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風濕 > 抗內風濕葯

抗內風濕葯

發布時間:2020-11-14 01:05:48

1、抗風濕的葯物有哪些,哪個比較好呢?

您好,治療風濕病的常用葯物有非甾體抗炎葯與慢作用抗風濕葯物。非甾體抗炎葯的作用有解熱,消炎和鎮痛,而達到減輕炎症反應和目的。曹清華膠囊也是一個比較不錯的選擇,可以嘗試一下,用於痹症寒濕閉阻,瘀血阻滯引起的關節疼痛,關節腫脹等症狀的輔助治療。

2、內風濕用哪些葯好?

你好,內風濕葯物治療A、阿斯匹林及非類固醇消炎葯 有鎮痛、消炎和消腫的功效,一般效用頗佳。常用的葯物有十多種,而葯效因人及病情而異,患者可能要試用多種,才找到最適合的葯物。這類葯物最主要的副作用是腸胃不適、胃潰瘍及胃出血等。服用者要注意糞便顏色,若呈黑色,應立刻停葯及請教醫生。這類葯物更可影響腎臟,所以服用時,一定要依照醫生處方及按時復診。 B、抗風濕葯 抗風濕葯的特性,在於用了較長時間後(約六至八星期),患者才感覺到其效用,病情多可得到改善和控制。這類葯物多會影響免疫功能,可導致較嚴重的副作用,例如皮膚敏感、蛋白尿、白血球及血小板數量減少等。服用者必須定期復診,接受驗血和小便測試;若能注意以上數點及在醫生指導下服用這類葯物,便可減低副作用的出現。 C、皮質類固醇 這類葯物能有效地迅速消炎、消腫及鎮痛。患者一經服用,便不應隨便將葯減量或停服。但長期服用,會引致很多副作用如身體肥胖、臉圓、肌肉無力、皮膚變薄、情緒失常、高血壓、糖尿病、白內障、骨質疏鬆及抵抗感染能力減低。由於這些原因,類固醇只應用於病情較嚴重患者,當病情轉好,醫生會慢慢減低葯量,直至完全停服。類固醇更可注射入關節,控制炎腫,但必須由有經驗的醫生進行,而注射不能太頻繁。注射不當,會引致細菌感染和加速關節退化。 D、止痛葯 患者可依照醫生指示,因情況需要服用。 E、民間偏方《撐筋散》  民間偏方《撐筋散》,此葯正是通過調理微循環系統,促進全身血液循環,改善周圍組織營養狀況,達到消腫、消炎和鎮痛的目的。通過調理血,如:補血、活血化瘀等方法,使身體原有的風邪被清除;通過治血達到氣血充足、身強力壯,內風不能生,外風不能侵而風自會滅之。中醫認為此病因風、濕、寒熱、濕熱、疾、淤等病邪所致的類風濕關節、此皆屬實證之疇,其病機是以邪阻經脈,氣血凝滯,久病血瘀,痰瘀並存,致使氣血遠行不暢引起的肌肉關節麻木疼痛,曲伸不利或腫大。葯對其症,故能取效。物理治療物理治療是類風濕關節炎治療的重要環節,通過各種的治療可減低發炎、腫痛、關節變形、肌肉萎縮……等等。治療的方法要視關節的發炎程度來定。

3、抗風濕葯有哪些

葯物治療原則是早期診斷和盡早合理、聯合用葯。
a、非甾體類抗炎葯:布洛芬、萘普生、雙氯芬酸、吲哚美辛等。對胃腸道和腎臟有副作用。塞來昔布對胃腸道副作用少。
b、緩解病情抗風濕葯又稱慢作用葯:氯喹、柳氮磺胺吡啶、甲胺蝶呤、來氟米特。
c、細胞毒葯物:環磷醯胺、環孢素、甲胺蝶呤等。

4、7種治療類風濕最好葯?

反正我覺得益腎蠲痹丸這款中成葯對於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的效果還是不錯的。它裡面版含韻帝皇權,當歸,全蠍,馮房,地龍等二十味葯材,主要就是治療關節疼痛,重大,紅腫熱痛,屈伸不利,肌肉疼痛症。我之前在天貓上雲開亞美葯房上買過幾次,你去看下吧。。如果還有什麼疑問,可以追問,謝謝!

