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徹底確診或排除類風濕?
檢測指標中的抗「O」就是抗鏈球菌溶血素醫學上簡稱為O。溶血性鏈球菌產生的一種代謝產物能溶解人體內的紅細胞,所以這種產物被取名為「O」溶血素,如果人體感染了溶血性鏈球菌後,「O」溶血素在體內作為一種抗原物質存在。
在醫學上醫生們為了測定這種能中和鏈球菌溶血素「O」的抗體含量,他們就會稱為抗鏈球菌溶血素「O」試驗。而通過這項實驗所檢測到的數值就是我們很多的患者朋友在檢查單子上所見到的抗「O」。
所以說,抗「O」的升高只是提示了感染過這種細菌,而這種細菌是呼吸系統感染最常見的,成人90%以上都會感染過,如果患者出現了持續發燒盜汗、疲倦乏力、關節痛等症狀才,尤其出現在兒童時一定要引起重視,這時要積極診治。
類風濕因子參考值在0-20之間,但是由於各個醫院所用的檢驗儀器不一樣,其參考值范圍會有所不同。
風濕類風濕的常見臨床表現有關節疼痛和壓痛,晨起或休息較長時間後,關節呈膠粘樣僵硬感,活動後方能緩解或消失,關節畸形和功能障礙等。建議去到正規醫院綜合診斷。
2、應該如何判斷患了類風濕?
以下為風濕病症狀,可先初步判斷再去醫院確定。
1、晨僵
這是風濕病症的一個重要的體現,是我們可以判斷風濕發病的一個重要的體征特點。患者晨起或休息較長時間後,關節呈膠粘樣僵硬感,活動後方能緩解或消失。晨僵在類風濕關節炎中最為突出,可以持續數小時,在其他關節炎則持續時間較短。
2、關節畸形
關節的健康受損是風濕帶給患者的最大困擾,在病情嚴重的時候患者的關節會出現功能障礙,在生活中關節的活動范圍會受到限制,如膝不能完全伸直,手的掌指關節有尺側偏斜,關節半脫位等,這些改變都與軟骨和骨遭破壞有關。隨著病情的惡化,風濕患者的關節還會出現一定的變形,給患者造成身體和精神的雙重巨大打擊。
3、關節腫脹和壓痛
這是風濕在發作的時候會給患者造成的典型的症狀表現,會對患者的生活產生嚴重的不良影響。關節腫脹和壓痛往往出現在有疼痛的關節,是滑膜炎或周圍軟組織炎的體征,其程度因炎症輕重不同而異。可由關節腔積液或滑膜肥厚所致。骨性增生性肥大則多見於骨性關節炎。
4、乏力
由於乏力常與其他症狀一起出現,例如,疼痛、晨僵、疲勞等,因此患者有時會分辨不清什麼是乏力。在患者無法完成行走、咀嚼、吞咽等動作時,患者才會發現自己出現了乏力的症狀。乏力是否對稱、是中軸性還是外周性分布,對疾病的鑒別診斷非常有用。
3、請問如何診斷早期的類風濕關節炎,我母親關節疼,查的血沉有些高,不知道是不是類風濕
臨床上出現單關節或不對稱的大關節炎可能是類風濕關節炎的早期,是類風濕關節炎發病的早期階段,此時類風濕因子可能陰性,不夠判斷標准,抗角質蛋白抗體是一種抗鼠食管角質層的抗體,在早期類風濕行關節炎患者中其陽性率達到40%左右,此外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的核周因子抗體對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早期診斷較為敏感。同時行關節穿刺做關節液檢查及關節鏡的滑膜活檢等都有助於不典型關節炎的診斷。至於血沉有些高還需要結合患者的臨床表現和其他的實驗室檢查才能肯定是不是類風濕關節炎。
4、膝蓋疼是否是風濕,如何判斷?
您好,我是風濕科臨床醫生,單純膝關節疼痛完全不能說明是類風濕關節炎。請注意觀察病情,如果出現四肢多關節腫痛,注意是腫痛,請及時就診於正規風濕科。
還有,風濕是一類疾病的總稱,不是說關節疼就是風濕,也不是說風濕就是關節疼,其實你說的應該是類風濕關節炎,而這個病根本的病理改變是滑膜炎和血管炎。
暫注意保暖,避免受涼。
有問題請及時與我聯系,用戶資料裡面有我的聯系方式。
5、怎樣判斷是不是有風濕病
你好,患者可根據自己的病情選擇其整體或局部鍛煉的種類或方式,有計劃的實施。如:太極拳、輕體操、散步、慢跑、快步走、爬樓梯等,要根據自己的關節障礙程度酌情選用,不要強求。鍛煉要量力而行,關節活動度的鍛煉是非常重要的。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首先受到破壞的就是關節,而關節的融合強直是患者致殘的主要原因。
6、怎麼判斷得了類風濕性關節炎?
