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沒有人知道,風濕骨痛用濟萬仁膏貼怎麼樣?
風濕骨痛原因
類風濕和風濕有某些相似之處,如都有風、寒、濕外因及關節疼痛,但兩者有本質的不同。
風濕病多數應稱風寒濕性關節痛,寒冷地區絕大部分是這類風濕病,不累及心臟、不破壞骨質、絕大多數可治癒,從中醫角度看風濕病屬寒痹症,而類風濕和強直性脊柱炎屬熱痹症,即使有畏寒症狀也是真熱假寒或里熱外寒。有少數風濕熱病人系鏈球菌感染所致,而類風濕屬自身免疫病。
風濕骨痛的危害
風濕有「不死的癌症」之稱,是一種嚴重危害健康又頑固的疾病,下面來盤點一下的危害。風濕有哪些危害?風濕會引起什麼病?
關節畸形。風濕病的早期症狀不明顯,多是關節腫脹、僵硬、肌肉疼痛、乏力、口乾、眼乾,隨著病情的發展,體內痹毒會侵蝕到關節出的骨細胞和軟骨細胞,造成殘疾。臨床統計表明,約45%的患者最終發展成關節畸形,10%最終完全殘疾。
腎病、心臟炎。風濕病易侵犯心臟、血管、肺臟和神經系統,心包炎、心肌炎、心內膜炎、蛋白尿、血尿、浮腫、高血壓、腎功能衰竭都屬於風濕的並發症。
這其中很大一部分腎損害是來自葯物的副作用,風濕患者需要長期使用康風濕類葯物和非甾體抗炎鎮痛葯物,這都會對腎臟造成損害。因此,風濕治療最好用中醫療法,中葯葯效溫和而持久,毒副作用較少,患者接受長程治療的耐受性較好。
呼吸道疾病。風濕發生是還會累及呼吸道,引發呼吸系統疾病,尤其是老年人,更易感染胸膜炎和間質性肺炎。
血液系統。風濕與人體多個系統相關,而血液是各系統代謝的重要介質,因此風濕很容易出現血細胞減少、紅細胞減少、血小板減少、容血等情況。
所以,一旦患上風濕,一定要積極治療,同時注意日常生活的護理,積極配合治療,盡量不留下後遺症,將疾病的危害降到最低程度。
中醫理論
風濕性關節炎的病與人體氣血、陰陽、臟腑虧損有關,有風、寒、濕、熱之邪外侵,以及瘀血、痰濕阻經有關。實際上水腫的時候問題不在關節。膝關節有六條經絡路過,治療上宜祛風除濕,散寒止痛。
患了風濕病不要過度緊張,要保持正常的心理狀態。如果心情壓抑、過度悲傷,精神壓力過大,則會影響機體的免疫功能,導致肢體、臟腑的氣機升降失調,氣血功能紊亂,抵抗力下降而致病情加重。
起居預防寒冷以及過度的濕寒,保持心情舒暢,飲食上,不吃魚蝦海鮮等易引起發病的食物。
調理方法
通過中葯灸透皮給葯,根據臟腑反射區療法、穴位、經絡、病灶處,針對性的調理,靶向給葯活血化瘀、通經脈,快速解決風濕骨痛問題。
1、調理程序:先做5-8分鍾按摩——敷葯灸40分鍾——用九宮扶陽灸灸膝關節5-10分鍾,每晚用艾葉泡腳20-30分鍾;嚴重者可先泡葯浴再敷葯灸,效果更佳。
2、調理時間:前3-5天連續使用,之後一周2次;
2、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葯浴療法有哪些?
(1)三枝熏洗方
葯物組成:樟樹枝、桑樹枝、柳樹枝、艾葉各120g。
功效:溫經通絡止痛。
主治:周身風濕痛。
用法:上葯加水50kg,放入大鍋內煎煮10 分鍾,備用。先預備大水缸1 口,放在避風之密室。缸內放高、低小木凳各1 條,將煎好的葯水連葯渣倒入缸內,患者赤身入缸,坐在高木凳上,腳踏低木凳。以厚布將患者頸部以下(頭露在外)和缸周圍覆蓋熏之。待周身汗出透時,須用干毛巾拭凈全身汗水,出缸上床避風蓋被靜卧。
(2)黃柏外洗方
葯物組成:黃柏20g,苦參、浮萍、地膚子、蛇床子各10g。
功效:清熱除濕,消腫止痛。
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活動期見關節腫痛。
用法:上葯加清水煮沸後,將葯液倒入盆內備用。用消毒毛巾蘸葯液擦洗患處,每次擦洗5 ~ 10 分鍾,每日3 次。
備註:在應用外洗方時,同時配用三藤通痹湯(忍冬藤、雞血藤、夜交藤、秦艽、牛膝各20g,沒葯10g,桑寄生、黃芪、當歸、連翹各20g,生甘草10g),水煎內服,效果顯著。
(3)蠲痹沐方
葯物組成:生川烏15g,生草烏15g,生馬錢子10g,酒白芍20g,透骨草15g,細辛10g,莪術15g,制乳沒15g,制南星12g,威靈仙15g,桑寄生15g,仙靈脾10g,皂角刺15g。
功能:溫經散寒,活血通絡,蠲痹止痛。
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風濕性關節炎等。
用法:將上葯研細末裝入布袋內,用適量清水浸泡1 小時,文火煎50 分鍾,製成溶液。將患病部位浸泡在葯浴液中,要略加活動。
然後再將葯渣袋趁熱外敷患處,每天治療1 ~ 2 次。1 劑葯可使用2天,一般10 天為1 療程。
備註:臨床上可以此方為基本方隨症加減。若關節紅腫灼熱疼痛,加忍冬藤、絡石藤、生地、黃柏,並減少川、草烏之用量;關節酸痛、遊走不定,加防風、羌活、獨活;痛有定處,疼痛劇烈,加大川、草烏用量,並加桂枝、海風藤;肢體酸痛重著,肌膚不仁,加炒蒼術、川朴、_薟草、海桐皮;痹證歷時較久,反復發作,關節僵硬變形,加穿山甲、白花蛇等。
(4)淋渫烏頭散
葯物組成:烏頭(生用不去皮)30g,木鱉子(去殼)30g,白芥子30g,鱉甲30g,杏仁(生用)40g。
功效:溫經散寒,化瘀通絡,祛痰止痛。
主治:一切頑痹及筋骨疼痛攣急。
用法:將上葯研為粗末,加水3000ml,煎數沸去渣,乘熱淋渫患處,冷後再加熱,復淋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