5、治療內風濕的葯有哪些

?

6、抗風濕葯有哪些

請問是哪裡的了風濕,不堅持吃葯。
你可以用外敷的,這樣好一些。
歡迎追問。

7、治療類風濕常用的葯物有哪些?

目前治百療類風濕關節炎的葯物,主要分為以下幾類:第一類為非甾體抗炎葯,特點是起效快,具有抗炎止痛消腫作用,但不能改變病情的進展,在病情活動期可用於控制關節腫痛。葯物主要包括雙氯芬酸、美洛昔康、洛索洛芬及塞來昔布等;第二類葯物為改善病情抗風濕葯,能控制病情進展,阻止骨質破壞,是治療類風濕關節炎度的主要葯物,目前常用的有來氟米特、甲氨喋呤、艾拉莫德及柳氮磺吡啶等,現主張早期即給予改善病情抗風濕葯,方能控制類風濕關節炎的進展;問第三類葯物是糖皮質激素,代表葯物有強的松和甲潑尼龍,能迅速減輕關節腫痛,但長期應用有明顯的不良反應,應在病情控制後及時減量直至停用;第四類為生物制劑,包括腫瘤壞死因子受體抗體融合蛋白及單克隆抗體等,答在治療難治性關節炎和長病程的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療效比較好。

8、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常用哪些西葯?

(1)非激素性抗炎葯物

這類葯物通常稱一線葯物。主要通過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達到消炎、止痛作用。另外,這類葯物尚可抑制磷酸二酯酶使細胞內的cAMP 增加,溶酶體膜穩定性增加,減少酶的釋放。但這類葯物雖然能減輕症狀,卻對引起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免疫反應不發生根本影響,因此不能控制病情發展,只能改善症狀。

①吲哚美辛。開始劑量為每日75mg,分3 次飯後口服,其後逐漸增至每日100 ~ 150mg。孕婦、潰瘍病、精神患者禁用。

②阿司匹林。每日3mg ~ 4g 口服,4 至6 小時1 次。

③吡羅喜康。每次20mg 口服,每日1 次,飯後服。

④布洛芬。每日1 ~ 18g,分3 ~ 4 次口服。副作用較少。

⑤萘普生。每次250mg 口服,日2 次。副作用較少。

⑥氟芬那酸。每次0.2 ~ 0.4mg 口服。每日3 次。

一線葯物不主張聯合使用,應用某一種葯物3 周仍無效者,可更換另一種葯。經半年治療無效時,應考慮應用二線葯物。

(2)緩解性葯物

這類葯物又稱二線葯物。其共同特點是作用慢,可影響疾病的免疫反應病理過程。

①金鹽。可改善體液和細胞免疫,減少骨質的侵蝕、破壞,抑制滑膜炎症。每周25mg 的金鹽制劑,靜脈注射療效較好。包括硫代蘋果酸金鈉和金諾芬。口服金諾芬6mg,每日1 次。持續15 年,類風濕因子可有37% 轉陰。

