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風濕 > 類風濕腦膜炎

類風濕腦膜炎

發布時間:2020-03-28 17:34:09

1、確診結核性腦膜炎最可靠的依據為?

除有腦膜炎的症狀及體征外.在腦脊液中找到結核桿菌是診斷結核性腦膜炎的鐵證.

2、腦膜炎是否影響公務員錄取

天策教育老師溫馨解答:
公務員體檢過程和一般的健康體檢過程是一樣的(就是內科、外科、血液、身高體重、血壓、五官等等),但是有很多要求,總的來說,有傳染病和嚴重影響身體健康的疾病是肯定過不了關的。具體可參考:

公務員錄用體檢通用標准(試行)

第一條 風濕性心臟病、心肌病、冠心病、先天性心臟病、克山病等器質性心臟病,不合格。先天性心臟病不需手術者或經手術治癒者,合格。
遇有下列情況之一的,排除心臟病理性改變,合格:
(一)心臟聽診有生理性雜音;
(二)每分鍾少於6次的偶發期前收縮(有心肌炎史者從嚴掌握);
(三)心率每分鍾5O-60次或100-110次;
(四)心電圖有異常的其他情況。
第二條 血壓在下列范圍內,合格:
收縮壓90mmHg-140mmHg(12.00-18.66Kpa);
舒張壓60mmHg-90mmHg (8.00-12.00Kpa)。
第三條 血液病,不合格。單純性缺鐵性貧血,血紅蛋白男性高於90g/L、女性高於80g/L,合格。
第四條 結核病不合格。但下列情況合格:
(一)原發性肺結核、繼發性肺結核、結核性胸膜炎,臨床治癒後穩定1年無變化者;
(二)肺外結核病:腎結核、骨結核、腹膜結核、淋巴結核等,臨床治癒後2年無復發,經專科醫院檢查無變化者。
第五條 慢性支氣管炎伴阻塞性肺氣腫、支氣管擴張、支氣管哮喘,不合格。
第六條 嚴重慢性胃、腸疾病,不合格。胃潰瘍或十二指腸潰瘍已癒合,1年內無出血史,1年以上無症狀者,合格;胃次全切除術後無嚴重並發症者,合格。
第七條 各種急慢性肝炎,不合格。乙肝病原攜帶者,經檢查排除肝炎的,合格。
第八條 各種惡性腫瘤和肝硬化,不合格。
第九條 急慢性腎炎、慢性腎盂腎炎、多囊腎、腎功能不全,不合格。
第十條 糖尿病、尿崩症、肢端肥大症等內分泌系統疾病,不合格。甲狀腺功能亢進治癒後1年無症狀和體征者,合格。
第十一條 有癲癇病史、精神病史、癔病史、夜遊症、嚴重的神經官能症(經常頭痛頭暈、失眠、記憶力明顯下降等),精神活性物質濫用和依賴者,不合格。
第十二條 紅斑狼瘡、皮肌炎和/或多發性肌炎、硬皮病、結節性多動脈炎、類風濕性關節炎等各種彌漫性結締組織疾病,大動脈炎,不合格。
第十三條 晚期血吸蟲病,晚期血絲蟲病兼有橡皮腫或有乳糜尿,不合格。
第十四條 顱骨缺損、顱內異物存留、顱腦畸形、腦外傷後綜合征,不合格。
第十五條 嚴重的慢性骨髓炎,不合格。
第十六條 三度單純性甲狀腺腫,不合格。
第十七條 有梗阻的膽結石或泌尿系結石,不合格。
第十八條 淋病、梅毒、軟下疳、性病性淋巴肉芽腫、尖銳濕疣、生殖器皰疹,艾滋病,不合格。
第十九條 雙眼矯正視力均低於0.8(標准對數視力4.9)或有明顯視功能損害眼病者,不合格。
第二十條 雙耳均有聽力障礙,在佩戴助聽器情 況下,雙耳在3米以內耳語仍聽不見者,不合格。
第二十一條 未納入體檢標准,影響正常履行職責的其他嚴重疾病,不合格。

3、我母親是患腦炎嗎?

