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風濕 > 古代治風濕

古代治風濕

發布時間:2020-11-15 23:15:40

1、古代朝中大臣每天都上朝下跪,膝蓋不是容易得類風濕?

那是冬天的時候有可能,可那時候大臣都有暖墊在膝蓋上

每天都上朝下跪,一般只跪一下呀,然後都是鞠躬問答的!

其實下跪也對身體有好處的,加快局部血液循環(肯定的),打通穴位堵塞(跪一下不頂用)!

2、冬季應如何進補?

一、冬季六節氣飲食養生

從立冬開始,經歷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直至立春前,為冬季。

立冬,是冬季的第一個節氣,在農歷上習慣將這一天作為冬天的開始,在陽歷上大約是每年的11月7日左右。中醫學認為,這一節氣的到來是陽氣潛藏,陰氣盛極,草木凋零,蟄蟲伏藏,萬物活動趨向休止,以冬眠狀態,養精蓄銳,為來春生機勃發作準備。民間有「入冬補冬」的食俗,古人認為天轉寒冷,要補充身體的營養。立冬後的調養切記「養藏」兩個字。那麼在實際生活中,立冬日我們該怎樣注意飲食養生? 少食生冷,但也不宜躁熱,有的放矢地食用一些滋陰潛陽,熱量較高的膳食為宜,同時也要多吃新鮮蔬菜以避免維生素的缺乏,如:牛羊肉、烏雞、鯽魚,多飲豆漿、牛奶,多吃蘿卜、青菜、豆腐、木耳等。

小雪,意思是剛開始降雪但還不到大雪紛飛的時候,在每年的陽歷11月22日前後。小雪節氣的前後,天氣時常是陰冷灰暗的,這個季節宜吃溫補性食物和益腎食品。溫補性食物有羊肉、牛肉、雞肉、狗肉、鹿茸等;益腎食品有腰果、芡實、山葯熬粥、栗子燉肉、白果燉雞、大骨頭湯、核桃等。另外,要多吃燉食和黑色食品如黑木耳、黑芝麻、黑豆等。

大雪,從字面上理解,就是表示降雪開始大起來,時值每年陽歷的12月7日前後。此節氣最好進行溫補為宜,在這里向大家推薦海帶。在大雪節氣為什麼要多吃海帶呢?這是因為,從中醫角度來說,海水性屬陰冷寒涼,生長於此的海帶本身就具有極強的抗寒能力。海帶性味咸,長期食用還有溫補腎氣的作用。因而,冬季食用海帶,可增加人體的抗寒能力。現在向大家推薦一個簡便易做的海帶粥:用海帶10~15克,粳米100克,皮蛋一個,同煮粥,用少量食鹽(或白糖)調味食用。該粥有軟堅、降壓、利尿作用,高血壓、動脈硬化、慢性支氣管炎咳喘等病患者可長期食用。

冬至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日,在陽歷的12月22日或23日。古有「日短」、「日短至」之說,冬至的到來是陰氣盛極而而衰,陽氣開始萌芽的時候。冬至就類似於一天當中的子時,在這個時候是一陽生,就是說陽氣開始生發起來了。那麼我們該吃什麼呢?關於這個問題眾說紛紜。但是,中國的節氣非常准確,時間可以精確到幾點幾分。所以,在冬至前要補的話,就可以吃當歸、生薑、羊肉湯。如果是下午4點以後冬至到來,一陽已經升起了,這個時候可以吃鴨子,因為鴨子的氣是平和的,所以要想平和陽氣的話就應該吃鴨子。

