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牛角蜂泡酒是否能治療風濕病
?
2、類風濕病人能喝牛蹄筋燉湯嗎?
您好,風濕疾病 對人的身體有著很嚴重的影響
上海 虹橋 醫院治風濕病的醫生,,建議您早日去醫院治療。
3、如何診療牛風濕病?
風濕病是常有反復發作的急性或慢性非化膿性炎症。其特徵是膠原結締組織發生纖維蛋白變性以及骨骼肌、心肌和關節囊中的結締組織出現非化膿性局限性炎症。膠原結締組織的變性是由於在變態反應中大量產生的氨基乙糖(hexoseamin)所引起。如氨基乙糖能被身體細胞的精蛋白所中和,就不會發生纖維蛋白變性或表現得不明顯。該病常侵害對稱性的肌肉、關節、蹄,另外還有心臟。我國各地均有發生。但以東北、華北、西北等地發病率較高。
【診斷及鑒別診斷】
到目前為止風濕病尚缺乏特異性診斷方法,在臨床上主要還是根據病史和上述的臨床表現加以診斷。必要時可進行下述的輔助診斷。
(1)水楊酸鈉皮內反應試驗
是用新配製的0.1%水楊酸鈉10毫升,分數點注入頸部皮內。注射後30分鍾和60分鍾分別檢查白細胞總數。其中有一次比注射前的白細胞總數減少五分之一時,即可判定為風濕病陽性反應。據報道,本法對從未用過水楊酸制劑的急性風濕病病馬的檢出率較高。一般檢出率可達65%。
(2)血常規檢查
風濕病病馬血紅蛋白含量增多,淋巴細胞減少,嗜酸性白細胞減少(病初),單核白細胞增多,血沉加快。
(3)紙上電泳法檢查
病馬血清蛋白含量百分比的變化規律為:清蛋白降低最顯著,β-球蛋白次之,γ-球蛋白增高最顯著,α-球蛋白次之。清蛋白與球蛋白的系數變小。
在臨床上風濕病除注意與骨質軟化症進行鑒別診斷外,還要注意與肌炎、多發性關節炎、神經炎,頸和腰部的損傷及牛的錐蟲病等疾病作鑒別診斷。
【治療】
風濕病的治療要點是:消除病因、加強護理、祛風除濕、解熱鎮痛、消除炎症。除應改善病畜的飼養管理以增強其抗病能力外,還應採用下述的治療方法。
(1)應用解熱、鎮痛及抗風濕葯
在這類葯物中以水楊酸類葯物的抗風濕作用最強。這類葯物包括水楊酸、水楊酸鈉及阿司匹林等。臨床經驗證明,應用大劑量的水楊酸制劑治療風濕病,特別是急性肌肉風濕療效較高。而對慢性風濕病則療效較差。除用其粉劑(水楊酸鈉、阿司匹林)內服外,還可使用含有水楊酸的針劑,可將10%水楊酸鈉溶液100~300毫升,5%葡萄糖酸鈣溶液200~300毫升,分別靜脈內注射,每日一次,連用5~7次。或取水楊酸鈉咖啡因15毫升,水楊酸鈉15克,烏洛托品12克,蒸餾水100毫升混合製成滅菌溶液,馬牛靜脈內一次注射,連用3~5次。
阿司匹林(乙醯水楊酸)與水楊鈉的作用相似,但內服後對胃黏膜刺激性較小。其鎮痛作用較水楊酸鈉強,但抗風濕作用則較弱。臨床上常用其粉劑大劑量內服(馬25~50克,牛25~75克,豬及羊3~10克)。
保泰松(phenylbutazone)及羥保泰松(oxyphenbutazone)兩葯,前者為白色或微黃色結晶粉末;後者為白色結晶粉末,是前者的衍生物,其優點是作用較保泰松略強,副作用較低。該葯的作用與氨基比林相似,但抗炎及抗風濕作用較強,解熱作用則較差,臨床上常用於風濕症的治療。其用法和劑量是:保泰松片劑(每片0.1克),馬、牛2~4克口服,一日2次,3天後劑量酌減;羥保泰松片劑,馬、牛頭兩天每千克體重12毫克,後5天用每千克體重6毫克口服,連用7天。
(2)應用皮質激素類葯物
這類葯物能抑制許多細胞的基本反應,因此有顯著的消炎和抗變態反應的作用。它還能緩和間葉組織對內外環境各種刺激的反應性,改變細胞膜的通透性。臨床上常用的有:醋酸可的松注射液、氫化可的松注射液、地塞米松注射液、醋酸氫化可的松注射液、醋酸潑尼松(強的松)、氫潑尼松(強的松龍)注射液、醋酸氫化潑尼松注射液、氟美松磷酸鈉鹽注射液及注射用促皮質素等。它們都能明顯地改善風濕性關節炎的症狀,但容易復發。
(3)抗生素控制急性風濕病的鏈球菌感染
風濕病急性發作期,無論從咽部是否證實有鏈球菌感染,均需使用抗生素。首選青黴素,肌內注射每天2~3次,一般應用10~14天。不主張使用磺胺類抗菌葯物,因為磺胺類葯物雖然能抑制鏈球菌的生長,卻不能預防急性風濕病的發生。
(4)應用碳酸氫鈉、水楊酸鈉和自家血液療法
