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風濕 > 風濕判斷

風濕判斷

發布時間:2020-11-16 02:40:16

1、怎麼判斷得了類風濕關節炎

1.骨關節炎
多見於中、老年人,起病過程大多緩慢。手、膝、髖及脊柱關節易受累,而掌指、腕及其他關節較少受累。病情通常隨活動而加重或因休息而減輕。晨僵時間多小於半小時。雙手受累時查體可見Heberden和Bouchard結節,膝關節可觸及摩擦感。不伴有皮下結節及血管炎等關節外表現。類風濕因子多為陰性,少數老年患者可有低滴度陽性。
2.銀屑病關節炎
銀屑病關節炎的多關節炎型和類風濕關節炎很相似。但本病患者有特徵性銀屑疹或指甲病變,或伴有銀屑病家族史。常累及遠端指間關節,早期多為非對稱性分布,血清類風濕因子等抗體為陰性。
3.強直性脊柱炎
本病以青年男性多發,以中軸關節如骶髂及脊柱關節受累為主,雖有外周關節病變,但多表現為下肢大關節,為非對稱性的腫脹和疼痛,並常伴有棘突、大轉子、跟腱、脊肋關節等肌腱韌帶附著點疼痛。關節外表現多為虹膜睫狀體炎、心臟傳導阻滯障礙及主動脈瓣閉鎖不全等。X線片可見骶髂關節侵襲、破壞或融合,患者類風濕因子陰性,並且多為HLA-B27抗原陽性。本病有更為明顯的家族發病傾向。
4.系統性紅斑狼瘡
本病患者在病程早期可出現雙手或腕關節的關節炎表現,但患者常伴有發熱、疲乏、口腔潰瘍、皮疹、血細胞減少、蛋白尿或抗核抗體陽性等狼瘡特異性、多系統表現,而關節炎較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程度輕,不出現關節畸形。實驗室檢查可發現多種自身抗體。
5.反應性關節炎
本病起病急,發病前常有腸道或泌尿道感染史。以大關節(尤其下肢關節)非對稱性受累為主,一般無對稱性手指近端指間關節、腕關節等小關節受累。可伴有眼炎、尿道炎、龜頭炎及發熱等,HLA-B27可呈陽性而類風濕因子陰性,患者可出現非對稱性骶髂關節炎的X線改變。

2、怎樣判斷是不是有風濕病

你好,患者可根據自己的病情選擇其整體或局部鍛煉的種類或方式,有計劃的實施。如:太極拳、輕體操、散步、慢跑、快步走、爬樓梯等,要根據自己的關節障礙程度酌情選用,不要強求。鍛煉要量力而行,關節活動度的鍛煉是非常重要的。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首先受到破壞的就是關節,而關節的融合強直是患者致殘的主要原因。

3、怎麼判斷自己是否得了風濕

目前通常採用美國風濕協會1987年的標准:(1) 至少同時有3個關節區軟組織腫或積液,至少6周(2) 關節內或周圍晨僵持續每天至少1小時,病程至少6周(3) 腕、掌指、近端指間關節區中,至少有一個關節區腫脹,至少6周(4) 手X線片改變(至少有骨質疏鬆和關節間隙的狹窄)(5) 類風濕因子陽性(滴度>1:20)凡符合上述7項者為典型的類風濕性關節炎;符合上述4項者為肯定的類風濕性關節炎;符合上述3項者為可能的類風濕性關節炎;符合上述標准不足2項而具備下列標准2項以上者(a.晨僵;b.持續的或反復的關節壓痛或活動時疼痛至少6周;c.現在或過去曾發生關節腫大;d.皮下結節;e.血沉增快或C反應蛋白陽性;f.虹膜炎)為可疑的類風濕性關節炎。

4、怎樣判斷是不是得了風濕病?

最好的辦法是,患者到風濕科專科門診進行就診,然後對醫生敘述自己的不適症狀,完善相關檢查,來確診是否存在風濕病,因為很多群眾眼中的風濕病,和大夫眼中的風濕病,是完全兩種不同的概念

5、怎麼判斷得了類風濕?

