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的痛風,發作期間請不要服用別嘌醇,會加劇痛風症狀,而服用別嘌醇後第天檢查尿酸值會下降。痛風炎症期,會導致血沉上升,所以您痛風的可能性高,具體情況請到正規醫院進行檢查,以免誤診。
2、痛風和類風濕關節炎是一種病嗎
你好,不是,但都是免役系統的一類
類風濕性關節炎又稱類風濕,是一種對於骨狀症性疾病,目前公認類風濕關節炎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該病好發於手、腕、足等小關節,反復發作,呈對稱分布。
痛風(gout)是一種由於嘌呤生物合成代謝增加,尿酸產生過多或因尿酸排泄不良而致血中尿酸升高,尿酸鹽結晶沉積在關節滑膜、滑囊、軟骨及其他組織中引起的反復發作性炎性疾病。本病以關節液和痛風石中可找到有雙折光性的單水尿酸鈉結晶為其特點。
南昌回春堂風濕專科祝你早日康復地!
3、如何區分痛風,風濕,類風濕關節炎
1、三者的區別
痛風幾乎見於40歲以上的男性常表現夜間突然發作劇烈疼痛多以急性關節炎呈紅、腫、痛開始72小時達到頂峰一兩周可自行消失數年再發作。當吃含嘌呤多的飲食如動物內臟、沙丁魚、酵母、煙、酒等高尿酸在血液和組織內積聚易形成痛風石多見趾骨關節周圍亦可形成腎結石等。
急性風濕性關節炎是與鏈球菌感染有關的變態反應性疾病。多見於青少年多發作於關節受風濕之後常表現在大關節如膝蓋、踝、肘、腕等關節的遊走性關節炎心肌及瓣膜同時損傷也就是這個病可同時表現「舔關節、咬心臟」。
兩者的治療皆然不同。痛風是用抗嘌呤代謝、促尿酸排泄的葯物如秋水仙控制症狀。而風濕性關節炎是採用水楊酸類葯物。隨著時間的推延痛風因屢屢發作的關節不僅組織損害而且骨質的關節端有侵蝕再加上痛風石的沉積使關節呈慢性炎症和關節畸形很易與類風濕性關節炎相混淆。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以關節病變為主的慢性全身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有遺傳性是一個慢性頑症病因不清楚與多種綜合因素作用相關。不及時治療幾乎所有內臟器官都會受累:全關節可發生破壞性病變引起關節慢慢變畸形、強直雙手呈雞爪狀、功能喪失甚至癱瘓骨和骨骼肌萎縮還常常伴有關節外的症狀化驗可見類風濕因子陽性。
2、三者不難鑒別
痛風好診斷測血尿酸升高、摸到痛風石就可以確定。風濕性關節炎單獨存在很少見多為大關節炎。在急性期多有風濕性心肌炎慢性期患「風濕性心臟病」。化驗抗鏈O實驗(ASO)陽性。類風濕關節炎是慢性的頑症關節畸形、功能喪失明顯呈僵直或癱瘓類風濕因子陽性。
關節炎主要是做好保暖,可以選擇護膝,既保暖又方便,爾康護膝網上有賣。
4、痛風和風濕性關節炎的區別
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常見的急性或慢性結締組織炎症。通常所說的風濕性關節炎是風濕熱的主要表現之一,臨床以關節和肌肉遊走性酸楚、紅腫、疼痛為特徵。寒冷、潮濕等因素可誘發本病。下肢大關節如膝關節、踝關節最常受累。雖然近幾十年來風濕熱的發病率已顯著下降,但非典型風濕熱及慢性風濕性關節炎並非少見。
痛風是一種常見且復雜的關節炎類型,各個年齡段均可能罹患本病,男性發病率高於女性。痛風患者經常會在夜晚出現突然性的關節疼,發病急,關節部位出現嚴重的疼痛、水腫、紅腫和炎症,疼痛感慢慢減輕直至消失,持續幾天或幾周不等。當疼痛發作時,患者會在半夜熟睡中疼醒,有患者描述疼痛感類似於大腳趾被火燒一樣。發病的關節最終會紅腫、發炎,水腫後組織變軟,活動受限,最後影響日常生活。這些症狀會反復出現,所以一旦關節出現強烈、突然的疼痛後,就要及時看醫生,做好症狀管理和預防。
5、骨質關節炎,痛風,和風濕性關節炎有什麼區別?
