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麼是風濕性心臟病?
風濕性心臟病系指由風濕性心臟炎經過發炎、損害、癒合過程中遺留下來的心臟瓣膜病變。但由於風濕活動容易復發,慢性心瓣膜病形成後,活動性心臟炎仍可繼續存在和發展。風濕性心臟病的主要受累瓣膜為二尖瓣,其次為主動脈瓣。
二尖瓣狹窄:呼吸困難為其最主要症狀,重者咳嗽,咯粉紅色泡沫痰,端坐呼吸等。患者呈二尖瓣面容(兩顴紫紅,口唇紫紺),心臟聽診第一心音亢進,心尖部可聞及舒張期隆隆樣雜音及二尖瓣拍擊音。肺動脈瓣第二音亢進。
二尖瓣關閉不全:心悸、乏力、呼吸困難,活動後加重。心臟聽診:心尖區可聞及響亮的全收縮期吹風樣雜音,左側卧位時,雜音向左腋下傳導。肺動脈第二音亢進。
2、風濕性心臟病應注意什麼?
風濕性心肌病患者無顯著症狀,心功能良好者不需要特殊治療,僅需注意勿受涼,勿受潮濕,及時治療感冒以防風濕活動,避免過度疲勞及劇烈活動;有風濕活動者,抗風濕治療;有心衰、心律失常者,治療心衰及心律失常;平時可據情況選服柏子養心丸、人參歸脾丸、濟生腎氣丸等。
患者應積極防止風濕熱的再發生及復發。注意避免劇烈活動和過度疲勞,預防感冒受涼,防止風濕活動避免心臟損害加重。注意葯物副作用,忌亂用葯,對強心葯和利尿葯的調整,應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3、風濕性心臟病是一種什麼病,有什麼治療方法?
風濕性心臟病首先它是一種風濕病,其中有個獨特性的病變——風濕性的肉芽腫。引起最嚴重的病變部位就是心臟,這也是風濕性心臟病的來歷。心臟結締組織出現出現了變性壞死以及炎症,並進入增生期,通過顯微鏡下觀察可以發現風濕小體即上文所說的風濕性肉芽腫,緊接著病程進入到癒合階段,但會留下瘢痕不能復原。
風濕性心臟病都是風濕病的並發症,所以每一個風濕病的患者或多或少都存在心臟病,只是每個人的病情有輕重之分。而且心臟病只是籠統的叫法其中仍有許多的分類。包括風濕性心內膜炎、風濕性心肌炎以及風濕性心包炎等等。其中心內膜炎在臨床上主要見於二尖瓣,上面有呈現串珠樣、不容易掉落的灰白色的贅生物,觀察患者的表現可見身體發熱,以及貧血等現象。而心肌炎根據臨床所得多見於成年人,臨床可出現醫學上所說的心動過速等症狀。這里只是簡單的介紹,詳細情況我們可以咨詢心血管內科的醫生,增加知識的同時可提高我們對疾病的預防和警惕。
那現在醫學上常使用的治療手段仍是葯物與手術並存。因為風濕病是炎症所引起,那麼在治療時可以使用抗炎葯物以及抗生素例如阿司匹林、相對應地青黴素。如果在葯物效果不明顯時,可以進行手術干預,增加患者的治癒效果,減少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這種疾病也不是不可預防。首先是對自身機體的要求,只有自己身體強壯免疫力提高了,才能減少疾病帶來的危害。其次對生活環境的要求,平時要注意個人衛生以及居住環境衛生的保持,不給病菌可乘之機。當確診時保持心態的穩定,積極配合醫生治療才能更大程度的減少對生活和工作的影響。
4、風濕心臟病吃什麼葯好???
風濕性心臟病 本病由風濕性心臟病後引起的慢性心臟瓣膜病變,使瓣膜狹窄或關閉不全,致使影響正常血液的輸送,形成有關心室和心房的擴大,最後超過心臟的代償能力,從而導致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臨床症狀可見呼吸困難,咯血,心悸,咳嗽,心絞痛等現象。 本病病因與溶血性鏈球菌的感染有關,主要是全身性變態反應,病變主要影響關節、心臟瓣膜及心肌。常用的治療風濕性心臟病的秘方、偏方如下。 [方一] 炙甘草、阿膠各10克,黨參15克,生地20——30克,桂枝9克,麥冬10克,柴胡9克,五加皮10克,丹參11)——15克,生薑、大棗為引。水煎服,每日1劑,1日2次。 [方二]漢防己15克,玉竹9克,黃芪18克,白術9克,白茯苓30——45克。上葯混合置砂鍋內,加水500毫升,煎至100毫升,過濾取液,余渣再加水400毫升,煎至80毫升,過濾取液,與頭煎混合,共180毫升,分3次溫服。 [方三] 炙附子7.5克,白術、茯苓各25克,白芍15克,生芪、五加皮各25克,細辛5克,桂枝7.5克,五味子、甘草各10克,生薑15克。先將葯加水浸泡半小時,水煎煮;首煎沸後慢火煎30分鍾,二煎沸後慢火煎20分鍾,兩煎混合一起。分2次服,每次100毫升,早晚餐後1小時左右服用。 此方為遼寧省老中醫查正明治療風心病驗方。 [方四] 山葯960克,黑芝麻、赤小豆各360克,雞內金30克,炒棗仁480克,柏子仁360克。共研細末,每天早晚飯前服30克,以開水調為糊狀服之。 [方五] 食油、味精、鹽、海帶、苡仁、雞蛋、胡椒粉適量。將海帶洗凈,切條,苡仁洗凈,共放入高壓鍋內,加水將海帶、苡仁燉至極爛,鐵鍋置旺火上,放人食油,將打勻的雞蛋炒熟,即將海帶、苡仁連湯倒入,加鹽、胡椒粉適量,燉煮片刻,起鍋時加味精,即可服食。 強心、利尿、活血、軟堅,適於高血壓、冠心病、風濕性心臟病患者食用。
麻煩採納,謝謝!
