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結節性紅斑是什麼病?
結節性紅斑是一種膚生紅色結節,繞脛(小腿)而發,紅斑排成一條條索狀,形如瓜藤纏繞在樹幹上,故中醫稱之為「瓜藤纏。本病為常見病多發病,總發病率約占人口的l%左右,常見於春秋季節,多見於青年女件,多數發病年齡在20—40歲。皮損多見於小腿伸側,少見於大腿及前臂,急性過程,3—6周可以自愈,不留痕跡,但易於反復。
結節性紅斑的致病因素很多。也比較復雜。最早報道為鏈球菌感染,觀察發現;結節性紅斑在症狀發生之前,約有80%以上的患者有呼吸道感染症狀,其中50%左右是溶血性鏈球菌引起的咽炎,扁桃體炎,一般在感染三周內發病。葯物因素也可引起本病,過去一直認為磺胺,溴劑和碘劑均有可能致病,近年來發現口服避孕葯物也可引發本病。中醫則認為,素稟血熱內蘊之體,或過食辛辣炙熱,郁久化熱,濕熱下注 凝滯血脈 使氣血運行不暢,瘀而成結或脾虛濕盛,陽氣不足,腠理不固以致風寒濕邪乘虛而人,流注經絡而成結節。
結節性紅斑以雙脛對稱發生梅核大小疼痛性結節為主要症狀。發病之初多有發熱及關節痛.皮損常突然發生,小若梅李,大似紅棗,少則數個,多達數十。對稱出生,繞胚而發,尤以脛前居多。如瓜藤所纏,微隆皮面,皮膚緊綳 周圍腫脹,觸之灼熱而疼痛。其色由鮮紅漸為紫紅 最後變為黃色,自行消退。結節可持續數天或數周,緩慢消退,多無潰瘍,不會留疤痕,但可反復發生。少數侵及大腿,上臂伸側,面頰,但一般結節小而淺。
中醫治療本病常分成三型辨證施治。血熱內蘊型,主要症狀為:結節呈梅核大小,其色鮮紅 灼熱疼痛,伴發熱口渴,關節腫痛,步履艱難,便結溲赤。湯葯可選用經驗方:
丹 皮10g 赤 芍10g 王不留行10g 澤 蘭10g
當 歸10g 紅 花10g 桃 仁10g 川牛膝10g
香 附10g
水煎服 每日2次,每次150ml。
濕熱下注型,主要症狀為結節大如紅棗,繞脛而發,如瓜藤所纏,時有疼痛,關節沉重酸痛,腿腳浮腫,壓之有凹,伴周身乏力,睏倦嗜卧,小溲黃濁。湯葯可選用經驗方;
蒼 術10g 黃 柏10g 生薏苡仁10g 生 地10g
丹 皮10g 赤 芍10g 王不留行10g 當歸10g
六一散20g
水煎服,每日2次,每次150ml.
寒濕阻絡型 主要症狀為結節繞脛而發,如梅似李 其色淡紅或紫暗,反復發作,經年不愈 遇寒尤甚,伴面色晄白,手足厥冷。湯葯可選用經驗方:
當 歸 10g 桂枝 10g 木 通 10g 細辛 3g
赤芍 10g 白 芍 10g 甘草 10g 大 棗 5枚
水煎服 每日2次 每次 150ml。
結節性紅斑若症狀不重可以選用中成葯大黃蟅蟲丸、二妙丸,散結靈,除濕丸治療。
外治法:可選用化毒軟膏、芙蓉育外塗供處。或取如意金黃散用涼開水調成糊狀,外敷患處。也可用新鮮馬齒莧搗碎後外敷患處.
