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為什麼天氣潮濕的時候會「風濕痛」?
輕度風濕,僅風雲變幻前夕抑或陰雨綿綿之際發作,有如可預知天氣陰晴之能,甚是准時。而注意日常保暖(諸如泡腳、避穿露腿裝等)則大有改善。記得孩童時,常聽長輩說,風濕病的元兇即風和濕(也就是潮濕~~),若常淋雨、常吹風、常踩水,將來便會得風濕。依此說法,那常住在潮濕海邊的鄉親們豈不最容易惹上風濕?然,有針對青島海邊居民的調研結果顯示,其發生風濕病的概率並不比其他地區多。那風濕到底與什麼有關呢?何謂風濕?在中醫學上,風濕是由於風、寒、濕、熱侵襲人體,閉阻經絡,氣血運行不暢而導致肌肉、筋骨和關節發生酸痛、麻木和屈伸不利,甚至是關節腫大、灼熱等病徵。有《素問·痹論》曰: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其風氣盛者為行痹,寒氣盛者為痛痹,濕氣盛者為著痹。風濕病,亦稱痹證,與西醫學的風濕類疾病相類同。入春後疾病高發,多衍自冬天體內蓄集的積滯;時至陰雨綿綿,風雨交加。風、寒、濕邪侵襲身體關節經絡,容易出現關節疼痛,四肢僵硬等風濕症狀。若素有風濕舊疾者,則應採取措施防範風濕前來報到。每遇陰雨潮濕天氣,便明顯感到關節隱隱作痛,足以說明風濕病對潮濕寒冷的環境非常敏感!然,知識淵博的徐文兵說,風濕與潮濕有關,但非本因!且聽其道來。有《素問·評熱論》指出風寒濕熱,不得虛,不能獨傷人。故,正虛是風濕發病的內因,是病本;風寒濕熱等六淫外邪入侵,是發病的外在因素,是病標。當正氣不足之時,外來風寒濕熱之邪才可乘虛侵襲肢體關節肌肉,使經脈閉阻不通,而發痹病。So,風濕發病機理與其他疾病一樣,主要是正、邪之間的斗爭,即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邪之所湊,其氣必虛,這是最根本的機理。然,潮濕環境或潮濕生活方式,無疑為風、寒、濕諸邪侵襲人體提供了機會和環境,而潮濕對機體的刺激也會加重類風濕病的反復發作。風濕的誘發因素除了受涼、潮濕容易誘發風濕疾病之外,個人體質、疲勞、營養不良、精神因素等都可能使風濕趁虛而入。譬如有些鄉親們怕冷怕風、吃不了冷食、夏季穿不了短褲短裙等,或長期處於寒冷環境生活或工作,都容易導致寒邪入侵體內指風濕。譬如生活中風吹,雨淋,久座潮濕地或涼地;譬如濕地睡覺或吹電扇、空調均可致患風寒病;疲勞和熱身運動後受涼,寒氣侵入,形成各種疼痛癥候;汗後表皮開受涼,使涼氣入內,阻礙氣血運行,導致疼痛癥候;情緒不好著涼也會引起寒氣入經。糾結的結果:通過這一番糾結,算是明白老一輩們曾經的苦口婆心的告誡了!雖,潮濕不是致風濕的本因,但了解風、寒、濕邪與其的相互關系,並注意日常預防與保健,亦是大有裨益。
2、風濕性肌肉痛?
病情分析:
風濕痛指主要侵犯關節,肌肉,骨骼及關節周圍的軟組織(肌腱,韌帶,滑囊,筋膜等部位)的疾病所引起的局部性或全身性疼痛.其病症屬麻痹症一類,中醫認為是風和濕兩種病邪結合所致的病症.症見有頭痛﹑發熱﹑微汗﹑惡風﹑身重﹑小便不利﹑骨節酸痛﹑不能屈伸等.關節病變除有疼痛外尚伴有腫脹和活動障礙,呈發作與緩解交替的慢性病程.由於患者的血液循環不通暢,導致肌肉或者組織所需要的營養無法通過血液循環來輸送,致使患者肌肉缺少營養而加速老化變得僵硬,嚴重的會導致患者肌肉和血管萎縮,部分患者且可出現關節致殘和內臟功能衰竭.
意見建議:
風濕病患者最怕風冷,潮濕,因此居住的房屋最好向陽,通風,乾燥,保持室內空氣新鮮,床鋪要平整,被褥輕暖乾燥,經常洗曬,尤其是對強直性脊柱炎病人最好睡木板床,床鋪不能安放在風口處,防睡中受涼.洗臉洗手宜用溫水,晚上洗腳,熱水以能浸至踝關節以上為好,時間在一刻鍾左右,可促進下肢血液流暢.
對四肢功能基本消失長期卧床者,應注意幫助經常更換體位,防止發生褥瘡.對手指關節畸形,或肘關節屈伸不利,或兩膝關節及踝關節變形,行走不便者,要及時照顧,處處幫助.
