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近100年的時間內,一直把強直性脊柱炎和類風濕關節炎當作一個病。自從本世紀40年代發現血清類風濕因子及70年代發現HLA-B27和強直性脊柱炎密切相關以來,強直性脊柱炎才有可能從類風濕關節炎中區分出來。現已明確並得到公認,強直性脊柱炎和類風濕關節炎是兩個不同的獨立疾病,它們的主要區別點有:
①強直性脊柱炎男性多發而類風濕關節炎女性居多。
②強直性脊柱炎無例外地有骶髂關節受累,類風濕關節炎則無。
③強直性脊柱炎為全脊柱自下而上地受累,而類風濕關節炎脊柱如受累,只侵犯頸椎。
④外周關節病變在強直性脊柱炎為少數關節、非對稱性,且以下肢大關節為主,而類風濕關節炎則為多關節、對稱性,四肢大小關節均可受累。
⑤強直性脊柱炎無類風濕關節炎所見的類風濕結節。
⑥強直性脊柱炎的血清類風濕因子一概陰性(不高於正常人群的陽性率),而類風濕關節炎的類風濕因子陽性率點60~90%。
⑦強直性脊柱炎以HLA-B27陽性居多,而類風濕關節炎則為HLA-DR4陽性。
2、風濕性脊椎炎和強直性脊柱炎有什麼不同
建議:強直性脊椎炎與類風濕性關節炎不同,它是因脊椎出現的慢性進行性炎症,侵及骶髂關節、關節突、附近韌帶和近軀乾的大關節所導致的纖維性強直或骨性強直及畸形。強直性脊椎炎與遺傳有一定的關系,多發於15-30的男性青壯年。早期症狀並不明顯,患者常有腰背痛、腰部不靈活等症狀。而後,患者會出現氐髂關節單側或同側疼痛,且骶髂關節處有壓痛,骶髂關節試驗陽性。此外,患者還可伴有單側或雙側髖關節痛,隨著病情發展,病人髖關節活動逐漸受限,呈屈曲強直。還有30-40%的強直性脊椎炎患者可伴發急性虹膜炎。因目前強直性脊椎炎的病因尚不清楚,因此,治療起來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因此,強直性脊椎炎也是一種慢性疾病,患者要對病症進行全面的了解,不可因久治不愈而喪失信心,應堅持配合治療,抵制病症的發展。
3、怎樣區別風濕關節炎和強直性脊柱炎?
你好 強直性脊柱炎侵犯的主要是髖關節和脊椎的 風濕性關節炎主要侵犯的是大關節比如膝關節 查看原帖>>
採納哦
4、強直性脊椎炎,與類風濕有什麼區別
病情分析:
你好!根據你的情況分析:兩種疾病是不會同時存在的。
指導意見:
指導意見:針對你的問題建議你,一般得了強直性脊柱炎的患者類風濕因子檢測是陰性的,同樣得了類風濕病HLAB27檢測也會是陰性。祝你健康!
5、類風濕病和強直性脊柱炎有什麼區別?謝謝了,大神幫忙啊
兩者的區別包括以下三點:1、兩者影響的關節也不同:強直性脊柱炎主要影響骶髂關節和脊柱。類風濕關節炎很少有骶髂關節受累,即使影響脊柱也只是在頸椎關節。 2、強直性脊柱炎男性多發,男女比例約為10:1,發病高峰年齡在20~30歲,而類風濕關節炎則女性多發,男、女比例約3~4:1,發病高峰年齡在40~50歲。 3、類風濕因子在強直性脊柱炎多為陰性,而類風濕關節炎多為陽性。 患有強直性脊柱炎要及時治療,廣州軍區第一直屬醫院凈骨療法,治療強直性脊柱炎很有療效。
6、強直和類風濕哪個更可怕?