一旦患病,應注意卧床休息、抬高患肢 尋找病因,積極祛除病因: 避免勞累及過度緊張;忌食辛辣厚味,血腥發物等;切不可濫用葯物,最好選中葯治療,既可獲得良好療效,又能避免毒副作用;尤其反復發作的患者,更應堅持服用中葯.平時應注意避風寒、潮濕; 冬季發作者應注意保暖; 減少行走,尤其不宜久行、久立。
參考資料:http://www.39kf.com/treatment/subject/cjb/pfkcjb/2004-05-13-13817.shtml
2、什麼是結節性紅斑來告訴你
結節性紅斑是一種急性炎症性疾病,常侵犯雙下肢膝以下小腿內側,結節性紅斑內也可侵及小腿外側、膝容以上大腿、甚至侵及上肢,頭面部少見。結節性紅斑表現為肢體雙側對稱性或鮮紅色、或暗紅色、或紫紅色結節性損害,壓痛明顯,一般不癢。結節性紅斑是由某種原因所致的真皮深層或皮下組織的局限性血管炎。結節性紅斑可以是一種單獨的疾病,也可以是某些全身性疾病的一種皮膚表現。結節性紅斑好發於青年女性,某些患有全身性疾病的男性患者(如白塞氏病)也可有結節性紅斑的表現,一般以秋冬寒冷季節發病為多。
3、結節性紅斑要怎麼治療啊
結節來性紅斑,是皮下脂肪的炎症性疾源病,目前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但是考慮與感染密切相關,特別是溶血性鏈球菌;有時還與葯物,比如溴劑、碘劑、磺胺類葯物以及口服避孕葯有關,認為屬於一種遲發性的超敏反應。治療上主要是祛除誘因,有感染者積極控制感染,急性期需要卧床休息,可以口服羥氯喹、沙利度胺等葯物。用葯期間需要監測副作用,疼痛明顯者還可給予解熱鎮痛類葯物治療。皮損多發嚴重者,可以口服、靜點糖皮質激素治療,一般可給予潑尼松15-30mg/d。
4、結節性紅斑嚴重嗎?
這個病有自限性,也就是說,不管它,過幾天或幾個星期,它自己會好的.至於說最嚴重的後果,那就是它畢竟是一種炎症,偶爾處理不當會發生急性炎症,導致潰瘍 注意護理,不會造成過於嚴重的後果
5、結節性紅斑是什麼樣子的疾病,對患者的危害大嗎?
結節性紅斑是一種常見的由於血管炎所引起的結節性皮膚病,常見於小腿伸側的紅色或紫紅色疼痛性炎性結節,青年女性多見,病程有局限性,易於復發。發病前有感染史或服葯史,皮損突然發生,為雙側對稱的皮下結節,自蠶豆至核桃大不等,數目達10個或更多,自覺疼痛或壓痛,中等硬度。
結節性紅斑不同時期的症狀:
早期皮色淡紅,表面光滑,輕微隆起,幾天後,皮色轉暗紅或青紅,表面變平。3~4周後結節逐漸消退,留暫時色素沉著,結節始終不發生潰瘍。皮損好發於脛前,也可見於大腿、上臂伸側及頸部,少見於面部。慢性結節性紅斑不同於急性結節性紅斑的特徵,其常發生在老年婦女,皮損為單側,若為雙側,則不對稱,除關節痛外,不伴有其他全身症狀。結節不痛,且比急性結節性紅斑軟。
對於不同類型的結節性紅斑的相應症狀是:
1、濕熱型結節性紅斑臨床症狀:舌體胖大、口喝不欲飲,舌紅苔黃膩或白膩而干,脈滑數,下肢酸痛或者肢體沉重、倦怠,散在大小不等皮下結節,色紅灼熱。
2、濕寒型結節性紅斑臨床症狀:舌色淡或者青紫,舌體胖嫩,舌邊有齒痕舌苔白滑或白膩或灰黑而濕潤。大便浠溏、四肢不溫、浮腫或者關節腫痛,比常人怕冷,紅斑結節遇冷加重。
3、 陰虛血熱性結節性紅斑臨床症狀:舌紅或紅降、舌體乾燥,口乾,苔薄或少苔。脈弦或細滑,手足心熱經常低熱,便秘睡眠不佳,多夢或者盜汗,下肢散在紅斑結節。高出皮膚,壓痛比較明顯。
