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蠶沙如何吃可以去風濕
你好,蠶沙是蠶食桑後排泄出來的糞便。具有清涼和降血壓等效果。癱緩筋骨不隨,由於血虛不能榮養經絡,而無風濕外邪侵犯者,不宜服
2、蠶沙有副作用嗎?
蠶砂:蠶砂又名蠶來矢,是家自蠶的乾燥糞便。性味甘溫,入肝、脾、胃經,有燥濕、祛風、和胃化濁、活血定痛之功。常用於風濕痹痛、頭風、頭痛、皮膚瘙癢、腰腿冷痛、腹痛吐瀉等症。古人將蠶砂炒熱後裝入袋中,趁熱敷患處,可治諸關節疼痛,半身不遂。民間用蠶砂作枕芯的填充物,有清肝明目之效。
【別名】蠶屎、晚蠶砂、原蠶砂、蠶糞
【來源】本品為蠶娥科昆蟲家蠶 Bombyx mori Linnaeus.的乾燥糞便。搜集家蠶糞便,曬干,篩凈雜質即得。
【性味歸經】甘、辛,溫。
【功能主治】祛風濕,止痛。用於腰膝關節疼痛,月經過多,腹痛,皮膚風疹。
【用法用量】3~8錢,包煎;外用裝布袋蒸熱熨患處。
經我查找過很多資料,無提及過副作用,希望這些可以幫到你
3、蠶沙服用的注意事項?
③ 蠶沙可作為中葯直接服用,其性味歸經,甘,辛,溫。歸肝,脾,胃。中葯應用:祛風除濕:用於風濕痹痛,肢體不遂,濕痹拘攣,濕疹瘙癢;化濕和胃:用於暑濕傷中之吐瀉轉筋;
4、蠶沙是什麼
蠶沙,中葯名。為蠶蛾科昆蟲家蠶Bombyx mori Linnaeus幼蟲的乾燥糞便。育蠶地區皆產,以江蘇、浙江、四川等地產量最多。6~8月收集,以二眠到三眠時的糞便為主,收集後曬干,簸凈泥土及桑葉碎屑,生用。
入葯部位
動物糞便。
性 味
味辛、甘,性溫。
歸 經
歸胃、脾、肝經。
功 效
祛風除濕,和胃化濁,活血通經。
主 治
用於主風濕痹痛,肢體不遂,風疹瘙癢,吐瀉轉筋,閉經,崩漏。
相關配伍
1、頭風白屑作癢:蠶砂燒灰淋汁,洗之。(《聖惠方》)
2、眯目不出:蠶砂揀凈,空心以新汲水吞下十枚。勿嚼破。(《聖惠方》)
3、婦人血崩:蠶砂為末,酒服三、五錢。(《儒門事親》)
生理特性
乾燥的蠶沙,呈短圓柱形小粒,長2~5毫米,直徑1.5~3毫米。表麵灰黑色,粗糙,有6條明顯的縱棱及3~4條橫向的淺紋。兩端略平坦,呈六棱形。質堅而脆,遇潮濕後易散碎。微有青草氣。以乾燥、色黑、堅實、均勻、無雜質者為佳。
5、蠶沙加紅糖加酒治風濕嗎
蠶沙本身就有祛風濕的功能,加紅糖加酒通經活血祛風逐濕能力更強。
6、蠶砂有什麼作用?
