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風濕 > 急驚風濕熱

急驚風濕熱

發布時間:2020-11-03 13:07:23

1、急驚風的病因病機

急驚風來勢急迫,以高熱伴抽風、昏迷為特徵。
病因以風溫邪氣、濕熱疫癘之氣,內蘊痰熱食積為主,也可見於暴受驚恐。小兒肌膚薄弱,腠理不密,氣血未充,極易感受時邪,由表入里,邪氣梟張而壯熱,熱極化火,火盛生痰,甚則人營人血,內陷心包,引動肝風,出現高熱神昏、抽風驚厥、發斑吐衄,或見正不勝邪,內閉外脫。若因飲食不節,或誤食污染有毒之食物,郁結腸胃,痰熱內伏,壅塞不消,氣機不利,郁而化火。痰火濕濁,蒙蔽心包,引動肝風,則可見高熱昏厥,抽風不止,嘔吐腹痛,痢下穢臭。此外,小兒神志怯弱、心神未充,心肝俱虛,若突受驚嚇刺激,神明擾動,也可產生抽搐昏迷諸證。總之,急驚風的主要病機是熱、痰、驚、風的相互影響,互為因果。其主要病位在心肝兩經。

2、高熱驚撅有沒有低燒這么一說

一。什麼是高熱驚厥 高熱驚厥---嬰幼兒時期引起驚厥最常見的原因,多發生在6個月至3歲。但抽風往往在突然高熱達39-40度時出現,一般極少發作2次以上。這種驚厥多因急性感染,特別是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所致,因而常有相應的症狀存在。 孩子為什麼容易發生高熱驚厥: 這是因為當孩子發熱時,神經細胞的代謝、氧氣消耗量和血流量會發生變化,同時,孩子的中樞神經系統也會處於過度的興奮狀態。這種「興奮」會影響到孩子一個沒有發育成熟的大腦組織――「丘腦」,使之產生強烈的放電,並傳到大腦的其它部位,這時我們就會看到孩子驚厥發作。 可是為什麼只有百分之幾的孩子出現高熱驚厥: 這主要是遺傳、環境、發育、感染等多因素作用的結果。熱性驚厥具有明顯的家族遺傳特點,使孩子具有一種易於發生驚厥的傾向。這種遺傳特徵在特殊的感染環境、生理過程、孩子神經系統發育不完善等條件的作用下導致這種驚厥發生。 一次疾病過程中,往往只發生一次抽風 高熱驚厥對寶寶的危害是非常嚴重的,驚厥持續10分鍾以上可能因腦缺氧時間長造成神經細胞損害,持續30分鍾以上則半數遺留不同程度的神經功能障礙。 二。日常保健(最大限度的減少寶寶生病) 0。基礎是要想小兒安、三分飢和寒。五穀雜糧粥,山葯粥,輪著吃 1。加強體格鍛煉,每天保證三浴:空氣浴、陽光浴、水浴 2。調節精神情緒 3。加強營養,合理膳食,葷素搭配,粗細兼吃,糾正患兒的偏食,厭食習慣,以增強體質。注意不要積食。(如果舌苔白厚,有口氣,便秘或腹瀉、四掌熱,就是積食) 4。適當補充益生菌如金雙歧,合生元 4。避免接觸感染。不到人口稠密的公共場所去,室內不要吸煙,保持空氣流通。可用溫鹽水漱口。 5。可採用食療方法,增強脾胃功能。 如:山葯胡蘿卜粥:山葯去皮切片,放胡蘿卜,與白米同煮,早晚服食;還可以根據情況加蓮子、大棗、薏苡仁、黃芪等。 健脾基本的方法是食療和合理喂養,食療最好的東西就是我們常說的山葯、大米、胡蘿卜粥 ,主要是山葯,健脾、固腸、補氣,而且常吃無妨,另外它生於土,也可以潤土,對於水土不服也可以有效。 清除濕熱的方法可以用健脾除濕,清熱利尿的方法。首先是健脾,脾胃好,體內濕熱得以運華,身體適應能力增強,如何健脾,就不用說了。除濕的食療主要包括薏米、茯苓,葯物包括茵陳、澤瀉等。成葯主要是藿香正氣。 綠豆百合薏米蓮子粥,可以清熱利尿補虛健脾 王氏保赤丸 醒脾養兒顆粒 健兒清解液 吃百合瘦肉粥 去火 1。冰糖梨水、西瓜、菊花水,綠豆湯、白菜、白蘿卜、甜梨、甜橙 2。王氏保赤丸 3。少喝果汁,多喝白開水 4。一定不能因為怕寶寶長得慢或者餓著就給寶寶多吃,適當使用合生元等益生菌(一天無BB或者吃過抗生素時吃) 5。每天一頓羊奶 6。薄荷、金銀花、麥冬、玄參、甘草煮水,加冰糖喝。多吃冬瓜、百合、銀耳,多喝水。 