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風濕 > 50年類風濕

50年類風濕

發布時間:2020-11-24 09:24:52

1、治療類風濕的葯物女性手腳關節痛50歲五年我老婆今年50歲,手和腳趾頭逢關節痛,現在開始手腕和肩膀痛

你好。治療類風濕關節炎要規范合理長期服用葯物。1、不知目前服用什麼葯物?2、血沉、C反應蛋白、類風濕因子、血常規、肝腎功能等如何?3、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的葯物有甲氨喋呤、柳氮磺吡啶、羥氯喹、來氟米特等。還有生物制劑、中醫葯、理療等。4、要堅持治療、定期復查。最好還是到當地大醫院風濕免疫科就診。

2、我爸你五十歲了,這幾年來,每到這個時期手指是都會腫痛,是什麼問題呢

類風濕性關節炎

類風濕性關節炎(UA)是一種不明原因的慢性全身性免疫反應性炎症性疾病,免疫反應多發生於關節滑膜,為最常見的結締組織疾病。發病多在20—45歲,男女之比為1:3,最典型的臨床表現為對稱性小關節病變,也可累及心、肺、血管、腎臟等器官和組織。早期紅、腫、熱、痛,晚期關節強直、畸形。

[臨床表現]

起病緩慢,多於冬季發病。

⒈關節外表現

全身表現最初只有低熱、乏力、食慾不振、體重減輕及手足麻木、指端動脈痙攣現象。

皮膚表現約1/4的患者出現皮下結節,常見於肘的伸肌腱,手和足的伸、屈肌腱、跟腱。皮下結節與關節病變的嚴重程度及類風濕因子陽性有關。

⒉關節表現開始只有關節僵硬,以早晨起床後最明顯,稱為晨僵,活動後減輕,以後逐漸出現對稱性手的小關節及腕、足等關節炎,關節周圍的結構也常受累,受累的關節異常腫脹,伴疼痛、潮紅、壓痛及僵硬,特別是近端指端關節呈對兒性梭狀腫脹,晨起重,活動後減輕。到後期,關節腫脹減輕,發展為不規則型,顯著貧血。病變關節因關節軟骨及軟骨下受侵蝕,關節腔破壞,上下關節面融合,發生纖維化性強直,甚至骨化,最後變成強硬和畸形。手指、腕關節固定於屈位,手指及掌關節形成特徵性的尺側偏向畸形,關節周圍肌肉萎縮。僅有10%——30%患者出現皮下結節,此結節多出現在關節的隆突部位,直徑數毫米,質硬,略壓痛,圓形或橢圓形的出現往往提示病情發展到較重的時期。多數病人還可出現淋巴結腫大、心瓣膜病變、肺間質性纖維化、胸膜炎等關節外表現。

[治法]:祛濕通絡,補肝腎,養陰

麻黃8、白芍12、黃芪25、防已15、薏苡仁25、知母10、川芎8、當歸9、秦艽10、羌活8、牛膝12、桑寄生12

[加減]:

(1)痛在上肢者,加桂枝9威靈仙12

(2)痛在下肢者,加獨活12牛膝改為20

(3)濕重者,加蒼術9萆解12

(4)風邪重,加防風8海桐皮12

(5)兼有痰飲症,加法夏9厚朴9陳皮6

(6)有關節腫痛者,加沒葯9乳香8

(7)若皮下出現結節,加制南星9白芥子8

與50年類風濕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