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風濕 > 手腳類風濕

手腳類風濕

發布時間:2020-11-27 12:38:32

1、類風濕關節炎伴有手腳腫痛

從中醫角度分析,類風濕關節炎的治療方法有很多,在這里給大家介紹幾種類風濕關節炎的治療方法。 中醫學中類風濕關節炎的分類和治療方法: (1)濕熱型: 濕熱重者治宜清熱利濕、活血通絡。 常用宣痹湯合二妙散加減,方中防已、山梔、黃柏、連翹、赤小豆、滑石清利濕熱;半夏、蠶砂,杏仁辛散化濁,清氣宣痹;牛膝、赤小豆活血,薏苡仁淡滲。 熱毒為主者治宜清熱解毒,活血涼血通絡。 方用四妙勇安湯加味。方中玄參、生地、銀花、生甘草、毛冬青、白花蛇舌草清熱解毒,涼血消炎止痛;當歸、牛膝、赤芍活血祛瘀;萆薢、薏仁、老鶴草除濕利關節以助止痛。 (2)寒濕型: 治宜溫陽祛寒止痛。 方用烏頭湯,方中麻黃發汗開表,散寒行痹,烏頭搜風散寒,溫經止痛;黃芪益衛氣;芍葯理血痹;甘草和諸葯;煎加蜂蜜,既益血養筋,緩急止痛,又可制烏頭燥熱之毒。關節腫大、濕盛者,用五積散;瘀滯者,酌加桃仁、紅花、穿山甲,配合大活絡丸口服。 (3)肝腎兩虛型: 治宜滋陰補腎,養血和血,暢筋骨、利關節。 方用六味地黃合四物湯加味。六味地黃滋陰補腎;四物湯養血活血;加桑枝、伸筋草、稀薟草祛風濕、利關節;加續斷、枸杞壯腰而治腰酸膝軟;有關節紅腫,可加萆薢、薏仁、地龍以祛濕止痛。 (4)腎陽(氣)虛型: 治宜溫陽益氣、活血通絡。 方用桂附地黃湯。方中黨參、黃芪、桂枝、附子溫陽益氣:地黃、山萸肉,山葯益腎填精;茯苓、澤瀉、丹皮利濕泄邪。寒重者,加細辛、制川烏;脾虛濕勝者,加蒼白術、薏苡仁,並酌加雞血藤、五加皮、獨活活血通絡。陽虛日久,濕邪流注關節化痰、關節畸形者,用陽和湯。方中鹿角膠,熟地大補精血;麻黃、炮姜、肉桂通陽開痹;炒白芥子去痰;並酌加紅花,桃仁、當歸、全蟲活血化瘀通絡。氣血兩虛加黃芪,當歸。 飲食注意事項: (1)風熱型和濕熱型:風熱型主要症狀為關節遊走性疼痛,發熱,咽痛,便秘,小便搜赤,苔厚,舌紅,脈數或弦數,血沉也明顯增快;而濕熱型的病人可出現低熱、胸悶、納差、關節腫痛有積液、舌質紅、苔白膩、脈滑數、血沉增快等表現。出現這些症狀的病人應該多選用寒涼的飲食,如米仁粥、綠豆、生梨、豆卷、菊花菜、蘆根等,可以協助清除內熱;而不應食用溫熱性的食物,如辣椒、芥末、姜、桂皮、酒等,因為吃這些會傷陰助火,加重症狀。 (2)寒濕型:主要表現為關節腫痛或有積液,納差,大便搪薄,小便清長,畏寒,舌淡苔白膩,脈濡,血沉也增快。此型的患者應選用一些溫熱性的食物,如豬、牛、羊骨頭煮湯,及姜、桂皮、木瓜、葯酒等。 (3)肝腎兩虛型:這型患者可表現為關節疼痛畸形,肌肉萎縮,筋腱拘攣,畏寒,消瘦,面色無華,舌淡苔薄白或白膩,脈沉細,而血沉多不增速,或接近正常。此型患者可以多食一些補益的食品,如甲魚肉、雞肉、鴨肉、鵝肉、豬肉、牛肉、羊骨髓、胡桃、桂圓、芝麻等。

2、類風濕造成手腳無力怎麼辦

人流術後需要注意保暖,預防受風受涼引發疾病你如果確診是風濕病就要到風濕免疫科檢查治療

3、手腳都疼是什麼病?

