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風濕 > 薏米去風濕最好的辦法

薏米去風濕最好的辦法

發布時間:2020-11-11 00:16:35

1、風濕病人能吃薏米嗎

你好 可以吃的 一般認為薏米紅豆粥是去濕的,像風濕病人飲食調養很重要,適當合理的飲食可以增強體質的。<br><br>風濕病人應選用高蛋白、高維生素及容易消化的食物,平時要注意保暖 適當活動關節。

2、用薏米可以治療哪些疾病?

薏米500克,桑寄生、當歸身、川續斷、蒼術(米泔水浸炒)各200克,分作16份,水煎服,可治風濕痛、肢體抄麻痹、腰脊軟痛等症。

薏米裝紗布袋,放沙鍋中與黃酒同煮,飲酒適量,可治風濕痛、健脾胃、強筋骨。

薏米500克杵碎,放沙鍋中,加水1500毫升,煎至500毫升,取適量每日服,可治肺結核百、咳膿血。

薏米30克,與百合、川貝、白芨各15克水煎服,可治肺結核。

薏米30克、玉米須30克、白茅根15克水煎,去渣加紅糖食用,可治全身浮腫、尿度少色黃、口苦口黏、心煩口渴、大便不爽等症。

大便燥結、滑精、津液不足、小便多等症忌用;、孕婦忌用。

3、薏米怎麼吃祛濕效果最好

薏苡仁又名薏米,是葯食兩用的常用葯材之一。薏苡仁葯用最早記載在《神農本草經》,認為薏苡仁擅長治療風濕痹痛,能夠下氣除濕,長期服用還可以 輕身益氣。中醫認為,薏苡仁味甘、淡,性涼,歸脾胃肺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除痹、清熱排膿的功效。所以,老廣家裡都會有薏米,用來煮粥、煲湯,健脾利濕。

薏米祛濕效果最好的食用方法:
1、薏苡仁粥
材料:薏苡仁15克,粳米50克,二者洗凈一同放入砂鍋,加適量清水,大火煮沸,小火熬煮成粥。
功效:具有健脾祛濕的功效。適用於脾虛腹瀉、脾虛水腫、關節疼痛。

2、薏苡仁冬瓜豬肉湯
材料:薏苡仁10克,扁豆10克,陳皮5克,冬瓜(連皮)500克,豬肉400克,生薑適量。豬肉洗凈切塊、焯去血水備用。薏苡仁、扁豆、陳皮洗凈,冬瓜(連皮)洗凈切塊,生薑切片。上述用料一同放入砂鍋,加適量清水,大火煮沸,小火熬煮1.5小時,調入精鹽即成。
功效:具有健脾祛濕的功效。

3、薏苡仁八寶粥
材料:薏苡仁10克,紅棗5枚,白扁豆10克,蓮子肉10克,核桃仁10克,桂圓肉10克,糯米100克,紅糖適量。上述用料洗凈一同放入砂鍋,加適量清水,大火煮沸,小火熬煮成粥,調入紅糖即成。
功效:具有健脾開胃、益氣養血的功效。適用於脾虛體質或脾胃虛弱、食納不香、心煩失眠的人群食用。

4、薏苡仁赤豆鯽魚湯
材料:薏苡仁30克,赤小豆30克,陳皮5克,生薑3片,鯽魚1條(約400克)。鯽魚去鱗及腸肚,洗凈,入油鍋煎熟備用。薏苡仁、赤小豆、陳皮、生薑洗凈,與鯽魚一同放入砂鍋,加適量清水,大火煮沸,小火熬煮1-1.5小時,加入適量料酒,煮沸片刻後即可食用。
功效:具有健脾、祛濕、消腫的功效。適用於脾虛水腫、腳氣浮腫的人群食用。

5、薏苡仁車前草飲
材料:薏苡仁10克,車前草15克(鮮品30克)。上2味洗凈,放入砂鍋,加適量清水,大火煮沸,小火熬煮20分鍾,去渣留汁,當茶飲用。
功效:適用於濕熱腹瀉、泌尿系感染等人群食用。

6、芡實蓮子薏米湯
原料:排骨500克,芡實30克,蓮子20克,薏米30克,陳皮5克,姜1小塊。
做法:1、先把芡實、蓮子和薏米等,用清水洗凈,然後,隔夜浸泡備用;
2、小排洗凈後,剁成小塊,再放入沸水中焯去血水;
3、陳皮用溫水洗凈並泡軟後,切成絲備用;姜洗盡切成絲備用;
4、把處理干凈的排骨,以及事先浸泡一夜的芡實、蓮子和薏米一起放入燉鍋中,同時放入陳皮絲和姜絲,大火煮沸,改成小火燉兩個小時左右。最後加鹽調味即可食用。