防感冒: 1。蔥白煮水 2。勤洗手 3。涼水洗臉 4。補維C:橙子、獼猴桃、雞湯、西紅柿 5。避免在外面玩了出汗,突然進空調房 三。生病期間(最大限度的避免寶寶驚厥) 幾個原則 A 抗生素絕不是預防用的。一定要有嚴格的用葯指征,才用 B 38.5以下不用西葯退燒,用中醫療法。38.5以上開始用西葯退燒。38.5以下她自己身體在抵抗 (未驚厥過的寶寶39以下不用西葯退燒,用中醫療法。39以上開始用西葯退燒。) C 39度以前不看西醫。連續三天以上39度以下但不退就可以考慮看醫生 降溫方法 0。一定要多喝水!!!!!(可用丁維葡萄糖+少許鹽) 以涼開水為佳。果汁、蔬菜汁亦可 每1個半小時,拽起來,灌200ml溫水,威逼利誘,不行就用滴管灌水。灌水溫度不容易反彈。 1。退熱中葯 a. 以往有高熱驚厥史患兒,在感冒發熱初起,宜加服紫雪散以防驚厥發作。 b. 小兒退熱口服液 2。發汗 喝姜湯 光發燒不出汗,就一定要解表,不然燒退不下去。吃霍香正氣水可以,也可以買紫蘇,自己煮水,讓他出汗,燒就退了。另外看看積食的話消積,不積食沒有其他問題,按一般發燒護理。這個孩子,大概就是內熱外涼,毛孔收縮,熱散不出來。吃了紫蘇出汗,多喝米湯。多喝水。王氏也要吃。 解表散熱法,必須先解表散寒,再清內熱,可以用紫蘇發汗,或洗熱水澡,通過按摩和促進血液循環打開毛孔。早上寒的表現明顯,可以喝姜水,晚上熱的表現明顯,可以用前面清熱的方法,如綠豆湯等,最好還是白蘿卜。治療的關鍵還是保持內部清爽,同時注意打開表面毛孔散熱。 3。保持清爽。注意室溫(不能長時間長空調,要讓寶寶發汗),注意通風。減少日光、嗓音等外界刺激 居室降溫打開門窗通風,或者打開電扇,讓室內空氣流通,使孩子的居室溫度降下來。有空調設備者更佳。 4。葛根湯治療,或至寶丸,腳冷的時候要特別注意,用熱水(加姜和桂枝更好)泡腳,並撮熱腳。不能用冷水外擦,這樣能最大限度減少驚厥 葛根湯{葛根4,麻黃3,桂枝3,白芍3,炙甘草2,生薑2片,大棗1枚(掰開)開水泡服,早六時,上午九時,下午三時各服一碗。二劑。} 雙足冷 立即用熱水泡腳或是電熱餅熱腳,雙足冷反復出現且持續時間較長就囑用 丁桂兒臍帖外敷右腳底湧泉穴。 5。輔助治療的可選中葯:至寶丸、黃金抱龍丸、銀翹解毒片、小兒鎮驚散、牛黃清腦片、牛黃至寶丸 防驚中葯 (1)由蟬衣、鉤藤、梔子、炒棗仁、杭白芍、青黛、防風、黃連、珍珠母、甘草組成。水煎服,可每日或隔日服葯1次,連服4周。有防止驚厥再發的作用。 (2)清宮粉:由廣鬱金、生山梔、寒水石、黃芩、黃連、玳瑁、琥珀、硃砂、冰片組成。共研細末,根據不同年齡確定服葯劑量。本方有進一步清除余熱,鎮驚熄風作用。 (3)清熱散:由硃砂、琥珀、鉤藤、滑石、薄荷、柿霜、豆蔻、甘草組成。共研細末,根據不同年齡確定服葯劑量。本方有鎮驚熄風作用。 (4)小兒牛黃散1歲以下每服0.3-0.5g,2-3歲每服0.9g,1日2次。乳汁或糖水送服。用於風熱驚風。 (5)小兒回春丹1歲以內每服1-2粒,1-3歲每服3-5粒。2小時後可重復使用。用於風熱驚風。 (6)紫雪散(丹)每服1.5—3g,1日1、3次。用於急驚風抽搐較甚者。 (7)安宮牛黃丸每服1/2-1丸,1日1—2次。用於急驚風高熱抽搐者。 小兒驚風散 牛黃清心丸 6。抗病毒的可選葯:新博林、清開靈 ①病毒靈(嗎啉胍),服用量按每日每公斤體重10毫克,分3次口服。 ②板藍根沖劑,每次半袋,每日3次,白開水沖服。 ③金剛烷胺,每片0.1克,小兒用量按年齡折算,允許連續服葯時間為3~5日,最長不可超過10日。 ④抗病毒口服液,每次半瓶,每日3次。 ⑤健兒清解液,每次半瓶,每日2次,僅用於熱型感冒。 7。物理降溫(不能停,不能鬆懈!) ????a. 退熱貼、冰枕(去醫院買兩三個)、溫水擦、做個冰袋,放在腋窩下 (冰枕在家也可以做的, 就是將暖水袋灌上水,然後放到冰箱冷凍室冰成坨就可以用了,用的時候裹上幾層毛巾,對降溫還是有用的!) 