你的症狀好像是通風,可以去醫院驗血,還有你看看你這兩天吃什麼海里的東西,還有動物的內臟,如果要是的話,很有可能是通風。。。也可能是是類風濕關節炎。給你介紹一下此病的症狀,你參照一下是不是,如果是就抓緊去醫院治,這病很難纏! 類風濕關節炎的臨床表現與病程差異很大,從短暫、輕微的少關節炎到急劇進行性的多關節炎及周身血管炎。關節侵犯程度與周身症狀及關節外表現的輕重不平行。 類風濕關節炎病人大約有15%呈急性發作,多數則起病緩慢。一般來說,關節症狀雖是本病最突出的表現,但最初卻不一定出現關節的症狀,而且還不一定是最明顯的臨床表現。病人通常先感到全身疲乏、食慾不振、消瘦、手足麻木、刺痛。繼而出現1—2個關節的疼痛和僵硬,僵硬往往在晨間較為明顯,可持續幾小時,此時關節的外觀並無異常。接著便出現關節腫大和疼痛,逐漸為對稱性多關節痛。四肢大小關節呈遊走性疼痛、腫脹。近端指間關節呈具有特徵性的梭形腫脹。關節疼痛的程度可分為五級。工級:不痛;Ⅱ級:休息時不覺得痛,活動時出現疼痛感;Ⅲ級:休息時也覺得疼痛,活動時疼痛加劇;Ⅳ級:需要服止痛葯;V級:一般止痛葯無效,要用強烈止痛葯或兩種止痛葯合用。關節腫痛的結果,使活動受到限制,慢慢就出現肌肉萎縮、關節強硬變形。有些病人病變累及顳頜關節,以致張口困難,連吃蘋果、梨、饅頭都不方便。如果四肢的重要關節僵硬變形的話,病人不但喪失了勞動力,甚至連生活也不能自理。另外需要指出的是,類風濕關節炎不是一個關節局部的疾病,而是一個全身性疾病,因此有的病員可出現全身其他系統的病變表現,如皮下結節、皮膚潰瘍、淋巴結腫、肺纖維化、脾腫大、鞏膜炎等。 我們曾隨機從門診和住院的100例病人中,作了些統計分析:%例訴說患病關節有不同程度的晨間僵硬感;76例首先表現關節腫痛,14例則先是發熱,隨後才出現關節腫痛;首先出現關節腫痛的關節依次為近端指間關節(20%)、跖趾關節(15%)、掌指關節(13%)、肩關節、腕關節、膝關節、踝關節、肘關節、足趾關節等。其中上肢關節佔61%、下肢關節為39%,以指、趾小關節的發病率最高。如果大關節首先發作,多以單個關節疼痛或腫脹開始者,應該注意與感染性關節炎和痛風等病相區別。 部分病人的胸鎖、寰杓關節(位於咽喉)及其他頸椎均可受累。寰杓關節受累,可致頸前疼痛、吞咽困難、呼吸短促或聲音嘶啞。腕部屈肌腱鞘炎壓迫正中神經時,可引起正中神經感覺、運動功能障礙,即正中神經分布的橈側三個半指(拇、食、中、環指)麻木或刺痛,可放射至臂或肩部,稱為腕管綜合征。胴窩囊腫是由膝關節滑膜炎發展而來的。當膝關節活動時,膝內壓力增加,大量滑液外滲,成一囊狀包裹囊腫,有時囊腫可往下一直延伸到腓腸肌(即小腿肚)或踝關節,引起類似血栓性靜脈炎的表現:將足過度背屈時,腓腸肌出現疼痛。 當然,單憑這些症狀、體征表現還不能認定就是類風濕關節炎。因為關節炎是個「大家族」,它的成員眾多,怎麼能肯定是類風濕關節炎,而不是其他關節炎呢?因此,還需要做些其他的檢查,如檢驗血沉、類風濕因子、攝X片等

4、老人手腳腫痛,病情反反復復,是不是類風濕?