4、薏米和紅豆真的對風濕有好處嗎

有好處。
薏仁在中醫葯裡面有著一定的消炎、鎮痛作用,而類風濕性關節炎的一些症狀往往是出現發炎,疼痛,所以日常生活中多吃一些薏仁會對病情有很大的幫助。
薏仁對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腫痛很有功效。飲用薏仁、紅豆湯或煮水都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和水分的代謝,也就是利濕。對慢性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患者,也很有功效。而砂仁、綠豆等也是不錯的選擇。
要看體內濕氣重不重並不難,除了根據疾病狀況判斷外,如果你發現自己的大便不成形,很可能就是體內濕氣太重。此外,可以適當吃點花椒、胡椒、辣椒等辛溫的食物以化濕。盡量不要食用寒涼的食物,如冰凍食物,因為外界環境越熱,人體內就越寒,寒涼的食物可能會加重病情,像冰凍果汁、綠豆湯等,最好溫熱了再喝。
關節炎患者還應注意,酷暑難當時,不可睡在當風之處,或者露宿達旦;夏日也不宜席地而卧,以防涼氣侵入,影響筋骨。外出突遭雨淋者,應立即用干毛巾擦乾身體,擦至皮膚潮紅發熱之後,再用溫水洗凈換上乾燥衣服,切勿潮濕之衣服剛脫下,馬上用熱水洗澡;在夏季勞動後大汗淋漓,亦不可馬上用冷水沖洗或入池游泳,以防寒濕之氣入侵。房屋地勢低而潮濕者,更應注意,平時可用石灰灑於牆邊屋角,床上被褥在晴天宜經常曝曬,以祛潮氣。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多多的注意一些細節上的問題。

5、薏米和那種搭配煮燙去風濕

?