冰鎮:除肺的呼吸外,皮膚也在呼吸,受外邪侵犯無法呼吸的時候就發燒,汗出燒退,亂用冰鎮,反而幫助外邪阻止皮膚呼吸,邪氣不出,攻入五臟六腑,病情變化加重。 ????到底能不能用???? b. 溫水泡澡、熱水泡腳 用溫水(37℃左右)泡澡,如此可使寶寶皮膚的血管擴張,將體氣散出;另外水氣由體表蒸發時,也會吸收體熱。每次泡澡約10~15分鍾,約4~6小時一次。此外要多喝水) 8。38度5以上開始用西葯 阿笨片有退熱、鎮驚雙重作用 白天可以去打退燒針(沒炎症只打退燒和葡萄糖鹽水) 9。有炎症,選最低的阿莫西林 服用抗生素2小時後吃合生元 幾個注意 1。把牛奶全換成羊奶 2。多補充維生素,吃VC 比如鮮果汁 3。只吃流食 吃米粥 喝米湯。燒總是有火的,先把火退下來再說 。 孩子不怕餓的 喝奶就行。病好得快比什麼都強 4。王氏保赤丸、益生菌 5。內熱外寒(夏天又受涼) 四。真的發生驚厥了怎麼辦 及時終止驚厥十分重要,應該採取的措施: 1、遇到孩子抽風時,應首先用指尖或針灸針刺壓小兒的人中、百會、合谷、十宣等穴位 2、將孩子側卧,把孩子口中的食物去除掉,以防止嘔吐時,嘔吐物誤吸入氣管,引起窒息發。不要給正在抽風的孩子喂葯,以免嗆入氣管 3、切勿用力強制,以免扭傷骨折。 4、迅速用牙刷柄捆上手絹(或紗布包裹壓舌板)放入孩子的上下牙之間,防止舌咬傷。 5、保證周圍環境通風良好,避免刺激(溫度、聲音、光線、氣味等) 6、設法快速降低孩子的體溫,解開孩子的衣服,用醫用的75% 酒精或白酒兌水擦拭前額、頸、腋窩及腹股溝等部位6、當這些都做好後,可邊護理孩子,邊送孩子到醫院。 7、第一時間吸上氧氣,以減少對大腦的損傷 8、在驚厥緩解後應用中葯進行善後調理。

3、小兒驚風的病因病機

急驚風病因以外感六淫、疫毒之邪為主,偶有暴受驚恐所致。
外感六淫,皆能致痙。尤以風邪、暑邪、濕熱疫癘之氣為主。小兒肌膚薄弱,腠理不密,極易感受時邪,由表入里,邪氣梟張而壯熱,熱極化火,火盛生痰,甚則入營入血,內陷心包,引動肝風,出現高熱神昏、抽風驚厥、發斑吐衄,或見正不勝邪,內閉外脫。若因飲食不節,或誤食污染有毒之食物,郁結腸胃,痰熱內伏,壅塞不消,氣機不利,郁而化火。痰火濕濁,蒙蔽心包,引動肝風,則可見高熱昏厥,抽風不止,嘔吐腹痛,痢下穢臭。
小兒神氣怯弱,元氣未充,不耐意外刺激,若目觸異物,耳聞巨聲,或不慎跌仆,暴受驚恐,使神明受擾,肝風內動,出現驚叫驚跳,抽搐神昏。
總之,急驚風的主要病機是熱、痰、驚、風的相互影響,互為因果。其主要病位在心肝兩經。小兒外感時邪,易從熱化,熱盛生痰,熱極生風,痰盛發驚,驚盛生風,則發為急驚風。
在西醫 小兒驚厥的病因分類和特點
1 感染性病因
(1)顱內感染:如由細菌,病毒,寄生蟲,真菌引起的腦膜炎或腦炎。常表現為反復而嚴重的驚厥發作,大多出現在疾病初期或極期。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和顱內壓增高的表現。腦脊液檢查對診斷和鑒別診斷有較大的幫助。
(2)顱外感染:非顱內感染性疾病引起的驚厥發作。
1)熱性驚厥:是兒科最常見的急性驚厥。
2)感染中毒性腦病:大多並發於敗血症、重症肺炎、細菌性痢疾、百日咳等嚴重細菌性感染性疾病,與感染和細菌毒素導致急性腦水腫有關。
2 非感染性病因
(1)顱內疾病:
1)顱腦損傷與出血:如產傷、顱腦外傷和腦血管畸形等各種原因引起的顱內出血。傷後立即起病,反復驚厥伴意識障礙和顱內壓增高,顱腦CT對診斷有重要價值。
2)先天發育畸形:如顱腦發育異常、腦積水、神經皮膚綜合征等
3)顱內佔位性病變:如幕上、大腦半球的腫瘤、囊腫或血腫等。
(2)顱外(全身性)疾病
1)缺氧缺血性疾病:如分娩或生後窒息、溺水、心肺嚴重疾病等。
2)代謝性疾病:包括:①水電解質紊亂②肝、腎衰竭和Reye綜合征③遺傳代謝性疾病④中毒

4、兒科常見病症驚風怎樣治療?