其方法是,每天靜脈內注射5%碳酸氫鈉溶液200毫升,10%水楊酸鈉溶液200毫升。自家血液的注射量為第1天80毫升,第3天100毫升,第5天120毫升,第7天140毫升。每7天為一療程。兩療程之間間隔一周,可連用兩個療程。對急性肌肉風濕病療效顯著,對慢性風濕病可獲得一定的好轉。
(5)應用針灸
應用針灸治療風濕病有一定的治療效果。可根據病情的不同採用新針、電針、水針和火針。
(6)應用物理療法
物理療法對風濕病,特別是慢性經過者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①局部溫熱療法
將酒精加熱後(40℃左右),或將麩皮與醋按4∶3的比例混合炒熱裝於布袋內進行患部熱敷,每日1~2次,連用6~7天。亦可使用熱石蠟及熱泥療法等。光療法中可使用紅外線(熱紅燈)局部照射,每次20~30分鍾,每日1~2次,至明顯好轉為止。
②電療法
中波透熱療法、中波透熱水楊酸離子透入療法、短波透熱療法、超短波電場療法、周林頻譜療法及多源頻譜療法等對慢性經過的風濕病均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在急性蹄風濕初期的炎性滲出階段時,以止痛和抑制炎性滲出為目的,可以使用冷蹄浴,用醋調制的冷泥敷蹄等局部冷療法。
(7)局部塗擦刺激劑
局部可應用水楊酸甲酯軟膏(處方:水楊酸甲酯15克、松節油5毫升、薄荷腦7克、白色凡士林15克),水楊酸甲酯莨菪油擦劑(處方:水楊酸甲酯25克、樟腦油25毫升、莨菪油25毫升),亦可局部塗擦樟腦酒精及氨擦劑等。
除上述的療效外,有人應用以10%水楊酸鈉溶液為抗凝劑的相合血液500~1000毫升進行輸血,以治療各種風濕病取得了一定的治療效果。
4、什麼是牛趴窩風濕病?
進入初冬,天氣忽冷忽熱,早晚溫差大。如果奶牛運動過急過多,役牛使役過重,很可能在渾身出汗後喝冷水;圈舍陰冷潮濕、賊風侵襲或路遇秋雨,汗後久卧風冷濕地,都容易引起牛爬趴窩風濕病。尤其是孕牛或產後母牛畜體虛弱,最易發病。
牛遇風寒後常突然發病,不願活動,食慾減退或廢食,病初體溫升高40℃~41.5℃,脈搏加快,四肢和腰部肌肉腫脹,全身關節熱痛,跛行,運動後或天氣好轉後病狀減輕,以致消失。風濕發生部位表現不一。
頸風濕牛脖子發硬疼痛,若一側發病,則歪向痛疼一側,俗稱歪脖子;如發生在兩側,則頭頸伸張、僵直,低頭困難。
腰風濕病牛腰部僵硬,疼痛無力,步幅短,步樣強拘,轉彎困難。
四肢風濕腿瘸,常交替發生,腿伸屈起立困難,患肢僵硬發腫,跛行,常隨運動或晴天而好轉,而遇冷天又犯。
牛風濕病治療愈早,效果愈好。
加強病牛護理。每天堅持適當運動,把牛牽到向陽溫暖乾燥衛生的地方遊走,多曬太陽。秋冬季牛舍要溫暖、乾燥,牛卧處要鋪墊乾草,清除糞尿墊干土,防止陰冷潮濕和賊風侵害。要喂暖料飲熱水,忌喂凍料忌飲冷水。
水楊酸治療10%水楊酸鈉溶液200毫升,5%小蘇打溶液300毫升,混合靜脈注射,每日1次,連用1周。
自血療法采自身血100毫升,加10%水楊酸鈉溶液100毫升,混合後一次靜脈注射。
可的松治療氫化可的松20毫升,加10%水楊酸鈉100毫升,混合後一次靜脈注射。或3.5%醋酸可的松5~10毫升,穴位注射,隔日一次,連用3—5次。
撒烏安治療撒烏安溶液200毫升,靜脈注射,每日一次,連用5—7日。
水楊酸制劑也可與碘化鈣、溴化鈣等制劑交替使用,各用一個療程。
溫熱療法即酷4.5千克、麥麩6千克,混合炒至50℃左右,裝入麻袋內敷於患病部位,每日一次。腿下部風濕,可用桶裝50℃熱水加適量水楊酸和小蘇打,把牛腿放入熱水桶中熱敷。
火針療法在腰部百會穴和腎棚、腎俞、腎角3穴(兩邊各有一穴)進行火針。針後用陳醋拌麩皮1.5~2.5千克,在鍋內炒熱,裝入布袋中,熱敷於針過的穴位上。外用麻袋等物包紮,以保溫,第2天取下來再加醋炒熱敷上,連敷3—5天。四肢有腫脹現象用烙鐵火燙。
中葯治療1.當歸、秦艽各50克,沒葯、獨活、防已各25克,乳香、牛膝、防風各30克,川斷、杜仲、巴戟、桑寄生各40克,紅花20克,甘草15克。共研為末,用開水沖,候涼服,適應於牛後腰風濕。
2.蕾香40克,乳香、沒葯、枳殼、前胡各25克,血靈脂25克,廣木香、元胡各15克,丁香10克。共研為末,加適量酒,用開水沖,涼服。適應於治療前肢風濕病。
5、怎樣預防牛患風濕病?
