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風濕 > 佛教類風濕

佛教類風濕

發布時間:2020-03-29 18:46:09

1、從三世因果來看,為什麼會得類風濕?

腿部疾病一般是不守色戒因果導致的 也有~殺~生水族眾生因果
可以每天抄經文 地藏經 葯師經 功德迴向為好 ------磕頭效果更好!!
念誦不如抄經文 抄經文不如禮佛拜懺 力度是關鍵 效果各不同
治病看是實病還是虛病
實病------抄經文-------葯師經
虛病------抄經文-------地藏經
念誦為輔 抄經文為主 (或念誦地藏菩薩名號)
抄經文-----《地藏經》 (100部) 《葯師經》 (100部)普門品(不限多少)
任何紙筆都行的 太多 可以燒掉同時念誦佛號 灰入干凈流動水裡即可
迴向文是:願以此功德迴向給(名字)的歷代宗親,六親眷屬,歷劫 冤 親 債 主,錯@殺@,誤@殺@,故@殺@的一切生靈,人,非人等,願你們早日離苦得樂,脫離六道輪回,往生極樂世界。往夕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嗔痴,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三遍。

2、我是老實人跟觀音菩薩有緣分,天生腦子笨死了反應慢簡單做不來智商不如小學生有類風濕性關節炎安排好的嗎

《三世因果經》:「……佛說因果偈雲:富貴皆由命,前世各修因,有人受持者,世世福祿深。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後世果,今生作者是。……」
唐代大法師玄藏(唐僧)的師父——印度高僧戒賢,也是佛教最高學府的住持,他戒行精嚴、德高望眾。但他患病巨重,甚至無法忍受,准備絕食自殺。這時得到觀音、文殊、普賢三位菩薩開示說:「因為你在過去生中曾經多次做國王,做過不少危害人民的罪惡;本應受長期墜地獄的惡報。由於你今生努力弘揚佛法,度眾生;所以才受這點世間小苦,來抵消掉長期下地獄的大苦。你應當忍受、並懇切懺悔;病苦自然消失。」戒賢法師依照執行。後來疾病全愈。
如果不明白是過去種的因,有人會問:戒賢是高僧嗎,這種大修行的人還會患這樣大病遭這種罪嗎,佛法有什麼靈驗和利益呢。其實三世因果,錯綜復雜:有的轉為後報,有的重報轉為現報、輕報;有的轉現報為後報;轉輕報為重報。所以命運可以改變,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每一次起心動念中,如一句好話、一件好事、一份好心意......。
經歷過快樂,就能啟迪和分享這種快樂;經歷過痛苦,就更深切體會到不便與傷痛,所以更能體諒別人相同的苦楚。這些體驗會融入到以後接事待人中。
其實許多啟示和點化,不只出現在入靜時、夢里,也會切入在你的生活、與人結交相處、辦事情中,啟示你反省、學習,告訴你這回沒處理好下次不要重蹈覆轍,告訴你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漸漸會越做越好。(可是許多次,人們以為是「夢」早上就忘了,人們以為都是別人的過錯不關自己的事過後就忽視了,所以日子、機會就一天天過了)。
有心願,還要去實現。例如,許下部分自己的願望:新的一年,要更精進實修,加強能力且掌握更多的技藝,可以改善自己的不便且利己利人,讓小家、大家庭能幸福健康富裕順利……,然後開始設法去做。
對於類風濕性關節炎,特別天冷時少下冷水(用熱水),平時有條件的,煲湯和做八寶粥時加少量薏苡仁和茯苓,能很好緩解。

3、類風濕在佛教是什麼因果

?

4、佛教指引了我們

佛教經典教給了我們什麼
所謂經典,乃經久不衰的萬世之作。品閱經典如與聖賢交流,其寥寥數語常令人長久深思。初讀時候,明白的少,不明白的多,這是常態。然多讀一遍就多增一番感悟,甚至出現後來認識全面推翻最初認識的情況。佛教經典其內容博大精深,除佛教教義外,也包含了政治、倫理、哲學、文學、藝術、習俗等方面的論述,是人類歷史上一筆豐厚的文化遺產。
佛經讓我的紅塵之路多一些快樂的元素
作者:龍女

