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介紹作家杏林子
杏林子,原名劉俠,台灣著名文學家。筆名杏林子,一則紀念故鄉杏林鎮,二則感謝此生與醫生結下的不解之緣。
杏林子生前常說:「除了愛,我此生一無所有。」這就是杏林子,一個用愛唱響生命之歌的人,一個生命的勇士,愛的使者。
作為一個作家,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不知有多少年輕人以杏林子的作品為典範吸取生活的勇氣,一些監獄里的服刑人員還因為讀了她的書得到啟迪,獲得重生。
杏林子12歲時得了類風濕關節炎,癱瘓了,腿不能行、手不能抬、頭不能轉,寫作時要彎著背、弓著腰,比常人辛苦百倍。但飽受病痛煎熬的杏林子,卻用她所遭受的肉體苦難來體驗生命的禮贊,用手中的筆來謳歌生命的美好。
杏林子生前筆耕不輟,自從1977年發表了第一本作品《生之歌》,隨後,每年都有新作品問世,創作多達百萬字,出版了多本文集。
她的作品,讀者眾多,每年寒暑假都被台灣中小學選為假期讀物。但她與那些流行作家不同的是:她有一顆奮斗的心,不以書是否暢銷為志向,以勸勉青少年為己任,幫助青少年樹立積極向上的人生觀。
她的書文字簡潔,讀來感性十足,透著淡淡的溫柔,沒有怨天尤人,有的是不向命運屈服的不屈不撓的精神,字里行間洋溢著樂觀和豁達,她用幽默的筆調描述著人生的種種際遇,述說著命運附加給你的諸多挑戰。
可以這樣說,身體的病痛使她能靜靜地觀看這個世界,生命的一點一滴都在她的書中,讀她的書,使人振奮。
在台灣,杏林子還創設了「伊甸殘障基金會」,為殘障者的醫療、工作、教育、福利等做著不懈的努力。
杏林子、杏林子的書,讓我們看到了生命的另一種可能,生命的更高境界。
杏林子,本名劉俠,一九四二年生。十二歲患類風濕性關節炎,這場糾纏她一生的病痛,改變了她的人生道路。一九八○年當選台灣十大傑出女青年,一九八三年獲得國家文藝基金散文獎。更創辦伊甸殘障基金,身體力行,為殘障朋友服務。2003年2月8日不幸去世,享年61歲。
杏林子小學時聰明活潑,但六年級那年患上的那場病,除導致她行動不便外,發病時更手腳腫痛,痛苦不堪。她從此結束學校生活,留在家中,由母親照料。她一邊與病魔糾纏,一邊廣泛閱讀,17歲那年開始寫作生涯。
身懷殘疾的杏林子寫作時,彎著腰、弓著背,辛苦數倍於正常人。但她對寫作一往情深,以非凡的意志力,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用雙手寫下不少勵志作品,鼓舞著許許多多的人們鼓足勁兒面對生活。除勵志作品外,她也寫劇本、散文與小說,早在70年代已是深受華人世界讀者歡迎的作家,被譽為台灣最具影響力的作家之一。杏林子在作品中處處流露對人、對社會的關愛之情,謳歌天地間種種的美,抒發她對生命的欣賞與喜悅,以過人的毅力和愛心,在繁雜晦暗的社會中透出溫暖的亮光。
主要作品《另一種愛情》曾獲台灣國家文藝獎,另有作品《杏林小語》、《生之歌》、《心靈品管》、《行到水窮處》、《真情是一生的承諾》、《杏林子勵志小品》等多部作品。
台灣作家,原名劉俠(1942-2003),自12歲起,患「類風濕性關節炎」,致使她腿不能行,肩不能舉,手不能抬,頭不能轉。殘而不廢的她,憑著她堅強的毅力數十年來堅持自修,成為台灣文壇上的著名作家,著有40多本著名的散文.小說.傳記.劇本,被譽為「台灣最具影響力的作家」。
參考資料:小學教材全解
2、生命的作者是誰
《生命》的作者是杏林子,原名劉俠。
筆名為杏林子,1942年4月12(農歷二月廿七)日至2003年2月8日。台灣登工組組長;台北市南機場社區發展實驗中心輔導;伊甸殘障福利基金會創辦人;中華人民共和國殘障聯盟創會理事長。12歲時罹患罕見的類風濕性關節炎,發病時手腳腫痛行動不便,只有手 指可以動。 自此身心飽受病痛煎熬。作品《生命 生命》已被選入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人教版教科書第19課。杏林子在62歲時,由於菲佣患有精神病而被擊中頭部,因搶救無效死亡。杏林子是一個不向命運屈服的作家,雖然她已經離去,但她依然活在讀者的心中。
[人教版課標本第八冊課文]原文:
我常常想,生命是什麼呢?
夜晚,我在燈下寫稿,一隻飛蛾不停地在我頭頂上飛來飛去,騷擾著我。趁它停下的時候,我一伸手捉住了它。只要我的手指稍一用力,它就不能動彈了。但它掙扎著,極力鼓動雙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躍動,那樣強烈!那樣鮮明!飛蛾那種求生的慾望令我震驚,我忍不住放了它!
