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風濕指標五項包括哪些
你好,風濕指標5項主要包括類風濕因子、抗o、血沉、抗核抗體、抗角蛋白抗體,你描述的情況需積極遵醫囑配合檢查,明確病因,採取針對性治療措施。平時注意休息,避免過度勞累,生活環境保持乾爽舒適,空氣流通,溫濕度適宜,注意關節部位保暖,防止受涼
2、風濕和類風濕有哪些區別呢?怎麼分辨?
風濕病是一組侵犯關節、骨骼、肌肉、血管及有關軟組織或結締組織為主的疾病,其中多數為自身免疫性疾病。發病多較隱蔽而緩慢,病程較長,且大多具有遺傳傾向。診斷及治療均有一定難度;血液中多可檢查出不同的自身抗體,可能與不同HLA亞型有關;對非甾類抗炎葯(NSAID),糖皮質激素和免疫抑制劑有較好的短期或長期的緩解性反應。
類風濕關節炎(RA)是一種病因未明的慢性、以炎性滑膜炎為主的系統性疾病。其特徵是手、足小關節的多關節、對稱性、侵襲性關節炎症,經常伴有關節外器官受累及血清類風濕因子陽性,可以導致關節畸形及功能喪失。
風濕和類風濕區別
發病情況不同
風濕性關節炎初發年齡以9-17歲多見,男女比例相當。類風濕關節炎以中年女性多見。
病因不同
風濕性關節炎是鏈球菌感染造成,而類風濕關節炎是多種原因引起的關節滑膜的慢性
症狀不同
風濕性關節炎常見累及大關節(膝關節、肘關節等),不造成關節的畸形。還有環形紅斑、舞蹈症、心臟炎的症狀。類風濕關節炎往往侵犯小關節(尤其是掌指關節、近端指間關節、腕關節),也會侵及其他大小關節,晚期往往造成關節的畸形。還可出現類風濕結節和心、肺、腎、周圍神經及眼的內臟病變。
治療風濕病最好看是找中醫來治療,西醫就是消腫止痛,抗免疫。中醫現在對於控制風濕還是有一定的效果的。總的來說,風濕有風濕性關節炎還有類風濕,看是哪種了,不通的病有不同的治療方案。建議就是找個中醫醫院專業的治。武漢天仁中醫醫院羅永焱教授,羅永焱,男,78歲,著名風濕、類風濕、強制性脊柱炎專家,原武漢協和醫院中醫科著名教授,主任醫師、教授。
3、風濕類風濕屬於哪種免疫功能?
一種病是可以由兩種或多種免疫功能異常引起,超敏反應是從免疫機制上來解釋疾病,當免疫防禦過強時發生超敏反應,超敏反應也會影響到機體自身的免疫穩定;自身免疫病屬於臨床疾病的定義版范疇,當機體對自身正常細胞或是成分發生免疫反應時,產生自身免疫病。兩者定義的角度不同,並不矛盾。風濕類風濕發病的機理屬於超權敏反應的范疇,產生的結局是對自身抗原的應答,其引發的疾病屬於自身免疫病。
4、風濕與類風濕性關節炎可以分為哪些類型?
本病辨證可分為風痹(行痹)、寒痹(痛痹)、濕痹(著痹)、熱痹(風濕熱痹)。
1.風痹(行痹)
肢體關節疼痛、酸楚,痛無定處,且以肩背、上肢症狀明顯,關節屈伸不利,初期或有惡風發熱等表證,苔薄白,脈浮。
2.寒痹(痛痹)
肢體關節疼痛劇烈,甚或冷痛,痛處不移,得熱痛減,遇寒加重,關節屈伸不利,苔薄白或白潤,脈弦緊。
3.濕痹(著痹)
肢體關節酸痛,沉重或麻木,關節腫脹,活動不便,痛有定處,苔白膩,脈濡緩。
4.熱痹(風濕熱痹)
關節疼痛、灼熱,甚至紅腫杴痛,不可觸近,得冷則舒,遇熱轉劇,或四肢肌膚伴有環形紅斑及結節,並多以下肢明顯,多兼有發熱,惡風,汗出,舌質紅,苔黃燥或黃膩,脈滑數。
5、類風濕關節炎的病程一般可分為哪三種類型?
