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風濕病的治療原則是什麼?
風濕病一旦明確診斷即應早期開始相應治療。治療措施包括教育、物理治療、矯形、鍛煉、葯物、手術等。現將抗風濕病葯物種類和應用原則加以敘述,具體將在各病中再予以分述。
葯物治療主要包括非甾體抗炎葯、糖皮質激素、改變病情抗風濕葯。另有些輔助治療可應用於某些病況。
(1)非甾體抗炎葯(nonsteroidalanti-inflammatorydrugs,NSAID):
臨床應用廣泛,用作改善風濕病的各類關節腫痛的對症葯物,但它不能控制原發病的病情進展。NSAID歷經百餘年發展後,現已有數十種化學結構不同的制劑。現知各類NSAID的鎮痛抗炎機制相同,即抑制組織細胞產生環氧化酶(COX),減少COX介導產生的炎症介質——前列腺素。20世紀90年代COX被發現有兩種同工酶,即COX-1和COX-2。在生理情況下,COX-1和COX-2可以同時表達於人體腎、腦、卵巢等組織。COX-1主要表達於胃黏膜,血小板僅有COX-1。COX-2產生的前列腺素主要見於炎症部位,導致該組織的炎症性反應,產生腫、痛、熱。因NSAID兼有抑制COX-1和COX-2的作用,抑制COX-2達到抗炎鎮痛的療效,抑制COX-1後出現胃腸道不良反應,嚴重者甚至出現潰瘍、出血、穿孔。腎的COX-1受抑制後出現水腫、電解質紊亂、血壓升高,嚴重者出現可逆性腎功能不全。為減少NSAID的胃腸不良反應,20世紀末選擇性抑制COX-2的NSAID塞來昔布問世,選擇性COX-2抑制劑的療效與傳統NSAID相似,對腎的不良反應與傳統:NSAID相似,但減少了胃腸道反應。因高度選擇性COX-2抑制劑對COX-1產生的血栓素無抑製作用,故可能有血栓形成的不良反應,已有一些研究報告提示本葯可增加心血管意外事件的發生。對此相關學者都在謹慎地進行觀察和研究。在臨床上應用本葯時,特別是對老年患者應十分慎重,並應嚴密隨訪。
(2)糖皮質激素(簡稱激素):是治療多種CTD的一線葯物,但非根治葯物。它有很強而快速的抗炎作用,通過受體發揮作用,其受體一個是位於中樞神經,以調節本激素的晝夜活性規律,另一是位於體內各種細胞,具有抗炎和調節代謝的作用。當激素與胞漿內受體結合成受體復合物時,它進入細胞核內與染色質相結合,改變該細胞合成的蛋白性能,如抑制核轉錄因子κB(NF-κB),減少致炎症細胞因子。激素對免疫系統的作用有抑制巨噬細胞吞噬和抗原遞呈作用,減少循環中的淋巴細胞和NK細胞數量,對產生抗體的成熟B細胞抑製作用很少,說明激素以抑制細胞免疫作用為主。
激素的制劑眾多,目前使用的激素半衰期短的有可的松、氫化可的松,半衰期中度的有潑尼松、甲潑尼龍等,半衰期長的有地塞米松等。激素雖是一個強勁的抗炎葯,在CTD中應用廣泛,但有較多的不良反應,尤其對長期服用者。不良反應有感染、高血壓、高糖血症、骨質疏鬆、撤葯反跳、股骨頭無菌性壞死、肥胖、精神興奮、消化性潰瘍等,臨床應用時須掌握適應證和葯物劑量,同時監測其不良反應。
(3)改變病情抗風濕葯(,DMARD):是指可以防止和延緩RA關節骨結構破壞的葯物,是一組有不同化學結構的葯物或生物制劑,其特點是起效慢,停葯後作用的消失亦慢,故曾被稱為慢作用抗風濕葯。現納入該組的生物制劑起效迅速,故稱其為慢作用抗風濕葯已顯不妥。
這組葯物借其抑制淋巴細胞作用(抗瘧葯例外)而達到緩解RA或其他CTD的病情,但不能消除低度的免疫炎症反應,因此非根治葯物。
除原有的DMARD外,近年來上市的生物制劑如TNF-α、IL-1的拮抗劑和抗CD20單克隆抗體等生物制劑有特異性「靶」拮抗作用,可以阻斷免疫反應中某個環節而起效,是未來用於治療風濕性疾病的重要發展方向之一。應用生物制劑的顧慮是:①價格昂貴,不宜普遍應用;②缺乏對遠期療效和長期應用後不良反應情況的了解和總結。
(4)輔助性治療:靜脈免疫球蛋白、血漿置換、血漿免疫吸附等,有一定療效。因價格昂貴又不能脫離上述三種主要葯物,故可用於有一定指征的風濕病患者。
除上述葯物外,必須重視風濕病患者及其家屬的有關教育,解除他們的心理障礙,進行康復訓練等。
2、風濕病的特徵性病變是
?