牆角的磚縫中掉進一粒香瓜子,過了幾天,竟然冒出一截小瓜苗。那小小的種子里,包含著一種多麼強的生命力啊!竟使它可以沖破堅硬的外殼,在沒有陽光、沒有泥土的磚縫中,不屈向上,茁壯生長,即使它僅僅只活了幾天。
有一次,我用醫生的聽診器,靜聽自己的心跳,那一聲聲沉穩而有規律的跳動,給我極大的震撼,這就是我的生命,單單屬於我的。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一切全由自己決定,我必須對自己負責。
雖然生命短暫,但是,我們卻可以讓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於是我下定決心,一定要珍惜生命,決不讓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3、春天來了(打一作家)
碧野
碧野(1916-2008),原名黃潮洋,1916年2月出生,廣東大埔人。現代作家,散文家。他曾任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成都分會理事,莽原出版社總編輯,曾在晉冀魯豫邊區北方大學藝術學院、華北大學文藝學院任教。新中國成立後,歷任中央文學研究所創作員,中國作協第三、四屆理事和湖北分會副主席。碧野作品以歌唱英雄的時代為主調,充滿了對新生活的希望和祝福。比喻、對仗、排比、擬人是碧野常用的修辭手段,藉此來創造富有節奏感的藝術境界。著有散文集《在哈薩克牧場》、《情滿青山》、《月亮湖》和《碧野散文選》等。
4、北師大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生命 生命》作者是誰
《生命 生命》作者是杏林子 。
她(年4月12日-2003年2月8日,出生日期為農歷二月廿七,到台灣登記戶籍時誤記為公歷2月28日)本名劉俠,中華民國作家。據其自述,因家鄉在陝西省扶風縣杏林鎮(今屬陝西省寶雞市),也為了紀念自己一輩子與醫院結下的「不解之緣」,故以杏林子為筆名。(見《杏林小記》〈後記〉,九歌出版,1979年) 杏林子1942年生於陝西省西安市,父親劉德銘為國軍軍人。1949年舉家隨國民政府遷到台灣。 杏林子在12歲時罹患了罕見疾病類風濕性關節炎。發病時手腳腫痛,行動極為不便,使她因而對生命抱著消極的態度,直到16歲時因信仰基督教,在心靈上有了寄託,由信仰中體驗到生命的價值和尊貴,漸漸改變了她對生命的看法,轉而充滿了樂觀與積極。
晚年的杏林子因病情惡化,已無法親自執筆,信件都由他人代為筆錄,但杏林子仍會親筆簽署(見右下角)。此件寫於1998年5月9日。 由於病患令杏林子不得不中途輟學,故此杏林子的最高學歷僅為「北投國小畢業」,杏林子初時甚為介意,但後來漸漸釋懷,因為這代表了「以後的學問都是自個兒修的」(《感謝玫瑰有刺》〈感謝玫瑰有刺〉,九歌出版,1989年)。自此杏林子即通過函授學校及教育電台刻苦自學,她的母親亦總不辭勞苦的替她借書。函授學校的老師曾拿杏林子的作品到報刊發表,鼓勵了她日後嘗試投稿。杏林子第一篇投稿獲刊登的文章是〈他與她〉,1961年前後刊於《中央日報》副刊。及後杏林子即不斷寫作,作品類型亦越見多樣化,除散文外,亦有小說、廣播劇、電視劇本、舞台劇本等,屢獲殊榮
杏林子遺著:《俠風長流:劉俠回憶錄》。台北:九歌出版社,2004年。 除了寫作外,杏林子亦致力服務殘障人士。她早年曾到「內政部傷殘服務中心」、「台北市南機場社區發展實驗中心」等為和她一樣在身體上有殘缺的人做義工服務。及後更於1982年成立伊甸殘障福利基金會(後改名為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實踐其「福音」與「福利」並重的「雙福」理念。1989年又成立中華民國殘障聯盟,獲選為第一屆理事長。 由於杏林子殘而不廢,勇於向生命挑戰,並以著作激勵社會,她不但被譽為台灣最具影響力的作家,而且曾在1980年獲選為第八屆十大傑出女青年。
2003年2月7日凌晨,負責照顧的印尼籍看護工維娜由於工作性質長期無法獲得適當的休假,導致精神異常,杏林子遭其嚴重拉扯及傷害,緊急送三軍總醫院急救,不幸於2月8日凌晨4時41分離世。遺體於3月初火化,安葬於台北縣宜城福音山。
5、19《生命生命》中關於作者的故事
原名劉俠,筆名為杏林子(1942年4月12日~2003年2月8日)(出生日期為農歷二月廿七,到台灣登記戶籍時誤記為公歷2月28日)。台灣知名作家,靜宜大學榮譽博士。作品《生命 生命》已選入小學語文四年級人教版教科書第19課。杏林子在61歲時,由於菲佣照顧不周,由家裡的樓梯摔下斃命。
基本信息
姓名
劉俠
別名
杏林子
國籍
中國
出生地
陝西寶雞杏林村
出生日期
1942年4月12日
逝世日期
2003年2月8日
職業
作家
畢業院校
北投國小學
目錄
1 人物簡介
2 生平經歷
3 主要作品
4 所獲榮譽
5 作品賞析
1 人物簡介
2 生平經歷
3 主要作品
4 所獲榮譽
5 作品賞析
1 人物簡介編輯本段
筆名為杏林子,原名劉俠。(1942年4月12日~2003年2月8日)(出生日期為農歷二月廿七,到台灣登記戶籍時誤記為公歷2月28日)台灣知名作家,靜宜大學榮譽博士。內政部傷殘服務中心顧問兼義工組組長;台北市南機場社區發展實驗中心輔導;伊甸殘障福利基金會創辦人;中華人民共和國殘障聯盟創會理事長;十二歲時罹患罕見的類風濕性關節炎,發病時手腳腫痛行動不便, 自此身心飽受病痛煎熬。杏林子在61歲時,由於菲佣照顧不周,由家裡的樓梯摔下斃命。杏林子是一個不向命運屈服的作家,雖然她已經離去,但她依然活在讀者的心中。