看你提供的病情,陽性的只有2點:一是突發失語和精神異常,二是發熱。
關於你說的「失語」,不知道是否真正的神經科所說的失語,如果是的話,那不能排除腦部病變所致,腦梗塞或腦炎的可能性大,雖然CT無異常。15小時後恢復清醒,不知道「失語」是否也恢復正常了呢?如果你說的不是真正的失語,而是由精神障礙導致的「不說話」,那第一點可以歸結為精神障礙。
關於你說的手腳能活動,不太嚴格,能活動並不是說正常,也許有輕度的活動障礙,但是不容易發現。請咨詢負責診治的醫師。
診斷上,首先要排除器質性的疾病,才能考慮單純的精神疾病。
如果說是腦炎的話,起碼發熱這一點是支持的,但是腦CT和CSF都正常,這一點很難解釋,雖然有少部分的腦炎病人這些檢查可以正常,但是太少了。
腦部的病變可以導致精神障礙,這是肯定的。但腦部有病變的話,應該還有其他的臨床證據,而不僅僅是你說的發熱這一點。
如果你說的病史全部完全的話,那不妨考慮下單純的精神疾病。
病前有無精神刺激史?這個很重要。既然在神經內科住院治療,建議你要求精神科醫師來會診一下。
說道精神疾病的病因,有時候真的很難確定,病人本身的性格、心理素質等內因,也有外界的刺激等外因,也許是雙方面共同作用的結果。具體到一個病例上,很難確定。
治療上可以統籌兼顧,一方面不能完全排除腦炎,應該應用針對腦炎的葯物,另一方面,對症治療也很重要,抗精神病葯物是不可少的,但是開始應用要小量。

最後希望令堂早日康復!

4、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神經系統表現是什麼?

RA 的神經系統損害可涉及中樞神經、周圍神經和自主神經損害。

(1)多發性周圍神經病變。小血管炎和壞死是神經病變的主要病理基礎。患者常感到受累神經分布區麻木、疼痛、觸覺減退、肢體無力和肌肉萎縮。

(2)嵌壓性周圍神經病變。由RA 引起的關節組織炎症、水腫、滲出、纖維樣變性等病理過程導致神經受壓或血運減少而產生的臨床症狀。最常見的有如下症狀。

①腕管綜合征。手指麻木、疼痛、觸覺減退、動作笨拙和不同程度的魚際肌(手掌)的肌肉萎縮。

頸椎病或胸出口綜合征。手腕無力、前臂、上臂麻木或無力。

③跗管綜合征。足跟內側、足趾感覺異常、麻木或燒灼感,足部疼痛、無力等。

④ Baker 囊腫壓迫。小腿外側和足背感覺消失,腳趾肌無力和足下垂等。

(3)自主神經病變。表現為血管舒縮障礙。常表現為肢體多汗,潮濕、手足心蒼白、潮紅、青斑及雷諾氏現象等。

(4)中樞神經系統病變。主要由腦血管炎、類風濕結節、非特異性炎症並發的腦和腦膜病變以及頸椎半脫位引起的脊髓病變所致。

常見的有智能低下、慢性進行性器質性腦綜合征、缺血性腦血管病、腦膜炎、脊椎和頸椎病變壓迫脊髓和脊神經根的壓迫性病變。

(5)葯物治療引起的有關神經病變。大劑量水楊酸可引起耳鳴、興奮、欣快、幻覺、抽搐等症。糖皮質激素長期大量應用可有欣快、易激惹、顱壓增高等。青黴胺大劑量治療,部分患者可有味覺喪失、肌無力等症。