3、什麼是風濕病?
4、風濕病是怎麼形成的?
風濕病是風濕性疾病的簡稱,這是一大組疾病,在臨床上病種非常繁多,包括10大類100多種疾病,具體的發病原因和形成的因素尚不完全明確。但大多數學者認為,是由於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比如遺傳因素、免疫功能紊亂、代謝性因素、內分泌功能紊亂、退行性因素、地理環境性以及腫瘤性因素等,這些因素都可能導致風濕病的發生。所以在臨床上,風濕性的疾病通常會導致全身多系統、多臟器受累,也會出現各種各樣的表現,一定要針對具體的症狀,採取相應的治療措施。而且,大多數風濕病不能根治,因此一定要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堅定長期治療的決心。
5、類風濕病是怎麼得來的?
誘發類風濕的三個因素
1、免疫因素
人體內部的免疫系統,就像是「城牆」,保護人體不受疾病的危害,當免疫系統出現問題或異常,就給了「敵人」可乘之機。在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患者中,有很多人都是受到免疫異常影響,從而導致患病的。
2、感染因素
根據調查結果顯示,很多疾病都會受到感染因素的影響,如強直性脊柱炎與肺炎克雷伯氏菌感染有關,類風濕關節炎與微生物感染有關。
3、過度勞累
過去勞累的人們,很容易受到疾病的侵害。由於在生活中勞累過度,生病住院的大有人在。這是因為人們過度勞累,會使人體長期處在緊張的狀態下,這樣會造成內分泌功能會失調,代謝產物或者某種激素經過結合蛋白以及介導蛋白,從而誘發類風濕性關節炎。想知道更多類風濕知識可以搜一下 「類風濕120論壇」 類風濕知識的百科網站。
6、類風濕病證?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以關節滑膜炎為特徵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滑膜炎持久反復發作,可導致關節內軟骨和骨的破壞,關節功能障礙,甚至殘廢。
意見建議:類風濕關節炎相當於中醫說的骨痹,也是痹症的一種,一般也是用活血化瘀和散風止痛,祛風除痹的中葯來調理的,要改善關節的功能,可以選消炎止痛的葯。
7、什麼是風濕病?為什麼會得風濕病?