以上資料由北京軍區總醫院風濕科提供 ,僅供參考。
6、結節性紅斑
結節紅斑 利濕活血
結節性紅斑是一種膚生紅色結節,繞脛(小腿)而發,紅斑排成一條條索狀,形如瓜藤纏繞在樹幹上,故中醫稱之為「瓜藤纏。本病為常見病多發病,總發病率約占人口的l%左右,常見於春秋季節,多見於青年女件,多數發病年齡在20—40歲。皮損多見於小腿伸側,少見於大腿及前臂,急性過程,3—6周可以自愈,不留痕跡,但易於反復。
結節性紅斑的致病因素很多。也比較復雜。最早報道為鏈球菌感染,觀察發現;結節性紅斑在症狀發生之前,約有80%以上的患者有呼吸道感染症狀,其中50%左右是溶血性鏈球菌引起的咽炎,扁桃體炎,一般在感染三周內發病。葯物因素也可引起本病,過去一直認為磺胺,溴劑和碘劑均有可能致病,近年來發現口服避孕葯物也可引發本病。中醫則認為,素稟血熱內蘊之體,或過食辛辣炙熱,郁久化熱,濕熱下注 凝滯血脈 使氣血運行不暢,瘀而成結或脾虛濕盛,陽氣不足,腠理不固以致風寒濕邪乘虛而人,流注經絡而成結節。
結節性紅斑以雙脛對稱發生梅核大小疼痛性結節為主要症狀。發病之初多有發熱及關節痛.皮損常突然發生,小若梅李,大似紅棗,少則數個,多達數十。對稱出生,繞胚而發,尤以脛前居多。如瓜藤所纏,微隆皮面,皮膚緊綳 周圍腫脹,觸之灼熱而疼痛。其色由鮮紅漸為紫紅 最後變為黃色,自行消退。結節可持續數天或數周,緩慢消退,多無潰瘍,不會留疤痕,但可反復發生。少數侵及大腿,上臂伸側,面頰,但一般結節小而淺。
中醫治療本病常分成三型辨證施治。血熱內蘊型,主要症狀為:結節呈梅核大小,其色鮮紅 灼熱疼痛,伴發熱口渴,關節腫痛,步履艱難,便結溲赤。湯葯可選用經驗方:
丹 皮10g 赤 芍10g 王不留行10g 澤 蘭10g
當 歸10g 紅 花10g 桃 仁10g 川牛膝10g
香 附10g
水煎服 每日2次,每次150ml。
濕熱下注型,主要症狀為結節大如紅棗,繞脛而發,如瓜藤所纏,時有疼痛,關節沉重酸痛,腿腳浮腫,壓之有凹,伴周身乏力,睏倦嗜卧,小溲黃濁。湯葯可選用經驗方;
蒼 術10g 黃 柏10g 生薏苡仁10g 生 地10g
丹 皮10g 赤 芍10g 王不留行10g 當歸10g
六一散20g
水煎服,每日2次,每次150ml.
寒濕阻絡型 主要症狀為結節繞脛而發,如梅似李 其色淡紅或紫暗,反復發作,經年不愈 遇寒尤甚,伴面色晄白,手足厥冷。湯葯可選用經驗方:
當 歸 10g 桂枝 10g 木 通 10g 細辛 3g
赤芍 10g 白 芍 10g 甘草 10g 大 棗 5枚
水煎服 每日2次 每次 150ml。
結節性紅斑若症狀不重可以選用中成葯大黃蟅蟲丸、二妙丸,散結靈,除濕丸治療。
外治法:可選用化毒軟膏、芙蓉育外塗供處。或取如意金黃散用涼開水調成糊狀,外敷患處。也可用新鮮馬齒莧搗碎後外敷患處.
一旦患病,應注意卧床休息、抬高患肢 尋找病因,積極祛除病因: 避免勞累及過度緊張;忌食辛辣厚味,血腥發物等;切不可濫用葯物,最好選中葯治療,既可獲得良好療效,又能避免毒副作用;尤其反復發作的患者,更應堅持服用中葯.平時應注意避風寒、潮濕; 冬季發作者應注意保暖; 減少行走,尤其不宜久行、久立。
參考資料:http://www.39kf.com/treatment/subject/cjb/pfkcjb/2004-05-13-1381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