1.骨關節炎
多見於中、老年人,起病過程大多緩慢。手、膝、髖及脊柱關節易受累,而掌指、腕及其他關節較少受累。病情通常隨活動而加重或因休息而減輕。晨僵時間多小於半小時。雙手受累時查體可見Heberden和Bouchard結節,膝關節可觸及摩擦感。不伴有皮下結節及血管炎等關節外表現。類風濕因子多為陰性,少數老年患者可有低滴度陽性。
2.銀屑病關節炎
銀屑病關節炎的多關節炎型和類風濕關節炎很相似。但本病患者有特徵性銀屑疹或指甲病變,或伴有銀屑病家族史。常累及遠端指間關節,早期多為非對稱性分布,血清類風濕因子等抗體為陰性。
3.強直性脊柱炎
本病以青年男性多發,以中軸關節如骶髂及脊柱關節受累為主,雖有外周關節病變,但多表現為下肢大關節,為非對稱性的腫脹和疼痛,並常伴有棘突、大轉子、跟腱、脊肋關節等肌腱和韌帶附著點疼痛。關節外表現多為虹膜睫狀體炎、心臟傳導阻滯障礙及主動脈瓣閉鎖不全等。X線片可見骶髂關節侵襲、破壞或融合,患者類風濕因子陰性,並且多為HLA-B27抗原陽性。本病有更為明顯的家族發病傾向。
4.系統性紅斑狼瘡
本病患者在病程早期可出現雙手或腕關節的關節炎表現,但患者常伴有發熱、疲乏、口腔潰瘍、皮疹、血細胞減少、蛋白尿或抗核抗體陽性等狼瘡特異性、多系統表現,而關節炎較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程度輕,不出現關節畸形。實驗室檢查可發現多種自身抗體。
5.反應性關節炎
本病起病急,發病前常有腸道或泌尿道感染史。以大關節(尤其下肢關節)非對稱性受累為主,一般無對稱性手指近端指間關節、腕關節等小關節受累。可伴有眼炎、尿道炎、龜頭炎及發熱等,HLA-B27可呈陽性而類風濕因子陰性,患者可出現非對稱性骶髂關節炎的X線改變。
7、如何判斷自己得了類風濕?
類風濕關節炎這個疾病有自己的特點,當一個青中年女性出現了腕關節,以及近端指間關節和掌指關節的腫脹疼痛,一般首先需要排除類風濕關節炎,因為類風濕關節炎的特點就是常見於青中年女性,累及到腕關節近端指間關節,掌指關節,化驗類風濕因子陽性,做x線片檢查可以發現骨質疏鬆或者是關節間隙狹窄,當符合上述特點,並且患者的病程超過六周以後就可以考慮類風濕關節炎。
當然,並不是所有符合這種特點的關節炎都一定是類風濕關節炎,比如系統性紅斑狼瘡,肝臟綜合征或其他風濕系統疾病也可以引起類似的症狀。還有一些老年人出現了手腕關節的腫痛或者是膝關節,踝關節受累,通過化驗檢查有時候可能也是類風濕關節炎。
所以如何判斷得類風濕關節炎,還是需要患者到正規的醫院風濕免疫科就診,讓醫師通過專業的能力進行診斷。患者一旦明確診斷類風濕關節炎以後,一定要積極的配合醫生進行治療,才能夠避免出現致殘。
8、怎麼判斷是否得了類風濕發作,看看哪些表現為風濕發作?
如果關節總會隱隱作痛,感覺雙腿無力,走路很吃力,按壓肌肉會感覺特別的酸痛說明類風濕發作了。對於每個人來說,關節的存在是很重要的。但是關節也很脆弱,如果我們沒有保護好,外力傷害到關節,不僅會出現不適,而且會影響生活和工作,更糟糕的還是導致腿部風濕病。類風濕病是一種關節疾病,得了類風濕病後,會影響人的健康,並對身體造成疼痛。如果出現類風濕病的症狀,一定要在第一時間去正規醫院就診,避免類風濕病的惡化。
類風濕病的出現給病人的生活帶來了很多不便,當發作時,病人的關節總會隱隱作痛,在疼痛開始時很多病人都能接受。然而,當疾病發展到中期,疼痛將繼續加劇。當關節拉扯神經系統時,引起背部和腰部疼痛。當病人想要活動雙腿時,會發現有一種無力的感覺,走路很困難,病人總是靠很大的力氣才能走路。
當按壓肌肉時,可以感覺到特別的酸疼,使病人感到狠痛苦。病情比較嚴重的,工作和休息都受到影響,睡眠不好,飲食也不好吃,工作注意力也不集中。隨著病情不斷發展,肌酐也在上升,此時肌源性也會受到損傷。天氣變化時關節就會出現紅腫,皮膚變紅。但是腫脹的情況還算比較好,一般不嚴重。當接觸到冰涼的東西的時候,皮膚最初會變白,然後變成紫色,關節感覺麻木,病人會感到難以忍受的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