每年陽歷的1月5日前後是小寒節氣。祖國醫學認為,寒為冬季的主氣,小寒又是一年中最冷的季節。寒為陰邪,易傷人體陽氣,寒主收引凝滯。所以,雖然小寒養生包括的內容很多,但基本的原則仍是《黃帝內經》中的那一句格言:「春夏養陽,秋冬養陰。」按照我國的民間傳統,小寒一過,我國就將進入「出門冰上走」的三九、四九天,不過寒冷的天氣人的胃口總是不錯,因為總覺得吃飽了才能抵禦寒冷的天氣。可胃口好了,難免會加重我們的腸胃負擔,怎麼辦呢,這里向大家介紹一種簡單易得的東西——山楂。山楂性微溫,有消食健胃、活血化淤、收斂止痢的功能。它最主要的功效就是消食健胃。中葯中的消食健脾葯各有特點,有的消麵食,有的消肉食,而山楂就是消肉食積滯的上品。但是,山楂吃多了有活血破氣的不良作用,所以病後體虛者還有孕婦不要多吃這個。

大寒時值每年陽歷的1月20日前後。按照我國的風俗,特別是在農村,每到大寒,人們便開始忙著除舊布新,准備年貨。古有「大寒大寒,防風禦寒,早喝人參、黃芪酒,晚服杞菊地黃丸」。 由於大寒是一年中的最後一個節氣,與立春相交接,所以在飲食上與小寒也略有不同。首先,冬三月的進補量應逐漸減少,以順應季節的變化。其次,在進補中應適當增添一些具有升散性質的食物為適應春天升發特性做准備。最後,還要考慮大寒期間是感冒等呼吸道傳染性疾病高發期,應適當多吃一些溫散風寒的食物以防禦風寒邪氣的侵擾。日常飲食中常用的具有辛溫解表、發散風寒的食物有紫蘇葉、生薑、大蔥、辣椒、花椒、桂皮等。例如,當有人因外感風寒而致輕度感冒時,常常會用生薑加紅糖水來治療,有較好的療效。

二、冬季適量喝酒

冬至已過,天氣漸冷,許多人喝酒時喜歡比平時多喝上幾杯。家在農村的張大伯,每到冬天就愛喝一些白酒來暖身。最近,他專門泡了一壇葯酒,每天早晚都要飲上一大杯。剛喝下去時身體是熱乎乎的,但酒勁一過後,人反而覺得更冷了。不僅如此,他最近還老愛咳嗽,一咳就咳個不停,上氣不接下氣。到醫院檢查,原來是哮喘病發作。醫生警告他,哮喘發作最直接的原因是張大伯喝了過量高度數的葯酒。

現在大家處於應酬都或多或少喝一點酒,但是喝酒一定要適量,張大伯就是喝得太多了,葯酒只要喝一小杯就可以了。就像勁酒做的廣告一樣:「勁酒雖好,可不要貪杯哦」,意思就是說要適量,適可而止。現在由於很多人喝酒無度,導致身體疾病的事例越來越多,這使得很多人認為酒不是好東西。其實,在中醫中,酒並不是一無是處的,酒有「濃媒」之稱,就是指酒可以用來浸泡葯材。中醫葯發展史上,素有「醫源於酒」、「酒為百葯之長」之說。漢字繁體的「醫 」的下半部分「酉」在古漢語中即代表酒。此外,在寒冷的季節里適量地喝點酒,能促進血液循環,達到保暖的效果。

人到冬天,體表的氣血全部都回來了,吃的也比其他任何季節都多,這一點,在女孩子身上表現最為突出。我的一個同學,其實身體也不胖,但是天天喊著減肥。去年冬天,在路上碰到她,她就開始抱怨她的體重又上升了,一到冬天就特別能吃,體重就飆升。其實,人在冬天就是要多吃東西,因為你要「藏」,如果你節食,在冬天不好好「藏」的話,那到了春天你用什麼來生發?前面幾個季節是不主張吃太滋膩的東西的,但是在冬天,我們就可以吃一些味道厚的或者有點滋補功效的食品,因為身體里的熱氣可以化掉滋膩。在孔子的著作和《周禮·天官·醫師章》裡面都提到要化滋膩,最好喝一點飲劑,就是類似於醪糟酒之類的東西。中醫葯學認為酒是一味葯物,其性味屬「苦甘辛熱」,可以「行經絡、御風寒、通血脈、行葯勢」,並可主治「風濕痹痛及胸痹諸症」。這就是為什麼提倡在冬季適量飲酒。