2 生平經歷編輯本段
杏林子1942年生於陝西省西安市,出生日期為農歷二月廿七,到台灣登記戶籍時誤記為公歷2月28日。父親劉德銘為國軍軍人。1949年舉家隨國民政府遷到台灣。
杏林子在12歲時罹患了類風濕性關節炎。發病時手腳腫痛,行動極為不便,使她因而對生命抱著消極的態度,直到16歲時因信仰基督教,在心靈上有了寄託,由信仰中體驗到生命的價值和尊貴,漸漸改變了她對生命的看法,轉而充滿了樂觀與積極。
由於身體上的疾病而令杏林子不得不中途輟學,故此杏林子的最高學歷僅為「北投國小畢業」,杏林子初時甚為介意,但後來漸漸釋懷,因為這代表了「以後的學問都是自個兒修的」(《感謝玫瑰有刺》,九歌出版,1989年)。自此杏林子即通過函授學校及教育電台刻苦自學,她的母親亦總不辭勞苦的替她借書。函授學校的老師曾拿杏林子的作品到報刊發表,鼓勵了她日後嘗試投稿。杏林子第一篇投稿獲刊登的文章是〈他與她〉,1961年前後刊於《中央日報》副刊。及後杏林子即不斷寫作,作品類型亦越見多樣化,除散文外,亦有小說、廣播劇、電視劇本、舞台劇本等,屢獲殊榮。
除了寫作外,杏林子亦致力服務殘障人士。她早年曾到「內政部傷殘服務中心」、「台北市南機場社區發展實驗中心」等為和她一樣在身體上有殘缺的人做義工服務。及後更於1982年成立伊甸殘障福利基金會(後改名為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實踐其「福音」與「福利」並重的「雙福」理念。1989年又成立中華民國殘障聯盟,獲選為第一屆理事長。
由於杏林子殘而不廢,勇於向生命挑戰,並以著作激勵社會,她不但被譽為台灣最具影響力的作家,而且曾在1980年獲選為第八屆十大傑出女青年。
劉俠欲參加1989年立法委員選舉,但因只有國小畢業學歷,原不符參選資格,而向考選部申請學歷檢核認許,考選部以不符法規:「立委候選人須高級中學以上學校畢業或普通考試以上考試及格。」而拒絕其申請,劉俠女士因無法登記參選,參政權受侵害為由,依國家賠償法第2條規定向民事該管法院提出國賠訴訟,法院以非民事案件逕予駁回,上訴至最高法院仍遭駁回,乃經理律法律事務所協助下申請大法官解釋,而於1992年作成釋字290號解釋,解釋文內容雖認為考選部及法院判決尚無違憲,惟此案受到大法官們的重視而予以受理,並指出立法機關制定法律時,仍應考量就學有實際困難之身障人士,意義重大。
她的晚年在幾乎無法執筆的情況下,仍以口述方式寫作不輟,作品中充滿了求生的意志,足以激勵人心。
1997年杏林子獲靜宜大學頒授榮譽博士學位,2001年被委任為中華民國總統府國策顧問。
2003年2月7日凌晨,負責照顧的印尼籍看護工維娜由於工作性質長期無法獲得適當的休假,導致精神異常,杏林子遭其嚴重拉扯及傷害,緊急送三軍總醫院急救,不幸於2月8日凌晨4時41分離世。遺體於3月初火化,安葬於台北縣宜城福音山。
3 主要作品編輯本段
1969年:《遙遠的路》(合著小說集)
1976年:《喜樂年年》
1977年:《生之歌》
1979年:《杏林小記》
1981年:《生命頌》
1982年:《誰之過》、《另一種愛情》
1983年:《凱歌集》、《皓皓長安月》、《牧羊兒——於右任的故事》
1984年:《大地注·生命注》
1985年:《我們》、《重入紅塵》、《母親的臉》
1986年:《行到水窮處》、《種種情懷》、《山水大地》、《杏林小語》、《杏林子作品精選一》、《讀雲—王祿松新詩水彩畫集》
1989年:《感謝玫瑰有刺》
1993年:《相思深不深》
1994年:《留白的青春·叛逆的歲月》(1982年《誰之過》易名重新出版)、《現代寓言》、《杏林子作品精選二》、《杏林子作品精選三》
1995年:《生之歌》(重新出版)、《生之頌》(重新出版)、《阿丹老爸》、《北極第一家》(重新出版)
1997年:《心靈品管》、《寶貝書:殘障娃娃家長親職手冊》
1998年:《生命之歌》(有聲書)、《身邊的愛情故事》
1999年:《在生命的渡口與你相遇》
2000年:《為什麼我沒有自殺?如何度過生命低潮》(主編)、《探索生命的深井》、《真情是一生的承諾》、《美麗人生的二二種寶典》。
2002年:《打破的古董》、《好小子,喬比》。(圖文書)
2003年:《俠風長流:劉俠回憶錄》與眾不同的作品 杏林子(5張)。
她的作品,讀者眾多,每年寒暑假都被台灣中小學選為假期讀物。但她與那些流行作家不同的是:她有一顆奮斗的心,不以書是否暢銷為志向,以勸勉青少年為己任,幫助青少年樹立積極向上的人生觀。
她的書文字簡潔,讀來感性十足,透著淡淡的溫柔,沒有怨天尤人,有的是不向命運屈服的不屈不撓的精神,字里行間洋溢著樂觀和豁達,她用幽默的筆調描述著人生的種種際遇,述說著命運附加給你的諸多挑戰。
4 所獲榮譽編輯本段
1979年:第二屆基督教文藝獎(《生之歌》)
1980年:十大傑出女青年
1983年:伊甸殘障福利基金會董事長(後任常務董事,至2000年)、第八屆國家文藝獎(《另一種愛情》)
1988年:教育部特殊教育咨詢委員、花蓮縣榮譽縣民
1989年:中華民國殘障聯盟籌備會主席、高雄市榮譽市民
1990年:中華民國殘障聯盟第一屆理事長、第三屆吳三連基金會社會服務獎
1992年:台北市榮譽市民
1997年:靜宜大學榮譽博士
1999年:年度職業成就獎—立言類職業成就獎
2001年:中華民國總統府國策顧問、第十二屆「台美基金會人才成就獎」社會服務類成就獎
5 作品賞析編輯本段
選作——《生命 生命》
《生命 生命》作者杏林子
我常常想,生命是什麼呢?
