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風濕 > 久正骨筋丸治類風濕嗎

久正骨筋丸治類風濕嗎

發布時間:2020-03-30 04:25:05

1、類風濕,喝了久正骨筋丸後,咋不休發燒,啥原因

你好,類風濕是一種免疫系統的頑疾,在早期如果進行合理的治療是完全可以治癒的,但是一旦進入中期或者晚期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很好的特效葯能夠將其治癒。有很多的類風濕患者都是因為在早期沒有能夠重視,只是服用一些止疼的葯物,沒有從根本上調理控制病情而錯過最佳的治療時機。所以患者在早期治療的時候,不能只是注重表體特徵,而忽略了要調節免疫系統的根本。

2、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中成葯有哪些?

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中成葯主要有以下12 種。

(1)風濕寒痛片

葯物組成:青風藤、桂枝、附子、生薏苡仁、鹿茸、枸杞子、黃芪、黃芩等。

功效:祛風散寒,利濕通絡,扶正固本。

主治:早期類風濕性關節炎穩定期。

用法用量:每次6 ~ 8 片。病情重者可加倍服用(12 ~ 16 片,不超過20 片)。每日2 ~ 3 次。

(2)痹苦乃停片

葯物組成:制川烏、制草烏、制乳香、制沒葯、制馬錢子、懷生地、薏苡仁等。

功效:祛風除濕,溫通化陽,舒筋活絡,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屬於寒濕偏重者。

用法用量:成人每次5 ~ 7 片,每日4 次,兒童酌減。

(3)麝香丸

葯物組成:川烏3 枚,地龍5 條,全蠍、黑豆各21 個。

製法:上葯俱生用,為細末,入麝香少許研勻,糯米糊為丸,如綠豆大。

功效:祛風散寒,通經活絡。

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早期風寒偏盛者。症見歷節諸風疼痛,遊走無定,狀如蟲咬,晝靜夜劇及一切手足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7 丸,甚者10 丸。夜卧令腹空,溫酒下,每日3 次。

(4)血痹大易方

葯物組成:萆_、山葯、牛膝、澤瀉各60g,地膚子、白術各15g,乾漆、蠐螬、狗脊、車前子各5g,茵陳3g,山茱萸16g,乾地黃75g,天雄5g。

製法:上葯共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祛風除濕,溫經散寒,活血通絡,補益肝腎。

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屬於風邪偏重。症見疼痛,遊走無定處。

用法用量:每服10 丸,每日3 次,溫酒送下。用量亦可適當增加。

(5)防風丸

葯物組成:防風、羌活、桂心、茯神、人參、炒枳殼、酒牛膝、五加皮、麥冬、元參、薏苡仁、生地黃、芍葯、丹參、檳榔各60g,大黃、炒松子仁、木香各15g,磁石(火煅醋淬7 次)適量。

製法:上葯共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祛風除濕,清熱解毒,活血通絡,益氣養陰。

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濕熱偏盛,證見關節疼痛,紅腫,微熱等。

用法用量:每服30 丸,漸加至40 丸,空心溫酒服下,每日3 次。

(6)痹隆清安片

葯物組成:萆_、懷生地、制馬錢子、制乳香、制沒葯、薏苡仁等。

功效:祛風除濕,舒筋活絡,活血化瘀,消腫定痛。

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偏於濕熱者。

用法用量:每次5 ~ 7 片,每日4 次。

(7)石楠散

葯物組成:石楠葉(醋炙)、山芋、葳蕤、天雄(去皮、炮)、石膏(別研)、升麻各30g,黃芪、桃花(生用)、甘草、菊花(未開花者,炒)各15g,山萸肉45g,珍珠(別研)、丹砂各7.5g。

製法:上為細末,入別研葯,更研令勻。備用。

功效:清熱解毒,祛風除濕,扶助正氣。

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活動期,肌肉熱極,體如鼠走,唇口反壞,皮膚色變,並治諸風。

用法用量:每服3g,漸加至6g,空心用溫酒調下,每日3 次。

(8)燥濕化痰丸

葯物組成:羌活、獨活、防己、川烏、全蠍、南星、半夏、炒僵蠶、天麻、去白陳皮、豬牙皂角(炒)、酒當歸、生地黃、木香、沉香各15g,土炒白術、蒼術(米泔水浸)、杜仲(薑汁炒)各60g,炒巴戟天、薏苡仁、酒牛膝、川芎、破故紙(炒)各30g。