驚風是小兒時期常見的一種急重病證,以臨床出現抽搐、昏迷為主要特徵。又稱「驚厥」,俗名「抽風」。任何季節均可發生,一般以1~5歲的小兒為多見,年齡越小,發病率越高。其病情往往比較凶險,變化迅速,威脅小兒生命。
本病西醫學稱小兒驚厥。其中伴有發熱者,多為感染性疾病所致,顱內感染性疾病常見有腦膜炎、腦膿腫、腦炎、腦寄生蟲病等;顱外感染性疾病常見有高熱驚厥、各種嚴重感染。不伴有發熱者,多為非感染性疾病所致,除癲癇外,還有水電解質紊亂、低血糖、腦外傷、腦瘤等。
(一)急驚風【概述】急驚風病因以外感六淫、疫毒之邪為主,偶有暴受驚恐所致。主要病機是熱、痰、驚、風的相互影響,互為因果。其主要病位在心肝兩經。小兒外感時邪,易從熱化,熱盛生痰,熱極生風,痰盛發驚,驚盛生風,則發為急驚風。
本病治療以清熱、豁痰、鎮驚、熄風為治療原則。痰盛者必須豁痰,驚盛者必須鎮驚,風盛者必須熄風,然熱盛者皆必先解熱。豁痰有芳香開竅,清火化痰,滌痰通腑的區分;清熱有解肌透表,清氣泄熱,清營涼血的不同;治風有疏風、熄風的類別,鎮驚有清心定驚,養心平驚的差異。
【治療】1.風熱動風證【症狀】發熱驟起,頭痛身痛,咳嗽流涕,煩躁不寧,四肢拘急,目睛上視,牙關緊閉,舌紅苔白,脈浮數或弦數。【方一】銀翹散加減【來源】《溫病條辨》【組成】金銀花12克,連翹9克,薄菏3克,防風9克,蟬蛻3克,菊花9克,僵蠶3克,鉤藤6克。
【功效】疏風清熱,熄風止痙。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
【方解】金銀花、連翹、薄菏疏風清熱,防風、蟬蛻、菊花祛風解痙,僵蠶、鉤藤熄風定驚。另加服小兒回春丹以清熱定驚。
【按語】喉間痰鳴者,加竹黃、瓜蔞皮清化痰熱;高熱,便秘、乳蛾紅腫者,加大黃或涼膈散釜底抽薪。以往有高熱驚厥史患兒,在感冒發熱初起,宜加服紫雪散以防驚厥發作。
2.氣營兩燔證【症狀】起病急驟,高熱煩躁,口渴欲飲,神昏驚厥,舌苔黃糙,舌質深紅或絳,脈數有力。【方一】清瘟敗毒飲加減【來源】《疫疹一得》【組成】連翹12克,石膏9克,黃連9克,黃芩9克,梔子6克,知母6克,生地9克,赤芍9克,玄參6克,丹皮9克,石決明9克,鉤藤9克。
【功效】清氣涼營,熄風開竅。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
【方解】連翹、石膏、黃連、黃芩、梔子、知母清氣透熱,生地、水牛角、赤芍、玄參、丹皮清營涼血,羚羊角、石決明、鉤藤熄風平肝。
【按語】神志昏迷加石菖蒲、鬱金,或用至寶丹、紫雪丹熄風開竅;大便秘結加生大黃、芒硝通腑泄熱;嘔吐加半夏、玉樞丹降逆止吐。
3.邪陷心肝證【症狀】高熱煩躁,手足躁動,反復抽搐,項背強直,四肢拘急,口眼相引,神識昏迷,舌質紅絳,脈弦滑。【方一】羚角鉤藤湯加減【來源】《重訂通俗傷寒論》【組成】羚羊角1.5克,鉤藤9克,僵蠶3克,菊花9克,石菖蒲3克,川貝母6克,廣鬱金1.5克,龍骨9克,竹茹9克,黃連9克。
【功效】清心開竅,平肝熄風。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
【方解】羚羊角、鉤藤、僵蠶、菊花平肝熄風,石菖蒲、川貝母、廣鬱金、龍骨豁痰清心,竹茹、黃連清化痰熱。同時,另服安宮牛黃丸清心開竅。