6、薏米怎麼吃才能去濕邪 詳細

薏米怎麼吃才能祛除濕邪 濕邪之症不可小覷 濕邪,可說是現代人健康的最大敵人之一,10 個人里有八九個人有濕邪潛伏。這是因為現代人運動量越來越小,體內陰盛陽虛,從而濕邪內郁。 加之人們飲食上偏愛辛辣、味重,還有甜的口味,這些肥甘厚膩食物過多攝取,影響人的脾胃運化功能,當脾胃沒有辦法把所有東西都轉化為人體能夠利用的營養成分的時候,那些沒有被轉化的東西,就變成中醫認為的濕邪,留在體內,導致渾身發沉、無力、倦怠以及愛睡覺等症狀的發生。 另外,熬夜等各種不良生活方式易損耗腎精,腎精損傷多了,腎陽就不足,從而也導致了濕邪存留在各種組織器官中。夏季誘因較多,因此也是濕邪集中爆發的季節。 據中醫介紹,脾是負責運化水濕的,但若是脾虛了濕邪又會困脾。當一個人脾虛濕盛時,水分無法及時排除體外,就造成水腫;如果濕邪停在胃腸,即導致大 便稀溏、腹瀉;濕邪向下發展便生成腳氣,流注關節則四肢腫脹疼痛、屈伸不利;濕邪還有穢濁的特點,「濁」就是混濁,例如有種病症叫淋濁,就是小便混濁不 清,另外女性帶下白濁,也是濕濁的體現。因此,中醫專家都一致認為,現代的慢性疾病及癌症等都與濕邪有關。 如果你有晚上睡覺流口水的習慣,或者總是發現大便糖稀甚至不成形,就要警惕濕邪的危害。 「糧葯」薏米清熱利濕 薏米為什麼能夠祛濕呢?這是因為薏米是入脾的,可以健脾除濕。按葯材的性味,中醫里的祛濕葯,或是辛香溫燥,或是甘淡滲利。辛香溫燥的如陳皮,可以燥濕 化痰,這就好比架起火把水烘乾。這樣有好處也有壞處,好處就是濕除得快,壞處就是「火」若大了,很有可能把壺燒干。 薏米則味甘淡,滲利即利水滲濕,像疏通水道一樣將水排走。一般性屬寒涼,和作為果實、種子及質重的葯物多為沉降葯,沉降則能滲利。薏米性涼而沉降, 是常用的利水滲濕葯。正如《本草正》里說:「薏苡,味甘淡,氣微涼,性微降而滲,故能去濕利水。」相比燥濕,薏米的特點就是滲濕、安全。最重要的是,濕邪 表現各異,應對它們的方法也不盡相同,但薏米在祛濕除濕上應用更為廣泛。 很多人知道薏米可以祛濕,卻不了解生薏米與中葯炒制的熟薏米效果是不相同的。 生薏米偏寒涼,利水滲濕最在行,可以去濕除風、清熱排膿、除痹止痛,對小便不利、水腫、腳氣和風濕疼痛等效果顯著。 炒薏米是取凈薏米用文火炒,至微黃色、鼓起時取出,放涼,略有焦斑,微香。在中葯泡製方法里,還有一種是將葯物與麥麩拌炒,即麩炒薏米。鍋熱後先撒 入麥麩,用量為薏米的十分之一,加熱到冒煙時,加入凈薏米,炒至表面呈黃色鼓起時取出,篩去麥麩後放涼,略有香氣。此香氣根據中葯炒製程度的不同,又分為 炒黃、炒焦和炒炭。炒黃就是指用文火炒到葯材固有的香氣,或鼓起、爆裂時為度。炒黃能緩和葯的過偏之性,同時散發的香氣,還有理氣解郁的作用。 熟薏米可以自己動手炒,也可以去中葯店買。共同點都是葯性平和,擅長健脾止瀉,是治療脾虛濕盛泄瀉的良葯。不同是炒薏米比麩炒的除濕效果好,健脾滲濕。 比如有的人容易拉肚子,知道薏米能治療脾虛泄瀉,經常煮薏米湯喝,卻不見效果,這是因為用的生薏米性偏涼,如果用炒過的薏米煮粥或取一匙泡茶喝,效果就很明顯了。麩炒的比單純炒薏米健脾作用更突出。 中醫認為,具有補脾作用的葯物,經過麩炒可增強療效,緩和某些作用猛烈的葯物葯性。如果是脾胃不好,總是吃不下東西,要麼吃點食物就腹脹,總覺得不舒服,在稀飯里加一把麩炒薏米一起煮著吃,就能有效緩解食少、腹脹。 會吃才能有效果 人們平時食用薏米時,多半是直接煮湯煮粥服食。 還可以用薏米燉冬瓜。由於冬瓜味甘淡而性寒,功效以利水消腫著稱,是治療浮腫和減肥瘦身的佳品,和薏米配伍一起食用,就像物理學上的同向合力,作用 更大。這道湯的最大功效就是利濕、消腫、減肥,對於有浮腫症狀和多濕體胖的人很適用,同時對四肢關節疼痛、屈伸不利和白帶多而混濁有一定療效。冬瓜性寒, 因此在與薏米燉湯的時候,一定要加入能驅散寒氣的蔥和姜。 薏米煮豬肺,既能補肺止渴,又能健脾利水。豬肺1 個,薏米30 克,調料適量。製作時,將薏米洗凈搗碎為末。將豬肺洗凈,洗時把清水灌入肺管中,輕輕 用手拍打豬肺,倒出臟水,再灌再拍,如此多次,直至肺呈白色為止。鍋內加水適 量,下薏米與豬肺,先用旺火煮沸,除去湯面的浮沫,改用微火煮至豬肺極爛為 度,根據口味調味後即成。食肺喝湯,佐餐服食。 營養專家提醒,淘洗薏米的時候要注意,先用冷水輕輕淘洗,不要用力揉搓,由於薏米較堅韌,難以煮熟,因此煮前需浸泡2-3 小時。泡米用的水要與米同煮,不能丟棄,這樣可以避免薏米中所含的營養物質在浸泡中受到損失。

7、薏苡仁熬水喝冶風濕嗎

風濕、痛風治療

痛風是由於嘌呤代謝發生障礙,血液和組織中積聚大量尿酸和尿酸鹽而引起。症狀是手指、腳趾、膝、肘等關節疼痛腫脹,甚至變形。
痛風,是由於長期在風濕寒的環境下而導致的;因此,應該遠離風濕寒的環境,生活在相對溫暖乾燥的環境下。痛風,可以少吃酸性食品,少攝入鹽;吃海鮮喝啤酒,會導致痛風。
教學視頻指出:

中醫的歷節病,起因都是肝腎兩虛,病在筋骨之間游盪,類似於西醫的痛風、風濕病。臨床上,按照症狀分為三種:

(1)風痹,症狀是又麻又痛:風濕相摶,骨節疼痛,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則痛劇,汗出短氣,小便不利,惡風不欲去衣,或身微腫,甘草附子湯主之。

(2)血痹,症狀是麻而不痛:血痹,陰陽俱微,寸口關上微,尺中小緊,外證身體不仁,如風痹症,黃芪桂枝五物湯主之。

(3)歷節,症狀是但痛不麻:諸肢節疼痛,身體尪羸,腳腫如脫,頭眩短氣,溫溫欲吐,桂枝芍葯知母湯主之。針對膝蓋痛。

病歷節,不可屈伸,疼痛,烏頭湯主之。毒性大,嚴格按照要求製作使用,心臟病患者不能使用。
 咨詢中醫師。

與薏米去風濕最好的辦法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