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風濕 > 風濕骨疾病

風濕骨疾病

發布時間:2020-11-10 10:44:00

1、風濕怎麼回事?

病情分析:
中醫病因病機
1.先天不足,腎精虧虛:先天稟賦不足,外邪乘虛葡人;或病久陰血暗耗,陰虛血少,成為發病的內在基礎,或房勞過度,腎精不足,水虧於下,火炎於上,陰水消爍,真陰愈耗。

2. 外感寒濕,痹阻經絡:由於居住潮濕,涉水冒雨,冷熱交錯等原因,風、寒、濕邪乘虛侵入,痹阻經絡,流注關節,發為本病。
3. 風寒濕邪,郁而化熱:風寒濕邪,流連不去,郁閉陽氣日久,郁而化熱化火,變生熱毒,阻滯血脈,流注關節而發病。
4. 濕熱內蘊,痰瘀阻滯:濕熱瘀相互蘊結,阻於經脈,氣血瘀滯,阻遏氣機,終致濕熱痰瘀痹阻經絡,流注骨節而成本病。

5. 濕熱傷陰,陰虛血熱:濕熱內生,蘊結為毒,攻注骨節,或邪熱灼傷血脈,或熱傷陰津,血脈干澀,均可導致血瘀。
風濕的危害:
1、一般來說,感染是主要的風濕病因,但是在臨床調查的結果來看在患者的急性發病期風濕的症狀會表現為扁桃體炎、咽峽炎等上呼吸道感染,在上呼吸道感染和急性風濕熱發作之間有一段潛伏、緩解和靜止的期間,約為1~4周。這是常見的風濕的危害。
2、通常風濕給患者帶來的危害都是錯綜發生的,不容易治療。具體的症狀表現包括心臟炎、關節炎、舞蹈病、皮下小結和環形紅斑,都是常見的風濕的危害。通過一些診斷檢查可以發現,心電圖PR間期延長,血液中急性反應物的出現,包括血沉增快,C反應蛋白陽性。
3、風濕的危害有許多,每個症狀的出現都是阻礙患者康復的嚴重絆腳石。常見的症狀有發熱、多汗、乏力、食慾不振、體重減輕以及受損害器官的症狀。如有心臟炎時,可有心悸、氣短、胸悶,甚至出現蒼白、煩躁等。有關節炎時,可有關節紅腫、遊走性疼痛、活動不利等。
指導建議:
如果患有風濕病要及時就醫, 中醫治療風濕病效果好,到當地中醫院就診。

2、風濕有幾種各有什麼特點各有什麼危害?

類風濕性關節炎骨與軟骨的破壞: 類風濕性關節炎骨與軟骨的破壞:類風濕性關節炎與其他炎症性關節病不同之處在於其滑膜有過度增生的傾向,並可對與滑膜接觸的局部軟骨與骨,產生侵蝕作用。多種機制參與了這一過程。軟骨與骨並不是組織遭到破壞的惟一目標,軟骨細胞和破骨細胞也參與了組織細胞外間質的丟失過程,而且類風濕性關節炎關節破壞的目標還包括韌帶肌腱。 (1)軟骨破壞的機制:關節軟骨是由大量的間質和少量的軟骨細胞組成的。其中,膠原纖維、蛋白多糖、水等組成軟骨間質。軟骨細胞可合成並分泌膠原蛋白、蛋白多糖以及其他作用於間質的蛋白。類風濕性關節炎軟骨的破壞主要是指細胞間質的降解,這一過程實際上是間質被水解蛋白酶消化的過程。 (2)局部骨侵蝕的機制: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放射學的改變包括近關節處出現骨質減少、軟骨下骨的局灶性骨侵蝕和血管翳侵襲關節邊緣。已有多項研究表明,有關局部的骨侵蝕隨著疾病的進展而加重,一般來說與疾病的嚴重程度相關。 (3)各種類型的細胞在類風濕性關節炎關節破壞中的作用:在類風濕性關節炎早期,由於滑膜襯里層細胞數量的增多和細胞形態的肥大造成滑膜增厚。促炎症性細胞因子IL-1 和腫瘤壞死因子-α刺激黏附分子在內皮細胞的表達,並增加招募嗜中性粒細胞進入關節腔。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並發症: 1.惡性類風濕關節炎(MRA) 指動脈炎可引起梗死性病變、雷諾現象,進一步發展可引起指尖壞死、脫落。病情嚴重者可發生與結節性多動脈炎難以區分的全身壞死性動脈炎,其預後不好。 2.本病侵犯心臟可引起心包炎、心肌炎、心瓣膜炎。也有的由於類風濕結節引起心臟傳導障礙(尤其是束支傳導阻滯)。個別病例可出現縮窄性心包炎。 3. 病情嚴重者嗜酸粒細胞升高。部分病人可合並腎臟損害,多數出現葯物性消化道黏膜病變。脊髓病變多繼發於頸椎滑膜關節病,有時可繼發於神經炎性肌萎縮。類風濕性胸腔滲出液可並發胸膜炎。若病變發展,結節可融合成空洞,有時可引起氣胸或慢性支氣管胸膜瘺。 4.少數無痛性結節病變潰破後引起眼球穿孔。也有的合並虹膜炎、脈絡膜炎、乾性角膜結膜炎。