【按語】熱盛加生石膏、知母清熱瀉火;便干加生大黃、玄明粉瀉熱通便;口乾舌紅加生地、玄參養陰生津。
4.濕熱疫毒證【症狀】起病急驟,突然壯熱,煩躁譫妄,神志昏迷,反復驚厥,嘔吐腹痛,大便腥臭,或夾膿血,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方一】黃連解毒湯加味【來源】《肘後方》【組成】黃芩9克,黃連9克,黃柏6克,山梔6克,白頭翁6克,秦皮6克,鉤藤6克,石決明9克。
【功效】清化濕熱,解毒熄風。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
【方解】黃芩瀉上焦之火,黃連瀉中焦之火,黃柏瀉下焦之火,山梔通瀉三焦之火,導火下行,四葯合用,苦寒直折,瀉火解毒。白頭翁、秦皮清腸化濕,鉤藤、石決明平肝熄風。
【按語】舌苔厚膩,大便不爽加生大黃、厚朴清腸導滯,瀉熱化濕;竅閉神昏加安宮牛黃丸清心開竅;頻繁抽風加紫雪丹平肝熄風;嘔吐加玉樞丹辟穢解毒止吐。
5.驚恐驚風證【症狀】暴受驚恐後突然抽搐,驚跳驚叫,神志不清,四肢欠溫,舌苔薄白,脈亂不齊。【方一】琥珀抱龍丸加減【來源】《活幼新書》【組成】琥珀1克,硃砂1克,金箔少量、膽南星6克,天竺黃3克,人參6克,茯苓6克,淮山葯9克,甘草6克,菖蒲3克,鉤藤9克,石決明9克。
【功效】鎮驚安神,平肝熄風。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
【方解】琥珀、硃砂、金箔鎮驚安神;膽南星、天竺黃清化痰熱;人參、茯苓、淮山葯、甘草益氣扶正;菖蒲、鉤藤、石決明平肝熄風開竅。
【按語】抽搐頻作加止痙散熄風止痙;氣虛血少者加黃芪、當歸,白芍、酸棗仁益氣養血安神。
(二)慢驚風【概述】慢驚風多見於大病久病之後,氣血陰陽俱傷;或因急驚未愈,正虛邪戀,虛風內動;或先天不足,後天失調,脾腎兩虛,筋脈失養,風邪人絡。
慢驚風病位在肝、脾、腎,病理性質以虛為主。多系脾胃受損,土虛木旺化風;或脾腎陽虛,虛極生風;或肝腎陰虛,筋脈失養生風。
本病的治療,以補虛治本為主。土虛木旺,治以健脾平肝;脾腎陽虛,治以溫補脾腎;陰虛風動,治以育陰潛陽。治療過程中,可結合活血通絡,化痰行瘀之法。
【治療】1.土虛木亢證【症狀】形神疲憊,面色萎黃,嗜睡露睛,四肢不溫,足跗及面部輕度浮腫,神志不清,陣陣抽搐,大便稀薄,色帶青綠,時有腸鳴,舌淡苔白,脈細弱。【方一】緩肝理脾湯加減【來源】《醫宗金鑒》【組成】黨參6克,茯苓6克,白術9克,山葯6克,扁豆9克,炙甘草6克,煨姜3克,桂枝6克,白芍9克,鉤藤6克。
【功效】溫運脾陽,扶土抑木。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
【方解】黨參、茯苓、白術、山葯、扁豆、炙甘草健脾益氣,煨姜、桂枝溫運脾陽,白芍、鉤藤平肝熄風。
【按語】陽虛寒盛去桂枝,加附子、肉桂溫補脾腎;腹瀉不已加訶子、肉豆蔻、烏梅炭斂腸止瀉;方顱發稀,夜寐哭鬧不安,加生牡蠣、生龍骨平肝潛陽。
2.脾腎陽虛證【症狀】面色蒼白或灰滯,囟門低陷,精神極度萎頓,沉睡昏迷,口鼻氣冷,額汗涔涔,四肢厥冷,手足蠕蠕震顫,大便澄澈清冷,舌質淡,苔薄白,脈沉細無力。【方一】固真湯合逐寒盪驚湯加減【來源】《證治准繩》【組成】黨參9克,黃芪9克,白術6克,茯苓6克,炙甘草6克,炮附子1.5克,肉桂2克,川椒3克,炮姜3克,灶心土3克。