病情分析:骨質關節炎,痛風,和風濕性關節炎是不同的。骨質關節炎往往是指骨質增生、退行性變造成的關節炎症的,痛風的情況是代謝性疾病。而風濕性關節炎往往是指風濕熱引起的關節炎的情況的。有鏈球菌感染的情況的。,意見建議:骨質關節炎往往是局部的疼痛腫脹的情況和活動不利的情況。痛風的情況往往是有急性關節的疼痛腫脹的情況,以大腳趾的疼痛腫脹為主的。風濕性關節炎以有大關節的遊走性疼痛腫脹為主的。 查看原帖>>
6、風濕性關節炎和痛風吃什麼葯有效吖?
治療風濕性關節炎的單方、驗方有哪些? 治療急性風濕性關節炎的單方、驗方有: (1)柳枝30~60g,水煎服。 (2)老桑枝30~60g,黃柏10g,水煎服。 (3)蒼術、黃柏各9g,忍冬藤30g,水煎服。 (4)嫩桑枝30g、懷牛膝10g、漢防己10g、絲瓜絡30g,水煎服。 (5)青風藤15g、防己10g,水煎服。 (6)郗薟草30g、桑枝30g、嫩柳枝15g、嫩槐枝15g,水煎分3次服。 (7)虎杖30g、白酒1匙,酒水同煎,1日1劑。 (8)鮮忍冬藤、根、葉90g,水煎分3次服。 (9)薜荔枝60g,用清水、甜酒各半同煎,去渣加紅糖30g,調服。 治療慢性風濕性關節炎的單方、驗方有: (1)雞血藤、海風藤、桂枝各9g,水煎服。 (2)虎杖根、桑樹根各30g,大棗10枚,水煎服。 (3)郗薟草、臭梧桐各15g,水煎服。 (4)絡石藤、秦艽、伸筋草、路路通各12g,水煎服。 (5)青風藤、秦艽、尋骨風、何首烏各12g,水煎服。 (6)郗薟草90g,生白術、薏苡仁各60g,水煎服。 治療風濕性關節炎有哪些熏洗療法? 熏洗療法是將中葯煎煮後,乘熱對患部熏蒸或浸泡,使葯性從毛孔直入病所。有祛風散寒,舒筋活絡的作用。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濕痹。現介紹幾種常用的配方。 ①海桐皮、桂枝、海風藤、路路通、寬筋藤、兩面針各30g,水煎,每日1次,每次20分鍾,連續使用1個月(《實用中醫內科學》方)。 ②川、草烏各20g,白芷50g,羌活、獨活各50g,細辛10g,川芎、桂枝各30g,威靈仙、伸筋草、透骨草各60g,水煎,每日2~3次,每次15分鍾,5~10天為一療程(貴州醫學院附院方)。 ③艾葉、紅花各9g,透骨草30g,花椒6g,水煎。每日1~2次。 ④土鱉蟲12g,蘇木30g,大戟6g,尋骨風20g,水煎。每日1~2次。 ⑤桑枝、柳枝、榆枝、桃枝各70cm,熬水熏洗患處,每日2~3次。 ⑥透骨草、追地風、千年健各30g,熬水熏洗患處,每日2次。 治療風濕性關節炎有哪些 常用外用膏葯? 風濕性關節炎病在肌肉、關節、經脈,膏葯外貼可使葯性從皮毛而入腠理,通經活絡,較服葯更有有利的一面。現將常用膏葯及使用方法介紹如下: (1)傷濕止痛膏(橡皮貼膏):功能驅風散寒,除濕通絡,活血止痛。使用時先將皮膚用溫水清洗擦乾,貼於患處,用手掌將膏葯按摩,使其粘在皮膚上。凡對橡皮膏過敏,皮膚糜爛有滲液者及外傷合並化膿者,不宜貼用。 與其功用類似的還有麝香虎骨膏、青海麝香膏、關節止痛膏等。臨床可任選一種使用。 (2)狗皮膏(膏葯):功能祛風散寒除濕,舒筋活絡止痛。使用時將膏葯加溫軟化後,貼於患處。 與其功用類似的還有萬靈筋骨膏、追風膏、老鸛草膏等,亦可選用。 (3)武力拔寒散(散劑):功能祛風除濕,通陽活血,止痛消腫。