5、什麼是心臟病!
心臟病(heart disease)是心臟疾病的總稱,包括風濕性心臟病、先天性心臟病、高血壓性心臟病、冠心病、心肌炎等各種心臟病。臨床實踐表明,手部按摩是防治心臟病有效的輔助方法。 心臟病的分類 一、先天性心臟病 1、可能由於母親在懷孕早期的疾病或服用的葯物有關 2、與遺傳有關 二、後天性心臟病 1、冠狀動脈心臟病:抽煙及糖尿病,高血壓等導致血管硬化狹窄,使血流受阻,易使心肌缺氧而受損. 2、高血壓性心臟病 :動脈性高血壓導致左心室肥大;肺高壓症導致右心室肥大 三、風濕性心臟病 慢性風濕性心臟病主要在風濕熱感染後,心臟瓣膜逐漸病變所導致之異常 四、肺性心臟病 因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等導致肺動脈高血壓症,使得右心室肥大或衰竭 五、心肌病 新陳代謝或荷爾蒙異常的心肌變化等,有時酗酒,葯物亦導致心肌變化 六、 心臟腫瘤 大多為良性腫瘤,以黏液瘤為最常見,原發性心臟惡性腫瘤很少見 七、血管病變 包括高血壓引起之動脈瘤,以及其他免役機能異常引起之血管病變等
6、風濕性心臟病是什麼原因?
風濕熱是兒科常見的危害幼兒生命和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患急性風濕熱時心臟病變尤為突出
7、風濕性心臟病應該吃什麼葯最好
僅供參考
心臟病治療:心臟病患者應該隨身攜帶救心丸。教學視頻指出:心臟病急救可以採用針灸方法:針刺關元、少府。針刺關元一針,心臟就會跳起來。如果不見效,再針刺少府。為了確保萬無一失,二個穴位同時下針。
心刺痛:是有瘀血。針灸巨闕、心俞、少府、神門、勞宮、關元。
心悶痛:是氣阻。針灸公孫、內關、天突、巨闕、關元、肝俞。
公孫、內關、巨闕、關元,治療心刺痛、心悶痛。
短氣:公孫、關元。 中指尖痛:心臟有病,繆刺中沖。
心房纖顫:內關、郄門、大陵、神門、厥陰俞、心俞、膈俞、合谷、太沖。
心動過速:可分為竇性心動過速、室上性心動過速、室性心動過速,一般用針灸治療取得滿意療效的是室上性心動過速。主穴:內關、神門、大陵、厥陰俞、心俞、膈俞。配穴:失眠加百會、
四神聰。煩躁加太沖、三陰交。
心動過緩:內關、郄門、足三里、心俞。
期前收縮:主穴:內關、大陵、神門、厥陰俞、心俞、膈俞。配穴:足三里、膻中、脾俞、百會、四神聰。
傳導阻滯:內關、郄門、足三里、三陰交、心俞。
心臟病可以採用中醫方法進行治療。
(1),血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氣,寸口脈沉而遲,關上小緊數,瓜蔞薤白白酒湯主之。
胸背痛,就是有時候胸痛穿到背部,有時候背痛穿到前胸,但是,不是心痛徹背那麼強,只是微微的隱隱作痛,這是胸中陽氣悶在胸中造成的。這是最輕的症狀。
( 2),胸痹,不得卧,心痛徹背者,瓜蔞薤白半夏湯主之。
這是病情進入第二階段。
(3),胸痹,心中痞氣,氣結在胸,胸滿,脅下逆搶心(橫膈膜炎),枳實薤白桂枝湯主之,人參湯亦主之。
此處的心中是指胃部。枳實薤白桂枝湯針對實症,人參湯針對虛症。
(4),胸痹,胸中氣塞、短氣,茯苓杏仁甘草湯主之,橘枳生薑湯亦主之。
茯苓杏仁甘草湯針對心包周圍有積水,橘枳生薑湯針對濕痰阻到心肺之間。
(5),胸痹緩急者(心臟病隨氣候而變化,風濕性心臟病),薏苡附子散主之。
薏苡仁與炮附子等量打粉口服,日服三次。服量咨詢中醫師,方子說服一湯匙,因為湯匙大小不同。風濕性關節炎如果治療失宜,可累及心臟,引起風濕性心臟病。
薏苡附子散,胸痹是寒造成的,寒,用附子;濕盛,而且,濕在上焦,用薏苡仁。
(6),心中痞,諸逆,心懸痛(心包膜炎),桂枝生薑枳實湯主之。
桂枝生薑枳實湯針對心懸痛。
(7),心痛徹背,背痛徹心(縱膈膜炎),烏頭赤石脂丸主之。
這是最嚴重的心臟病。在臨床上,講課教師使用的是烏梅赤石脂丸。是使用烏頭赤石脂丸,還是使用烏梅赤石脂丸,存在爭議。 建議咨詢針灸師、中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