3、風濕性疾病由什麼原因導致的?有哪些危害和表現?

首先風濕是一大類疾病統稱,它指以關節,骨,滑膜,肌肉,韌帶,筋膜疼痛為主要症狀的一組疾病,細分起碼100多種病。

中醫風濕是指風寒濕氣侵襲人體,致使氣血遠行不暢引起的肌肉關節麻木疼痛,區伸不利或腫大。我簡單從這個疾病討論一下造成風濕的病因,廣義上病因分以下幾類,免疫,感染,遺傳,內分泌四大方面,風濕病常見症狀疼痛,僵硬,腫脹,疲勞乏力,那麼風濕病是由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風濕病是多半屬於自身免疫性疾病,所謂免疫即是排它反應,舉個簡單例子,你感染了溶血鏈球菌,那麼身體自然會產生一種抵抗這個細菌毒素的抗體,這個抗體與毒素結合,形成免疫復合物,風濕則是機體在各種因素影響下,造成免疫功能紊亂,對自身組織產生抗體,產生物理化學改變,繼而以影響骨關節結締組織,刺激產生過多炎症分子,導致關節炎發生,出現骨關節腫痛,病在關節,其實是個全身性疾病。

那麼生活中受涼,居住在受潮陰暗地,機體抵抗力下降,勞累,缺乏鍛煉這個都是導致風濕重要原因,知道了原因,生活中針對病因進行預防,可以顯著降低發病率。 

4、風濕骨痛患者吃什麼好

?風濕性關節炎是頑固性風濕病,病程漫長,對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極大幹擾。風濕病的治療需要長期堅持才能取得療效。但是,只有治療往往是不夠的,還需要配合合理的飲食,才有利於病情的發展,那麼呢?下面來看看深圳景田醫院中醫專家的介紹。 風濕骨痛吃患者什麼好? 深圳景田醫院中醫專家介紹,風濕骨痛吃患者以素食為主,飯後宜食用水果100克左右,水果應根據個人飲食習慣和病情決定。要合理膳食,注意過食高蛋白、高維生素、中脂肪、中熱能、低糖、低鹽,少量多餐、少刺激性食物。烹調食物要色、香、味均佳,且易消化。 1、蔬菜選用綠葉菜、西紅柿、蘿卜、芹菜、韭菜、香菜、木瓜、黃瓜、豆芽、土豆、紫菜、海帶、黑木耳、洋蔥等。 2、動物肉類選用蛇肉、狗肉、羊肉、牛肉、魚肉等。適量多食動物血、蛋、魚、蝦等。 3、食營養要全面,不要忌口和偏食,一些食物應限量,但不是忌食,如牛奶、羊奶、奶糖、乾酪、巧克力、花生、小米等,少食肥肉、高動作脂肪和高膽固醇食物,少食用甜食,少飲酒和咖啡、茶等飲料。 4、膳食中糖類、蛋白和脂肪的比例以3 :2 :1為合適。 5、多用植物油,如色拉油、玉米油、橄欖油、葵花籽油、豆油、菜子油等。植、動物油比例2 :1為宜。 6、飲食熱能分配以早餐30% 、午餐40% 、下午餐10% 、晚餐20%為合適。 風濕骨痛是一種慢性的疾病,同時也是免疫性疾病,特點是關節滑膜發炎。風濕的發病原因有很多種,所以會表現出不同的症狀。針對不同的症狀調整風濕骨痛的飲食結構會給風濕骨痛的治療起到很大的輔助作用。這也是大多數患者所關心的問題。 ?深圳中醫醫院專家表示,風濕骨痛患者一般宜進高蛋白、高熱量、易消化的食物,少食辛辣刺激及生冷、油膩之物。

5、什麼是風濕病?