5、生酮食譜對自身免疫疾病(類風濕)和自身免疫性腦炎有幫助嗎

可能有一定好處,可以嘗試

6、ASO在風濕病診斷中的意義

風濕四項臨床意義
抗溶血性鏈球菌「O」(Anti-Streptolysin 「O」;ASO)
是A族溶血性鏈球菌的重要代謝產物之一,它是一種具有溶血活性的蛋白質,能溶解人及一些動物的紅細胞。同時溶血性鏈球菌「O」具有抗原性,能刺激機體產生相應的抗體,稱為ASO。
【標本要求】靜脈血、空腹;不需空腹
【參 考 值】 1:400及以下為陰性
0-200IU/mL (西南醫院;免疫比濁法)
【臨床意義】診斷溶血性鏈球菌感染症(增加),活動性風濕熱,猩紅熱,丹毒等均可增高。
1)ASO俗稱抗「O」,測定其效價可知病人最近或以前有無溶血性鏈球菌感染。鑒於A組溶血性鏈球菌感染相當常見,故正常人能測到ASO的低滴度,但一般在500u以下。
2)ASO增高,常見於急性咽炎等上呼吸道感染,兒童多見。還可見於皮膚急軟組織感染。
3)風濕性心肌炎、心包炎、風濕性關節炎,急性腎小球腎炎,ASO滴度升高。多次檢驗所呈現的趨勢與病情平行,如漸漸下降提示病情好轉。
4)A組溶血性鏈球菌所致敗血症、菌血症心內膜炎等ASO均可升高。
注意事項:
1)不能認為ASO升高就是風濕病,須結合臨床症狀考慮。但ASO升高的各種致病因素中與A組溶血性鏈球菌最密切相關。
2)人體感染A組溶血性鏈球菌後ASO上升在4-6周內達到高峰,然後在血清中ASO升高可達數月至數年。故一次檢查尚難肯定是否為最近感染所致,須多次檢查,觀察變化動態。在風濕熱病人感染後4-6周,有80%可見ASO升高,常伴有血沉增快及白細胞增多,有助於鑒別診斷。
近期建立的A群溶血性鏈球菌胞外產物的抗鏈酶試驗(ASZ),比單測ASO陽性率高。對於診斷ASO不增高的急性風濕熱和急性腎小球腎炎病人有助。
3)免疫機制不全及大量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者,鏈球菌感染後ASO可不升高。
C-反應蛋白(CRP)
標本要求】靜脈血、空腹;不需空腹
【參 考 值】 <10mg/L(免疫單向擴散法)
<8mg/L (西南醫院;免疫比濁法)
【臨床意義】
1)各種急性化膿性炎症、菌血症、組織壞死(如心肌梗死、大手術、燒傷、嚴重創傷等)、惡性腫瘤、結締組織病等患者CRP升高,凡有器質性病變時升高,而功能性疾病正常,這對於鑒別器質性或功能性疾病有幫助。大於20mg/L為醫學決定水平的提示值,強烈提示上述情況的存在,應及時採取診治。
2)腎移植急性排斥反應,血清CRP增高。
3)急性風濕熱活動期CRP可很明顯增高,甚至可達200mg/L,經治療好轉後,CRP可逐漸下降至正常。這對風濕熱的診斷及療效觀察有重要參考價值。
4)CRP在病毒性感染時不增高,而細菌性感染時增高,在需鑒別病原體是細菌還是病毒時,很有參考價值。如腦膜炎時作腦脊液CRP測定,有助於確定細菌性還是病毒性(病毒性CRP正常)
【注意事項】
1)CRP測定是非特異性指標,需結合臨床體征和相關實驗室檢查項目考慮其意義。
2)孕婦CRP升高。大手術24小時內可增高1倍。兒童年齡越小,CRP相應降低。判斷時應予以注意。
類風濕因子(RF)
【參 考 值】陰性(<30u/L,ELISA法
0-30IU/mL (西南醫院;免疫比濁法)
【臨床意義】RF是一以變異IgG為靶抗原的自身抗體。陽性見於類風濕性關節炎(RA)、SLE、硬皮病、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慢性肝炎等。RF在冷球蛋白血症、結核病、亞急性細菌性心內膜炎患者也可升高。
【標本要求】抽血0.8ml注入含0.2ml/mmol/l枸櫞酸鈉抗凝劑的專用血沉管,並立即混勻,不能過度震盪和有凝塊。
紅細胞沉降率( ESR)的測定
【參 考 值】 男 <15mm/60min
女 <20mm/60min
【臨床意義】輔助檢查診斷急性或局限性感染及慢性活動性感染。
血沉增高:生理性:《12y兒童或》60以上高齡者、婦女月經期及妊娠三個月至產後一個月;其增高可能與生理性貧血或纖維蛋白原含量增加有關。
病理性:1,各種炎症性疾病:如急性細菌性炎症、風濕熱、結核病等。臨床最常用ESR來觀察結核病及風濕熱有無活動以及其動態變化。疾病活動期ESR增快,若病變漸趨靜止則ESR逐漸正常。
2、組織損傷及壞死:較大組織損傷或手術創傷,或臟器梗死後造成組織壞死可致ESR加快。故可藉助ESR結果鑒別功能型與器質性疾病。如AMI時ESR增快,而心絞痛(angina pectoris)時ESR正常。
3惡性腫瘤:良性腫瘤ESR多正常,惡性腫瘤病人經手術治療,化療或放療明顯有效時,ESR漸趨正常,復發或轉移時可增快。
4。各種原因所致血漿球蛋白相對或絕對增高:如慢性腎炎,肝硬化,多發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淋巴瘤,SLE,亞急性感染性心內膜炎,黑熱病等。
5.其他:部分貧血患者當Hb《90g/l,ESR可輕度增快。此外,動脈粥樣硬化,DM,腎病綜合征,粘液水腫等患者,血中膽固醇高,ESR亦可增快。
血沉減慢:一般臨床意義較小,嚴重貧血,球形紅細胞增多症,纖維蛋白含量嚴重缺乏,ESR可減慢。

7、嗜酸性腦膜炎的危害性和治療方法?