我喜歡上佛經,是來源於父親,每看見父親參佛尊供,總會在旁偷笑。在記憶深處,父親是威風凜凜挎槍的,反之做如此精細的動作,著實不解。所以在心裡常笑父親。有一次心情不好,我靜靜的坐在父親的佛堂。靜靜的看著幾尊佛,看著看著,越發的覺得威嚴;那自若的神態,讓我不敢在痴傻的看下去。於是那一刻,我發現我喜歡上那威嚴而坐的佛了……
開始看父親的佛書,才發現佛經中的精華部分,實在是人生一直需要參悟的。因為人的貪念無時不在,所以佛要求人要學會放下,捨得。佛學中的大智慧,其實是紅塵中的人誰都可以參悟到的,但是說做到,我想沒幾個人可以做得到的。人們大多迷戀都市的繁華,迷戀美女的淺笑依依,迷戀出手金銀的闊綽,迷戀所有喜歡而得不到的東西……
佛說:「學佛第一個觀念,永遠不去看眾生的過錯。你看眾生的過錯,你永遠污染你自己,你根本不可能修行。」這話太淺白易懂了。但是你讓人真正的去貫徹去執行,那實在是難上加難哪!「我見,我愛,我痴,我慢」四煩惱,是佛家力求要消除的。可是誰人能消除掉呢?因為消除不掉,所以才會有了人類與人類的分爭,才會有了人與人之間的恩怨,才會有了今生與來世的對於得不到事物的企盼。這種痴傻是要不得的,在佛學里,要力求批評的。放不下世俗心,就難登修行的最高峰。
「你要包容那些意見跟你不同的人,這樣子日子比較好過。你要是一直想改變他,那樣子你會很痛苦。要學學怎樣忍受他才是。你要學學怎樣包容他才是。」這是佛的理念。我想這話看用在什麼地方。如果用在家庭過日子,倒也相安無事,要是用在外交場合,豈不是弄個國土盡失。所以我一直理性的看待佛學,當然對於佛學的愛,並不意味著我們全盤的接受,接受也要受環境的制約。
佛學一直是我心裡的摯愛。總覺佛學的精典自己可以參透,但是一生都無法做到。因為一生都無法放下執著心的。這對於事物的過份執著是佛經中的大忌。在紅塵中遊走,我知我一生都無法放下,無法不去索取。我喜歡一切華美的東西,我喜歡一切可以讓我舒服享樂的東西,我得不到的東西,只要我喜歡,我會一直惦念。這樣的心態,既便是參透了佛學,又於事無益的。所以我說:我愚昧而頑劣!
「眼睛不要老是睜得那麼大,我且問你,百年以後,哪一樣是你的。」「當你煩惱的時候,你就要告訴你自己,這一切都是假的,你煩惱什麼?」這同樣是佛的話。這話要是說給一直想自殺的人,得,那人沒救了。佛學有許多的話,讓人看著有點心灰而意冷。所以我對佛學總是挑肥揀瘦的接納的。人生百年一場,生死,恩怨,哀痛……無一不會發生在自我身上,這也是一個時間問題。所以快樂應當是我們追求的,享樂亦如此啊!沒人知道明天會發生什麼,我們只擁有今天,所以要學會把握今天……
看淡春花秋月的人,是她早領略其美了。看淡物質享樂的人,我想在他的內心也真正的要達到了修行的標准了。在紅塵中可以看淡物質享樂,實在難能可貴呀。
「每一種創傷,都是一種成熟。」這話也是佛說的,這話我甚愛之。是呀,因為有了傷痛,才會有了對某種事物的清醒。也因此可以放下執著心。不驚嘆花的美,是因為在花開後;可以看出其枯萎的本性。不驚嘆浮華和奢侈所帶給人的感官享樂,是因為看透了名牌和非名牌一樣能遮風擋雨。人不管高低貴賤,一樣要接受死神的邀請。每一種成熟都是心路歷程的一種滄桑的見證……
「一切惡法,本是虛妄的,你不要太自卑你自己。一切善法,也是虛妄的,你也不要太狂妄你自己。」佛經與我心,是一種規勸,一種檢驗,一劑清心的良方。雖然我做到的並不夠,但是我總是力求讓自己學著去做。我因此學會了寬容和豁達。瑣碎的小事於我,學會了視而不見,天大的大事於我,是佛的旨意,我在意也無濟於事……
紅塵前路,學會取捨的靜靜的往前走,便會發現春花秋月,各彰顯其美。紅塵之路,如白駒過隙,如何要計較那麼多呢?豈不是失了做人的樂趣。「永遠不要浪費你的一分一秒,去想任何你不喜歡的人。」佛的理念,其實就是你走向快樂的良葯啊!我珍愛佛經,但是我不盲從,亦不執念於佛經。我卻願意從內心修正自己的品性,讓我的紅塵之路多一些快樂的元素。
佛經之中盡是好文章
作者:揚州孫香我