有兩個可能,一是類風濕,而是痛風,這兩種病都會手腳腫痛,具體要到醫院去檢查一下,才能確診。

5、得了類風濕手腳變冷還是變熱

類風濕關節炎病人有的手腳發冷有的發熱。中醫講的痹症,分為風痹、濕痹、熱痹、寒痹等。到風濕免疫科就診。

6、手腳關節疼痛是什麼原因

7、類風濕十一年,手腳變形應怎麼治吃什麼葯

建議你去當地正規公立醫院腎病科或者類風濕免疫科,進行正規治療,不要相信所謂神醫或葯物廣告。 類風濕關節炎關節變形只能通過外科手術矯正,對於已變形的關節是無法通過葯物來矯正的。對於類風濕性關節炎,一般首選甲氨蝶呤,來氟米特,骨化醇膠囊,補充葉酸,鈣片等葯物治療。具體你個人用什麼葯,還得經過醫生檢查後,根據你的實際情況才能開葯,遵醫囑!食物方面沒特殊要求,一日三餐,營養充足就行。

8、風濕引起的手腳痛該怎麼辦

風濕、類風濕治療

痹症是中醫內科學中常見的病症之一,是以關節疼痛為主的一組全身性病變癥候群。其臨床表現相當於現代醫學中的風濕性和類風濕性關節炎。中醫認為其病因病機主要是風寒濕侵及人體,留注關節,阻遏經脈,致使氣血瘀滯,經脈不通,不通則痛。

風濕性關節炎,發病急,侵及大關節,反復發作。多與上呼吸道鏈球菌感染有關,發病年齡多為青少年,血清抗鏈球菌溶血素「o」、抗鏈球菌激酶和抗透明質酸酶均陽性。以多發性、遊走性、大關節紅腫熱痛為特徵,活動期過後,受累關節不遺留病理性損害,如治療失宜,可累及心臟,引起風濕性心臟病。

類風濕性關節炎,起病慢,首侵小關節或脊柱,可造成關節變形,骨質損害,類風濕因子陽性。病情纏綿,病程遷延,反復發作。可伴有消瘦、貧血等全身慢性消耗性症狀。後期因關節變形僵硬,身體消耗,而生活不能自理。
張仲景金貴要略教學視頻指出:

中醫的歷節病,起因都是肝腎兩虛,病在筋骨之間游盪,類似於西醫的痛風、風濕病。臨床上,按照症狀分為三種:

(1)風痹,症狀是又麻又痛:風濕相摶,骨節疼痛,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則痛劇,汗出短氣,小便不利,惡風不欲去衣,或身微腫,甘草附子湯主之。

(2)血痹,症狀是麻而不痛:血痹,陰陽俱微,寸口關上微,尺中小緊,外證身體不仁,如風痹症,黃芪桂枝五物湯主之。

(3)歷節,症狀是但痛不麻:諸肢節疼痛,身體尪羸,腳腫如脫,頭眩短氣,溫溫欲吐,桂枝芍葯知母湯主之。針對膝蓋痛。

病歷節,不可屈伸,疼痛,烏頭湯主之。毒性大,嚴格按照要求製作使用,心臟病患者不能使用。
 咨詢中醫師。

9、我媽類風濕很嚴重,手腳都嚴重畸形,該怎麼治療好?

類風濕是一個自身免疫病,目前世界上沒有根治的辦法,所有的葯物都是不能根治的,所以大家要了解。但是我們現在很多新的葯物是能很好控制疾病發展的,所以只要正規、規范的治療,大部分病人的症狀可以得到改善,關節破壞得到停止或者逆轉,不會造成關節的損傷而導致殘疾。所以目前很多葯物治療只能達到控制疾病發展,改善生活質量的目的,而不能去根,類風濕的治療目前沒有根治的治療,只有控制的治療。

與手腳類風濕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