關節炎,吃什麼葯好
類風濕性關節炎怎麼辦? 性別:女 年齡:51 病史:病情描述:風濕性關節炎已經6年,各關節腫大。吃靈芝有什麼效果發病時間及原因: 問:靈芝對風濕性關節炎的幫助 發病時間: 查看原帖>>
採納哦
7、全身型幼年類風濕關節炎全國那裡看得好
大多數風濕性疾病都有關節症狀;每個病人,同一種疾病,不同病程都有其特殊性。應該仔細評價,以制訂出其個人的治療計劃。治療目標應包括緩解症狀,改善病情,恢復功能,提高生活質量,盡可能延續患者的生命。由於大部分風濕性疾病目前還不能根治,因此要爭取病人的合作,長期堅持治療。治療的方法包括葯物,理療,休息及鍛練,矯形及手術。要教育病人了解自己的病情,配合治療。中醫治療博大精深,中醫黑膏葯治療風濕性關節炎具有獨特療效,可以採用。
建議加強鍛煉,保持樂觀心情。
8、幼年類風濕關節炎應注意些什麼?
幼年類風濕關節炎整個發病過程變化多端,部分患兒的病情能夠長期得到緩解,無後遺症或後遺症很少;有的則病情持續發展,引起關節不同程度的畸形,以致關節功能發生障礙。這些情況與起病的年齡大小無明顯關系。只要在發病早期得到及時治療,並給予良好的護理,部分患兒可以得到完全康復。
雖然治療幼年類風濕關節炎至今尚無特效葯物,但只要採取綜合治療,仍能收到較理想的效果。
當病情處於急性期時,應注意患兒的休息,除晚上有充足的睡眠外,白天也應安排一定的睡眠及休息時間。除高熱及膝關節等負重關節腫痛較明顯需要卧床休息外,應鼓勵患兒進行適當的活動,以避免因較長時間不活動造成骨質疏鬆、肌肉萎縮、關節攣縮、強直等不良情況的出現。但必須強調活動要適當。姓度的活動反而會使關節炎症加重、關節破壞加速。在浴室或溫水中進行鍛煉會使他們更安逸和更有趣。要選擇一些有助於肌肉發育和保持兒童健康的玩具。騎三輪腳踏車和自行車能促進使用多個關節,且對這些關節不會施加太大的壓力。游戲設備要合適,以便患兒和正常的兒童能在—起玩耍;,如兩個座位的鞦韆或有靠背的蹺蹺板。娛樂活動有助於兒童結交朋友,並同時鍛煉他們的身體。夾板有勘於防止關節變形。患兒會感到爬行比步行更舒服,長此以往的話,彎曲的關節可成為永久性攣縮。應當鼓勵兒童直立行走,而不是斷。
患病中兒童遭受許多疼痛和殘疾之苦,他們需要來啟家庭和朋友的厚愛和支持。必須鼓勵其他兒童訪問他們,並像對待其他兒童一樣對待他們。即使患兒住院,兒童教育應繼續進行。
個別自己不能行動的患兒,需要到為殘疾兒童所設的專門學校去學習。患兒參加學習與玩耍,其重要性還在於他們不被排斥在其他兒童之外。
在飲食方面,應給予可口、容易消化、含有高蛋白及富含維生素的食物,一般不必忌口。 106.幼年類風濕關節炎可用哪些葯治療
由於兒童對一些抗風濕葯物的不良反應比成年病人更敏』感,因而在用葯以前,應該慎重選擇,用葯以後應密切觀察。治療宜先從簡單、安全和比較保守的療法開始,如未見效再選用其他治療。除用非甾體類抗炎葯對症治療外,應盡早開始用慢作用葯,一種不足時,在密切觀察下,也可採用聯合療法。毒性較大的免疫抑制劑只在嚴重情況下才謹慎使用。
非甾體類抗炎葯的種類甚多,可選擇適宜於兒童的葯物使用,如阿司匹林,對體重在25千克以下患兒,每日每千克體重80~100毫克,對年長兒及體重較大的患兒,每日總量不超過3.6克,分3-4次服用,一般用葯1-4周可見效。病情緩解後逐漸減量,以最低有效劑量長期維持,可持續數年。治療過程中,特別最初幾周應注意有無毒性反應,如胃腸道刺激症狀、耳鳴、出汗、換氣過度、嗜睡或易激惹等精神改變、蕁麻疹、哮喘、出血傾向及肝功能異常等。兒童較易對阿司匹林產生中毒症狀,有效劑量和中毒劑量很接近,必須密切觀察並隨時調整劑量。若發現輕度肝功能異常,可不必停葯,常於2—3個月後自行恢復正常。如連續用葯6個月療效不滿意,可考慮改用其他葯物,如布洛芬、萘普生、雙氯酚酸鈉(扶他林)等。
較重患兒可同時選用金制劑、青黴胺、氯喹、柳氮磺毗啶、甲氨喋呤等。應用中必須謹慎,注意這類葯物的副作用。 ;
由於潑尼松(強的松)、地塞米松等糖皮質激素具有阻礙兒童生長發育,引起骨質疏鬆和降低對其他疾病抵抗力等不良反應,且只能改善症狀,對骨破壞無改變作用,不能作為常規葯物大量使用,除非全身型,有多關節、多系統損害或少關節炎型合並虹膜睫狀體炎者,才可選擇應用。當單關節腫痛明顯時,除用其他葯物全身治療外,則在嚴密消毒下,可抽液後關節腔內注入醋酸強的松龍、醋酸氫化可的松或利美達松等。
中葯可根據病情辨證施治,或者選用雷公藤等中成葯進行治療。如加用理療、針灸等綜合治療,效果則會更好。
9、幼年特發性關節炎痊癒
幼年特發性關節炎是16歲以下兒童常見的結締組織病以慢性關節炎為主要特徵典型的關節炎的表現是疼痛、腫脹和活動受限沒有任何特殊的治療能夠治癒JIA治療的主要目的是能夠讓病人過正常的生活保護關節和臟器免於損傷等待疾病自發緩解大部分病人可以發生自發緩解緩解所需要的時間不同治療主要使用一些葯物它們能夠抑制全身和/或關節的炎症在恢復過程中保護關節功能防止發生關節畸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