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風濕 > 中醫口腔風濕

中醫口腔風濕

發布時間:2020-11-22 00:34:21

1、板栗生吃與熟吃哪個更營養?

生食板栗有補腎、止血的功效
南苑醫院王珏說,人到老年,由於陽氣漸漸衰退,不僅會出現腰膝酸軟、四肢疼痛,還可能出現牙齒松動、脫落,這些都是腎氣不足的表現,當從補腎入手,及早預防,食用生板栗就是可行的方法之一。
養成每日早晚各吃風乾的生板栗5~10枚的習慣,可以達到有效預防和治療腎虛、腰酸腿疼的目的。
此外,生食板栗有止血的功效,可治吐血、衄血、便血等常見出血症。
板栗味甜性溫,可炒可煮,有和胃健脾的功效。現在由於生活條件改善,家長對小兒的營養照料往往過於精細,強食、偏食均可導致臨床多見的小兒脾虛證,所謂「脾虛」即指小兒面色無華,體倦乏力,形體偏瘦,厭食或拒食。此時可將板栗仁蒸煮熟,磨粉製成糕餅,適用於飲食少、身體瘦弱、經常腹瀉的小兒,以增加其食慾,收澀瀉泄,調理腸胃。用板栗和粳米熬制的板栗粥老少咸宜,既可用於脾胃虛寒導致的慢性腹瀉患者的恢復,也適合長期治療老年人由於機能退化所致的胃納不佳,氣虛乏力。
生食補身效果好,熟吃口感好,但生吃難消化,熟食又易滯氣,所以一次不宜多食。
但吃栗子要注意:栗子生吃難消化,熟食易感覺撐,所以一次別多吃;鮮栗子容易變質霉爛,而變質的栗子吃了會中毒;別和牛肉一起吃,易嘔吐。
板栗中所含的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和維生素、無機鹽,能防治高血壓病、冠心病、動脈硬化、骨質疏鬆等疾病,是抗衰老、延年益壽的滋補佳品。
栗子含有核黃素(維生素B2),常吃栗子對日久難愈的小兒口舌生瘡和成人口腔潰瘍有益。
中醫認為栗子能補脾健胃、補腎強筋、活血止血。栗子對*的滋補功能,可與人參、黃芪、當歸等媲美,對腎虛有良好的療效,故又稱為「腎之果」,特別是老年腎虛、大便溏瀉更為適宜,經常食用有強身愈病。

2、口腔潰瘍與風濕病有關嗎?

口腔潰瘍是一個常見而多發的症狀,有時與飲食有關,有時與身體狀況有關,程度也輕重不等。患者往往聽之任之,去醫院就診的患者並不多。如果當您知道口腔潰瘍是風濕病的一種表現的時候,也許就不會掉以輕心了吧。

臨床上最常見出現口腔潰瘍這一症狀的疾病有系統性紅斑狼瘡、白塞綜合征。系統性紅斑狼瘡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育齡女性多發,當無明顯誘因出現口腔潰瘍(如無感染則無明顯疼痛);或伴有長期發熱;或伴有多關節疼痛;或出現面部紅斑;或伴有脫發;或伴有光敏感(陽光照射後出現面部紅斑不易消退);或雙手、雙足遇冷後出現發白、發紫、發紅等雷諾症的表現;或面部、手、足部出現類似凍瘡樣的發作、按凍瘡治療又無效;或伴有血液系統異常而出現貧血、白細胞減少、瘀點或瘀斑等血小板減少的表現;或尿中泡沫增多等蛋白尿的表現;或出現胸悶、活動後氣促等胸腔積液或心包積液的表現等等。如果您出現上述一項或多項情況時,您不妨去找專科醫生做一次咨詢或進行一次免疫系統的全面檢查,以便找出原因及時排除或確診疾病,及早治療。

白塞綜合征也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預後好於系統性紅斑狼瘡。當出現不明原因的口腔潰瘍(反復發作,可自愈),同時伴有皮膚結節性紅斑(多見於四肢,略高於皮,新鮮時色紅、有壓痛),外陰潰瘍,反復發作的眼部炎症如葡萄膜炎、視網膜血管炎、結膜炎、虹膜睫狀體炎等,關節炎,針刺反應(注射或抽血等部位出現紅腫、甚至有膿點),肢體動靜脈炎,頭痛、偏癱、失語等情況時,即應及時就診咨詢,請專科醫師為您檢查,以便及時治療。

在我們接診的患者中有許多患者起初並沒有認識到口腔潰瘍是一種風濕病的常見表現,而只是多年服用維生素等葯物,治療效果欠佳。或認為是精神緊張所致,直到出現許多其他症狀才來醫院就診。

如果患的是系統性紅斑狼瘡,一旦延誤診治難免產生危及生命的並發症。

3、類風濕會嘴巴咬東西感覺很累嗎?

類風濕關節炎是一種慢性全身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所以其主要症狀不僅可出現關節受累的症狀,還會出現全身多系統、多器官受累的表現。比如在關節症狀上,病情活動期的時候,受累關節會出現腫脹、疼痛、局部皮溫升高的表現。隨著病情進展,關節會逐漸出現畸形,重症患者最終關節會出現纖維性強直,或者最終導致殘疾。關節外的表現,最常見的是類風濕結節,也會出現肺間質病變,表現為活動後或者勞累後乾咳、氣喘。此外,也會出現發燒、乏力、渾身酸痛、食慾下降、體重下降等症狀。神經系統受累也會出現多發性周圍神經病變。

與中醫口腔風濕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