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風濕 > 類風濕關節炎得治療方法

類風濕關節炎得治療方法

發布時間:2020-11-20 22:25:23

1、求類風濕關節炎的的最佳治療方法

風濕性關節炎怎樣治療?

一、理療
局部熱療、熱水浴、溫泉浴、蒸發療法及石蠟療法等均可使疼痛減輕晨僵消失,病人感到舒適。急性滲出性病變可用冷敷來減輕疼痛。紅外線、超短波或短波透熱療法等也可增加局部血循環,促使炎症及腫脹消退,疼痛減輕,並以增強葯物對局部的作用。
二、葯物治療
(一)水楊酸鹽
阿斯匹林仍為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首選葯物。具有退熱、鎮痛和抗炎作用。用法每日3~4g,分3~4次服用。長期服用易發生惡心、嘔吐、胃痛及食慾減退等消化道症狀,嚴重者可發生胃粘膜糜爛、潰瘍和出血。大劑量服用數年可引起腎損害。
(二)消炎痛indomethacin非類固醇抗炎葯,效果較好,其鎮痛、退熱及抗炎作用都較強,也有抑制肉芽形成的作用。夜間或睡前服用可抑制晨僵劑量25-50mg,口服每日三次,副作用,惡心、嘔吐、食慾減退、頭痛、皮疹及白細胞減少等。類似制劑有炎痛靜bengydamine,用法,劑量同消炎痛。
(三)異丁苯丙本酸1buprofen,brufen抗炎、鎮痛及退熱作用均較阿斯匹林強10倍以上,副作用較阿斯匹林小。劑量0.2-0.3g口服每日三次。
(四)皮質激素
對急性炎症有顯著療效,長期應用副作用較多,停葯後極易復發。適應證為①嚴重活動性關節炎伴有發熱等全身症狀或血管炎、肺、心及眼合並症。②嚴重關節炎應用其它葯物治療無效。③血清類風濕因子陽性,血沉明顯增快,類風濕性結節陽性。在使用期間應注意副作用及並發症。開始應用時應以小劑量開始,如強地松5-20mg,口服每日1-2次,有效後再調整到最小有效量,或改為隔日療法。為了避免全身性副作用,可用關節內注射療法;適應證為①少數關節患病,全身症狀不明顯。②全身約葯後,症狀基本控制,但殘留幾具關節症狀不見好轉。③關節急性症狀明顯,為緩解局部症狀。常用醋酸氫化可的松10-20mg關節內注射,每周一次。膝關節或踝關節內注射後,應卧床休息,以防誘發無菌性壞死。應嚴密消毒、以防感染。

2、類風濕性關節炎有什麼治療方法?

(1)西醫葯治療。

①非甾體類消炎止痛葯,又稱一線葯物。

水楊酸類:阿斯匹林,成人每日3~5克,小兒減半,症狀控制後劑量減半;撲炎痛1克,每日3次。本類葯副作用大,常有惡心、嘔吐、胃部不適等。

吲哚類:消炎痛25毫克,每日3次,飯後服用,小兒慎用。

丙酸類:布洛芬0.2克,每日3次;萘普生0.25克,每日2次。

苯乙酸類:芬布芬0.3克,每日3次;雙氯滅痛0.25克,每日3次。

②二線葯物:為改變病情的葯物。適宜於經過一線葯物治療後不能控制病情者,或開始治療時已有骨侵蝕者,可任選一種。一般用葯3個月以上方能生效。

金諾芬:每次3毫克,每日2次,口服金諾芬比使用金諾芬注射劑用葯安全、方便。但需定期復查尿常規及腎功能。

青黴胺:每日0.25克,每月增加日用量0.125克,直至每日0.5克。如3個月後仍無效,可增加至每日0.75~1克,維持量每日0.125~0.25克。副作用有皮疹、蛋白尿、肝損害、骨髓抑制、重症肌無力等。

(2)中醫葯治療。

①衛陽不固,痹邪阻絡:症見發熱、惡風,畏寒,汗出,晨僵明顯,周身關節劇烈疼痛,遇冷則甚,得熱則舒,舌淡苔薄,脈浮緊或沉緊。治宜祛寒除濕、和營通絡。

方葯:防風、防己、白術、秦艽、羌獨活、桂枝、當歸、茯苓、甘草各10克,生薑2片,大棗5枚,黃芪15克。

本方葯不宜久服,宜間斷服用,因祛風燥濕之劑易耗傷陰液。

②邪郁而壅,濕熱痹阻:症見惡風、發熱,關節紅腫熱痛,得涼痛減,關節活動受限,晨僵,口渴或渴不欲飲,溲黃赤,大便不爽,苔膩或黃膩、舌質偏紅,脈數。治宜清熱除濕、宣痹通絡。

方葯:苡仁、赤小豆、滑石各30克,焦山梔、連翹各15克,黃柏、防己各10克,牛膝、蠶砂各20克。

③痰瘀互結,經脈痹阻:關節腫痛且變形,活動時痛,屈伸受限,痛處不移,肌膚紫黯,面色黧黑,或有皮下結節,或肢體頑麻,舌質暗紅或有瘀斑、瘀點,苔薄白,脈弦澀。治宜活血化瘀、祛痰通絡。

