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風濕 > 類風濕病防治

類風濕病防治

發布時間:2020-11-23 03:02:31

1、得了類風濕怎麼治療最好

: 要注意疲勞性的損傷或氣血虛弱血液循環不良的影響,避免加重身體疲勞或損傷的各種影響因素,可給予中葯的洗浴浸泡,或是中葯的包紮固定,以消炎止痛和促進周圍組織功能恢復,注意加強活血化瘀和補氣補血的葯物調理。

2、類風濕病怎麼辦;淺躁

▲HOHO,讓俺來答吧。「夏天不得風濕病」純屬人們錯誤認識,夏季也是風濕病多發和反復的季節,人們應重百視夏季對風濕病的防治,不要貪涼。樓主第一句話就講對了,你很少運動的緣故。長時間不運動肌肉處於鬆弛的狀態,突然劇烈的運動乳酸積累肌肉就度會疼,沒關系的,多吃點含蛋白質高的食物可以減輕,不要一個星期就好了。運動後專後熱水洗澡有助於緩解疲勞放鬆肌肉,水溫不高的話影響不大,不會得風濕,但是不要運動後馬上冷水洗澡,過半小時等汗發出來了再洗。日本的繽漮是目前來說比較有校的一種解決方式,作用十分明顯,缺點是,很費錢屬。|

3、怎樣預防風濕病

風濕免疫性疾病,簡稱風濕病,是一組病因尚不清楚,且缺乏特異性治療的,以肌肉骨骼系統受累的疾病。到目前為止,風濕病的病因尚不清楚,但有很多研究表明,風濕病可能與遺傳因、素環境因素有密切的關系。當然遺傳因素個人是無法選擇的,但是從環境因素入手有可能會避免風濕病的發生,例如忌煙,注意關節的保暖,避免在寒冷潮濕的環境里長時間生活等等。

4、類風濕性關節炎好治療方法有哪些?

類風濕關節炎的治療原則是綜合治療

5、類風濕性關節炎有哪些防治措施?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以關節和關節周圍組織的非感染性炎症為主的全身性疾病,如累及其他臟器,可引起心包炎、心肌炎、胸膜炎,還可並發血管炎以及末梢神經損害等。

本病患者可出現關節症狀和關節外症狀。

關節症狀的早期表現為:對稱性多關節紅腫熱痛,常見四肢小關節指間近端關節梭形腫脹,掌指(跖趾)、腕、膝、肘、踝甚至顳頜關節等腫痛。晨起關節僵硬,午後逐漸減輕,為本病重要特徵。中、晚期表現為:隨著病情進展轉為慢性、遷延性,關節滑膜滲出發展為增殖、肉芽病變,關節活動受限,繼而侵蝕骨、軟骨,引起關節面移位及脫臼,加上韌帶、關節囊及關節周圍組織破壞,致使關節變形。

關節外症狀表現在皮膚、眼部和骨骼肌內系統。部分患者出現皮下結節,多發於受壓和受摩擦的部位。結節可呈移動性或固定性,無痛或稍有壓痛,圓形或橢圓形,質地堅韌如橡皮,直徑1~3厘米大小不等,一般有結節的患者,多示病情活動,預後較差。患者常見鞏膜或角膜周圍深層血管充血,視物模糊,表現為慢性結膜炎、鞏膜炎、虹膜炎、脈絡膜炎、角膜結膜炎等。還可出現肌炎、腱鞘炎、骨質疏鬆所致的病理性骨折等。

本病患者嚴禁風寒、潮濕等誘發因素,出汗後不可當風。根據身體狀況,適當活動,可減輕症狀,有利於康復。要保持情志暢達,避免消極情緒。

治療此病可用以下葯物:

(1)水楊酸類:阿斯匹林,成人每日3~5克,症狀控制後劑量減半;撲炎痛1克,每日3次。本類葯副作用大,常有惡心、嘔吐、胃部不適等。

(2)二線葯物:為改變病情的葯物。適宜於經過一線葯物治療後不能控制病情者,或開始治療時已有骨侵蝕者,可任選一種。一般用葯3個月以上方能生效。

(3)金諾芬:每次3毫克,每日2次,口服金諾芬比使用金諾芬注射劑用葯安全、方便。但需定期復查尿常規及腎功能。

6、類風濕性關節炎怎樣預防?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以關節病變為主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它是臨床常見疾病之一,發病率約為0.1%~0.3%,中年患者多見於病程的中、晚期,由於病程較長,故肢體功能障礙往往比較明顯。本病癒後欠佳,致殘率高達60%~70%,其中10%的患者在數年內喪失勞動能力,嚴重危害廣大中年人的身體健康。本病女性多於男性,屬我國傳統醫學「痹證」、「歷節」的范疇。

預防類風濕性關節炎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①加強身體鍛煉,不斷增強體質。

②保持精神愉快,遇事要防止過於激動、憂郁、要善於自製。

③日常應防風寒,隨時增減衣被。

④炎熱季節不宜席地而卧,尤其是水泥地及磚石之地,防止濕邪入內。

⑤應避免長期在潮濕環境中工作與居住。

與類風濕病防治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