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風濕艾灸需灸哪些穴位
風濕是感受風寒濕三邪為主,治療就應該以祛風散寒除濕,灸關元、氣海、神闕、命門、腰陽關、腎俞、腰眼都可溫陽散寒,除濕可用豐隆,祛風取風門、風池、大椎等。再就是要對受累關節進行局部治療。
夏天易出汗,要注意不可汗出當風,不可受涼,注意飲食。
2、艾慈灸風濕貼怎麼樣?
?
3、一盒(純中葯穴位貼膜)風濕灸。需要多少錢?
您好,風濕疾病 對人的身體有著很嚴重的影響
上海 虹橋 醫院治風濕病的醫生,,建議您早日去醫院治療。
4、治療風濕疾病可以用艾灸貼嗎?
是可以的,艾灸就是用來治療濕毒的,但是注意的是熱制體質,如濕熱就不太好用艾灸,艾灸一般用來治療寒性體質最佳!
5、所有膏葯中,貼郎中艾灸貼效果怎麼樣?
貼郎中艾灸貼以高分子凝膠為基礎葯物釋放系統為核心。改傳統膏葯為冷敷貼,具有更方便、舒適、長效、刺激小、見效快、葯效強的特點,並獲得「加拿大白求恩醫學交流學會」推薦產品。
6、包小貼艾灸貼艾灸對風濕有用嗎?多久會見效?
艾貼可以溫通經絡抄,襲驅寒散邪,對於類風濕引起的關節疼痛有很好的止痛效果。類風濕一版般是可以用艾炙治療權,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艾灸是適合寒濕、虛寒等體制的,不適用於那些濕熱、偏熱體制的人。建議進行治療前到醫院咨詢中醫生。
7、灸熱貼(HC-E骨質増生貼)如何使用?
一種隨年齡增長, 頸椎及周圍組織營養減退,椎間盤發生病變,脫水,纖維環彈力下降。椎間隙狹窄,黃韌帶鬆弛肥厚,周邊骨質增生等引起的退行性病變,是漢磁灸熱貼的主治病症之一。頸椎病依症狀不同可分為5種類型:
1、神經根型:頸部不適,單側或雙側上肢麻木,以小指,無名指麻木最甚。
2、交感型:胸痛,頭暈出汗。屬於副交感神經障礙。
3、椎動脈供血不足型:眩暈,耳鳴,視線模糊,頭重腳輕。
4、脊髓型:四肢僵硬,動作不靈,重者可致癱瘓。
5、以上四項病症中任意兩項綜合出現時稱為混合型。
使用方法:外用,穴位貼敷。
1、急性發作期:痛點直接貼敷,每天1貼,至不痛為止。
2、慢性恢復期:穴位貼敷,痛點、大椎、肩貞、曲池、外關穴射性疼痛部位同時貼敷。
三、肩周炎
由於慢性勞損,外傷筋骨或氣血不足,又感受風寒濕邪所致。表現為肩部及上臂輕微疼痛,隨後加重並感到肩部僵硬,夜間加重。多發於五十歲左右人群,又稱「五十肩」,是漢磁灸熱貼的主治病症之一。
使用方法:外用,穴位貼敷。
1、急性發作期:取痛點、大椎穴,每天1貼,至不痛為止。
2、慢性恢復期:取痛點、肩髎、肩髃、肩貞、曲池、天宗穴等可輪流用穴,每穴每日1貼,10天為1療程, 一般2個療程可有效控制疾病的復發。
3、貼敷後症狀可立即減輕,這時適當加強肩關節的鍛煉可以促進疾病更快恢復。
四、腰肌勞損
系指腰部肌肉、韌帶等積累性、機械性、慢性損傷或急性腰扭傷,沒有獲得及時有效治療而轉為慢性。表現為一側或雙側疼痛,活動加重休息減輕,彎腰加重,多有過勞、外傷病史,是漢磁灸熱貼的主治病症之一。
使用方法:外用,穴位貼敷。
取痛點、腰眼穴,每日1貼,8天為1療程。一取痛點、腰眼穴、足三里、承扶、環跳、陰陵泉等穴,輪流取穴,每日1貼,10天為一療程。1個療程可有效控制疾病的復發。
六、風濕性關節炎
多由正氣不足,感受風寒濕邪痹阻經絡。表現為關節紅、腫、熱、痛,急性期可引起風心病。臨床檢測抗O較高,血沉加快。多因天氣變化而加重。多發於肩、肘、膝、踝關節,痛點遊走不定,長久則關節活動受限,可致關節變形,是漢磁灸熱貼的主治病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