聽說,對那些瞎改他文章的編輯,張中行曾出過惡聲:「改我一字,男盜女娼。」不知道的人,以為這老頭子倚老賣老,太不講道理,你再是什麼名家,文章做得再好,當真就一字也不能動嗎,還罵出這么難聽的話來。我卻有點能理解,怕不能怪老先生。一次張中行的文章中有個「娑婆世界」,到了編輯那裡,大概以為老頭子老眼昏花了,什麼娑婆呀,沒聽說過,把婆娑寫倒了吧,就大筆一揮,給改成了「婆娑世界」。憑良心講,碰到這樣的編輯,真的不能怪老先生要出惡聲了,換了誰怕也都要開罵的吧。不是我說現成話,老先生的這篇文章要到了我的手上,敢肯定,我是一定不會弄個「婆娑世界」討罵的,這樣說好像我比人家編輯的水平還高似的,其實一點點這樣的意思都沒有,只是我這人喜歡亂翻書,偶爾也會讀點佛經什麼的,碰巧知道佛教里的的確確是有個「娑婆世界」的。
記得那年第一次去香港,拖了大半箱子的佛經回來,到了祿口機場,好像是個武警,大概是見這只箱子沉甸甸得有點可疑,讓打開檢查,見一隻大箱子裡面差不多都是佛經,武警抬頭再把我看看,估計心裡在嘀咕:這傢伙也不像個和尚啊。是的,我不是小僧老衲,也不是在家的居士,但我真的是常常喜歡讀點佛經的。喜歡讀的原因是什麼呢?記得周作人曾回憶過魯迅:「魯迅在一個時期很看些佛經,這在了解思想外,重要還是在看它文章,因為六朝譯本的佛經實在即是六朝文,一樣值得看。」而知堂自己也是讀過不少佛經的:「我只是把佛經當作書來看,而且是漢文的書,所得的自然也只在文章及思想這兩點上而已。」真不是攀附先賢,我之喜歡翻翻佛經,確實是和這兄弟倆有一點契合的,雖說也是想了解一點佛經里的思想,但更多的我還是把它當作文章來欣賞的。比如一部《金剛經》,我就是時常要讀讀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樣的思想,的確是很叫人佩服的,據《六祖壇經》記,當年惠能初見五祖,聽講《金剛經》,聽到這八個字一下子就大悟了,五祖便將衣缽傳與他,成了禪宗六祖。說老實話,這八字真經,就是對像我這般的愚頑之輩,亦是如同棒喝,叫人恍然大悟的。但我之喜歡《金剛經》,除了它的思想,對其文章亦是佩服得不得了的。你看它開頭就寫:「一時佛在舍衛國,祗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只是老老實實的記錄佛祖穿好衣服,拿著討飯傢伙,進城挨家挨戶要飯,要回來吃飽了,收拾一下衣服飯碗,再洗洗臟腳,然後鋪好位子,坐下打坐。平常的佛祖,平實的文字,多好的文章啊。你想想,這要讓如今那些個專會寫美文的作家們文人們來寫,那還得了,是寫經啊,寫的又是佛祖出場,還不鋪錦列綉、妙筆生花,寫得神光四射、雲里霧里啊。說出來不怕人家笑,我年青時也是喜歡看所謂美文的,很是佩服那些作家真是太有才了,怎麼寫得那麼漂亮呢。但如今,對那些個美文的感覺,我不說謊,就只剩下一個字,膩。翻了幾十年的書,若到今天還不能識得一點文章的高下好醜,豈不冤枉。如今喜歡的,正是《金剛經》這樣的文字,質朴,平實,辭達而已矣,這才是好文章呢。
知堂曾慨嘆:「士大夫不讀佛書以為正派,卻亦即此吃虧不少了。」這話真不是瞎說,單單以文章論,中國自唐宋八大家開始的一些文人,專會寫那放言高論、鏗鏘有力的大作,要麼就是擅長寫那雕龍鏤鳳、詩情畫意的美文,就是不肯老老實實的說話,平平實實的作文,怕正是吃了不肯讀讀像《金剛經》這樣的好文字的虧吧。所以知堂老人又誠懇的說:「我不敢妄勸青年人看佛書,若是三十歲以上,國文有根柢,常識具足的人,適宜的閱讀,當能得些好處。」這話也算得是金針度人了。當然,如若你對佛經一點興趣也沒有,知堂這話你也可以不聽他的,但你因此也就錯過了欣賞一些好文章,這卻是一點不假的。小和尚念經,他要記詞句,老和尚看經,他要了生死,反而是我們這般凡夫俗子,沒有那些個負擔,可以一味只把佛經當文章來欣賞,不亦快哉,你要還是不曉得讀,那真的就是你自己的事了,反正吃虧的又不是別人。
佛法給了我生命與慧命
作者:慈清