自身抗體RA患者自身抗體的檢出,是RA有別於其他炎性關節炎,如銀屑病關節炎、反應性關節炎和骨關節炎的標志之一。目前臨床常用的自身抗體包括類風濕因子(RF-IgM)、抗環狀瓜氨酸(CCP)抗體、類風濕因子IgG及IgA、抗核周因子、抗角蛋白抗體,以及抗核抗體、抗ENA抗體等。此外,還包括抗RA33抗體、抗葡萄糖-6-磷酸異構酶(GPI)抗體,抗P68抗體等。
(3)遺傳標記HLA-DR4及HLA-DR1亞型。

6、怎樣判斷是不是得了風濕病?

風濕骨刺,我媽媽就有,她一遇到天氣變化尤其是降溫或者寒凍就感覺不舒服,而且有的嚴重的會有骨刺會感覺疼痛劇烈 這些都是風濕的表現,反復口腔潰瘍,關節腫痛,等都是前期的表現。

7、怎麼判斷是不是風濕病

僅供參考

風濕、類風濕治療

痹症是中醫內科學中常見的病症之一,是以關節疼痛為主的一組全身性病變癥候群。其臨床表現相當於現代醫學中的風濕性和類風濕性關節炎。中醫認為其病因病機主要是風寒濕侵及人體,留注關節,阻遏經脈,致使氣血瘀滯,經脈不通,不通則痛。

風濕性關節炎,發病急,侵及大關節,反復發作。多與上呼吸道鏈球菌感染有關,發病年齡多為青少年,血清抗鏈球菌溶血素「o」、抗鏈球菌激酶和抗透明質酸酶均陽性。以多發性、遊走性、大關節紅腫熱痛為特徵,活動期過後,受累關節不遺留病理性損害,如治療失宜,可累及心臟,引起風濕性心臟病。

類風濕性關節炎,起病慢,首侵小關節或脊柱,可造成關節變形,骨質損害,類風濕因子陽性。病情纏綿,病程遷延,反復發作。可伴有消瘦、貧血等全身慢性消耗性症狀。後期因關節變形僵硬,身體消耗,而生活不能自理。
張仲景金貴要略教學視頻指出:

中醫的歷節病,起因都是肝腎兩虛,病在筋骨之間游盪,類似於西醫的痛風、風濕病。臨床上,按照症狀分為三種:

(1)風痹,症狀是又麻又痛:風濕相摶,骨節疼痛,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則痛劇,汗出短氣,小便不利,惡風不欲去衣,或身微腫,甘草附子湯主之。

(2)血痹,症狀是麻而不痛:血痹,陰陽俱微,寸口關上微,尺中小緊,外證身體不仁,如風痹症,黃芪桂枝五物湯主之。

(3)歷節,症狀是但痛不麻:諸肢節疼痛,身體尪羸,腳腫如脫,頭眩短氣,溫溫欲吐,桂枝芍葯知母湯主之。針對膝蓋痛。

病歷節,不可屈伸,疼痛,烏頭湯主之。毒性大,嚴格按照要求製作使用,心臟病患者不能使用。
 咨詢中醫師。

8、怎樣判斷風濕

風濕病學是一門年輕的臨床醫學學科,由於起步較晚,人們對風濕病的認識尚淺,易引起漏診、誤診。風濕病指主要侵犯關節、肌肉、骨骼及關節周圍的軟組織,如肌腱、韌帶、滑囊、筋膜等部位的疾病。常見的有自身免疫性結締組織病、系統性血管炎、骨與關節的病變,其常見的症狀有:

1.發熱是風濕病的常見症狀,可為低熱、中等度發熱、也可為高熱,往往可表現為不規則的發熱,一般無寒顫,抗生素無效,同時血沉快,如系統性紅斑狼瘡、成人斯帝爾病、急性嗜中性發熱性皮病、脂膜炎等均可以發熱為首發症狀。