中醫理論認為酒是濕邪和熱邪,飲酒過量或長期飲酒就會出現濕熱傷脾胃的現象,如惡心嘔吐,口渴發熱煩燥等。

古代中醫認為:喝酒可以壯膽。為什麼呢?因為酒的氣是很彪悍的。酒到了胃裡,它的氣就往上走,酒氣往上走,肝膽就橫起來了,《黃帝內經》里講「肝膽橫浮」。這個時候的人,膽子就特別壯,就敢胡說八道。醉酒之後說的話有可能會給你招來災禍,因此要注意控制量。

酒喝得多了會「爛胃腐腸」,對腸胃是有壞處的,一次大量飲酒會出現急性胃炎的不適症狀,連續大量攝入酒精,會導致更嚴重的慢性胃炎;此外,過度飲酒對肝臟的損傷也非常大。一位中年人,患急性黃疸型肝炎後,肝功能剛恢復正常出院,適逢新春佳節婚宴接二連三,開始他還能牢記出院時醫生的一再囑附,做到了不管什麼酒,也不管什麼人勸說,確實一滴不沾。可就在一次特殊的餐桌上,一位摯友問他聞到什麼味道時,他終於也拒絕不了撲鼻而來的茅台誘惑,心想只飲一小杯嘗嘗新總該不會出事吧!可就是在喝下這杯酒後的第二天,他發現自己小便發黃了,乏力、惡心……就是這杯酒引起他肝炎復發,並很快發展成急性重型肝炎,終因搶救無效而丟掉了性命。

俗話說酒後亂性,指的是過量飲酒後易鬧事,容易引發各種犯罪。酒醉後大腦神經麻痹,人的自控力差,情緒易激動,酒醉後駕駛極易出交通事故,酒醉後與人爭吵也易引發斗歐,甚至引發人命案。

3、哪些食物不適合放在一起吃

鮮蛋與復生薑、洋蔥:蛋殼上有制許多小氣孔,生薑、洋蔥的強烈氣味會鑽入氣孔內,加速鮮蛋的變質,時間稍長,蛋就會變臭。
米與水果:米易發熱,水果受熱則容易蒸發水分而乾枯,而米亦會吸收水分後發生霉變或生蟲。
麵包與餅干:餅乾乾燥,也無水分,而麵包的水分較多,兩者放在一起,餅干會變軟而失去香脆,麵包則會變硬難吃。
黃瓜與西紅柿:黃瓜忌乙烯,而西紅柿含有乙烯,會使黃瓜變質腐爛。

這些蔬菜不能搭配吃
豬肉菱角同食會肝疼,雞肉芹菜相忌傷元氣;

牛肉栗子食後會嘔吐,羊肉西瓜相會定互侵;

兔肉芹菜同食傷頭發,鵝肉雞蛋同桌損脾胃;

狗肉如遇綠豆會傷身,黃鱔皮蛋不可同道行;

鯉魚甘草加之將有害,蟹與柿子結伴會中毒;

甲魚黃鱔與蟹孕婦忌,雞蛋再吃消炎片相沖;

柿子紅薯搭配結石生,豆漿營養不宜沖雞蛋;

洋蔥蜂蜜相遇傷眼睛,蘿卜木耳成雙生皮炎;

豆腐蜂蜜相拌耳失聰,菠菜豆腐色美實不宜;

胡蘿卜白蘿卜相互沖,蕃茄黃瓜不能一起食;

黃瓜進食之後忌花生,蘿卜水果不利甲狀腺;

香蕉芋艿入胃酸脹痛,馬鈴薯香蕉面部起斑

4、古代的老人如果得了風濕病的話,他們是怎樣治療的?

