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風濕 > 桐油根冶風濕

桐油根冶風濕

發布時間:2020-11-15 19:21:48

1、桐玲的作用

成分:

桐油是copy一種優良的帶乾性植物油,具有乾燥快、比重輕、光澤度好、附著力強、耐熱、耐酸、耐鹼、防腐、防銹、不導電等特性,用途廣泛。桐油又分生桐油和熟桐油兩種,生桐油用於醫葯和化工;熟桐油由生桐油加工而成,可代替清漆和油漆等塗料,直接用於機器保養,室內木地板,木製天花板,桑拿板,木製陽台扶手等;室外木地板,花架,木屋,涼亭,圍欄,木橋,船隻,坐椅,木製農用工具等。

作用:

桐油因其迅速乾燥、耐高溫、耐腐蝕,防水性好等特性,被廣泛的用在建築、油漆、新印刷(油墨)農用機械、電子工業等方面。而在現今因為對能源的需求越來越大,能源供需矛盾也越來越大,所以以油桐為主要的生物質能源作為替代能源將是我國的必然選擇,加之我國工農業、漁業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國內桐油需求量將會大大增加。

桐油除了上面的作用外,還有具有要用作用,桐油可以用來治探吐風痰,外用治疥癬,臁瘡,湯火傷,凍瘡皸裂、治化膿性炎症,闌尾炎,膽囊炎,扁桃體炎等。但是直客外敷,禁忌內服,誤食後會中毒。

2、這個是什麼草有什麼作用,求助!!知道的請回答下謝謝

蒼耳

別    稱

卷耳、葹、苓耳、胡葈、地葵、枲耳、葈耳、白鬍荽、常枲、爵耳

作用

經濟

莖皮製成的纖維可以作麻袋、麻繩。

蒼耳子油是一種高級香料的原料,並可作油漆、油墨及肥皂硬化油等,還可代替桐油。

蒼耳子懸浮液可防治蚜蟲,如加入樟腦,殺蟲率更高,蒼耳子石灰合液可殺蚜蟲。

蒼耳子可做豬的精飼料。

醫葯

蒼耳屬(Xanthium)植物

根(蒼耳根):用於疔瘡,癰疽,纏喉風,丹毒,高血壓症,痢疾。 莖、葉(蒼耳):苦、辛,涼。有小毒。祛風散熱,解毒殺蟲。用於頭風,頭暈,濕痹拘攣,目赤目翳,疔瘡毒腫,崩漏,麻風。 花序(蒼耳花):用於白癩頑癬,白痢。 果實(蒼耳子):辛、苦,溫。有毒。散風濕,通鼻竅,止痛殺蟲。用於風寒頭痛,鼻塞流涕,齒痛,風寒濕痹,四肢攣痛,疥癬,瘙癢。[1] 

性味

苦辛,寒,有毒。

①《別錄》:"苦辛,微寒,有小毒。"

②《葯性論》:"味甘,無毒。"

③《千金·食治》:"味苦辛,微寒澀,有小毒。"

禁忌

⑴血虛頭痛不宜服用

⑵過量服用易致中毒

中毒預防

⑴不可與豬肉共食。

⑵不宜做蒼耳餅吃,更不得隨意生食嫩葉或果實。

⑶嚴格掌握劑量,按醫囑服用。

入葯治麻風,種子利尿、發汗。

莖葉搗爛後塗敷,治疥癬,蟲咬傷等。

各家論述

《別錄》:"治膝痛,溪毒。"

《葯性論》:"主肝家熱,明目。"

《唐本草》:"主大風,癲癇,頭風,濕痹,毒在骨髓,除諸毒螫,殺疳濕匿,主腰膝中風毒。亦主猘狗毒。"

《本草拾遺》:"葉挼安舌下,令涎出,去目黃好睡。"

《履巉岩本草》:"去風活血。"

《綱目》:"善通頂門連腦。"