夜晚,我在燈下寫稿,一隻飛蛾不停地在我頭頂上飛來飛去,騷擾著我。趁它停下的時候,我一伸手捉住了它。只要我的手指稍一用力,它就不能動彈了。但它掙扎著,極力鼓動雙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躍動,那樣強烈!那樣鮮明!飛蛾那種求生的慾望令我震驚,我忍不住放了它!
牆角的磚縫中,掉進一粒香瓜子。過了幾天,竟然冒出了一截小瓜苗。那小小的種子里包含了一種多麼強的生命力啊!竟使它可以沖破堅硬的外殼,在沒有陽光、沒有泥土的磚縫中不屈向上,茁壯生長,即使它僅僅活了幾天。
有一次,我用醫生的聽診器,靜聽自己的心跳。那一聲聲沉穩而有規律的跳動,給我極大的震撼。這就是我的生命,單單屬於我的。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糟蹋它。一切全由自己決定,我必須對自己負責。
雖然生命短暫,但是我們卻可以讓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於是,我下定決心,一定要珍惜生命,決不讓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感悟
1. 作者杏林子用樸素的語言表達出了自己的心聲。飛蛾的求生慾望、瓜苗茁壯成長、自己對生命意義的思考都顯示出了作者對生命感慨與珍惜、驚訝
每天我穿梭在潔白的病房心繫病人那些被病痛折魔的哀痛聲隨著聲波穿入耳膜時我的心也在沉痛。望著那些對生命充滿渴望、對醫護充滿信賴的目光時我被深深的震撼著。用我的熱血、我的雙手、我的智慧去撫慰那些傷痛的心。隨之歡聲笑語會不斷的出現在病房。但有時盡管付出了一切癌魔還是會無情帶走無辜的生命。為此我問蒼天我們的現代醫學為什麼有時會顯得如此蒼白無力我反思著......
死是生的歸宿。人生短暫健康時要懂得珍惜不要當生命走到盡頭時才倍加珍惜切不能為一時的美色之歡、一時的酒肉穿腸而過而貪婪而忘掉了患病的潛在病情惡化的禍根。
享受人生須善待生命。人生與浩瀚的歷史長河相比可謂短暫的一瞬。權勢是過眼雲煙金錢乃身外之物。珍惜生命保重身體寧要一生清貧不貪圖一時富貴這才是做人之悟性。
人身在世也是一種幸運珍惜生命享受人身則是最大的幸福不必為昨天的失意而悔恨也不必為今天的失落而煩惱更不必為明朝的得失而憂愁。看山神靜觀海心闊心理平衡知足常樂達到善待人生的最高境界才能真正快樂的享受每一天!
一寸光陰一寸金人生不會有第二次生命屬於我們自己我們可以隨意操縱它。朋友人生絢麗多彩請你珍惜生命。
2. 讀了《生命 生命》這一課讓我明白了許多。起初我也不明白生命是什麼但是讀完了我明白了生命就是活在的意義。 讀了「那小小的種子里包含著一種多麼強的生命力啊」這一句彷彿我也感受到那種生命力種子不怕困難用自己的嫩芽沖破就堅硬無比的外殼不受周圍環境的干擾它知道自己生長在一個沒有陽光、沒有泥土的磚縫中但它並不難過而是勇敢地面對。我很敬佩它那種不屈的精神。 「雖然生命短暫但是我們卻可以讓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從句話我聯想到那些失業人士他們都認為自己已經不能再走進這個社會而自行了斷一死了之。我想對他們說「你們不能不愛惜生命應該愛惜生命。敗了也應該自己站起來應該充實自己重新走入這個社會才對。 一想到自己覺得很慚愧。以前我看見一隻小螞蟻都要把這條小生命弄死。現在每當我發現有一隻螞蟻在咬我想弄死它的時候就想起它畢竟也是一條小生命啊我打消了這個念頭輕輕把它放到地上讓它回到自己的家。 學了這篇課文讓我懂得了無論遇到什麼挫折都不能放棄生命我應該珍惜生命我必須對自己負責無論如何都要堅持下去
我們應當向杏林子學習學會尊重生命、珍愛生命
6、我的理想作文 作家 800字以上 要有具體的事
我的理想
理想,是春天的第一朵鮮花;理想,是夏天的第一束灼陽;理想,是秋天的第一顆果實;理想,是冬天的第一片雪花;理想,是沙漠里的綠洲;理想,是吹響生命的號角...... 山溪的理想是大海,囚鳥的理想是藍天,樹木的理想是大地。物尚且如此,何況人乎?縱觀古今中外,凡成大業者,哪一個沒有遠大的理想!是啊!一個人沒有了理想,那麼他的生活就像在大漠中失掉了羅盤,迷失了方向.如果一個人沒有了理想,那麼就像鳥兒失掉了翅膀,永遠不能飛翔.如果一個人沒有了理想就像太陽失掉了光輝,永不能射出耀眼的光芒!我懂了,只有被理想充實的人們才會充滿對生活的愛,才會找到果實累累的金秋,揚起生活的風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為人類做出貢獻.然而我的理想又在哪裡呢?我曾伸出雙手向蒼天問過,也曾冥思苦想過.直到今天我才恍惚有了答案——我的理想是做一名醫生,身著白大褂,再病人最需要的時候伸出援助之手,給他們帶去希望以及戰勝病痛的信心,履行著「白衣天使」的神聖使命,與疾病相抗衡。在我心目中,他們的職業是偉大而崇高的。
他們無私、無畏、奉獻的精神,令我嚮往!