生活護理:
飲食要根據具體病情而有所選擇.風濕病患者的飲食,一般應進高蛋白,高熱量,易消化的食物,少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以及生冷,油膩之物.飲食不可片面,正確對待葯補,食補問題.瓜果,蔬菜,魚肉,雞,鴨均有營養,不可偏食.注意飲食宜忌.
3、長期居住潮濕的環境,會不會 得風濕病
?
4、為什麼潮濕的森林裡的動物不會得風濕性關節炎?而人類在潮濕的地方就會得風濕性關節炎?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不適應潮濕環境的動物,也會得病的,等那些動物,都滅亡後。活下來的,都是適應潮濕環境的動物種類。
5、強直性脊柱炎的疼痛跟氣候有沒有關系????????????
強直性脊柱炎會受天氣變化影響,尤其是寒冷潮濕下雨天,更能影響病情反復發作.一定要注意保暖,別受涼受潮,多到戶外運動,多曬太陽.平時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注意休息不熬夜,保持良好心態,飲食宜清淡忌辛辣生冷食品.
建議選擇具有醫保資質的骨科康復專科醫院,這樣治療更具有針對性,還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康復訓練,對病情的康復有著很大的幫助,醫保收費更合理,也能減輕經濟壓力,希望對你有幫助.
6、風濕性脊柱炎的症狀
(一)全身症狀 絕大多數的強直性脊柱炎發病於青年期,起病往往隱匿;40歲以上發病者少見。女性病變發展緩慢,往往診斷延遲。強直性脊柱炎是一種全身性疾病,可有厭食、低熱、乏力,體重下降和輕度貧血等全身性症狀。 (二)局部表現 1.下腰痛和脊柱僵硬是最為常見的表現。下腰痛發生緩慢,鈍痛狀,講不清痛在什麼地方,有時牽涉至臀部。也可以疼痛很嚴重,集中在骶髂關節附近,放射至髂嵴、股骨大轉子與股後部,一開始疼痛或為雙側,或為單側,但幾個月後都變為雙側性,並出現下腰部僵硬。晨僵是極常見的症狀,可以持續時間長達數小時之久。長期不活動使僵硬更為明顯,病人往往訴說由於僵硬與疼痛,起床十分困難,只能向側方翻身,滾下床沿才能起立。 有些病人疼痛較輕,只有晨僵與腰部肌肉韌帶壓痛點,往往被診斷為「風濕痛」、「纖維織炎」,甚至被認為有「神經官能症」。向腿部有放射痛的還長期被診斷為「腰腿痛」和「坐骨神經痛」。 早期時體征不多,可有輕度腰椎活動受限,但只在過伸或側屈時才能察覺。骶髂關節處可有壓痛,但一般不嚴重,隨著病變進展,骶髂關節處於強直,此時該部位可以完全無痛,而脊柱強硬成為主要體征之一。病員能保持雙膝伸直位時將指尖觸及地板並不能據此而認為腰部並無活動障礙,因為良好的髖關節完全可以起代償作用。檢查脊柱有無強直應該從脊柱的過伸、側屈與旋轉等方面全面檢查。下列方法(Schober試驗)有所幫助:病員直立位時在第5腰椎棘突上作一記號,再在脊柱中線距該記號10cm處作第二個記號。囑病員最大限度前屈脊柱而膝關節保持完全伸直位,在正常情況下,兩點之間距離可增加5cm以上,即可達15cm以上。增加不足4cm,可視為腰椎活動減少。 病變繼續發展便會出現胸椎後凸與頸椎發病。此時診斷比較容易。病員靠壁站立,他的枕部無法觸及牆壁,嚴重時可有重度駝背畸形,病員雙目無法平視,他只能靠屈曲髖與膝才能得以代償。至於頸部表現,一般發病較遲;也有隻限於發展至胸段便不再向上延伸的。少數病員早期即發生頸部症狀,並迅速強直於屈頸位。 2.胸廓擴張度減弱 隨著病變向胸段脊柱發展,肋脊關節受累,此時出現胸痛,並有放射性肋間神經痛。只有少數病人自己發覺吸氣時胸廓不能充分擴張。因肋脊關節強直,在檢查時可發現吸氣時胸廓不能活動而只能靠膈肌呼吸。在正常情況下,最大限度吸氣與呼氣,於第四肋間處的活動度可達5cm以上。不足5cm者應視為胸廓擴張度減弱。早期很少有肺功能削弱的。至後期時,由於重度脊柱後凸與喪失胸廓擴張能力,使肺通氣功能明顯減退。 3.周圍大關節炎症35%的強直性脊柱炎可有周圍關節炎,以髖關節最為常見。通常為雙側性,起病慢,很快出現屈曲攣縮和強直,為保持直立位,往往膝部有代償性屈曲。肩關節為第二個好發部位。偶有膝關節病變。其它關節少有發病。 4.關節外骨骼壓痛點 主要發生在胸肋交界處、棘突、髂嵴、股骨大轉子、脛骨結節、坐骨結節和足跟,有時這些症狀也可以早期出現。 5.骨骼外病變 主要為眼部病變,可有急性葡萄膜炎,發生率可高達25%。心血管疾患有主動脈炎,主動脈瓣關閉不全,心臟擴大,房室傳導阻滯和心包炎等。肺部病變主要為肺上葉進行性纖維化。神經系統病變常為繼發性,有自發性寰枕關節半脫位和馬尾神經受壓表現。後者表現為大小便障礙與會陰部鞍區狀麻木。
7、強直性脊柱炎或風濕?