我是在1991年10月7日蘇州靈岩山寺佛法僧三寶前明學法師為我授受三皈。從此依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老實念佛來要求自己,剛皈依時,我開始吃十齋,來鍛煉自己斷葷;受五戒後,從此持長齋吃素。
在未跨進佛門前,對佛法不了解,自認為是迷信,根本不相信有佛菩薩。但因業障深重,身子很弱,患有類風濕關節炎,十分痛苦。因不知道身病乃是殺生所受的果報,到處求醫,每個醫生各有說法,葯吃了不少,也沒見好轉。幸承宿世善根,因緣成熟,得到一本《覺海慈航》,把我引入佛門,皈依了佛法僧三寶,從此戒殺放生,念佛念觀音。
1992年在靈岩山佛經流通處聽一位師傅說北京有講解凈土法門的光碟和錄影帶請,請來聽了之後,了解了一點凈土法門的知識和修持方法,讓我受益匪淺。增強了逐步了解佛法奧妙的信心。
然後又非常幸運有位同修給了我一套《印光法師文鈔》,我如獲至寶。改往修來,灑心易行。
《文鈔》的文字般若,是我修持路上的指向燈;似甘露法雨從頭到腳灑在我身上,一陣清涼,所受的感受真是無法用語言所能表達。繼後則常自省察,自知慚愧,精進修持,在為人處事,做人的標准上,進一步完善。把修持與日常生活中聯系起來,使自己貪嗔痴淡一點,向戒定慧靠近一點。只要有空我就學習祖師大德的著作,歡喜信受。以老實念佛,求生西方為宗旨。
1998年農歷二月十五日也是在蘇州靈岩山寺佛法僧三寶前明學法師為我授受五戒。從此長齋念佛,以真為了生死,和深信切願意持佛名號作為自己修持的座右銘。
但由於殺業太重,在1999年又患心臟病,病假在家休息半年,身體弱,念佛吃力,我一直隨念佛機念佛。有好幾次我在半醒半睡中看到有冤家債主來掐我的喉嚨,都被我念佛而驅走,有一次,還聽到和看到有兩個人站在我床下面像拿了個本子,說我沒幾天壽命了,我聽到後使盡念佛,一直念到醒來。同樣的惡夢反復連續好幾天。都被我的念佛而消除。
病到方知身是苦,健時都被五欲迷。
如果不是佛菩薩祖師大德護法神的加被,我怎能知道凈土法門?怎麼能度過難關?是佛法啟迪與幫助了我,使我改變了命運,深深地感謝佛菩薩祖師大德的慈悲與恩德。我要將此深心奉塵剎,一句佛號求解脫。我之所以有今天,全靠佛法給了我生命與慧命啊。
南無阿彌陀佛!
經典之中論圓融博大佛教經典為冠
作者:覺希