說來話長,我想當醫生還有原因呢…2003年4.5月份的時候,非典病魔肆掠北京城的時候,恐怖的氣氛籠罩在北京上空,不斷有疑似病歷出現,弄得人心惶惶。就在這時,白衣戰士們不顧個人安危,日夜奮戰在這沒有硝煙的戰場上。在抗非典前線有這么一家醫院----小湯山醫院,發生了這么一場感人的故事:一名醫生,從隔離開始就戰斗在第一線,大家讓他休息,他總是說:「我已經上了一線這么長時間了,有了一定的經驗,可以更好的履行我的職責,重新換人又加大了感染源,我在干一段時間吧?」這位好醫生已數月未跟家裡聯系,他把對家的思念深深得埋在心底,更加忘我的工作。終於,他被傳染上了非典,因為發現得太晚,已到了危重的關頭,他的家庭陷入了深深的悲痛之中,可這位醫生在隔離區解手記者采訪時,盡管眼裡噙著水,無限留戀這美麗的世界,卻堅定的說:「請把我的遺體交給醫學組織用於解剖,盡早解決非典疫苗,讓更多 的病人早日離開醫院,早日回家團圓。」這位醫生的無私奉獻精神深深的打動了我,打動了大家,我們為他的殉職而痛苦。他犧牲時才36歲,還那麼年輕,生命對他來說是那麼短,我不由心裡輕輕地說:「好大夫,您走好!」
我一定會努力實現自己的願望!篇一:我的理想
俗話說的好:「理想是人生導航的燈塔」 。一個人如果沒有理想,就會在生活中迷失方向,眼前就會是一片迷茫。正是因為如此,所以我也擁有一個夢想,並且一直小心翼翼地在守護著它。這個夢想起源於我在讀小學二年級時,班主任劉老師的一次表揚。那時的場景彷彿就在我的眼前,歷歷在目:我清楚地記得,那是在一個星期五的下午,劉老師布置了一項習作的作業。我充分地利用了雙休日的兩天時間,用電腦一個字一個字地打出了我的傑作,並且在交作業時統一由小組長交給了劉老師。劉老師在批閱了全班同學的作文以後,在課堂上表揚了我寫的這一篇作文。當時我心花怒放:老師表揚我寫的作文了!我樂得合不攏嘴。同時,我的理想就像一顆種子,掉落進泥土之後萌發了綠綠的嫩芽——我想當一名作家。的這個看似偉大而又十分艱難當時,當時我很單純的以為:好好寫作文就能受到老師的表揚,受到老師的表揚就能當作家了!可是,當年級漸漸地升高之後,我才發現自己十分的幼稚。我意識到:成為一名優秀的作家,雖然看似十分偉大,但是卻是要用它的努力所換取來的,他在背後所付出的努力才是這部作品的核心,這部作品是他付出所換取來是成果,是他辛苦努力的結晶。
我又細細思索:其實成為一名作家,並不需要太多的稱贊,而是能使人讀了他的文章後,那些犯錯的人們可以驚醒,那些空虛的人們能夠感到充實,那些無聊的人們可以找到樂趣。這才是寫這部作品的真正意義,名譽是次要的,這部作品的影響力和題材才是最關鍵的。克雷洛夫曾說過這么一句話:「現實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間隔著湍急的河流,行動則是架在河上的橋梁,為了實現理想,單說是不行的,要緊的是做。」我從今以後會更加勤奮:我會用筆和紙出生活的一點一滴,記錄下我的日常生活,使它們變成一本厚厚的日記,我必須學會觀察生活,努力鑽研、打好基礎,讓那些無所事事人們可以發現生活的樂趣。我要撰寫未來,我要用我自己手中的筆寫出自己精彩的人生。我不會放棄當作家的理想,我要努力地追求這個理想!雖然我也不否認:我們90後全是一群現實的小孩,我當作家的這個理想變成真實的事情確實十分艱難,但是因為至少我努力了,所以我無怨無悔。當作家的理想會為我指引航向。
篇二:我的理想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想,當然我也不例外。小時候,在我那小小的百寶箱中,也裝著五彩繽紛的理想。今天我就打開我的百寶箱,把裡面的寶貝一一拿給你看。
很小的時候,我就有了我的第一個理想。當一名女警察。小時候的理想現在想起來既可笑又幼稚。當時的我其實是喜歡上了女警察們漂亮的警服,和她們站在馬路中央指揮交通時的颯爽英姿。可是不久,我的理想就發生了改變,因為我逐漸了解了當一名女警察的辛苦與困難。
於是,當一名畫家成為了我的第二個理想。從小我就對繪畫很敏感,很喜歡畫畫,經常自己畫出一些「大作」,然後拿給爸爸媽媽看。爸爸媽媽得知了我喜歡畫畫,馬上就給我報了美術班。可能是因為小孩子貪玩兒的天性。上了美術班後的我變得不怎麼喜歡畫畫了。甚至上美術課時逃跑去和同學玩兒。就這樣,我的第二個理想便又化為泡影。
直到我有了第三個理想時,我已經上了小學4年級。那時的理想是當一名老師。從小到大我接觸過好多好多老師,有年齡大的、資歷老的;也有年輕的、經驗少的。但不管他們是什麼樣的老師,教哪一門學科,我都非常喜歡他們。將來也想像他們一樣站在高高的講台上給我的學生們授課。
如今我已經是一個六年級的學生了。快要步入中學的殿堂。如今的我,已不是一個什麼都不懂的小孩子;如今的我,對一些事已有了自己獨到的見解和想法。現在我的理想是——做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或許你會說,這並不算是什麼理想。但是在這漫長的學習生涯中,我不敢肯定我的理想會不會再改變。但是我敢肯定的是,我始終不變的,就是要做一個對社會、對全人類有貢獻的人。
現在有不少學生經常高談闊論自己的遠大理想和抱負。但往往沒有做好身邊一些應該做好的小事。甚至對一些基本的社會公德都沒有做到。我們要實現自己的理想,就要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從自身做起,不能有著「不以善小而不為,不以惡小而為之。」的想法。要腳踏實地地為自己的理想奠定基礎。最終才能實現它!