用時取葯適量,以雞蛋清略加溫開水或人乳與葯調成糊狀,分攤在蠟紙上,貼於穴位或患處。使用時注意忌生冷,不可內服。皮膚貼葯處10天內不可用水洗。臍輪、腳心等處不可貼用。兒童、體弱及浮腫者忌用。 (4)五虎散(散劑):功能與武力拔寒散相同,使用時以白酒調勻,敷於患處。除外敷外,本散也可內服。每次6g,用溫黃酒或溫開水送服。 治療風濕性關節炎有哪些葯敷療法? 外敷療法:本法是將葯物局部或穴位外敷。有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散寒祛濕,消腫止痛的作用。 (1)菖蒲、小茴香各60g,食鹽500g,同炒熱,布包,燙患處。適用於肢體關節冷痛,遇寒痛增,得熱痛減者。 (2)石蒜、生薑、蔥適量搗爛,外敷患處。適用於關節疼痛,怕風畏寒者。 (3)新鮮骨碎補3~5根搗爛敷患處。適用於關節冷痛者。每次5~10分鍾即可見效。 (4)桃仁、白芥子各6g研細末,用適量蛋清調成糊狀,外敷關節痛處,3~4小時可止痛。注意不可久敷。 (5)如意金黃膏塗患處,用紗布蓋好,每日換1次。適用於關節紅腫者。 (6)仙人掌適量搗成泥狀,塗敷患處。 (7)鮮紫花地丁適量,搗爛敷患處。 (8)蒲公英120g,加水煮成葯液,用毛巾浸透,濕敷患處。 (9)山梔末、飛羅面各等份,用開水或醋、黃酒、蛋清調成糊狀,敷痛處。敷處現青色,無礙,數日可退。 (10)綠豆粉和雞蛋清調敷患處。 以上6~10療法,均適用於關節紅腫灼熱、疼痛劇烈、得冷則舒、屈伸不利者。有較好的清熱、消腫、止痛作用。 (11)坎離砂(熨劑):用鐵屑和醋混合後,產生溫熱效應,直接熨敷局部。已被製成外用熨劑成葯。適用於肢體關節冷痛、重著,或痛處有腫脹者。
7、不要與風濕性關節炎混淆?
痛風性關節炎和風濕性關節炎是性質完全不同的兩類關節炎症,前者屬於代謝紊亂性疾患,後者則是十分典型的結締組織病。
(1)發病年齡不同。風濕性關節炎主要見於青少年,中年以上的人極少患此病,故有人稱其為威脅青春健康的風濕病。而痛風性關節炎則以中老年人群為主。
(2)關節炎特點不同。風濕性關節炎發作的特點是多發性的大關節紅、腫、熱、痛,主要侵犯膝關節、髖關節、肘關節、踝關節等。
關節炎往往呈遊走性發作特點。而痛風性關節炎雖然也可累及膝關節,但多見於跖趾、指骨間關節,初發以單個關節為主,不呈遊走性特點。
(3)累及臟器不同。風濕性關節炎是由於感染了溶血性鏈球菌後,引起的全身自身免疫性的結締組織病,除了關節炎症外,心臟炎症是十分常見的,且後果較為嚴重。
(4)發病持續時間不同。風濕性關節炎發作期一般比較長,可持續1個月左右,而痛風性關節炎發作一般持續1周左右,僅有極少數的痛風性關節炎發作可持續1個月以上。
(5)治療方法不同。風濕性關節炎用阿司匹林、潑尼松及青黴素治療效果較好,而用秋水仙鹼、非類固醇抗炎劑效果不顯著。相反,痛風性關節炎用抗生素、阿司匹林效果不好,而對潑尼松、秋水仙鹼則效果理想。
8、風濕性關節炎與痛風有什麼區別
膝關節結構復雜.外傷,勞累,勞損引起的半月板,肌腱,韌帶,滑囊,筋膜等部位的疾病均可以出現此種症狀。
意見建議:建議注意生活調養的同時配合中醫使用尋鼓風膏 ,同時應該要注意不宜長時間行走或是站立的,同時也可以用點食鹽炒熱後進行局部的熱敷的,也會有效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