《百家講壇》推出系列節目「我讀經典」,一部分《百家講壇》的主講人分別宣講了對研讀「諸子百家」的心得與感悟。節目中提出這樣幾個問題:什麼是經典?怎樣讀經典?為什麼要讀經典?經典的現實作用是什麼?
佛教中的「佛言祖語」較之「諸子百家」思想,更加圓融而博大精深,「諸子百家」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思想基礎,並沒有超越人性范圍,而佛教經典對於「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而言,只是很不究竟的一部分,佛教的精神實質最終以人性的圓滿超越人性而趨向佛性的無余涅般,即大覺悟、大解脫。所以,我們讀誦佛教經典的重要性就越發突現。
經典是流經百世而不衰的,是指導人性完善的思想意識體系,是常讀常新的認知。一部佛經我們初讀時,完全沒有什麼烙記可言,盡管我們熟讀萬遍,對佛經的感悟也不會一成不變的,隨著自己社會閱歷的豐富、對人生的體悟,回頭再讀佛,便有了全新的感悟。佛經在人們各個時期都有著一定的凈化思想、陶冶情操的作用,同一部佛教每個人去讀誦,反映在心靈深處的東西是不一樣的,一個人在不同時期去讀,體會也會不一樣,所以,弄懂弄通佛經是不盡然的,它是隨著人格的層次的提升而日久彌新,這也就是說我們去讀誦佛經不是以一項學問去研習,而是以奠定我們人生思想基礎,修正我們的思想意識來奉持一生。對於經典自稱完全讀懂的人,一定是在自欺欺人,在我們自認為完全精通佛經的若干時間以後,再讀同一部佛教,感悟將是嶄新的。精通只是技藝的熟練,經典卻是思想認知的日新月異。
「學以致用」是經典的現實作用,「半部論語治天下」,不是說背誦或弄通了《論語》就可以行治天下,而是說以《論語》的思想精髓指導規范自己的思想行為、化解現實當中的矛盾、解決現實所遭遇的難題,這才是《論語》的現實意義,「死讀書」與「讀死書」在現實中是毫無價值的。讀誦佛經道理也是一樣的,佛經就是成佛之路的指引方法,這條路我們不是行走在「佛國」,也不是「天馬行空」,而是一步一個腳印行走在我們所處的世間,這就要求我們讀誦佛經與現實生活巧妙結合起來,在完成人格的同時,佛格也就水到渠成了。「佛言祖語」是最具其現實意義的,根本的反映就是佛教提出的「方便說」,在現實社會許多無奈面前,假以方便,即「借假修真」,最終達到成就道業的目的,這是佛陀大慈悲的流露,也為我們解決現實問題提供了保障,通過佛經的奉持,不但凈化我們污染的心靈,更能面對現實問題而勢如破竹、迎刃而解。這才達到我們讀誦佛經的目的。
我亦凡夫,我們可以用一整天讀完一部文學作品,但一部經典我們一定要用一生的時間去讀誦,因為經典在我們一生當中的作用恰如一句詩詞所道「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疑無路」是人生的寫照,「又一村」是人生的企盼,架起通達的橋梁便是一部部的經典。

5、得了類瘋濕病,要用佛教中的什麼方法才能治療?求大師指導,感恩!

吃素,拜佛。讀誦《地藏菩薩本願經》修持五戒十善。身心清凈了,類風濕就會好。肉類,海鮮生痰濕,不要吃太飽,不吃夜宵。早上起來不餓,晚飯就要減少。食而不化即是毒,毒素常常聚集在久病的地方,所以應當粗茶淡飯。拜佛,讀《地藏經》可以超度身上的眾生,與他們一起學習佛法,依教修行。南無地藏王菩薩!

6、佛教 怎麼看風濕 病

疾病有4種
第一類的疾病是由於「四大不調」所致。

第二類致病的原因是由於「飲食不周」。

第三類致病的因素是超三維空間的致病因:「鬼神做亂」(也可稱為「不良信息擾亂」)。

第四類疾病為業力牽引所致

風濕病應該是自身四大不調

7、我現在16歲了是重症類風濕關節生活不能自理輟學在家修養.我想學習佛法治病請問每天做些什麼功課念些什經

重症類風濕關節炎,我給你的建議是:每天上午誦地藏經2部,下午念 南無阿彌陀佛 佛號1000聲 迴向給自己的冤情債主,誠心不間斷的去做就可以慢慢恢復。懺悔過去生中所做的一切不善之事,今生戒殺放生。好好學習和落實好弟子規,太上感應篇,十善業道經。有時間多看看凈空老法師的講經教學視頻或光碟。 你16歲就能有機緣學佛,真的是很有福報。你前世也應該是個佛弟子。有什麼問題可以繼續提問,我盡量幫你解答。祝早日恢復健康,阿彌陀佛

8、我奶奶去世了原因是得類風濕不忍病痛折磨自殺了請問她能投胎嗎?