你好
強直性脊柱炎也屬於風濕病。
根據你的臨床表現你的風濕病是定了,但強直性脊柱炎不能排除。
建議你做骶髂關節核磁檢查。
強直性脊柱炎的中醫治療
在我們沒有治療強直性脊柱炎之前,首先要了解什麼是強直性脊柱炎?強直性脊柱炎簡稱「強脊炎"。
所謂強直性脊柱炎是一種慢性進行性、獨立性、全身免疫性疾病。主要侵犯骶髂關節、髖關節、椎間關節和肋椎關節,早期可以表現為背部、臀部、髖部疼痛為主,最終以脊柱強直而致殘的病症稱強直性脊柱炎。
強直性脊柱炎在中醫被稱為「龜背風」、「竹節風」、「大僂病」、「骨痹」。
強直性脊柱炎的病因是素體陽虛、肝腎陰精虧虛,督脈失榮,又巧遇風、寒、濕三邪乘虛而入,互為因果而犯病。
強直性脊柱炎的主要表現:
本病多見於青少年男性,起病多隱匿,早期可表現為遠端關節疼痛,逐步發展為臀部、髖部、下背部呈間歇性鈍疼,有僵硬感或坐骨神經痛,病程遷延數月或數年後,可突然出現持續性疼痛,甚至較嚴重性疼痛。病人常有晨僵感,在天氣寒冷和潮濕及勞累和感冒時症狀可惡化。
還有些病人可有不明原因的虹膜炎、全身疲勞感、厭食、體重減輕和低熱等症狀。
強直性脊柱炎以脊柱關節受累最為嚴重,但也可累及全身任何關節,形成關節炎。
1·骶髂關節炎:是多數病人首先出現的受累症狀,主要表現為:腿疼、大腿根部疼長放射到一側或兩側臀部,偶爾放射到大腿。
2·腰椎關節炎:多表現為病人背部疼痛不適和運動功能障礙,查體時腰部骨突關節可有直接觸痛,脊旁肌肉明顯痙攣,腰椎脊柱變直或彎曲,不能伸直可並發腰椎病。
3·胸部關節炎:多表現為病人上背部疼痛、胸神經疼痛、胸廓擴張運動受限,吸氣時疼痛明顯。
4·頸椎關節炎:多表現為病人頸部僵直,不能低頭視物,視野受限,看人連軸轉等,可並發頸椎病。
5·周圍關節炎:多表現為肩周炎、髖關節炎等表現。病人可以出現「鴨步」狀態,可並發股骨頭壞死。
以上是強直性脊柱炎的常見臨床表現和體征。最有力的診斷輔助檢查是骶髂關節的X光片,HLA-B27的兩項檢查。
下面重點介紹一下強直性脊柱炎的治療。
西醫目前尚無阻止本病進展的有效療法,最好的葯物是免疫制劑,但副作用相當大,尤其是對肝臟、腎臟的損害比較明顯;在沒有治療好這個病之前,又給患者增加了新的病症,這對於患者來說無疑就是雪上加霜。
根據我多年的臨床經驗,目前中醫對強直性脊柱炎的治療療效確切,能夠及時控制病情,解除疼痛,減少致殘,恢復關節功能。對於強直性脊柱炎的中醫治療,及時積極妥善的早期治療與取得患者的密切配合,這對今後病情的穩定、預防和發展、畸形至關重要。
強直性脊柱炎在中醫分三種證候:1·腎虛督寒證 2·肝腎兩虛筋骨失榮證 3·督脈邪壅久郁化熱證
我根據強直性脊柱炎三種不同的證候、不同症狀、不同表現,運用付氏中葯換血療法對不同的病人進行辯證論治,經過一到兩個療程的治療後,強直性脊柱炎患者的症狀被控制,疼痛得到緩解,病情得到明顯的好轉;經過四五個療程的治療後,患者可達到臨床治癒。
本人根據多年的強直性脊柱炎治療經驗,總結出一套針對強直性脊柱炎患者的三字經:
站要立、坐要直、卧要板、忌用枕、防外感、注保暖、多營養、適休息、多鍛煉、治要早、心要寬、病可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