可能你的理想多如繁星,可能你的理想永世不變,但是不管我長大要做什麼職業,做什麼工作,對自己的要求唯有一條永遠不會改變,那就是,要從小事做起,總自身做起。做一個對社會和全人類有貢獻的人!
篇三:我的理想
一直以來,我都生活得很迷茫,隨心所欲地走著自己人生的路程,卻一直不知道這條路通向何方。因為我一直沒有真正地弄清楚一個問題的答案——我的理想是什麼?
小學時,我曾一度向同學炫耀自己的理想——當一名偉大的科學家。不僅要是科學家,而且得偉大。這個理想並非像一些書說的那樣:XXX深深地迷上了自然科學這座神奇的寶庫,不斷為探索科學的奧秘而鑽研,甘願為科學事業奉獻自己的一生。我甚至連為所謂的科學做過的最大的努力也並非為了以後成為一個科學家,而是為了讓試卷上的分數能讓我免去責罵。而我之所以會有這個理想是因為有段時間我迷上了各個科學家的故事,廢寢忘食地了解,想要窺其一生。但老師們卻誤以為這是我對科學和科學家的精神無比敬佩,所以大搞理想教育,不諳世事的我便糊里糊塗地冒出了這個理想,並為其努力學習語文和數學,讓老師和我興奮了好一陣,但熱情一過,終歸平靜。
現在想來,恐怕那隻是我生命中的一個驛站,而並非我真正想要企及的終點,這理想也隨之湮滅。
人至初中,思想覺悟也很是提高了一番,不再相信什麼當個偉大的科學家,做個光榮的人民教師之類的「高尚」理想,甚至因為總是寫以「理想」為話題的爛作文一度對理想失去信心。於是抱著痛極生悲的思想,我痛定思痛,忍痛割愛,褪盡浮華,返璞歸真,決定與理想決裂。於是,三年的初中生活,我並未有什麼明確的理想。但是如果說我的心裡完全沒有理想那也是不現實的。因為人的心中總會有些想法,有些盼頭,人得靠它提供精神支柱,提供心靈的源動力。只是這些想法在我初中時期更換得太多、太頻繁,以至於我認為它們配不上「理想」這樣里程碑似的稱號,頂多隻能客串下「想法」這些小角色。我初中時期主要的小角色有:當上數學課代表,超過領頭羊,寫好作文這些,這些想法總是在心裡留一會兒就夭折,從來沒有哪一個成為長壽老人,甚至有些不曾實現就已夭折,但他們早已成為我人生中的綠葉,陪我走過了那段五彩繽紛的日子。
時過境遷。如今的我即將迎來嶄新的高中生活。這是一個挑戰,也是一個機會。可是,直到現在,我都還未認真地規劃過我的未來,認真地思考過我的理想。就連要考哪個大學,哪個專業,長大後做些什麼都還一片迷茫。
那理想呢?
隨其自然吧。
人生總得有個盼頭!
我不知道我是否有那麼一個盼頭,我只是盡力做好每一件自己感興趣的事。或許生活得充實、快樂就是我一生最大的盼頭,最真實的理想。
篇四:我的理想
老師看到我進步了很高興,還讓同學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想,當然我也不例外。小時候,在我那小小的百寶箱中,也裝著五彩繽紛的理想。今天我就打開我的百寶箱,把裡面的寶貝一一拿給你看。
很小的時候,我就有了我的第一個理想。當一名女警察。小時候的理想現在想起來既可笑又幼稚。當時的我其實是喜歡上了女警察們漂亮的警服,和她們站在馬路中央指揮交通時的颯爽英姿。可是不久,我的理想就發生了改變,因為我逐漸了解了當一名女警察的辛苦與困難。 於是,當一名畫家成為了我的第二個理想。從小我就對繪畫很敏感,很喜歡畫畫,經常自己畫出一些「大作」,然後拿給爸爸媽媽看。爸爸媽媽得知了我喜歡畫畫,馬上就給我報了美術班。可能是因為小孩子貪玩兒的天性。上了美術班後的我變得不怎麼喜歡畫畫了。甚至上美術課時逃跑去和同學玩兒。就這樣,我的第二個理想便又化為泡影。
直到我有了第三個理想時,我已經上了小學4年級。那時的理想是當一名老師。從小到大我接觸過好多好多老師,有年齡大的、資歷老的;也有年輕的、經驗少的。但不管他們是什麼樣的老師,教哪一門學科,我都非常喜歡他們。將來也想像他們一樣站在高高的講台上給我的學生們授課。
如今我已經是一個六年級的學生了。快要步入中學的殿堂。如今的我,已不是一個什麼都不懂的小孩子;如今的我,對一些事已有了自己獨到的見解和想法。現在我的理想是——做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或許你會說,這並不算是什麼理想。但是在這漫長的學習生涯中,我不敢肯定我的理想會不會再改變。但是我敢肯定的是,我始終不變的,就是要做一個對社會、對全人類有貢獻的人。
現在有不少學生經常高談闊論自己的遠大理想和抱負。但往往沒有做好身邊一些應該做好的小事。甚至對一些基本的社會公德都沒有做到。我們要實現自己的理想,就要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從自身做起,不能有著「不以善小而不為,不以惡小而為之。」的想法。要腳踏實地地為自己的理想奠定基礎。最終才能實現它!