【功效】溫補脾腎,回陽救逆。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
【方解】黨參、黃芪、白術、茯苓、炙甘草溫補脾氣,炮附子、肉桂、川椒、炮姜、灶心土溫陽救逆。
【按語】抽搐頻頻加龍齒、鉤藤平肝熄風;陽氣回復後改用理中地黃湯或可保立蘇湯,以陽中求陰,使陰陽維系,陽生陰長而搐定。
3.陰虛風動證【症狀】虛煩疲憊,面色潮紅、低熱消瘦、震顫瘛疚,或肢體拘攣,手足心熱,大便干結,舌光無苔,質絳少津,脈細數。【方一】大定風珠加減【來源】《溫病條辨》【組成】雞子黃6克,阿膠6克,地黃9克,石斛6克,麥冬9克,龜板5克,鱉甲3克,牡蠣9克。
【功效】育陰潛陽,滋水涵木。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
【方解】雞子黃、阿膠、地黃、石斛、麥冬滋陰養血,龜板、鱉甲、牡蠣潛陽熄風。
【按語】陰虛潮熱加銀柴胡、青蒿、地骨皮以清虛熱;搐搦不止者,吞服止痙散熄風止痙;強直癱瘓者,加全蠍、蘄蛇、烏梢蛇、地龍、白僵蠶搜風剔邪,但風葯多燥,故宜佐養血潤燥之品。
4.腎精虧損證【症狀】由解顱、佝僂病等病導致,並伴有肢體抽搐,斜視凝視,一時性失言失聰或局部顫動,抽出過後,恢復常態,舌淡嫩,脈沉弱。【方一】地黃飲子加減【來源】《丹溪心法》【組成】熟地9克,山萸肉6克,巴戟天6克,肉蓯蓉6克,炮附子1.5克,五味子3克,麥冬6克,石斛6克,石菖蒲3克,遠志3克。
【功效】固本培元,益陰潛陽。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
【方解】熟地、山萸肉滋養腎陰;巴戟天、肉蓯蓉、炮附子溫補元陽;五味子、麥冬、石斛滋養肺陰;石菖蒲、遠志寧神開竅化痰。
【按語】抽搐頻繁者,去附子,加全蠍、地龍、天麻、龍齒、鉤藤平肝熄風止痙;肢體強直癱瘓者,加當歸、紅花、雞血藤養血活血。
◎第五章耳鼻喉科常見病症實用奇方名葯中華實用方劑大典叢書◎第五章耳鼻喉科常見病症實用奇方名葯第五章耳鼻喉科常見病症

5、什麼區分輕和重驚風

驚風(infantile convulsion)又稱驚厥,是癇性發作的主要形式,以強直或陣攣等骨骼肌運動性發作為主要表現,常伴意識障礙。是小兒常見的危急重症,可發生於許多疾病的過程中。其發病突然,變化迅速,證情凶險,列為中醫兒科四大證之一。好發於1—5歲小兒,年齡越小,發病率越高。根據其臨床表現分為急驚風與慢驚風兩類,急驚風發病急暴,臨床表現多為實證。慢驚風多由久病而來,也可由急驚風轉變而來,臨床多表現為虛證。 西醫學中因高熱、腦膜炎、腦炎、血鈣過低、大腦發育不全、癲癇等所致的抽搐屬此范疇。 兒科常見病證。唐以前將本病歸入癇證,至宋《太平聖惠方》始定名驚風。即驚厥。臨床以四肢抽搐或意識不清為主要特徵。引起驚風的原因較多,一般分為急驚風和慢驚風兩大類。以熱性、急性病引起的急驚風尤為多見,如小兒肺炎、中毒性痢疾、流行性乙型腦炎等病,如持續高燒不退,均可出現驚風。這與有些慢性病在後期因虛損而出現的慢驚風,有虛實之分。古代有的醫書如《寓意草》、《溫病條辨·解兒難》、《幼幼集成》等則稱痙病。近代習慣上將痙厥出現於成人的稱痙病,出現於幼兒的稱驚風。治療以鎮驚化痰、安神定志為大法。
病因病機