《天寶本草》:"去風解毒。治肚大青筋,皮膚瘙癢,風濕症。"

《廣東中葯》II:"治紅雲血癬,痰火核,感冒,鼻淵。"

《本經》:「主風頭寒痛,風濕周痹,四肢拘攣痛,惡肉死跡」

《要葯分劑》:「治鼻淵鼻首,斷不可缺,能使清陽之氣上行巔頂也。[3] 

臨床應用

①治療麻風

對改善症狀有較好作用,用葯後能使患者結節消失,恢復正常皮膚,或紅斑顏色變淡、范圍縮小,面部、耳垂浸潤性損害減輕,脹大的尺神經變細變軟,手足活動靈活,部分恢復知覺。麻風桿菌也有減少趨勢。病理浸潤亦稍有進步。但上述療效多發生在用葯後3~4月之間,以後進步便不明顯,且有部分病人發生新生損害,少數病人繼續用葯至12~15個月又有不同程度的進步,但不及初期效果明顯。因此認為蒼耳草宜與碸類葯或氨硫脲同時服用或交替服用,以期收到較滿意的效果。劑量及用法:尚無統一的劑量標准。一般採用新鮮蒼耳草製成浸膏丸或片內服。浸膏丸每粒相當於生葯1~2兩或4兩。開始用4兩,每日1次,3日後根據患者身體情況和病情輕重逐漸增加用量,最多每日16兩,2次分服;有的每日用8~24兩,連服3個月,休息兩周;也有主張每日用12兩,3次分服,若出現副作用可酌量減少,如無不良反應而見效遲緩者,可酌情漸增劑量。副作用有食慾減退、便秘,及發熱、神經症狀等,但均較輕微。有人指出:在服用大劑量時,應注意安全,以免發生中毒事故。

②治療慢性鼻炎

據50餘例臨床觀察,有效率在50%以上。具有抗過敏作用。對急性副鼻竇炎也有效果。用法:蒼耳全草注射液,每支2毫升(相當於生葯2克)肌肉注射,每日1~2次。

③治療功能性子宮出血

蒼耳草2兩(乾的1兩),煎服,每日1劑。輕者3~5天,重者7~10天即可見效。

④治療早期血吸蟲病

用蒼耳全草2兩,檳榔1.5兩,煎成60毫升,每次10毫升,每日3次食前服,連服10天。治療32例,患者食慾增加,體力增強,一般體征均見好轉;3個月後28例曾復查大便,血吸蟲卵陰轉率為78.6%。常見的葯物反應有腹痛、腹瀉、頭暈和惡心等。[4] 

民族用葯

【白葯】脂:果實治風濕頭痛,鼻炎,牙痛,胃痛,風濕痛,瘡癰;全草治麻風,腮腺炎,蕁麻疹,濕疹,瘡癰熱痛。根治痢疾,腸炎《大理葯志》。書我果:果實、全草治感冒,頭痛,慢性鼻竇炎,瘧疾,風濕性關節炎,子宮出血,深部膿腫,麻風,皮膚濕疹《滇葯錄》。

【傣葯】牙西溫,雅其聞(西傣):果實、根治腎炎,睾丸炎,尿中夾砂石《版納傣葯》。帶總苞的果實治風寒頭痛,過敏性鼻炎,風濕疼痛,四肢拘攣,濕疹,蟲傷《滇省志》。芽希溫(西傣):全草治腎炎,睾丸炎,尿痛《傣醫葯》。

【哈尼葯】折嘎:全草治肝炎,小兒腦震盪《滇葯錄》。

【瑤葯】美農米:根、葉、果實、全草水煎服治尿道感染;葉研粉沖米酒服治麻風,研末吹人患耳治中耳炎;果實水煎服治慢性鼻炎;全草水煎主治牙痛,耳痛,水煎洗患處治皮膚瘙癢,疥瘡《桂葯編》。