強直性脊柱炎和類風濕關節炎相比較而言,類風濕關節炎更為嚴重、可怕一些。因為類風濕關節炎是一種以對稱性多關節炎為主要表現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會導致全身多系統、多臟器受累。最終都會導致關節畸形和功能喪失,所以會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強直性脊柱炎盡管不能根治,但一般不危及生命,也可以致殘。但是早期診斷,經有效的治療後,大多數患者都可以緩解病情、改善預後,可以進行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所幸的是導致嚴重脊柱和關節畸形者只佔少數,所以強直性脊柱炎和類風濕相比較,類風濕更為可怕一些。
7、強直性脊柱炎與類風濕關節炎區別
你好,看看症狀就知道了。
類風濕性關節炎簡介
類風濕性關節炎又稱不死的癌症,是一種以關節病變為主,病因未明的能引起肢體嚴重畸形的慢性、全身性、免疫性疾病,並引起劇烈疼痛。
本病發病高峰年齡是20—45歲,多見於女性,男女之比約為1∶3。據文獻報道類風濕發病率:牙買加黑人是10.25%;在美國的白種人為0.5—1%,而在美國的印第安人為5.3%;歐洲人為0.6—1.9%;日本人為0.3—0.6%;我國初步調查為0.32—0.4%,按此數字估計我國有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在400萬左右。
本病是一種炎症性、進行性、對稱性和破壞性的關節性疾病,以關節晨僵、疼痛腫脹及功能障礙為本病主要臨床表現。輕者影響關節功能,重者造成殘疾,極少數嚴重者可因頸椎破壞而致高位截癱、或因重要臟器血管受累而危及生命。
祖國醫學將其歸屬於「痹證"范疇,而本病病程長,病情頑纏,不少學者認為類風濕性關節炎更接近於《金匱要略》之「歷節病」,或稱「頑痹」、「尪痹",以區別於其它的痹症。
類風濕性關節炎國際診斷標准
(美國風濕病學會1987年修正)
1、 晨起關節僵硬至少1小時(大於等於6周)
2、 3個或以上關節腫脹(大於等於6周)
3、 腕關節或掌指關節或近端指間關節腫脹(大於等於6周)
4、 對稱性腫脹(關節炎),即身體兩側相同關節同時或先後發病
5、 X線片顯示手和(或)腕關節軟骨面糜爛樣和(或)關節周圍骨質稀疏改變
6、 皮下類風濕結節
7、 類風濕因子陽性(1:32以上)
備註:以上1—4條必須持續出現至少6周或12周,具備4條或4條以上者,可診斷為類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因子陽性並不能一定確診為類風濕。
強直性脊柱炎是一種原因不明的慢性炎症為主的全身性疾病,多發於青年男性。病變自骶髂、髖關節、椎間盤纖維環附近韌帶鈣化,向上蔓延至脊柱,造成骨強直。初期:厭食、低熱、乏力、消瘦、貧血、腰酸、腰痛或不適,早起覺腰部僵硬,活動後可以緩解,肌腱/韌帶骨附著炎症,外周關節受累。晚期:腰椎前凸曲線消失,進而胸椎後凸而呈駝背畸形、頸椎活動受限、頭向前俯、胸廓變平、腹部突出,最後脊柱各方向活動完全受限。化驗檢查:類風濕因子陰性,人類白細胞抗原HLA—B27陽性率高達90%以上。X線:早期為骶髂關節增寬、邊緣模糊呈鋸齒狀;晚期見關節間隙消失,椎旁韌帶鈣化,呈竹節狀,骨質疏鬆。
強直性脊柱炎診斷標准
(一) 1963年羅馬會議制訂的診斷標准
1、腰痛和腰僵3個月以上,休息後也不緩解
2、腰部疼痛及僵硬感
3、腰椎活動受限
4、胸廓擴張活動受限
5、虹膜炎的歷史、現象或後遺症
6、雙側骶髂關節炎加上臨床標准之一,即可認為強直性脊柱炎存在
(二) 1968年紐約會議制定的臨床診斷標准
1、各方面的腰椎活動(前屈、後伸、後彎)完全受限
2、胸腰段或腰椎過去痛過,現在仍痛
3、在第四肋間測量,胸廓的擴張活動度等於或小於2.5cm,肯定強直性脊柱炎成立,如果出現下列情況:1、3~4度雙側骶髂關節炎,加上至少一條臨床指標,2、3~4度單側或2度雙側骶髂關節炎加上第一或第二,三個臨床指標,可能強直性脊柱炎成立,如果僅有3~4度雙側骶髂關節炎而無臨床指標則強直性脊柱炎不成立。
8、風濕病和強直性脊椎炎、強直性脊柱炎有什麼區別嗎?
風濕病; 一般情況下,部位在膝蓋為多數, 強直性脊柱炎; 一般情況下, 部位在股骨多數,【最後】股骨盆骨之間膜消失掉,骨頭連在一起; 需要做鋼環軸連接手術;否則不能屈伸。
麻煩採納,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