②青黴胺。可使巨球蛋白的二硫鍵斷裂,而發生解聚,降低RF水平。劑量為每日250 ~ 1800mg,病情好轉後改為每日250mg 維持。

服葯後1.5 ~ 2 個月起效。副作用有皮疹、肝損害、骨髓抑制等。

③氯喹及其衍生物。氯喹開始劑量為每日250 ~ 500mg,平均每日6mg/kg。有心肌病,角膜病變,視網膜病變者慎用。為減少副作用,每年只用10 個月。

④左旋咪唑。作用類似青黴胺。可中度改善類風濕症狀,能增強淋巴細胞和自然殺傷細胞功能,與一線葯物聯合應用,療效較好。

用法:25 ~ 50mg,口服,每日3 次,每周單日用,雙日停,12 周為1 療程。

(3)腎上腺糖皮質激素

一般不首選此類葯。其應用指征如下。

①常規治療無效時,可與一、二線葯物合用。

②嚴重關節外並發症,如心包炎、胸膜炎、血管炎及虹膜睫狀體炎等。

使用原則:最小劑量(如潑尼松每日小於10mg)。最短期限(因長期使用易發生無菌性骨壞死)。盡早減量以至停用。

(4)免疫抑制劑

此類葯物又稱三線葯物。凡對一、二線葯物治療無效或有嚴重反應者可應用。

①環孢素。可抑制T 輔助細胞誘導淋巴細胞的激活,或延遲引起過敏反應有關的細胞因子的產生。用量為每日10mg/kg,靜脈注射。

療程60 日,總有效率為54%。

②柳氮磺胺吡啶。可抑制免疫病理過程,並防治有關感染誘因,口服每日2g,症狀嚴重時每日可用3g,療程為兩個月。對晨僵、握力、血沉、C- 反應蛋白均可明顯改善。

③環磷醯胺。對頑固性類風濕有效。但副作用較多,不宜首選。

每次100 ~ 200mg,靜脈滴注或靜脈注射,每周1 ~ 2 次,療程總量為3g。副作用為骨髓抑制、出血性膀胱炎等。

④硫唑嘌呤。最大用量為每日2.5 ~ 3mg/kg。如合用別嘌呤醇,該葯減量25%。

⑤甲氨蝶呤。可阻斷細胞的二氫葉酸轉化為四氫葉酸,因而抑制類風濕,達到免疫抑制和抗炎作用。每周用量25 ~ 50mg。每12小時口服1 次,連服3 次為宜。療程不超過6 個月。對一、二線葯物無效者作用顯著。孕婦禁用,以免引起胎兒畸形。

(5)分子免疫

①γ - 干擾素。應用重組脫氧核糖核酸技術生產的γ - 干擾素具有抑制DNA 和核糖核酸的復制,抑制T 細胞增殖,降低體液和細胞免疫反應的作用。每次1000 萬單位,肌內注射。7 次為1 療程。

②特異性抗體(McAb)。是通過人腫瘤細胞致敏的某個淋巴細胞單克隆所產生的抗體。它具有高純度,特異性強的特點。用鼠的McAb 與蓖麻毒素蛋白A 鏈免疫偶聯的IT(免疫毒素)特異地結合T 細胞亞群上,通過酶樣作用方式重復滅活核糖核酸,破壞和殺傷這些細胞,IT 治療量每日為0.05 ~ 0.33mg/kg,5 ~ 10 天為1 療程。

結果有效率為50%。

(6)其他葯物

①卡托普利。本品結構與青黴胺分子相似,能阻滯緩激肽的釋放,減少前列腺素的產生。用法:12.5 ~ 25mg,口服,每日3 次。最大量每日200mg。一般2 ~ 3 個月症狀明顯改善,類風濕因子轉陰率67%。

②鋅制劑:硫酸鋅每日10mg/kg。成人每天不宜超過700mg,兒童不宜超過每日150mg。一般認為對改善免疫指標優於症狀的改善。

9、治療類風濕常用的葯物有哪些?

目前葯物治療仍是治療風濕病的主要手段。風濕病是以疼痛為主要臨床表現的一大類疾病的總稱。因其與自身免疫有關,多數疾病纏綿難愈,有的患者甚至終身服葯治療。目前風濕病的治療葯物很多,但尚無根治此類疾病的葯物。
風濕病的治療原則是早期診斷和盡早合理、聯合用葯。常用的抗風濕病葯物如下:
1.非甾體抗炎葯 此類葯物因可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而迅速產生抗炎止痛作用,對解除疼痛有較好效果,但不能改變疾病的病程。臨床上常用的有布洛芬、萘普生、雙氯酚酸、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
2. 慢作用抗風濕葯 此類葯物多用於類風濕關節炎及血清陰性脊柱關節病。對病情有一定控製作用但起效較慢。常用的有金合劑(肌注或口服)、青黴胺、柳氮磺胺吡啶、氯喹等。
3. 細胞毒葯物 此類葯物通過不同途徑產生免疫抑製作用。常用的有環磷醯胺、甲氨蝶呤、雷公藤等。它們往往是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濕關節炎和血管炎的二線葯物。這類葯物的副作用較多且較嚴重,但對改善風濕病的愈後有很大的作用。
4. 腎上腺皮質激素 本類葯物是強的抗炎、抗過敏葯物,明顯地改善了系統性紅斑狼瘡等結締組織病的愈後,但不能根治這些疾病。其眾多的副作用會隨劑量加大及療程延長而增加,故在應用時要衡量它的療效和副作用而慎重選用。

與抗內風濕葯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