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麼是風濕寒性關節痛
風濕寒性關節痛(簡稱風關痛)是指人體感受風寒濕邪後所引起的肌肉、關節疼痛為主要表現的疾病。其臨床特點是遇寒冷或天氣變化則病情加重。臨床表現多以疼痛為主,受累關節局部無紅腫熱的炎症表現,實驗室檢查血沉大多數正常,抗鏈「O」及類風濕因子均為陰性,故本病有別於風濕性關節炎及類風濕性關節炎。根據本病發病規律和臨床特點,認為風寒濕邪是形成風關痛的病因,它應該是一個獨立性疾病。故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風濕類疾病專業委員會主任,著名風濕病專家王兆銘研究員於1974年將本病命名為風濕寒性關節痛。通過二十年來的臨床觀察,多數學者認為這個命名比較確切,在臨床上便於與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等病進行鑒別,有其實用價值,越來越多地被臨床醫師採用,對臨床頗有指導意義。本病屬於中醫學痹證范疇。
風濕寒性關節痛如何預防?
根據同濕寒性關節痛的起因,多因起居不慎,感受外邪風寒引起症狀加劇或疾病的復發。因此,患者應該盡量避免在工作及生活中再受風濕寒邪侵襲。尤其要免汗後受風。因為出汗後腠理開放。易受風濕寒邪侵襲。注意不要在對流風口乘涼或在樹下以及室內開窗睡覺,更不要圖一時之快用電扇行吹風消汗。婦女產後,氣血津液不足,體質較弱,更要注意保護調養。 合理的進行各種鍛煉,不僅可以防病健身,而且能延處益壽。體育鍛煉在風濕寒性關節痛中也同樣有很重
2、風濕的症狀?
風濕的症狀:1.發熱是風濕的常見的症狀2. 疼痛是風濕的主要的症狀3.皮膚膜的症狀4.肌肉可有肌肉疼痛。
3、風濕有什麼症狀
(一)疼痛:疼痛的部位有助於判斷疼痛是否來自關節病變。必須分清局部病變引起的疼痛與系統性病變引起的廣泛性疼痛的區別。
(二)僵硬:晨僵這種情況主要表現為晨起或休息較長時間後,關節呈膠粘樣僵硬感,活動後方能緩解或消失。晨僵在類風濕關節炎中最為突出,可以持續數小時,而其他關節炎則持續時間較短。[1]
(三)關節腫脹和壓痛:往往出現在有疼痛的關節,是滑膜炎或周圍軟組織炎的體征,其程度因炎症輕重不同而異。可由關節腔積液或滑膜肥厚所致。骨性增生性肥大則多見於骨性關節炎。
4、風痛和風濕痛有什麼聯系和區別嗎?
風痛是什麼?? 是痛風嗎? 痛風和風濕是不一樣的。痛風和類風濕有點相似,都會導致關節疼痛。 風濕病是屬於中醫的"痹證"范疇,由於風、寒、濕、熱等外邪侵襲人體,閉阻經脈,氣血運行不暢所導致的,肌肉、筋骨、關節發生酸痛、麻木、重著、屈伸不利,甚或關節腫大灼熱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病證。
5、為什麼風濕病.會在下雨天痛
因為雨天的溫度較低,
濕度較大以及氣壓的變化,
刺激身體導致一些舊疾復發!
6、類風濕性關節炎遊走性疼痛有什麼特點?
(1)遊走性。早期關節炎疼痛(無腫脹)的遊走性比較明顯,遊走間隔期比較短,多半在1 ~ 3 天,很少超過1 周。一旦出現關節腫脹後,多半經過1 ~ 3 個月以後才轉移到另一對稱或非對稱關節。
其後反復發作的關節腫脹就像「接力賽」一樣此腫彼消。
(2)對稱性。關節炎的轉移經常是對稱性的,關節腫脹很少是非對稱性的,除早期遊走性疼痛之外,單關節炎少見。
(3)互相制約現象。第一個關節腫脹轉移到另一關節上之後,該關節的腫痛較快(1 ~ 3 天)減輕,數周至數月後可完全消退,而新發病的關節腫痛漸趨嚴重。互相制約的特點通常是:手重足輕或相反,上肢重下肢輕或相反,左重右輕、外周關節重則中軸輕、內臟病變重則關節輕。但為什麼有這樣的互相制約現象目前尚不知道。
(4)關節炎遊走規律。類風濕性關節炎遊走的一般規律和順序如下。
①指(趾)關節—膝—踝—髖—肩—胸骨、胸鎖或顳頜關節。
②跗跖—踝—膝—手—髖關節。
③橈腕關節—踝膝—肘—指關節。
④膝關節—踝—肘關節。
⑤踝關節—膝—髖—腕、指關節。
⑥髖關節—頸椎。
⑦頸椎—膝—髖關節。
⑧單關節—頸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