6、引起風濕骨病的原因有哪些?

引起風濕骨病的原因:

受涼、受潮、受寒,還有勞累、精神創傷、營養不良、外傷等都是本病的誘發因素。

生活沒有節制,吸煙、飲酒、作息沒有規律,過度的勞累都可以引發風濕病。

就是跟內分泌因素也有關系。

與濫用葯物還有環境污染也有一定的關系。

與人體自身的免疫功能也有關系。

與感染也有一定的關系。

平時可用祛風濕、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的中葯內服或者外用,如川烏、草烏、紅花、一支蒿、苦參,來緩解症狀。

7、風濕病分為哪幾類?

從病因學、組織學、病理學、生物化學、遺傳學、免疫學以及臨床醫學等不同角度對風濕病進行歸納後分為10 大類,包括100 余種風濕病。這樣既表達了風濕病的系統性和完整性,又突出了各類疾病的臨床特點和相互關系,更便於臨床實用,以糾正「風濕病就是單一的關節痛」的錯誤概念。下面把風濕病分為10 大類進行簡單的列名介紹。

(1)彌漫性結締組織病

①類風濕性關節炎。

②幼年類風濕性關節炎。全身型發病;多關節發病;少關節發病。

③系統性紅斑狼瘡。

④系統性硬化症。

⑤多發性肌炎與皮肌炎。

⑥壞死性血管炎及其他血管疾病。結節性多動脈炎;過敏性血管炎;肉芽腫性動脈炎;巨細胞動脈炎;黏膜皮膚淋巴結綜合征;白塞氏病;冷球蛋白血症。

⑦乾燥綜合征。

⑧重疊綜合征。

⑨其他。風濕性多肌痛症;脂膜炎;結節性紅斑;復發性多軟骨炎;彌漫性嗜酸性細胞增多性筋膜炎;成人發病型Still 病。

(2)與脊柱炎相關的風濕病

①強直性脊柱炎。

②瑞特氏綜合征。

③銀屑病關節炎。

④與慢性炎性腸病有關的關節炎。

(3)退行性關節病(骨關節痛、骨關節炎)

①原發性(包括侵蝕性骨關節炎)。

②繼發性。

(4)與感染因素有關的風濕病

①直接原因。

細菌性。革蘭陽性球菌(葡萄球菌及其他);革蘭陰性球菌(淋球菌及其他);革蘭陽性桿菌;分枝桿菌;螺旋體包括萊姆病;其他,包括麻風和支原體。病毒性(包括肝炎)、真菌性、寄生蟲性、原因不明及可疑的(Whipple)病。

②間接原因(反應性)。

細菌性。急性風濕熱;亞急性細菌性心內膜炎;腸道短路術後;痢疾後(志賀氏菌、耶爾森氏菌);其他感染後。

病毒性(乙型肝炎)、免疫接種後、其他感染因素。

(5)與風濕狀態有關的代謝性和內分泌病

①結晶引起的疾病。

單鈉尿酸鹽(痛風)。雷諾氏綜合征;尿嘌呤酸核糖基轉移酶活性增強;與其他紊亂有關的(Sicklecell)病;與葯物有關;鉛中毒;腎功能不全;原因不明的。

雙水焦磷酸鈣假性痛風(軟骨鈣沉著症)。假性痛風;假性類風濕性關節炎;假性骨性關節炎伴有反復急性發作;假性骨性關節炎不伴急性關節炎發作;無症狀型,易患膝內翻與腕部不適;假性神經病變性關節炎;其他類型,多有家族史,包括外傷後,與強直性脊柱炎或彌漫性原發性骨增生症症狀相近,腦膜刺激及脊神經根病症狀者;繼發性,多與代謝性疾病相關,包括:甲狀旁腺功能亢進、血色素沉積病、甲狀腺功能不全、黃褐病、痛風及高尿酸血症、糖尿病、醫源性柯興氏綜合征、澱粉樣變、低鎂血症、低磷血症、威爾森病等。

鹼性磷酸鈣結晶沉積病。鈣化性關節旁炎症,包括單發性、多發性和家族性;鈣化性肌腱炎和滑囊炎;關節內鹼性磷酸鈣結晶關節病:包括急性(痛風樣)發作、Milwaukee 肩膝綜合征、侵蝕性多發性關節炎、混合結晶沉積病等;繼發性鹼性磷酸鈣結晶關節病:

常見於慢性腎功能衰竭、結締組織病、嚴重神經損傷、局部糖皮質激素注射後等病;腫瘤性鈣化疾病:包括高磷酸血症和非高磷酸血症。

草酸鹽。

②生化異常。澱粉樣變性、維生素C 缺乏(壞血病);特殊酶的缺乏,包括Fabry 病、Farber 病、黑尿酸血症、雷諾氏綜合征等;高脂蛋白血症,常見於Ⅱ、Ⅱ a、Ⅳ型等;黏多糖病,包括黏多糖病Ⅰ、Ⅱ、Ⅲ、Ⅳ、Ⅴ、Ⅵ、Ⅶ、Ⅷ型;血紅蛋白病(SS 病及其他);真性結締組織病,屬於遺傳性結構蛋白病,包括馬凡氏綜合征、同型胱氨酸尿症、愛當氏綜合征(分為10 個亞型)、先天性成骨不全(分為4 個亞型)、彈力蛋白遺傳病;黏膜貯積症,包括三個亞型;血色素沉著症;威爾森症(肝豆狀核變性);褐黃病(尿黑酸尿症);高雪氏病;其他。

③內分泌疾病。糖尿病;肢端肥大症;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甲狀腺疾病,包括甲狀腺功能亢進、甲狀腺功能低下、甲狀腺炎;其他。

④免疫缺陷病。包括原發性免疫缺陷病、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AIDS)。

⑤其他遺傳病。

遺傳性骨關節病。軟骨發育不全;軟骨發育低下;扭曲性骨發育不良;多發性骨骺發育不全;干骺端軟骨發育不全;先天性脊柱骨骺發育不全;Saethre-Chotzen 綜合征;Larcen 綜合征;Kniest 綜合征;Stickler 綜合征;Robinow 綜合征。

家族性低磷酸血症佝僂病:又名抗維生素D 佝僂病。

先天性多發性關節彎曲症:又名Guerin-Stern 綜合征。

進行性纖維骨發育不良:又名進行性骨化性肌炎。

過度活動綜合征。

(6)腫瘤引起的骨關節病變

①原發性(滑膜瘤、滑膜肉瘤)。

②轉移瘤。

③多發性骨髓瘤。

④白血病和淋巴瘤。

⑤絨毛結節性滑膜炎。

⑥骨軟骨瘤病。

⑦肺癌。

⑧其他。

(7)與風濕病有關聯的神經病變性疾病

①神經病變性關節炎、夏柯氏關節炎。

②擠壓性神經病變:包括外周神經受壓(腕管綜合征)、神經根病變、椎管狹窄③反射交感性營養不良。

④其他。

(8)伴有骨、骨膜和軟骨病變的風濕病

骨質疏鬆:包括全身性和局限性。

②骨軟化。

③增生性骨關節病。

④特發性彌漫性骨肥厚。

⑤骨炎:包括Paget 骨病、恥骨炎和髂骨緻密性骨炎。

⑥骨壞死。

⑦骨軟骨炎。

⑧骨和關節發育不良。

股骨頭骨骺滑脫。

⑩肋軟骨炎:包括Tietze 綜合征、Sapho 綜合征等。

骨溶解和軟骨溶解。

骨髓炎。

(9)非關節性風濕病

①肌筋膜疼痛綜合征。全身性,包括纖維質炎、纖維肌痛症;局部性。

②下背痛及椎間盤病變。

③肌腱炎和(或)滑囊炎。肩峰下滑囊炎;三角肌下滑囊炎;二頭肌腱炎;鷹嘴滑囊炎;上髁炎;DeQuervein 氏腱鞘炎;凍結肩(粘連性肩關節囊炎);扳機指;其他。

④腱鞘囊腫。

⑤筋膜炎。

⑥慢性韌帶及肌肉勞損。

⑦血管舒縮功能紊亂:包括紅斑性肢痛症、雷諾氏病和雷諾氏現象。

⑧各種疼痛綜合征:包括氣候過敏、精神性風濕病。

(10)與風濕病有關的其他各種疾病

①常伴有關節炎的疾病。創傷;關節內紊亂;胰腺病;結節病;復發性風濕病;間歇性關節積水;結節性紅斑;血友病。

②其他情況。結節性脂膜炎(多中心性網狀組織細胞增生症);家族性地中海熱;GoodPasture 綜合征;慢性活動性肝炎;葯物誘發的風濕性綜合征;透析伴發的綜合征;異物性滑膜炎;痤瘡和化膿性汗腺炎;Sweet 綜合征;手掌或足底膿瘡病;其他。

與風濕骨疾病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