(1)不要讓牛久卧潮濕和積水的地方。
(2)防止陰冷的風直吹牛體。
(3)不要讓牛暴飲冷水。
(4)春秋天氣寒冷時,不要讓牛遭雨淋。
(5)使役後不要讓牛立即下水。
(6)使役出汗後不要讓牛吹冷風。
6、怎樣防治牛風濕病?
風濕病是一種變態反應,是由於機體感染溶血性鏈球菌後,發生的一種非化膿性炎症。奶牛發病的主要原因是初期感染某些細菌或受到寒冷的刺激等。
症狀
奶牛一般受寒冷的侵襲,突然發病,奶牛會因風濕病的部位,而出現相應的肌肉運動障礙,如果部位在咬肌,會出現咀嚼困難,如果在四肢,會出現行走困難,並且患部表現肌肉疼痛,增溫,運動後會疼痛減輕。疼痛呈遊走性,並且反復性很強。
治療
(1)加強飼養管理,注意奶牛的保暖。
(2)靜注10%水楊酸鈉150毫升、10%葡萄糖酸鈣100毫升,一天一次,連用7天。
(3)注射地塞米松或氫化可的松,同時注射安乃近。
(4)局部塗抹樟腦酒精。
(5)可用電針穴位治療。
7、母牛生小牛前的徵兆是什麼?
母牛生小牛前的徵兆有:
1、首先看乳房膨脹:產前半個月乳房開始膨大,產前4-5天可擠出粘稠奶水(淡黃色),如果能擠出白色奶,分娩很可能就在1-2天之內。
2、其次看外陰漸腫:外陰腫脹,皺褶消失,子宮頸口粘液塞溶化,並有透明索狀物流出,垂於陰門外,此現象表明1-2天內可分娩。
3、再次看臀部塌陷:尾根兩側肌肉鬆弛已凹陷,這表明即將臨產 最後如果母牛不安:母牛時起時卧,頻頻排糞排尿,回頭看腹。說明子宮已發生陣縮,子宮開口,胎水流出,隨即胎兒產出,6-12小時胎衣排出。
4、不停的走,很慌張,奶包要比平時的大,只要一躺下就要生了,是躺下不是卧下;
5、注意事項:記的在母牛發慌的時候給它燙半筒熱食吃下去,有助吹產,在產下後馬上點上火不能凍到小牛,產牛的地方要多鋪一些乾草。
(7)牛風濕病症狀擴展資料:
母牛分娩以後的管理方法
1、飼養管理:無論是在產前的15天,還是在產後的15天,我們都需要控制精飼料的使用量最大不能超過體重的1%,分娩前幾天盡量不飼喂精飼料,可以補充一些食鹽和電解質,而且還可以提供一些麥糠,青貯飼料等不要飼喂。
2、生產以後:生產以後為了讓他舔干凈牛犢身上的粘液,還有就是為了讓他盡早排出胎衣,我們需要保持環境的安靜,這個時候可以提供溫暖的30多度的小麥麩皮加一些食鹽,或者是碳酸鈣,再加一些紅糖等,可以使母牛迅速的恢復體力。
在冬季的時候尤其要注意分娩的時候如果溫度過低,我們需要生火來防止犢牛被凍傷,天氣寒冷站不起來等。
產後的幾天母牛消化機能跟不上,這個時候不要飼喂精飼料,主要是以青乾草為主讓它自由採食就好啦,從第三天開始也可以每天慢慢的增加精飼料飼喂量,第一次可以是500克在慢慢的增加四天以後逐漸正常。
3、環境管理:環境管理的話也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冬季管理,圈舍裡面鋪設乾草保持環境的衛生,而且一般在分娩之前都需要消毒,乾燥是必要的防止母牛和小牛風濕病。
4、哺乳期同樣也非常重要,因為有大量的鈣,磷流失,如果不及時得到補充的話,有可能會癱瘓因此精飼料的補充非常重要。我們可以配合著使用預混料,這樣就可以避免微量元素缺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