常用於風濕痹痛、頭風、頭痛、皮膚瘙癢、腰腿冷痛、腹痛吐瀉等症。
古人將蠶砂炒熱後裝入袋中,趁熱敷患處,可治諸關節疼痛,半身不遂。
民間用蠶砂作枕芯的填充物,有清肝明目之效。
蠶砂與木瓜均能袪風濕、和胃化濕,以治濕痹拘攣及濕阻中焦之吐瀉轉筋。但蠶沙作用較緩,又善袪風,故凡風濕痹痛,不論風重、濕重均可應用;木瓜善舒筋活絡,長於治筋脈拘攣,除常用於濕阻中焦吐瀉轉筋外,也可用於血虛肝旺,筋脈失養,攣急疼痛等
7、蠶沙有關問題
【異名】原蠶屎(《別錄》),蠶沙(陶弘景),晚蠶沙(《斗門方》),馬鳴肝(《東醫寶鑒》),晚蠶矢(《本草備要》),二蠶沙(《江蘇葯材志》)。
【來源】為蠶蛾科昆蟲家蠶蛾幼蟲的乾燥糞便。
【採集】6~8月收集,以二眠到三眠時的糞便為主,收集後曬干,簸凈泥土,除去輕粒及桑葉的碎屑。
【葯材】乾燥的蠶沙,呈短圓柱形小粒,長2~5毫米,直徑1.5~3毫米。表麵灰黑色,粗糙,有6條明顯的縱棱及3~4條橫向的淺紋。兩端略平坦,呈六棱形。質堅而脆,遇潮濕後易散碎。微有青草氣。以乾燥、色黑、堅實、均勻、無雜質者為佳。主產浙江、四川、河南、江蘇、湖南、雲南、廣東、安徽、甘肅、湖北、山東、遼寧等地。
【化學成分】蠶沙含有機物物83.77~90.44%,灰分9.56~16.23%,總氮量1.91~3.60%。又含葉綠素,可用乙醇或丙酮抽提出來。據報道,第三、第四、第五齡蠶的蠶沙,順次提出粗葉綠素1.6,2.0,2.4%,但其中真正的葉綠素只一小部分。例如第五齡的蠶沙的粗葉綠素只含純葉綠素13.19%,其餘尚有皂化物48.92%,不皂化物44.45%。蠶沙含植物醇0.25~0.29%。另含不皂化成分β-谷甾醇、膽甾醇、麥角甾醇和廿四醇、蛇麻脂醇。從蠶沙中尚分離出β-谷甾醇-β-葡萄糖甙。
蠶沙所含游離氨基酸,曾找出亮氨酸、組氨酸等13種氨基酸,隨著蠶兒長大,糞中亮氨酸與組氨酸含量亦漸增多。蠶沙含多量胡蘿卜素。
上述的粗葉綠素每克含維生素A3644國際單位。
⑤《泉州本草》:治風寒感冒,偏頭痛。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3~5錢;或入丸、散。外用:炒熨、煎水洗或研末調敷。
【宜忌】《本草經疏》:癱緩筋骨不隨,由於血虛不能榮養經絡,而無風濕外邪侵犯者,不宜服。
【選方】①治濕聚熱蒸,蘊於經絡,寒戰熱熾,骨骱煩疼,舌色灰滯,面目萎黃,病名濕痹:防己、杏仁、滑石各五錢,連翹、山梔各三錢,苡仁五錢,半夏三錢(醋炒),晚蠶沙三錢,赤小豆皮三錢。
水八杯,煮取三杯,分溫三服,痛甚加片子姜黃二錢,海桐皮三錢。
(《溫病條辨》宣痹湯) ②治風瘙癮疹,遍身皆癢,搔之成瘡:蠶沙一升。
以水二斗,煮取一斗二升,去滓,溫熱得所以洗之,宜避風。
(《聖惠方》) ③治外感頭痛:蠶沙、白芷、大黃各三錢。
共研細末,調蔥湯外敷。
(《泉州本草》) ④治風濕痛或麻木不仁:晚蠶沙一兩。
煎湯,一日三回分服,臨服時和入熱黃酒半杯同服。
(《現代實用中葯》) ⑤治半身不遂:蠶沙二碩。
以二袋盛之蒸熟,更互熨患處。
仍以羊肚、粳米煮粥,日食一枚,十日即止。
(《綱目》) ⑥治霍亂轉筋,肢冷腹痛,口渴煩躁,目陷脈伏,時行急證:晚蠶沙五錢,生苡仁、大豆黃卷各四錢,陳木瓜三錢,川連(薑汁炒)三錢,制半夏、黃芩(酒炒)、通草各一錢,焦梔一錢五分,陳吳萸(泡淡)三分。
