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風濕 > 風濕病病程

風濕病病程

發布時間:2020-11-09 12:50:45

1、風濕和類風濕有什麼區別?

風濕和類風濕關節炎是完全兩個概念,很多醫生及患者會把風濕和類風濕關節炎混為一談,我今天給大家科普一下風濕和類風濕關節炎的區別。
首先,風濕性關節炎嚴格上狹義的說是因為鏈球菌感染造成的關節的受累。它表現為發熱,遊走性關節疼痛,皮膚的環形紅斑,舞蹈症,皮下結節,查抗O升高,主要是因為鏈球菌感染。隨著我國醫學的發展及生活水平提高,抗生素的應用,最近五至十年,我們中東部的確很少見到風濕性關節。只有在部分偏遠的山區,仍有少部分風濕性關節炎患者。
而廣義上的風濕性關節炎這包括了十幾種關節炎,比如類風濕關節炎,銀屑病關節炎,骨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他們都屬於風濕性關節炎的范疇。所以說很多醫生給患者診斷風濕性關節炎,這不是很規范,而應該明確具體是哪一種關節炎。
類風濕關節炎是我們常見的一種關節炎,他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病理主要表現為侵蝕性滑膜炎,二,臨床表現為對稱性的小關節腫脹,疼痛,一手的掌指關節及近端指間關節受累為主,可有腕,肘,肩,膝,踝等其他的關節受累。而查血可以看到類風濕因子及CCP抗體的陽性,部分類風濕關節炎可累及肺臟,血液系統等其他內臟器官。
所以說風濕性關節炎和類風濕關節炎是完全兩種概念,大家不要把兩者混淆。
類風濕互助app這里有最全面的類風濕知識講解和全國各地的類風濕病友。

2、類風濕造成的關節變形可恢復嗎?

<

3、類風濕關節炎的病程一般可分為哪三種類型?

(1)進展型(progressive disease):約占病人總數的65%-70%。急性或慢性起病,沒有明顯的自發緩解期,適當的治療後病情可暫時好轉,但停葯後或遇有外界誘發因素時可導致復發。病人需要長期持續治療。疾病最終的結局為喪失活動能力。這是一種骨關節被破壞的過程,病情與環境因素有一定關系。濕度增加伴氣壓下降或溫度增加伴氣壓增加,可使病情惡化,持續乾燥和適宜的氣溫有助於病情緩解。

(2)間歇性病程(intermittent course):占病人總數的15%-20%。起病較為緩和,通常少數關節受累,可以自行緩解,病情緩解時無需持續治療。復發時受累關節數可能增多。整個病程中,病情緩解期往往長於活動期。

(3)長期臨床緩解(long clinical remissions):占病人總數的10%左右,比較少見。文獻報告 250例RA病人中,10%的患者表現為長期緩解,平均緩解期為22年。這一類型的患者多呈急性起病,並伴有顯著的關節痛及炎症,須與感染性關節炎症相鑒別。在臨床緩解期中,血沉等反應活動性的指標常常仍顯示異常。

4、風濕病主要臨床表現有哪些?

風濕病的症狀主要有這樣幾個,一個是發熱,可以是弛張熱或者是不規則的低熱。第二是關節炎,關節炎的特點是多發性,大關節,遊走性。第三是心臟炎,可以表現是心包炎,心內膜炎,或者是心肌炎。第四,是皮膚改變,皮膚會有一些紅斑或者接近像紅斑,還有小舞蹈病,當然這種情況比較少見。那麼查血往往能夠看到血沉增快,抗O增加。

風濕性疾病是一種全身系統的疾病,所以它的症狀可以多種多樣。有些患者以不明原因的發熱為主要的臨床表現,而有些患者以關節腫痛為首發症狀。還有一些患者以口乾、眼乾、腮腺腫大、牙齒脫落為臨床真相。還有些患者以雙手遇冷之後發白發紫為主要的臨床表現。有些風濕病出現重要的內臟器官受冷的時候,還有一些患者會以大量的蛋白尿、顏面部浮腫、四肢浮腫為主要的臨床表現。如果患者有了以上的這些風濕病的症狀,建議要進一步查血沉、c反應蛋白、抗核抗體,抗ena譜、免疫球蛋白AGM以及補體c3、補體C4的檢查,來進一步明確到底是屬於風濕性疾病中的具體的哪一種類型。

風濕病的症狀有:1.可能會出現手腿手腕關節痛。2.也有可能會出現關節僵硬或者腫脹的情況。可以適當的口服一些治療關節炎的葯物來進行治療,或者也可以通過針灸理療的方式來進行治療,在治療期間一定要注意保暖,盡量的不要著涼出門的時候可以多穿一些衣服。

與風濕病病程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