2. 疼痛是風濕病的主要症狀,也是導致功能障礙的重要原因。風濕病的疼痛中,起源於關節及其附屬結構的疼痛最為常見,然而肢體和軀幹部位的疼痛也可見於內臟和神經系統病變。關節痛、頸肩痛、腰背痛、足跟痛往往是風濕病的主要表現,有時還伴有關節的腫脹。類風濕性關節炎常有對稱性的關節腫痛,手指關節、腕關節尤為明顯;強直性脊柱炎有腰背痛,休息時加重,可伴有足跟痛、紅眼;風濕性多肌痛有頸肩痛、肢帶肌的疼痛及肌無力。

3.皮膚黏膜症狀:系統性紅斑狼瘡、皮肌炎/多肌炎、白塞病、脂膜炎、乾燥綜合症可有皮疹、光敏感、口腔潰瘍、外陰潰瘍、眼部症狀、網狀青紫、皮膚潰瘍等。

4.雷諾氏征: 指(趾)端遇冷或情緒激動時出現發白,然後發紫、發紅或伴有指(趾)端的麻木、疼痛,嚴重的可有皮膚潰破,可見於硬皮病、類風濕性關節炎、混合性結締組織病、系統性紅斑狼瘡。

5.肌肉可有肌肉疼痛、肌無力,肌酶升高、肌電圖表現為肌原性損害等,如皮肌炎/多肌炎、混合性結締組織病、系統性紅斑狼瘡等。

6.系統損害:有些風濕病特別是自身免疫性結締組織病如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等可有多個器官的損害,如表現為心臟炎(心包炎、心肌炎、心內膜炎)、腎臟損害(蛋白尿、血尿、浮腫、高血壓、腎功能衰竭)、血液系統(白細胞減少、紅細胞減少、血小板減少、容血等)、呼吸系統(間質性肺炎、肺動脈高壓、胸腔積液)、消化系統(肝功能損害、黃疸)等。

7.常有自身抗體:抗核抗體、抗ds-DNA抗體、抗ENA抗體、抗血小板抗體、抗心磷脂抗體、類風濕因子等。

9、如何判斷自己得了類風濕?

類風濕關節炎這個疾病有自己的特點,當一個青中年女性出現了腕關節,以及近端指間關節和掌指關節的腫脹疼痛,一般首先需要排除類風濕關節炎,因為類風濕關節炎的特點就是常見於青中年女性,累及到腕關節近端指間關節,掌指關節,化驗類風濕因子陽性,做x線片檢查可以發現骨質疏鬆或者是關節間隙狹窄,當符合上述特點,並且患者的病程超過六周以後就可以考慮類風濕關節炎。
當然,並不是所有符合這種特點的關節炎都一定是類風濕關節炎,比如系統性紅斑狼瘡,肝臟綜合征或其他風濕系統疾病也可以引起類似的症狀。還有一些老年人出現了手腕關節的腫痛或者是膝關節,踝關節受累,通過化驗檢查有時候可能也是類風濕關節炎。
所以如何判斷得類風濕關節炎,還是需要患者到正規的醫院風濕免疫科就診,讓醫師通過專業的能力進行診斷。患者一旦明確診斷類風濕關節炎以後,一定要積極的配合醫生進行治療,才能夠避免出現致殘。

10、膝蓋疼是否是風濕,如何判斷?

您好,我是風濕科臨床醫生,單純膝關節疼痛完全不能說明是類風濕關節炎。請注意觀察病情,如果出現四肢多關節腫痛,注意是腫痛,請及時就診於正規風濕科。
還有,風濕是一類疾病的總稱,不是說關節疼就是風濕,也不是說風濕就是關節疼,其實你說的應該是類風濕關節炎,而這個病根本的病理改變是滑膜炎和血管炎。
暫注意保暖,避免受涼。
有問題請及時與我聯系,用戶資料裡面有我的聯系方式。

與風濕判斷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