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風濕 > 類風濕特

類風濕特

發布時間:2020-11-19 10:35:21

1、類風濕特效葯

類風濕性關節炎屬於結締組織疾病的一種,是免疫功能紊亂所致的改變,有其中分型的,不同的分型,用葯是不同的,應該先到到風濕免疫科做類風濕因子等檢查來判斷的,如果有些可以用雷公藤治療,有些需要用免疫抑制劑治療的,有些需要用糖皮質激素治療的。

2、什麼叫做類風濕三項正常指標

抗溶血性鏈球菌抗體試驗(ASO):滴度超過500單位為增高,特別提示近期曾有溶血性鏈球菌感染。急性風濕熱患者約有80%ASO增高,類風濕性關節炎、慢性風濕性關節炎也可見滴度增高。
血沉(ESR):血沉增快提示有風濕活動存在。部分患者病情緩解可降至正常。它的正常值:兒童0-10mm/H;成年男性0-15mm/H:女性:0-20mm/H。
類風濕因子(RF):類風濕成年患者陽性率高達70% -80%,兒童病人陽性率為30%左右。類風濕因子檢查對類風濕病不是惟一的診斷依據,因正常人中約1%~5%可見類風濕因子陽性。其他疾病也可出現類風濕因子陽性。相反,類風濕因子陰性也不能排除類風濕關節炎,需要結合臨床全面考慮。

3、類風濕病中CCP指標特高表示什麼

C

4、類風濕病,屬於十大特殊病種嗎?當地民政有補助嗎?

?

5、類風濕有什麼特殊類型嗎

您好! 類風濕關節炎大多數病人都具有一些「大眾化」的表現,而有一部分病人卻具有一些與眾不同的特徵,這些特殊類型有:
(1)多肌痛類型 老年人多以該型起病,比年輕病人多4倍,主要表現為肩和臀部肌肉嚴重僵硬和疼痛,以後再出現關節腫痛。
(2)凹陷水腫型 老年人佔多數,出現對稱性腕關節、屈肌腱鞘及手小關節的急性炎症,伴手背部凹陷性水腫。雙側肘、肩、髖、膝、踝及足關節均可受累。病人甚至可以准確地指出發作的日期和時間,這些病人的類風濕因子持續陰性。對多種非甾體類抗炎葯反應差,而對小劑量腎上腺皮質激素卻十分敏感,如潑尼松(強的松)每日10毫克,即可顯著減輕手背水腫。
(3)反復型風濕症 表現為急性關節炎的反復發作,每次發作以單個或少數幾個關節急性開始,可在數小時內達到高峰,好發於手指、腕、肩及膝關節,出現紅腫,所有症狀可在數小時內或數天內完全消退。發作間期關節完全正常,約1/3病人的類風濕因子陽性,常見血沉增快,但發作間期可降至正常。約有半數病人在初次發作的20年之後發展為持續性的關節損傷,並出現類風濕關節炎的其他特徵性表現。治療多選用非甾體類抗炎葯,對關節炎持續較久的病人,給予羥氯喹或金制劑治療效果滿意。
(4)健壯型關節炎 其特點是以增生為主的慢性關節炎,多見於從事體力勞動的男性,一般無痛或疼痛輕微,很少引起關節畸形,但皮下結節常見。一般無關節周圍骨質疏鬆,但有明顯的骨增生表現,並可見軟骨下囊性改變。
合肥黃山路446號

與類風濕特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