製法:上葯共為細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祛風除濕,搜風化痰,通經活絡,滋補肝腎。

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屬於痰濕阻絡,頑痰膠結所致之關節腫脹,畸形,僵硬不得屈伸,晝夜疼痛無休止者。

用法用量:每服100 丸,空心食前酒送下,食干物壓之,每日3 次。

(9)虎骨丸

葯物組成:乳香、沒葯(各另研)、赤芍葯、熟地黃、當歸、虎脛骨(酥炙黃)、(狗骨代)各30g,血竭15g。

製法:上葯共為細末,用木瓜一個,切破去子,納以上葯末在內,以麻線纏定,勿令透氣,好酒適量煮,酒盡取木瓜,去皮研如泥,更入熟蜜少許,杵和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養血活血,通經活絡,宣痹止痛,強壯筋骨。

主治:經絡凝滯,骨節疼痛,筋脈攣急,遇陰寒痛甚者。

用法用量:每服50 丸。病在上食後服,病在下食前服,溫酒下。

每日3 次。

(10)昆明山海棠片

葯物組成:昆明山海棠。每片含相當於生葯5g。

功效:續筋接骨,祛瘀通絡。

主治:用於類風濕性關節炎各期。亦用於風濕疼痛,跌打損傷,骨折

用法用量:每次2 片,每天3 次,飯後服。

(11)益腎蠲痹丸

葯物組成:地黃、當歸、淫羊藿、骨碎補、蜂房、全蠍、蜈蚣等。

功效:益腎壯骨,蠲痹通絡。

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所致關節疼痛、腫大,屈伸不利;或僵硬畸形、肌肉疼痛、瘦削、腰膝萎軟者,不論寒熱虛實均可服用。