一:風濕病是一組侵犯關節、骨骼、肌肉、血管及有關軟組織或結締組織為主的疾病,其中多數為自身免疫性疾病。發病多較隱蔽而緩慢,病程較長,且大多具有遺傳傾向。 診斷及治療均有一定難度;血液中多可檢查出不同的自身抗體,可能與不同HLA亞型有關;對非甾類抗炎葯(NSAID),糖皮質激素和免疫抑制劑有較好的短期或長期的緩解性反應。
二:發病原因:
1.免疫反應:機體對外源性或內源性抗原物質直接或通過巨噬細胞呈遞的刺激,使相應T-細胞活化,部分T-細胞產生大量多種致炎性細胞因子造成各類組織器官不同程度的損傷或破壞;部分T-細胞再激活B-細胞,產生大量抗體,直接或與抗原結合形成免疫復合物,使組織或器官受到損傷或破壞。此外由單核細胞產生的單核細胞趨化蛋白(如MCP-1)等,也可參與炎症反應。大部分風濕性疾病,或由於感染產生的外源性抗原物質,或由於體內產生的內源性抗原物質,可以啟動或加劇這種自身免疫反應,血清內可出現多種抗體。
2. 遺傳背景:近年來的研究證明一些風濕性疾病,特別是結締組織病,遺傳及患者的易感性和疾病的表達密切相關,對疾病的早期或不典型病例及預後都有一定的意義;其中HLA(人類組織白細胞抗原)最為重要。
3. 感染因素:根據多年來的研究闡明,多種感染因子,微生物產生的抗原或超抗原,可以直接或間接激發或啟動免疫反應。
4. 內分泌因子:研究證明,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失調、與多種風濕病的發生有關。
5. 環境與物理因素:如紫外線可以誘發SLE 。
6. 其他:一些葯品如普魯卡因醯胺,一些口服避孕葯可以誘發SLE和ANCA陽性小血管炎。
三:表現:
1. 風濕病大多有關節病變和症狀,可高達70-80%,約50%僅有疼痛,重則紅,腫,熱,痛及功能受損等全面炎症表現;多為多關節受累。侵及關節大小視病種而有不同。
2. 異質性,即同一疾病,存在有不同亞型,由於遺傳背景,發病原因不同,機制也各異,因而臨床表現的類型,症狀,輕重及治療反應也不盡相同。
3. 風濕病多是侵犯多系統的疾病,許多疾病的病理多有重疊,症狀相似,如MCTD為這種表現的典型。
4. 血清內出現多種抗體及免疫復合物(CIC),並可沉積於組織(皮膚,滑膜)或器官(腎,肝)內致病。
5. 雷諾現象常出現於本類疾病,如SLE,MCTD。
四、可以吃以下食物來預防風濕:
1、山葯
具有益氣養陰、補腎、脾、肺的作用。適用於類風濕病後口渴、乏力、出汗等。
2、黑豆
具有補腎益陰、健脾利濕、祛風除痹功效。適用於類風濕痹痛,四肢拘攣、肝腎不足。本口同薏苡仁、木瓜同用效果更佳。
3、橄欖
取鮮橄欖根或皮40克~50克,洗凈煎水內服,亦可食用橄欖果。治療類風濕痹症,手足麻木等。
4、松子仁
具有滋肝補腎、益腦健脾、強壯筋骨等作用。每日食用3克~5克。
5、蓮子
味甘澀,性平,具有清心養神益腎的作用。據《本草綱目》記載,蓮子有「交心腎、固精氣、強筋骨、補虛損、厚腸胃、利耳目、除寒濕」等功效。可鮮食,也可乾果去皮、內心煮粥等食用。
6、可多吃活力捷等預防類風濕。
8、風濕病有幾種
風濕病大致分為10大類,包括100多種疾病,現簡要介紹如下:(1)彌漫性結締組織病 包括類風濕關節炎、幼年類風濕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多發性肌炎與皮肌炎、壞死性血管炎及其他血管炎、乾燥綜合征、重疊綜合征及其他(包括風濕性多肌痛、脂膜炎、嗜酸性筋膜炎)。(2)與脊柱炎相關的關節炎 包括強直性脊柱炎、賴特綜合征、銀屑病關節炎、慢性炎症性腸病相關的關節炎等。(3)退行性關節病包括骨關節炎、骨關節病等。(4)與感染因素有關的關節炎 包括細菌、病毒、真菌、寄生蟲等直接感染引起的關節炎,由感染間接引起的反應性關節 炎等。(5)伴有風濕性疾病的代謝或內分泌疾病 包括痛風性關節炎、假性痛風、澱粉樣變等。(6)腫瘤 包括滑膜瘤、骨軟骨瘤等。(7)神經血管疾病 包括神經病變性關節炎、腕管綜合征、椎管狹窄等。(8)伴有關節表現的骨、骨膜及軟骨疾病。(9)非關節性風濕病 包括纖維織炎、肌腱炎、筋膜炎等。(10)其他有關節表現的疾病 包括復發性風濕病、間歇性關節積水、結節病、結節性紅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