地漿或陰陽水煎,稍涼徐服。
(王士雄《霍亂論》蠶矢湯) ⑦治爛弦風眼:以真麻油浸蠶沙二、三宿,塗患處。
(《陳氏經驗方》一抹膏) ⑧治迎風流淚:蠶沙(炒)四兩,巴戟(去皮,用練肉)、馬藺花(去梗)
【功能主治】祛風燥濕、清熱活血。治風濕、皮膚不仁,關節不遂,急劇吐瀉轉筋,筋骨不遂、腰腳痛、腹內瘀血、頭風赤眼。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5錢;或入丸、散。外用:炒熨、煎水洗或研末調敷。可用滾水泡製。
【宜忌】癱緩筋骨不隨,由於血虛不能榮養經絡,而無風濕外邪侵犯者,不宜服。
蠶沙是蠶食桑後排泄出來的糞便。色墨綠,呈顆粒狀,其大小隨著齡期遞進而增大,一齡時小如細沙,至五齡盛食期大如綠豆,飼養1盒蠶種(10g蟻量,25000條蠶),全齡期可獲得100-150kg新鮮蠶糞,風干後可得到50-55kg風干蠶沙或45kg左右的乾燥蠶沙。蠶糞組成;粗蛋白質佔16.7%、粗脂肪佔3.7%/粗纖維佔19%、可溶性無氮物佔45%、灰分佔15.6%。蠶糞富含營養成分,是上等的肥料和豬、羊、魚的理想飼料。蠶糞還富含葉綠素和維生素E、K果膠等,是提取這些化學物品較為經濟的原料。蠶糞還用來製作蠶沙枕頭,據認為具有清涼和降血壓等效果。
8、蠶沙的作用,蠶沙有哪些作用和功效
蠶沙的作用
一、和胃的功效
蠶沙具有和胃化濕的作用,可用於消化不良等症狀,具有一定的效果。
二、活血通經的功能
蠶沙具有活血通經的功效,可用於治療女性閉經、崩漏等,具有一定的療效。
三、祛風除濕的作用
蠶沙具有祛風除濕的作用,可用於治療風濕痹痛、風疹瘙癢、頭風頭痛等病症。
四、抗癌作用
蠶沙具有抗癌及光敏作用,蠶沙中分離出的葉綠素衍生物,其中的13-羥基(13-R,S)脫鎂葉綠素a和脫鎂呀綠素b對體外肝癌組織培養細胞有抑製作用。
五、其它作用
蠶沙除了上面介紹的功效與作用之外,蠶沙水提取液具有抗牛凝血酶作用。可顯著延長人血纖維蛋白在的凝聚時間。
以上是關於蠶沙的作用方面的相關知識,大家現在知道蠶沙有哪些作用和功效了吧。蠶沙入葯具有一定的葯用價值,可用於治療一些疾病,可內服,可外用,均具有很大的作用。
注意事項:蠶沙的作用很多,對人體也有一定的好處,但是對於風濕外邪侵犯者不宜使用蠶沙。
9、蠶沙有哪些功效
蠶沙具有祛風除濕,和胃化濁,活血通經的功效。
蠶沙為蠶蛾科昆蟲家蠶幼蟲的乾燥糞便專。育蠶地區皆產,屬以江蘇、浙江、四川等地產量最多。6~8月收集,以二眠到三眠時的糞便為主,收集後曬干,簸凈泥土及桑葉碎屑,生用。
蠶蛾是昆蟲的一種,原產中國,馴化在室內飼養,故又稱家蠶。養蠶和利用蠶絲是人類生活中的一件大事,約在4000多年前中國已有記載,至少在3000年前中國已經開始人工養蠶。
家蠶有很強的食慾,它們晝夜不停地吃桑葉,所以生長得非常快,俗稱蠶食鯨吞。腳部有吸盤,可吸在粗糙的物體上。當它們頭部的顏色變黑的時候即表明它們將要蛻皮。
如果允許蛹變態為成蟲,自然地將繭溶解並鑽出的話,由於繭被它破出洞,絲線將會變短,不能用於紡絲織綢,所以要在其尚未破繭以前將蠶繭放入沸水中殺死蠶蛹,並使得繭易於拆解。
成蟲的蛾不能飛,它又被稱為「蠶蛾」,只是用於產卵以繁殖後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