用法用量:成人每服6g(症重者可加至12g),每日3 次,食後服用,兒童酌減。

(12)活血丹

葯物組成:熟地黃、當歸、白術、白芍、川續斷、人參各30g。

製法:上葯共為細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益氣養血,活血通絡,補益肝腎。

主治:遍身骨節疼痛。

服法:每服100 丸,每日3 次,溫酒送下。

3、我爸爸有類風濕 很嚴重 治療了好久 沒有效果 大家幫一下忙拉 謝謝拉

你好!首先祝你爸爸早日恢復健康!
自古就有利用食物防治疾病的方法,簡稱為「食療」。食療具有方便、可長期服用而無副作用(當然需要對症選食)的特點,特別適用於慢性病變。葯膳食療也是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一種方法,在臨床治療過程中,辯證施食。
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應選用高蛋白、高維生素及容易消化的食物,經過合理的營養搭配及適當的烹調,盡可能提高患者食慾,使患者飲食中的營養及能量能滿足機體的需要。其次,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不宜服用於病情不利的食物和刺激性強的食品,如辣椒等,尤其是類風濕性關節炎急性期的病人及陰虛火旺型病人最好忌用。糖類及脂肪也要少用,而脂類食物多粘膩,可使血脂膽固醇升高,造成心臟、大腦的血管硬化,並且對脾胃功能也有一定損害。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的食鹽用量也應比正常人少,因為鹽攝入過多會造成鈉鹽瀦留。
1)類風濕性關節炎不同類型的患者,其飲食宜忌也各不相同,以下逐一給予闡述:
1.風熱型和濕熱型
風熱型主要症狀為關節遊走性疼痛,發熱,咽痛,便秘,小便搜赤,苔厚,舌紅,脈數或弦數,血沉也明顯增快;而濕熱型的病人可出現低熱、胸悶、納差、關節腫痛有積液、舌質紅、苔白膩、脈滑數、血沉增快等表現。出現這些症狀的病人應該多選用寒涼的飲食,如米仁粥、綠豆、生梨、豆卷、菊花菜、蘆根等,可以協助清除內熱;而不應食用溫熱性的食物,如辣椒、芥末、姜、桂皮、酒等,因為吃這些會傷陰助火,加重症狀。
2.寒濕型
主要表現為關節腫痛或有積液,納差,大便搪薄,小便清長,畏寒,舌淡苔白膩,脈濡,血沉也增快。此類的患者應選用一些溫熱性的食物,如豬、牛、羊骨頭煮湯,及姜、桂皮、木瓜、葯酒等。
3.肝腎兩虛型
患者可表現為關節疼痛畸形,肌肉萎縮,筋腱拘攣,畏寒,消瘦,面色無華,舌淡苔薄白或白膩,脈沉細,而血沉多不增速,或接近正常。此型患者可以多食一些補益的食品,如甲魚肉、雞肉、鴨肉、鵝肉、豬肉、牛肉、羊骨髓、胡桃、桂圓、芝麻等。
另外,關於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的飲酒問題,也應根據病情辨證對待。因為酒性辛熱,助陽生火,能祛散寒邪,所以一般若患者伴有寒濕的表現時,可飲用一些葯酒類的酒劑。而伴有濕熱之象的患者,則不適宜於飲酒,因為酒熱傷肝,酒濕傷脾,如再浸入附子、肉桂、細辛一類的熱葯,會加重內熱和腫痛。此類病人如欲服葯酒,可選擇清涼性的葯物浸入酒中,使葯酒性質偏涼。對於一些不會飲酒的病人,可以稀釋或加入調料調味後飲用。
2)以下介紹幾則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葯膳偏方:
1.取干辣椒末30克,生薑120克,大蔥150克,燒酒250毫升。將蔥、姜搗爛如泥,再入辣椒末與酒,和勻後敷於疼痛部位,直至皮膚發紅有燒灼感為止。在同一部位一般用1--2次。
2.用鐵板1塊,燒熱,用厚毛巾包好,灑上米醋。待毛巾冒出蒸汽時,趁熱敷患處。每日2--3次。注意防止燙傷。
3.取蒲公英根適量。搗爛,裝瓶至一半,加滿燒酒,放置10天後可用。每早服1次,每次15-20毫升。
4.用茄根24克,枸杞子15克,當歸、松節、人參、鱉甲、龍骨、牛膝、羌活、蠶砂、獨活、防風各6克。共為粗末,用高粱酒500毫升浸泡2周,去渣。每次服30毫升,每日3次。
5.取桂皮、牛膝、烏葯各15克,松針一把,加180毫升燒酒,泡1周以上。每次服半酒盅,久服有效。
6.用生半夏、生南星、生川烏、生草烏各30克。加入50%酒精500毫升浸泡,2周後用之搽患處,每日數次。
7.取穿山甲、全蠍、當歸、僵蠶、麻黃、桂枝、牛膝、木瓜、杜仲各6克,川斷、紅花各10克,甘草3克。取烏雞一隻去內臟,將上葯放雞腹中,入鍋內煮熟(不放鹽),食肉喝湯。
8.用桑枝500克,海風藤、絡石藤各200克,豨薟草10克,海桐皮、忍冬藤各60克。共研細末,用紗布包好,加水煎煮,過濾去渣,乘熱洗患處,每日1次,每次1小時,7--10天為一療程。
9.取馬錢子30克,地鱉蟲、地龍、全蠍各3克,硃砂0.3克。先將馬錢子用土炒至膨脹,再入香油炸至有響爆之聲,外觀呈棕黃色,切開呈紫葯色時取出,與地龍、地鱉蟲、全蠍共研細末,後入硃砂,製成蜜丸40粒。睡前用糖水送服1粒。(若服不周後不見效,可於每晨加服1粒)。
10.用木瓜、防己、防風、紅花各30克,生地、威靈仙、當歸、土茯苓各60克。泡入酒中,3周後取濾液。另用白花蛇1條、蘄蛇3條、烏梢蛇3條,泡酒3周後取濾液。兩種濾液混合每次服10--15毫升,每日3次。
以上回答如果滿意,請不要辜負我的一片好意,及時點擊「採納為答案

4、有沒有沒經過正規治療,類風濕自行好起來的人

僅供參考

風濕、類風濕治療

痹症是中醫內科學中常見的病症之一,是以關節疼痛為主的一組全身性病變癥候群。其臨床表現相當於現代醫學中的風濕性和類風濕性關節炎。中醫認為其病因病機主要是風寒濕侵及人體,留注關節,阻遏經脈,致使氣血瘀滯,經脈不通,不通則痛。

風濕性關節炎,發病急,侵及大關節,反復發作。多與上呼吸道鏈球菌感染有關,發病年齡多為青少年,血清抗鏈球菌溶血素「o」、抗鏈球菌激酶和抗透明質酸酶均陽性。以多發性、遊走性、大關節紅腫熱痛為特徵,活動期過後,受累關節不遺留病理性損害,如治療失宜,可累及心臟,引起風濕性心臟病。