要症狀患者有頭疼、惡心、嘔吐、視物模糊等症狀,頭痛時會像一把尖刀剖開頭蓋骨一樣裂痛。
感染途徑管圓線蟲幼蟲主要寄居在福壽螺等50多種軟體動物體內,烹制時如沒有高溫煮透,人食用時管圓線蟲就會隨肉進入人體,經5至7天的潛伏後,就會使人體出現不適症狀。
嚴重危害管圓線蟲還容易侵犯人體中樞神經系統,引起嗜酸性粒細胞增多性腦膜炎,出現嚴重視覺損害,嚴重時還可引起癱瘓、嗜睡、昏迷甚至死亡。
嗜酸性粒細胞增多性腦膜炎在太平洋地區某些島嶼及東南亞一些國家早就有散在或暴發流行,但直至1960年代初才明確此病與廣州管圓線蟲的寄生有關。在中國大陸,自上世紀70年代末以來,先後在廣東、香港、浙江、天津、黑龍江、遼寧等地報道了10餘例病原學確診的病例。出現暴發流行的僅見於浙江溫州市區,1997年曾在一次聚餐中105人因半生食福壽螺(Ampullaria gigas)而導致廣州管圓線蟲感染,其中55人發病;
廣州管圓線蟲可寄生在幾十種哺乳動物體內,包括嚙齒類、犬類、貓類和食蟲類,其中主要是嚙齒類,尤其是鼠類;終宿主國內外均以褐家鼠和家鼠較普遍,此外有白腹巨鼠、黃毛鼠、屋頂鼠、板齒鼠和蛛猴。鼠類是最主要的傳染源。我國台灣省報告褐家鼠感染率為8%~71%,日本報告褐家鼠的感染率多數在14.3%~77.0%之間,廣州市褐家鼠平均感染率為2.8%,溫州褐家鼠平均感染率為20.4%。
本病是一種人獸共患病,但人作為傳染源的意義不大,人是廣州管圓線蟲的非正常宿主,是偶然宿主。如果人獲得感染,該蟲很少在人體肺部發育為成蟲,位於中樞神經系統的幼蟲,不能離開人體繼續發育。
本蟲的中間宿主和轉續宿主多達50多種。我國廣東、海南、雲南、浙江、台灣和香港等地發現的中間宿主主要有褐雲瑪瑙螺、福壽螺。據調查,我國大陸褐雲瑪瑙螺對管圓線蟲幼蟲的自然感染率為29.7%和24.76%, 福壽螺為65.5%。溫州地區水田裡和河中福壽螺密度很高,且此螺體內廣州管圓線蟲第3期幼蟲感染率高達69.4%。本蟲的中間宿主和轉續宿主多與人類生活有密切關系,除可常吃用外,它們經常出沒於房前屋後、庭院、花園、草地、溝渠,甚至廚房、衛生間等潮濕地方,本蟲的幼蟲有可能在這些動物活動過的地方,隨其分泌的粘液遺留在各處。嬰幼兒在地上爬玩或完弄這些動物而感染,成人也可通過這種方式感染。
本病在世界各地多為散發,有該病流行的地區都因為有生吃或半生吃水產食物,例如太平洋的一些島嶼、泰國以及我國沿海一帶和台灣等居民都有生吃或半生吃如螺、蝦、魚、蟹的習慣。我國浙江、福建等沿海地區居民有生吃或半生吃蝦、蟹及其製品的習慣,廣東地區用褐雲瑪瑙螺加工冷凍出口,這些都與此病的感染傳播有關。
〔防治〕
治療本病尚無特效葯。 用甲苯噠唑可殺死實驗感染鼠體內大部分成蟲。 預防本病主要為不吃生或半生的螺類,不吃生菜、不喝生水;因幼蟲可經皮膚侵入機體,故應防止在加工螺類的過程中受感染。

嗜酸性細胞增多性腦膜炎(eocinophilic meningitis) 多系寄生蟲如(豬囊蟲、蛔蟲等)感染直接侵犯中樞神經系統或引起過敏反應所致。病程中可出現腦膜刺激征。腦脊液白細胞增多,嗜酸性粒細胞為主。

8、無菌腦膜炎有那些症狀?