可能你的理想多如繁星,可能你的理想永世不變,但是不管我長大要做什麼職業,做什麼工作,對自己的要求唯有一條永遠不會改變,那就是,要從小事做起,總自身做起。做一個對社會和全人類有貢獻的人!
篇五:我的理想
我的理想既不是成為一個百萬富翁,也不是成為一個有所成就的科學家,而是想做一名平凡的圍棋教師。我與圍棋的故事有著許多神奇的色彩。就拿我最開始接觸圍棋的故事來說吧。我在一年級的時候,一個周二的下午,媽媽把我帶到了她的學校,可沒有人看我,媽媽就把我放在圍棋班,讓我自己玩。我玩著玩著,覺得很沒勁,看到幾個大哥哥在下棋,我覺得挺有趣,就站在旁邊看。這時圍棋老師走了過來,見我在聚精會神的看,就問我:「你喜歡圍棋嗎?」我迷茫的點了點頭,老師對我一笑說:「我教你下棋吧。」我又迷茫的點了點頭。自此,我歪打正著地走上了圍棋之路。
就這樣,我喜歡上了圍棋,我的生活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寒假,我頂著寒風來到道場。暑假,我冒著大雨自己騎車到道場。道場的老師品行非常端正,除了耐心的給我們講解圍棋,同時還在生活上,人生的價值觀上影響著我。我每天放學後還不忘打打棋譜,讀有關圍棋方面的書籍,雜志,&hllip;&hllip;漸漸的,我由於勤學苦練,成為了一名高手。這與我平時的努力成了正比例,我付出得多,回報的就多,我想這就是天道酬勤吧!
我為什麼不去做一個棋壇高手,而要去做一個老師呢?這與我的媽媽有著很大的關系,因為我的媽媽就是一名老師。非典時期,我們學校被迫停課了,媽媽只好把我帶到她的學校。媽媽教的就是我的年級,所以我可以坐在後面和她的學生一起聽課。我那時很小,下課後天真的問媽媽為什麼
要當一名教師。媽媽說她是為了傳授知識。我沒有太明白,雖然當時字面的意義我還是明白的,卻不明這句話的深刻含義。現在我大了,明白了如果沒有老師的傳授知識,怎會有學生的點點進步?我感悟了,我從那時候對教師這個職業有了深刻的認識,韓愈《師說》句:「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我決定當一名圍棋老師了。我要把我所學到的招數統統傳授給我的學生,讓他們在新的棋壇中有所造詣,讓他們把這個中國的傳統文化傳承下去。
每每看見那些棋壇高手,我並不羨慕他們。我想,我雖不能像那些人一樣大紅大紫,但是我平平凡凡,很快樂以後能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我要繼續努力學習圍棋,還要學習其他的知識來豐富自己,更重要的是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厚德載物。成為一名出色的圍棋老師,對社會也算是有所貢獻吧!
篇六:我的理想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想,我也有許多的理想,俗話說:「人無志而不立。」一個人假若沒有遠大的理想,是不可能有所作為的。從遠古時代的盤古開天闢地到如今的知識爆炸、信息革命,多少年,多少代,多少仁人志士都有著崇高的理想。理想是我們奮斗前進、勇於創新的動力;理想是人生的指路燈;理想是戰勝困難的力量源泉。
我第一個理想是當一名老師,老師是一個非常神聖、受人尊重的職業。羅國傑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把知識傳授給別人,而漸漸的磨損著自己;「老師就像一隻蠟燭,不斷地燃燒、消耗著自己,照亮別人前進的道路;又像一根粉筆,散播著智慧的種子,又像一隻梯子,讓人踩著自己的肩膀攀上高峰,去採摘勝利的果實。」盡管老師是辛苦的,可是當學生在各個方面有了一些成績的時候,老師就會感到一絲欣慰。我非常熱愛老師這項工作,我有時做夢還真的夢見自己當了一名老師,站在講台上給學生們上課。夢醒了,想一想,還真得非常有趣啊!假如我的夢想真的實現,我要用我所有的聰明智慧教出一批批什麼樣的學生呢?到那個時候我也許教出的學生他們中間會有許多科學家、藝術家、作家,沒准還能出現一個赫赫有名的人物。到那時我就會跟伍老師一樣盡享桃李滿天下的光榮和幸福。
我的第二個理想是當一名蛋糕師,我要用我那一雙巧手,在松軟的蛋糕上用五顏六色的奶油做出一個個形態各異、精美別致的蛋糕。為人們送出一個個溫馨的祝福,給人們的生活增添一絲色彩。為了以後能當上蛋糕師,我現在就在刻苦學習繪畫,繪畫水平也有了一些提高,假如我的夢想正的實現了,我要做一個漂亮的大蛋糕,我要邀請許多人,你們猜猜我會邀請誰呢?有我最尊敬的老師、有我的同學、還有我最好的朋友,讓他們和我一起分享我成功的快樂。
我的理想還有許多,我想做一名旅行家,游遍世界各地的名勝古跡。我還要當一名宇航員,像楊利偉叔叔一樣飛翔太空,去探尋宇宙的奧秘。
伍老師曾對我說過:「理想不是空想而是要為自己的理想去努力奮斗。」最終實現我這些理想,是我的奮斗與努力。不要忘了,付出是必然的,收獲,才是偶然的。
深圳市西鄉中學初一 陳婷
篇七:我的理想
理想是人生導航的燈塔,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的理想。在我的思維概念中,沒有理想的人就是一個廢人。