方葯:當歸、川芎、桃仁、紅花、香附、地龍、五靈脂、沒葯、羌活、秦艽、制半夏、枳殼各10克,牛膝30克,甘草5克。

④肝腎同病,氣血兩損:形體消瘦,關節變形,肌肉萎縮,骨節痛煩,筋脈拘急,伴腰膝酸軟、眩暈、心悸、氣短、指甲淡白,苔薄、舌淡無華,脈細弱。治宜益肝腎、補氣血。

方葯:桑寄生30克,秦艽、防風、當歸、芍葯、川芎、地黃、白術、獨洛各10克,細辛、甘草各5克,杜仲、牛膝、茯苓、黃芪、黨參各15克,肉桂3克。

3、得了類風濕怎麼治療好呢

你好:類風濕關節炎是以對稱性多關節炎為主要病變的自身免疫疾玻類風濕關節炎目前無法治癒。如果類風濕關節炎不規范治療,可出現關節畸形,造成嚴重的殘疾,所以類風濕關節炎需要早期診斷,早期治療

4、得了類風濕有什麼治療方法

1、進行適當的運動,但要注意動靜結合,不要進行劇烈的運動,以動防殘適當的休息和合理的功能鍛煉對類風濕性關節炎的預後有著重要的意義。
2、做好防寒保暖工作,避免感冒等疾病的出現,防止病情反復。寒冷、潮濕是誘發類風濕性關節炎的重要因素,因而大多數患者對氣候變化敏感,陰天、下雨、寒冷、潮濕,尤其是凍瘡時關節腫痛均加重,往往使平時治療處於穩定期的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前功盡棄,因此,要重視氣候季節對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影響。
3、注意日常飲食的調節,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應增加優質蛋白和高維生素食物以及鈣劑的攝入。有些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對某一種或幾種食物敏感,食後即復發,這就要求在日常生活中留心觀察,一旦發現則堅決不予再次食用。
4、調節情緒,樹立信心類風濕關節炎病程長,病情反復性大,患者情緒很容易產生較大的波動,如類風濕性關節炎急性發作或病情加重、行動不便,生活不能自理,就很容易悲觀失望,自暴自棄,甚至產生輕生的念頭,要想有效控制病情,減少復發,就要樹立戰勝類風濕性關節炎的信心,保持平和的心態,堅持正規的治療,並對預後有一個比較合理的期望值。
5、加強鍛煉,增強身體素質
經常參加體育鍛煉,如保健體操、練氣功、太極拳、做廣播體操、散步等,大有好處。凡堅持體育鍛煉的人,身體就強壯,抗病能力強,很少患病,其抗禦風寒濕邪侵襲的能力比一般沒經過體育鍛煉者強得多。
6、避免風寒濕邪侵襲
要防止受寒、淋雨和受潮,關節處要注意保暖,不穿濕衣、濕鞋、濕襪等。夏季暑熱,不要貪涼受露,暴飲冷飲等。秋季氣候乾燥,但秋風送爽,天氣轉涼,要防止受風寒侵襲。冬季寒風刺骨,注意保暖是最重要的。
7、注意勞逸結合
飲食有節、起居有常,勞逸結合是強身保健的主要措施。臨床上,有些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的病情雖然基本控制,處於疾病恢復期,往往由於勞累而重新加重或復發,所以要勞逸結合,活動與休息要適度。
希望對你有幫助

5、類風濕關節炎治療的方法是什麼?

你好:類風濕關節炎的患者要根據個人的病情對症治療,可以使用抗生素葯物,非甾體止痛葯物,糖皮質激素,以及生物制劑等控制病變的發展,還可以通過理療針灸改善關節症狀。患者不要重體力勞動,也不要受涼受潮。關節畸形的患者還可以手術治療。平時還要補充維生素c以及優質蛋白。

6、類風濕關節炎治療方法

以目前的醫療技術水平,類風濕關節炎尚無根治的方法,類風濕關節炎病人的用葯目的在於減緩疾病的進程,減輕病人的痛苦,避免出現關節破壞、融合變形的情況,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鄭州痛風風濕病醫院杜愛華建議您盡快到當地正規醫院風濕科就診,完善檢查後在醫生的當面指導下規律服葯治療,以免關節徹底失去活動能力。

7、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類風濕關節炎的治療方法有如下幾種:1、發病急性期關節劇烈明顯,患者需制動,保證休息和營養,可適當進行理療。2、患者可進行葯物治療,包括非甾體消炎鎮痛葯、慢作用抗類風濕性葯物、免疫抑制劑、生物制劑等,綜合使用可提高治療效果。3、非急性期患者建議進行功能訓練,包括肌力鍛煉,一般狀況鍛煉,免負重鍛煉,心肺功能鍛煉等。4、如內科治療無法控制病情,需進行外科介入治療,包括切除滑膜、修補韌帶等。晚期患者的關節功能破壞嚴重,可進行人工關節置換的治療。

與類風濕關節炎得治療方法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