(1)進展型(progressive disease):約占病人總數的65%-70%。急性或慢性起病,沒有明顯的自發緩解期,適當的治療後病情可暫時好轉,但停葯後或遇有外界誘發因素時可導致復發。病人需要長期持續治療。疾病最終的結局為喪失活動能力。這是一種骨關節被破壞的過程,病情與環境因素有一定關系。濕度增加伴氣壓下降或溫度增加伴氣壓增加,可使病情惡化,持續乾燥和適宜的氣溫有助於病情緩解。
(2)間歇性病程(intermittent course):占病人總數的15%-20%。起病較為緩和,通常少數關節受累,可以自行緩解,病情緩解時無需持續治療。復發時受累關節數可能增多。整個病程中,病情緩解期往往長於活動期。
(3)長期臨床緩解(long clinical remissions):占病人總數的10%左右,比較少見。文獻報告 250例RA病人中,10%的患者表現為長期緩解,平均緩解期為22年。這一類型的患者多呈急性起病,並伴有顯著的關節痛及炎症,須與感染性關節炎症相鑒別。在臨床緩解期中,血沉等反應活動性的指標常常仍顯示異常。
6、scrp是風濕的哪種
你好: 血超敏C 反應蛋白 ( US-CRP )是血漿中的一種C 反應蛋白 。 C 反應蛋白 是由肝臟合成的一種全身性炎症反應急性期的非特異性標志物,在受孕期間增高或是降低對胚胎的發育都有影響。建議你根據檢查單據的參考值分析,目前情況不能夠說明什麼
7、風濕病有哪些類型
1、反復發作型:這種類型的風濕病在臨床中非常多見,絕大部分患者的病情都是不斷的反復發作的。風濕患者在復發時具有重復以往臨床表現的特點。復發常在初發風濕熱後5年內可能性最大。有下列情況者復發率較高:①既往有風濕性心臟病者。②有風濕熱復發病史者。③咽部鏈球菌感染後症狀明顯,免疫反應較強者。④本次鏈球菌感染距離前次風濕熱發作時間少於2年者。心臟炎患者的預後與反復發作次數、每次發作的嚴重程度、能否堅持繼發性預防和早期抗風濕治療有關。
8、風濕和類風濕的區別是哪些?
類風濕的概念須與風濕相區別。二者是完全不同的兩種疾病。類風濕關節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種病因未明的慢性、以炎性滑膜炎為主的系統性疾病。 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常見的急性或慢性結締組織炎症。
9、慢性風濕病分為哪幾類
慢性風濕病呢,其實就是區分兩種呢,也就是說有急性風濕病發作的時候呢,也就是在人身體的手指上或者是腳關節上面,嗯容易出現腫大和疼痛,而且呢很圓滑壯大,還有一個呢,就是什麼呢?就是慢性的,風濕病這種呢,對於反應上面不是特別明顯,但是呢,碰到寒氣以後或者是早晚涼爽的時候呢,它也會發硬發直。
10、風濕病分哪幾種
風濕病大致分為10大類,包括100多種疾病,現簡要介紹如下: (1)彌漫性結締組織病包括類風濕、幼年類風濕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多發性肌炎與皮肌炎、壞死性血管炎及其他血管炎、乾燥綜合征、重疊綜合征及其他(包括風濕性多肌痛、脂膜炎、嗜酸性筋膜炎)。 (2)與脊柱炎相關的關節炎包括強直性脊柱炎、賴特綜合征、關節炎、慢性炎症性腸病相關的關節炎等。 (3)退行性關節病包括骨關節炎、骨關節病等。 (4)與感染因素有關的關節炎包括細菌、病毒、真菌、寄生蟲等直接感染引起的關節炎,由感染間接引起的反應性關節炎等。 (5)伴有風濕性疾病的代謝或內分泌疾病包括性關節炎、假性痛風、澱粉樣變等。 (6)腫瘤包括滑膜瘤、骨軟骨瘤等。 (7)神經血管疾病包括神經病變性關節炎、腕管綜合征、椎管狹窄等。 (8)伴有關節表現的骨、骨膜及軟骨疾病。 (9)非關節性風濕病包括纖維織炎、肌腱炎、筋膜炎等。 (10)其他有關節表現的疾病包括復發性風濕病、間歇性關節積水、結節病、結節性紅斑等。1、反復發作型:這種類型的風濕病在臨床中非常多見,絕大部分患者的病情都是不斷的反復發作的。風濕患者在復發時具有重復以往臨床表現的特點。復發常在初發風濕熱後5年內可能性最大。有下列情況者復發率較高:①既往有風濕性心臟病者。②有風濕熱復發病史者。③咽部鏈球菌感染後症狀明顯,免疫反應較強者。④本次鏈球菌感染距離前次風濕熱發作時間少於2年者。心臟炎患者的預後與反復發作次數、每次發作的嚴重程度、能否堅持繼發性預防和早期抗風濕治療有關。1. 風濕病大多有關節病變和症狀,可高達70-80%,約50%僅有疼痛,重則紅,腫,熱,痛及功能受損等全面炎症表現;多為多關節受累。侵及關節大小視病種而有不同。
2. 異質性,即同一疾病,存在有不同亞型,由於遺傳背景,發病原因不同,機制也各異,因而臨床表現的類型,症狀,輕重及治療反應也不盡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