風濕病分為急性和慢性風濕病,我們現代的醫學雖然很發達,但是風濕病也時常困擾著廣大的老年患者,在現在,如果風濕病發作了,會有很多的西葯可以治療緩解,但是在古代醫學還不發達的時候,古人又是怎麼治療風濕病的呢?一起來看看吧。


風濕病雖然不是大病,但是如果治療不及時的話,就會變成慢性病,從而慢慢擴散到全身,古人治療風濕病主要是採取中醫的方式。




中醫治療風濕病一定要對症下葯,先找到導致風濕病的原因,然後才能下一步的治療,所以古人在治療時,都會找一位專業的中醫,在經過詳細診斷之後,找到病因了,才能對症下葯。舉個例子,比如說風濕病患者有風寒,或者是濕氣過重的症狀,那麼在治療時就採用行氣活血的葯物,如果患者腰膝酸軟,而且還伴有腫大,疼痛的症狀,那麼治療就要採取清熱解毒的葯物。



中醫治療也是有講究綜合療法的,也就是說僅僅依靠葯物是不夠的,患者也要積極的配合,這個配合也是很簡單的,主要是要求患者平時多運動,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男性就要戒煙戒酒,其實這些跟我們現在的治療也是一樣的,西醫治療也是講究綜合療法。


以上所講的是針對慢性風濕病患者來說的,但是如果是急性的風濕病就不適合中葯治療了,就要採取針灸,或者是拔罐等方式來緩解風濕病的病情了。




風濕病對人體的危害極大,而且會嚴重影響到人們的日常生活,所以平時在日常中就要多留意,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俗話說預防勝於治療,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5、古代人怎麼治療風濕的

貼古代的膏葯啊 哈哈 要是到過去 我就給推薦正午陽光的 熱磁寒痛貼 效果可以的。

6、萬生茵泡酒有什麼作用?

萬壽果屬於水果的一種,與其它水果不同的是,萬壽果不僅可以用來直接食用,還有一定的葯用價值,可以用來泡酒。那麼,萬壽果泡酒有什麼講究辦呢?萬壽果泡酒喝有什麼好處呢?



萬壽果泡酒的方法
方法一:
1、將採摘回來的萬壽果清洗干凈,風干。

2、將風干後的萬壽果放入事先准備好的酒中,密封儲藏一個星期的時間,即成。

方法二:
1、同樣是將採摘回來的萬壽果處理干凈,大火隔水蒸30分鍾,後放陽光照射處晾曬。

2、將曬好的萬壽果再蒸一次,曬3-5天,如此循環,直到萬壽果呈現乾巴巴的狀態。

3、這時候將萬壽果放入瓶中,再加入30度以上的白酒,沒過萬壽果5cm以上,浸泡3個月左右。

萬壽果和什麼一起泡酒好


萬壽果在食材搭配上是百無禁忌的,包括泡酒。大棗、枸杞、桂花、靈芝等等都可以與萬壽果一起泡酒,搭配不同的食材,泡出來的酒功效是各不相同。

只需要注意一點,萬壽果泡酒本身是治療風濕的,而搭配其他的食材,功效不同,大家需要根據自己的體質酌情考慮。

萬壽果泡酒要多久
根據泡製方法不同,萬壽果泡酒的時長也就不一定了,短至一個星期,長則一年。

就我們前面所說的方法一而言,萬壽果泡酒一個星期就可以喝了,喝起來是甜甜的,又十分能解渴。

而如果是經過九蒸九曬的方法二,萬壽果泡酒的時長從三個月至一年不等,根據選用的酒來定。如果是高濃度的白酒,三個月差不多是可以了;而如果是低濃度的米酒,要泡上一年才能喝。

還有就是,根據添加材料的不同,萬壽果泡酒的時長也會受到一定的影響。



萬壽果泡酒的功效
萬壽果果梗釀制的「萬壽果白酒」,性熱,有活血、散瘀、去濕、平喘等功效。民間常用萬壽果酒泡葯或直接用於醫治風濕麻木和跌打損傷等症。

在李時珍《本草綱目》中,提到萬壽果泡酒有「止渴除煩,去膈上熱,潤五臟,利大小便」的功效。

而現代研究也證明,萬壽果泡酒具有祛風濕的作用,對治療風濕性關節炎有一定的幫助。萬壽果泡酒還具有醒酒安神、渴除煩、抗氧化和降低血壓等作用。

7、請問艾草貼有什麼功效呢?