急驚風:急驚風病因以外感六淫、疫毒之邪為主,偶有暴受驚恐所致。外感六淫,皆能致痙。尤以風邪、暑邪、濕熱疫癘之氣為主。小兒肌膚薄弱,腠理不密,極易感受時邪,由表入里,邪氣梟張而壯熱,熱極化火,火盛生痰,甚則人營人血,內陷心包,引動肝風,出現高熱神昏、抽風驚厥、發斑吐衄,或見正不勝邪,內閉外脫。若因飲食不節,或誤食污染有毒之食物,郁結腸胃,痰熱內伏,壅塞不消,氣機不利,郁而化火。痰火濕濁,蒙蔽心包,引動肝風,則可見高熱昏厥,抽風不止,嘔吐腹痛,痢下穢臭。小兒神氣怯弱,元氣未充,不耐意外刺激,若目觸異物,耳聞巨聲,或不慎跌仆,暴受驚恐,使神明受擾,肝風內動,出現驚叫驚跳,抽搐神昏。總之,急驚風的主要病機是熱、痰、驚、風的相互影響,互為因果。其主要病位在心肝兩經。小兒外感時邪,易從熱化,熱盛生痰,熱極生風,痰盛發驚,驚盛生風,則發為急驚風。 慢驚風:慢驚風多見於大病久病之後,氣血陰陽俱傷;或因急驚未愈,正虛邪戀,虛風內動;或先天不足,後天失調,脾腎兩虛,筋脈失養,風邪人絡。由於暴吐暴瀉,久吐久瀉,或因急驚反復發作,過用峻利之品,以及它病誤汗誤下,以致脾陽不振,木旺生風。或因稟賦不足,脾腎素虧,長期腹瀉,陽氣外泄,先則脾陽受損,繼則傷及腎陽,而致脾腎陽虛,虛極生風,即所謂「純陰無陽」之慢脾風證。急驚風或溫熱病後,遷延未愈,耗傷陰津,腎陰虧損,肝木失於滋養,肝血不足,筋失濡養,可致水不涵木,陰虛風動。總之,慢驚風病位在肝、脾、腎,病理性質以虛為主。多系脾胃受損,土虛木旺化風;或脾腎陽虛,虛極生風;或肝腎陰虛,筋脈失養生風。
臨床診斷
急驚風1.突然發病,出現高熱、神昏、驚厥、喉間痰鳴、兩眼上翻、凝視,或斜視,可持續幾秒至數分鍾。嚴重者可反復發作甚至呈持續狀態而危及生命。2.可有接觸傳染病人或飲食不潔的病史。3.中樞神經系統感染患兒,腦脊液檢查有異常改變,神經系統檢查出現病理性反射。4.細菌感染性疾病,血常規檢查白細胞及中性粒細胞常增高。5.必要時可作大便常規及大便細菌培養、血培養、攝胸片、腦脊液等有關檢查。 慢驚風:1.具有嘔吐、腹瀉、腦積水、佝僂病等病史。2.起病緩慢,病程較長。面色蒼白,嗜睡無神,抽搐無力,時作時止,或兩於顫動,筋惕肉瞬,脈細無力。3.根據患兒臨床表現,結合血液生化、腦電圖、腦脊液、頭顱Cr等檢查,以明確診斷原發疾病。

6、兒科學口訣

兒科學口訣1咳嗽風寒咳嗽,咳嗽頻作痰白稀,喉癢聲重鼻流涕,惡寒無汗身酸痛,金沸草散方無欺。風寒夾熱咽喉痛,宣肺清熱三拗湯加黃芩。風熱咳嗽痰粘稠,口渴咽痛流濁涕,頭痛發熱身微汗,疏風清熱桑菊飲。痰熱咳嗽多粘稠,面紅目赤口苦渴,溲短便干脈滑數,清肺化痰清寧散。陰虛燥咳咳無痰,口渴咽干足心熱,舌紅少苔脈細數,滋陰潤燥沙參麥門冬湯。2肺炎喘嗽風熱閉肺輕證銀翹散,重症麻杏石甘湯。痰熱閉肺五虎湯合葶藶大棗瀉肺湯。陰虛肺熱沙參麥門冬湯。肺脾氣虛,人參五味子湯。心陽虛衰參附龍牡救逆湯。3哮喘熱性哮喘,麻杏石甘湯合葶藶丸。外寒內熱定喘湯。寒性哮喘小青龍湯合三子養親湯。4鵝口瘡心脾積熱,清熱瀉脾散。虛火上浮,六味地黃湯加肉桂。5口瘡脾胃積熱,涼膈散。心火上炎,瀉心導赤湯。虛火上浮,六味地黃湯。6泄瀉傷食保和丸。風寒藿香正氣散。濕熱葛根黃芩黃連湯。脾虛參苓白術散。脾腎陽虛,附子理中湯。傷陰連梅湯。傷陽參附龍牡湯。7厭食脾虛失運,曲麥枳術丸。胃陰不足,養陰增液湯。