我的理想就是當一名專治類風濕關節炎的醫生,一名穿著白大褂的醫生,能救死扶傷,使那些無辜的人不再受病魔的折磨,使每一個家庭充滿歡笑,多光榮啊。我的理想並不是像別的人那樣,為了圖錢財,而是因為我媽媽就得類風濕性關節炎這種不治之症,搞得她現在事業沒了,鬥志也被長期的空閑磨平了,整天呆在家裡面休息療養,這多麼的無趣啊,不僅這樣,這病使得家裡原有的笑聲也沒了!真是百害而無一益啊。不過,我想只要我努力學習醫術,將來研製一種特殊的食品,類風濕病人吃了能除去痛苦,使每個家庭充滿歡笑。為了達到這個目標,我打算課外多看一點醫學的書,寒暑假到大山裡去采草葯,上了大學後報醫學專業,到那時候我就開始全心全意攻讀醫術,為自己的目標努力。
我的理想雖然沒有像別人那樣偉大:當總統;當聯合國秘書長;當主席……但是我的理想比他們時用,我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
篇八:我的理想,我的夢
我的理想,我的夢 理想,顧名思義,是理念中的最高想望。這個理想是人人都應該有的,因為,理想就向一隻船舶,載著你在知識的海洋中自由翱翔。今天我就來談談「我的理想,我的夢」吧! 我的理想像許多中學生一樣,是考上一所明牌大學。在我的腦海和記憶中,「清華大學」一直是我追求的大學。因為,從小我就從電視、報刊雜志、網頁上看到清華大學的優點,因此,我立志要考上清華大學。我常常呆若木雞地痴想:清華大學真的有那麼好嗎?為什麼誘惑力那麼大,竟使一個中學生那樣怒力地奮斗?但都是百思不得其解。我煩惱著。因為我不明白清華大學的誘惑在那裡。
但也不知為什麼,剛剛踏入中學大門的我似乎一瞬間長大了,因為我明白了幾年來一直困擾著我的問題:為什麼清華大學的誘惑力很大?是因為它那裡有著五千多萬冊藏書誘惑我去津津有味地看;是因為它那裡有最優秀的老師誘惑著我去聽他們講課;是因為它那裡規模宏大的教學樓誘惑著我走進去;是因為...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一句話;「因為那裡的任何事物都比普通大學好!我興奮著。因為我明白了它的誘惑力為什麼那麼大! 可是,年僅13歲的我,在面對這么大的目標時,有些茫茫然了:我不知道怎樣才能考上清華,實實在在地去那裡上課?我不知道現在該怎麼做?我不知道我到底能不能考上?我不知道...
其實,還有很多都是現在無法預測的。這就需要看我自己的表現,要看我對待奮斗目標的表現!未來的命運是把握在自己手中的!是把握在現在的生活和奮斗中的!是把握在我的學習和成績中的!我苦惱著。因為我在面對前途無量的道路時,茫茫然,怕自己墜入深淵。 你現在看到的我,已不是從前的我,已不是無知的我,已不是遇事急躁的我了;是一個新世紀的我,是一個全新的我,是一個遇事冷靜的我。現在的我,在為理想而奮斗,在為目標而沖刺,在為未來而鋪路!現在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一件事:考上清華大學。我為之努力奮斗著。從現在起,我會把握每一分鍾,會在接下來的六年裡,努力奮斗、加油、沖刺。因為我要對我的理想負責,只有這樣,我的理想才會對我負責!
7、《生命》這篇閱讀的作者是誰?
《生命》的作者是杏林子,原名劉俠。
筆名為杏林子,1942年4月12(農歷二月廿七)日至2003年2月8日。台灣登工組組長;台北市南機場社區發展實驗中心輔導;伊甸殘障福利基金會創辦人;中華人民共和國殘障聯盟創會理事長。12歲時罹患罕見的類風濕性關節炎,發病時手腳腫痛行動不便,只有手 指可以動。 自此身心飽受病痛煎熬。作品《生命 生命》已被選入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人教版教科書第19課。杏林子在62歲時,由於菲佣患有精神病而被擊中頭部,因搶救無效死亡。杏林子是一個不向命運屈服的作家,雖然她已經離去,但她依然活在讀者的心中。
[人教版課標本第八冊課文]原文:
我常常想,生命是什麼呢?
夜晚,我在燈下寫稿,一隻飛蛾不停地在我頭頂上飛來飛去,騷擾著我。趁它停下的時候,我一伸手捉住了它。只要我的手指稍一用力,它就不能動彈了。但它掙扎著,極力鼓動雙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躍動,那樣強烈!那樣鮮明!飛蛾那種求生的慾望令我震驚,我忍不住放了它!
牆角的磚縫中掉進一粒香瓜子,過了幾天,竟然冒出一截小瓜苗。那小小的種子里,包含著一種多麼強的生命力啊!竟使它可以沖破堅硬的外殼,在沒有陽光、沒有泥土的磚縫中,不屈向上,茁壯生長,即使它僅僅只活了幾天。
有一次,我用醫生的聽診器,靜聽自己的心跳,那一聲聲沉穩而有規律的跳動,給我極大的震撼,這就是我的生命,單單屬於我的。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一切全由自己決定,我必須對自己負責。
雖然生命短暫,但是,我們卻可以讓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於是我下定決心,一定要珍惜生命,決不讓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8、作家沈熹微都寫了那些文章,寫過那些書呀?
這個我來回答。
主要作品有《萌動之光是怪獸眨眼》
《地下城》
《開往幸福的慢車》
《南方》
《少年無戀事》
《償還》
《風箏有風,海豚有海》
《忘川之上,滄海之遠》
《風再起時》
《難以妥協》
《茵茵》
《緩慢》
《落塵》
《浮誇》
《親愛,等等我就來》
《天涯那端白月光》
《舟山路83號住著猶太人》
《穿紅裙子的斯嘉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