無菌性腦膜炎

【概述】

無菌性腦膜炎(aseptic meningitis)又稱漿液性腦膜炎、淋巴細胞性腦膜炎或病毒性腦膜炎,是多種病毒性神經系統感染的常見表現。無菌性腦膜炎的基本概念是指除細菌或真菌以外的致病因子所致的腦膜炎症,主要特徵是腦膜刺激症狀和胞脊液細胞增多。雖然多數病例系病毒所致,但也可由其他病原體感染或某些非感染性疾病引起。除病毒感染以外,引起無菌性腦膜炎的其他因素包括:①感染性,如肺炎支原體、沙眼衣原體等;②自家免疫性疾病,如系統性紅斑狼瘡、幼年類風濕病、川崎病、白塞病等;③全身性用葯,如硫唑嘌呤、非甾體抗炎葯和卡馬西平;④鞘內注射葯物,如脊髓造影劑、化療葯物及某些抗菌葯物;⑤腦腫瘤與白血病;⑥重金屬中毒等。引起無菌性腦膜炎的病毒中,腸道病毒最為常見,HSV-2次之,其他如腺病毒、VZV、CMV、EBV、風疹病毒、麻疹病毒、輪狀病毒等也均有報道。

【臨床表現】

基本持征是急性起病、病程相對較短、預後大多良好。主要臨床表現包括發熱、頭痛、嘔吐和頸項強直。部分病例可伴發輕微腦實質受累而出現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如易激惹、嗜睡或昏睡等。早期可出現驚厥發作。一般無嚴重的腦實質損害症狀,如癱瘓、昏迷或驚厥持續狀態。神經系統以外的伴隨症狀常可為診斷提供線索。例如。腮腺炎病毒腦膜炎常伴發唾液腺腫痛;腸道病毒感染可伴有皮疹;如病情較重,伴淋巴結腫大或輕度肝區觸痛及皮疹,應注意EB病毒感染。年長兒伴生殖器炎症則提示HSV-2感染。

病毒性無菌性腦膜類的病程一般為數日至2周。多數病人急性期過後恢復完全,但有些病人在隨後的幾周內可仍有頭暈、疲乏、間歇性頭痛等症狀,個別甚至持續數月或數年。遠期隨訪還發現,病情恢復後數年內此類患兒出現學習困難、行為異常、復發性驚厥等神經精神症狀的危險性較高。

復發性無菌性腦膜炎少見,Mollaret腦膜炎屬其中之一。該病的臨床表現以良性復發性無菌性腦膜炎為特徵。腦脊液表現與病毒性腦膜炎相似,但可見到內皮樣細胞(Mol1aret細胞),其體積較大,在體外很快溶解消失,故懷疑本病時應取新鮮腦脊液送檢。Mol1aret腦膜炎的主要表現是反復發作性的發熱、頭痛、疲勞及腦膜刺激征。急性期症狀持續4~5天,然後迅速恢復,數周至數月後再發。反復發作可達1年以上。本病病因尚未完全明確,可能與單純皰疹病毒4型(HSV-4)或EBV有關。

【實驗室檢查與診斷】

無菌性腦膜炎的腦脊液多有異常改變,通常表現為輕度細胞和(或)蛋白增多,糖和氯化物一般正常。早期腦脊液炎性細胞中可以中性粒細胞為主,以後則以淋巴細胞為主。蛋白質定量多在lg/L以下。在疾病極期可有輕度顱壓增高。

腦電圖檢查常見彌漫性慢波增多,個別可見癇樣放電,隨病情好轉腦電圖異常也逐漸恢復,在並發癲癇的病例仍可見到癇樣放電。

病毒分離和血清學試驗是明確病因的基本方法。可於發病早期採集標本(腦脊液、糞便、血液、尿液、呼吸道粘膜,或必要時腦活檢組織等)分離病毒,懷疑某種病毒時應選取相應的標本送檢以提高陽性率。

血清學試驗一般採用雙份血清法,分別於發病早期及恢復期取血或腦脊液送檢,抗體滴度如有4倍以上升高則可確診。某些病毒感染,如腮腺炎病毒、巨細胞病毒等,可於極期送檢標本,檢測早期IgM抗體,如為陽性則有助於早期確診。

多數病毒引起的無菌性腦膜炎缺乏特異性治療。主要針對病情變化給予一般支持和對症治療。包括:①維持水電解質平衡和適當的營養;②控制高熱;③鎮靜劑與止驚劑的應用,適用於出現過度興奮、多動或驚厥者;④病情監護,如出現昏迷或更嚴重的神經症狀體征,則應按病毒性腦炎治療。確診或高度懷疑皰疹病毒感染者應盡早給予無環鳥苷治療;每次劑量為5~10mg/kg,於l小時內靜脈注射,每8小時1次,療程l~2周。

與類風濕腦膜炎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