信則有之。
聽說如果不能投胎,還可以念經超度的。不過這個都是佛教的說法,是不是真的,我們也沒死過,所以從來是不能證實的。樓主如果相信,就念念經把,至少可以讓自己安心些。

9、有沒有信佛治好類風濕的?

僅供參考

風濕、類風濕治療

痹症是中醫內科學中常見的病症之一,是以關節疼痛為主的一組全身性病變癥候群。其臨床表現相當於現代醫學中的風濕性和類風濕性關節炎。中醫認為其病因病機主要是風寒濕侵及人體,留注關節,阻遏經脈,致使氣血瘀滯,經脈不通,不通則痛。

風濕性關節炎,發病急,侵及大關節,反復發作。多與上呼吸道鏈球菌感染有關,發病年齡多為青少年,血清抗鏈球菌溶血素「o」、抗鏈球菌激酶和抗透明質酸酶均陽性。以多發性、遊走性、大關節紅腫熱痛為特徵,活動期過後,受累關節不遺留病理性損害,如治療失宜,可累及心臟,引起風濕性心臟病。

類風濕性關節炎,起病慢,首侵小關節或脊柱,可造成關節變形,骨質損害,類風濕因子陽性。病情纏綿,病程遷延,反復發作。可伴有消瘦、貧血等全身慢性消耗性症狀。後期因關節變形僵硬,身體消耗,而生活不能自理。
教學視頻指出:

中醫的歷節病,起因都是肝腎兩虛,病在筋骨之間游盪,類似於西醫的痛風、風濕病。臨床上,按照症狀分為三種:

(1)風痹,症狀是又麻又痛:風濕相摶,骨節疼痛,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則痛劇,汗出短氣,小便不利,惡風不欲去衣,或身微腫,甘草附子湯主之。

(2)血痹,症狀是麻而不痛:血痹,陰陽俱微,寸口關上微,尺中小緊,外證身體不仁,如風痹症,黃芪桂枝五物湯主之。

(3)歷節,症狀是但痛不麻:諸肢節疼痛,身體尪羸,腳腫如脫,頭眩短氣,溫溫欲吐,桂枝芍葯知母湯主之。針對膝蓋痛。

病歷節,不可屈伸,疼痛,烏頭湯主之。毒性大,嚴格按照要求製作使用,心臟病患者不能使用。
 咨詢中醫師。

10、用佛學的方法怎麼能治好類風濕

還是積極到醫院就醫,同時學習佛法,對人生有一個正確的認識。
事實上,佛是無上醫王,能醫治眾生的所有的病患,但是這要對佛法有深刻認識,並能實踐為前提的。
參考:有關李木源居士的介紹在百度很多。
李木源居士癌症的奇跡——凈空老法師講述
新加坡李木源居士,是虔誠的佛教徒,對佛教事業非常護持,全心全力護法。我在一九八七年到新加坡和他認識了,他那時是新加坡青年弘法團的團長,邀請我到新加坡講經,我年年都去。

他大概在一九八九年得了癌症,醫生告訴他壽命只有六個月,他照的那些X照片,大概有六、七十張,內部可以說五臟沒有一處是好的,醫生說六個月時間是最長的。所以他把生意交給太太,財產過戶移交,連信用卡也都還銀行,在居士林做義工,不拿任何報酬,做一天算一天等往生,他也不看醫生,也不吃葯。檢查時曾經給他介紹醫生,他也沒去找,他說我要死了,何必要受這種折磨,所以一心一意為佛教服務。過了六個月也沒有發生病痛。再又過一、兩年是愈過愈好,再去檢查他病全部都沒有了,醫生說不可思議,奇跡,他那些資料一大包,他打開來給我們看。

這是學佛不病,他是知道自己得重病,身心世界一切放下,就專門等往生,裡面的貪、瞋、痴、慢斷盡了,所以醫生說奇跡,我說這那裡是奇跡,正常的現象,一般人會生病衰老,是因為心裡有毒,我們現在講病,最嚴重的病毒是貪瞋痴,佛法里講三毒。裡面有病毒,外面有名聞利養誘惑、污染,你怎麼會不生病、不衰老,你怎麼會不死。李木源怎麼好的,頭一個他曉得把自己裡面病毒滅掉,心上恢復清凈、真誠、慈悲,整個生理細胞重新組合、重新排列,就順乎自然,自然就是最健康的了。

希望樓主能早日康復!

與佛教類風濕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