【仫佬葯】咯嘎:功用同瑤族《桂葯編》。

【壯葯】棵威倫(柳城):功用同瑤族《桂葯編》。

【侗葯】念把甲:功用同瑤族《桂葯編》。Piudt doux:果實及全草主治燔耿(著熱),耿耳卡(腮腺炎)《侗醫學》。

【水葯】牛虱子,獨供:種子及全草治鼻炎頭痛,麻風病《水醫葯》。

【僳僳葯】他他能:果實治風寒頭痛,慢性鼻竇炎,瘧疾,風濕性關節炎;全草治子宮出血,深部膿腫,麻風病,皮膚濕疹《怒江葯》。

【阿昌葯】蒼耳:種子治慢性鼻竇炎,副鼻竇炎;全草治子宮出血,深部膿腫《德宏葯錄》。

【彝葯】紅刺樹尖:枝尖治風寒濕痹,關節腫痛,傷風頭痛,喉痛聲啞《哀牢》。尼布希:根或果實主治麻風,瘡癢,鼻痛,風濕,風丹,具斂瘡生肌,怯風止癢之功《彝植葯》。

【苗葯】Bid ghuangd ghunb(比廣棍),Jab ved(加歐),Zendj ax dlierb(整家修),Traob ghat yaox(挑嘎擺):果實治筋骨疼痛,鼻炎,皮膚瘙癢,治腳翻經《苗醫葯》。成熟帶總苞的果實用於鼻炎,皮膚瘙癢,風濕痹痛《湘藍考》。

【藏葯】切才爾:地上部分主治瘟病時疫,臟腑之熱症,風熱,菌痢腹瀉,腹痛。全草治腎炎《中國藏葯》、《青藏葯鑒》。地上部分清熱解毒,除風。治瘟病時疫,腎病高燒,郁熱,風濕痹痛,風疹《藏本草》。

【蒙葯】浩尼-獐古,納德瑪:果實用於鼻炎,鼻竇炎,頭痛,過敏性鼻炎,皮膚瘙癢,風濕痹痛《蒙葯》。好您一掌古:治瘡瘍,外傷《蒙植葯志》。

【維葯】蒼耳葉:治風寒感冒。

【朝葯】止痛,治感冒,風濕性關節痛《朝葯錄》。

【畲葯】蒼耳草,羊帶來,粘肉葵,道人頭,野茄子:全草果實治風寒頭痛,四肢酸麻,遍身發疹,手足拘攣,瘰癧疥瘡《畲醫葯》。

【土家葯】羊屎果( yan shi guo):果實和全草治頭痛,頑癬,皮膚癢疹;全草切碎,倒人廁所可殺蛆《土家葯》。蒼耳蟲(植物上生長一種昆蟲)主治疔瘡

3、怎麼用野西瓜治老年風濕

可以的,有一定的作用,是目前葯類最好的,這個沒有副作用,是中葯類的…主要是泡酒然後塗抹在關節處,長期治療…更多請關注野西瓜吧

4、聽說野西瓜可以治療風濕,我買了些,但怎麼用作治病呢

【功用主治-野西瓜苗的功效】治風熱咳嗽,關節炎,燙傷。
①《江蘇植葯志》:治腹痛。
②《貴州植葯調查》:治風熱咳嗽。
湯火傷。
③《東北常用中草葯手冊》:清熱去濕,止咳。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0.5~1兩。
外用:研末油調塗。

【選方】①治風熱咳嗽:小秋葵根五錢,白糖三錢,煎水服.(《貴州民間葯物》) ②治急性關節炎:野西瓜苗五錢至一兩(鮮品二至三兩)。
水煎服。
(《東北常用中草葯手冊》) ③治湯火傷:小秋葵花泡麻油,或小秋葵全草研末,調桐油敷傷處。

5、桐油能治風濕嗎?

?

6、古代人用食用油加熱治風風濕有效嗎

?

與桐油根冶風濕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