艾草足貼有促進睡眠,舒緩疲勞,促進新陳代進,祛除體內濕氣等作用。沒有大的副作用,只要它不過敏就可以,一般都是晚上貼,不要超過八小時。堅持鍛煉,增強體質
從艾草這味葯材來說,在《全國中草葯匯編》中記載性味辛、苦,溫;「有小毒」。歸經歸肝、脾、腎經。有散寒止痛,溫經止血。的作用,
多用於 用於少腹冷痛,經寒不調,宮冷不孕,吐血,衄血,崩漏經多,妊娠下血;外治皮膚瘙癢。醋艾炭溫經止血。用於虛寒性出血。
而在《中葯大辭典中》《本草綱目》載:"苦而辛,生溫,熟熱。"歸經入脾、肝、腎經。《唐本草》:"生寒,熟熱。"《綱目》:"入足太陰、蹶陰、少陰經。"《本草新編》:"入脾、腎、肺三經。"《本草再新》:"入心、腎二經。"
功能主治理氣血,逐寒濕;溫經,止血,安胎。治心腹冷痛,泄瀉轉筋,久痢,吐衄,下血,月經不調,崩漏,帶下,胎動不安,癰瘍,疥癬。
陶弘景說:"搗葉以灸百病,亦止傷血。汁又殺蛔蟲。苦酒煎葉療癬。"
這樣一看,艾草的功能是不是非常的強大呢??是不是百病都可以用艾草呢?大眾一般都這么認為,認為艾草就是萬能葯,但是,艾草也有禁忌症、
。在《本草備要》中記載:"血熱為病者禁用。"《本經逢原》:"陰虛火旺,血燥生熱,及宿有失血病者為禁。"由此可觀之 陰虛血熱者慎用 。
艾草足貼,有用是肯定有用滴,但是一定要辯證,一定要根據體質來。不然的話,有可能會傷及自身喔。小哥哥友情提示.... 養生雖好,一定要辯證啊!!!!!

8、蕁麻疹可以治的好嗎?

什麼是蕁麻疹
小博士文件夾(什麼是蕁麻疹):
什麼是由蕁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種全身急性發疹性呼吸道傳染病,好發於冬春季節,以兒童為多見。病人在出疹的同時,多伴有發熱、流涕、咳嗽、眼結膜充血、口腔頰黏膜出現柯氏斑等表現。冬末春初,及時做好本病的預防工作很有必要。河北醫科大學第二醫院小兒內科王新良
1.管理好傳染源。
蕁麻疹主要經呼吸道飛沫傳播,因此管理好蕁麻疹病人是控制麻疹傳播的重要環節。處於傳染期的蕁麻疹病人最好住院治療,如無住院治療條件者,也可以在醫生指導下在家治療。患有蕁麻疹的人最好不要外出,更不要到人口稠密的公共場所去。沒出過蕁麻疹的兒童盡量不要與蕁麻疹病人接觸,以免受到傳染。
2.切斷傳播途徑。
對蕁麻疹患兒居住的房間要經常通風換氣,這是因為蕁麻疹病毒在陽光直射或空氣流通的環境中20分鍾左右便可失去其致病能力。對於患兒用過的衣物、被褥等要放在陽光下曝曬,這樣有利於消滅蕁麻疹病毒。接觸過傳染期患兒的人再去接觸易感者時,應做好消毒工作,以除去沾染的蕁麻疹病毒,避免將其傳染給易感人群。
3.保護易感者。
除半歲以內的孩子和隱性感染者外,凡是沒有出過蕁麻疹的人,無論年齡、性別,均屬易感者。在麻疹流行的季節,家長對已患蕁麻疹的兒童應停止送往幼兒園,以免傳染他人。周圍的易感者應及時接受被動免疫,一般在接觸傳染源5天內注射足量抗體能夠有效阻止發病。目前,多採用蕁麻疹活疫苗進行應急接種,在病毒感染早期接種該疫苗能有效控制發病,即便在晚期接種也不會加重病情。
摘自《兒童健康紅寶書-學齡兒童篇》,人民軍醫出版社,2008年,王新良主編

與古代治風濕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