類風濕性關節炎,起病慢,首侵小關節或脊柱,可造成關節變形,骨質損害,類風濕因子陽性。病情纏綿,病程遷延,反復發作。可伴有消瘦、貧血等全身慢性消耗性症狀。後期因關節變形僵硬,身體消耗,而生活不能自理。
教學視頻指出:

中醫的歷節病,起因都是肝腎兩虛,病在筋骨之間游盪,類似於西醫的痛風、風濕病。臨床上,按照症狀分為三種:

(1)風痹,症狀是又麻又痛:風濕相摶,骨節疼痛,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則痛劇,汗出短氣,小便不利,惡風不欲去衣,或身微腫,甘草附子湯主之。

(2)血痹,症狀是麻而不痛:血痹,陰陽俱微,寸口關上微,尺中小緊,外證身體不仁,如風痹症,黃芪桂枝五物湯主之。

(3)歷節,症狀是但痛不麻:諸肢節疼痛,身體尪羸,腳腫如脫,頭眩短氣,溫溫欲吐,桂枝芍葯知母湯主之。針對膝蓋痛。

病歷節,不可屈伸,疼痛,烏頭湯主之。毒性大,嚴格按照要求製作使用,心臟病患者不能使用。
 咨詢中醫師。

5、類風濕可以治癒嗎

目前,類風濕關節炎是不能夠治癒的。為了控制患者的病情,我們目前主張是早期發現、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在類風濕關節炎患者中,有一部分患者進展很快。如果不及時治療,可在一到兩年內,發生骨關節的侵蝕,關節功能喪失,造成不可逆的破壞。

6、大活絡丸治類風濕病嗎

同仁堂大活絡丸出自清代《蘭台軌范》,方劑組成龐大,包括有祛風濕葯、芳香化濕葯、芳香開竅葯、溫寒化痰葯、補氣養陰葯、活血助陽葯葯等十八大類共五十味葯。其主要成份有蘄蛇(酒制)、制草烏、豹骨(制)、人工牛黃、烏梢蛇(酒制)、天麻、熟大黃、麝香、血竭、熟地黃、天南星(制)、水牛角濃縮粉等。

同仁大活絡丸以補血益氣的八珍為先導葯,使氣血充實而風邪自熄。配合各種活血通絡、清熱化痰、鎮靜止痛的珍貴中葯.如:

1、薊蛇、烏梢蛇皆取蛇善行、走竄、蠕動等特性而通絡祛風止拘攣抽筋;

2、豹骨、骨碎補、鐵絲威靈仙等「堅筋骨、利關節」;

3、麻黃、防風、羌活、葛根等「透肌膚、發散風寒」;

4、官桂、附子、丁香「溫里救逆、去內蘊之內寒」;

5、沉香、木香、香附、豆蔻等「理氣而引血通暢」;

6、乳香、沒葯、血蠍等「散血活絡而止攣痛」;

7、佐以苦寒之品熟大黃、黃芩、黃連等以「瀉風熱之邪而去伏游之火」;

8、配細辛、麝香、安息香、冰片等辛溫香竄疏散之品,共奏開竅醒神之效;

9、再協同天麻、全蠍、僵蠶、天竺黃「熄風化痰」;

10、牛黃、硃砂等專入心肺,以達到「清熱、鎮靜、熄風、化痰」之功效。

7、請問治類風濕有偏方嗎?

很多病都有偏方,但是對於類風濕這個病,它是一個波及多系統的,一個免疫系統的疾病,我們不建議大家用偏方,為什麼,因為這個病它是一個免疫系統,累及多臟器,肯定還是在醫院,正規合理的途徑來治療,能夠有效地控制你的臨床症狀,然後可以減少你的關節畸形,發生的幾率,提高你的生活質量,當然有人說,我在正規合理的治療的基礎上,我可不可以喝些葯,喝一些比如說用一些,金銀花清熱解毒的,對吧,土茯苓,還有飲食方面的什麼,吃些絲瓜、苦瓜清熱解毒,這都是可以的,這個偏方不拘於治什麼病,而是治療針對什麼症狀而來的,是可以少量用的,但是最主要的還是合理治療,在醫生的指導下用葯。

8、追風舒筋丸治療類風濕效果怎麼樣?

效果很好,最好再配合上中草葯。 再百度上搜索 運城市中醫強脊炎類風濕病研究所 就可以找到 追問: 謝謝你

與久正骨筋丸治類風濕嗎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