8積滯乳積,消乳丸。食積,木香大安丸。脾虛夾積,健脾丸。9疳證疳者甘,過食肥甘。疳者干,肌膚枯瘦。疳氣,面萎黃,毛發稀疏脾氣強,資生健脾丸。疳積肚膨脹,毛發也稀黃,疳積散是方。干疳,皮膚干,皮包骨頭大肉脫,腹凹如舟有低熱,益氣補血八珍湯。兼證還有疳腫脹,身腫溲短面無華,溫陽利水五苓散。10驚風急驚風感受風邪,感受風熱咽必紅,咳嗽流涕又頭痛,神昏驚厥當清熱,熄風鎮驚銀翹散。濕熱疫毒起病急,突然壯熱神志昏,驚厥抽搐又腹痛,嘔吐驚厥便腥臭,方用黃連解毒湯。驚恐驚厥面時青,驚惕痙厥大便青,震驚安神抱龍丸,或者安神丸也可。慢驚身疲面色黃,嗜睡露睛大便稀,不欲飲水面浮腫,土虛木亢緩肝理脾湯。陰虛風動面潮紅,虛煩神疲手心熱,舌光無苔津液虧,方選大定風珠、黃連阿膠湯、三甲復脈湯。11腸道蟲證蛔蟲使君子散。蛔厥證烏梅丸。12小兒水腫風水相搏,水腫多從眼瞼始來勢迅速遍全身,惡風、發熱肢酸痛,麻黃連翹赤小豆湯。濕熱內侵小便黃稍有浮腫不明顯,三妙丸合導赤散。肺脾氣虛面少華,倦怠乏力浮腫輕,參苓白術玉屏風。脾腎兩虛,全身浮腫腰下甚,便溏脘脹神倦冷,腰酸怕冷尿清頻,溫腎健脾真武湯。水氣凌心肢浮腫,心悸胸悶不能卧,口唇青紫指甲紺,己椒藶黃合參附湯。水毒內閉全身腫,尿少或閉頭暈痛,惡心嘔吐又昏迷,溫膽湯合附子瀉心湯。13感冒風寒感冒輕證蔥豉湯,重者荊防敗毒散,風寒咳嗽用杏蘇散。風熱感冒熱重銀翹散,咳嗽明顯桑菊飲。暑邪感冒,新加香薷飲。14麻疹麻疹病變在肺脾。初熱疹前期,發熱鼻塞打噴嚏眼淚汪汪,兩頰粘膜赤,臼齒麻疹粘膜斑,辛涼透表宣肺衛,宣毒發表湯。見形出疹期,發熱起伏狀如潮,疹隨潮出,目屎多,疹點先從耳後發出透要用三天期,清解透表湯良方。恢復疹回期,疹點出齊熱漸退,糠麩脫屑胃納增,舌紅少津是陰虛,沙參麥冬湯。麻毒攻肺,咽喉腫,聲音嘶啞咳嗽重,狀如犬吠,舌質紅,清咽下痰湯解毒。邪陷心肝高熱煩,譫語疹點密成片,遍及全身色紫紅,治當平肝熄風,解毒清營,羚羊鉤藤湯好方。15風痧邪郁肺衛疹色淺紅全身起,發熱惡風打噴嚏,銀翹散。瀉熱熾盛,疹點密,顏色鮮紅或紫暗,口渴心煩發高熱,透疹涼血解毒湯。15丹痧邪侵肺衛驟發熱,畏寒無汗身灼熱,咽喉腫痛皮膚紅,隱約紅點如錦紋,解肌透痧湯。毒氣在營熱不解,面赤口渴咽白腐,皮疹密布紅如丹或紫,涼營清氣湯。疹後陰傷唇口乾,舌紅少津食不振,沙參麥冬湯。16水痘水痘明亮如露珠,大小不一周紅暈。風熱輕證銀翹散。毒熱重證清胃解毒湯。17痄腮風溫邪毒蘊腮下紅腫疼痛為特徵。溫毒在表銀翹散。熱毒蘊結腮漫腫,脹痛、堅硬身壯熱,煩躁口渴能引飲,方用普濟消毒飲。邪毒引睾睾丸腫,龍膽瀉肝湯。18頓咳頓咳咳聲如雞鳴,初犯肺衛,繼則肝,胃腸膀胱甚則心。初咳可用桑菊飲或者杏蘇散也可。痙咳咳時連續咳,日輕夜重如雞聲,次次加劇咳不停。瀉肺鎮咳桑白皮。恢復期,痙咳漸漸減,咳聲不揚又無力,肺陰耗損沙參麥冬湯,脾胃氣虛用人參五味子湯。19小兒暑溫小兒暑溫發病急,衛氣營血可傳變。邪在衛氣驟發熱,頭痛項強微惡風,全身灼熱口乾渴,常伴嘔吐與嗜睡,暑邪在表新加香薷飲,暑邪偏里,白虎湯。邪在氣營,神志昏,狂躁不安或譫語,頸項僵直四肢抽,喉間痰聲漉漉鳴,溲紅便秘舌苔黃,涼營滌痰清瘟敗毒飲。邪在營血,發熱為主證,日輕夜來重,神昏麵灰暗,瞳孔少反應,牙關緊閉,二便禁,涼血清心,增液潛陽,犀角地黃合增液湯。余熱未盡熱不整,舌苔光凈,脈細數,陰虛發熱青蒿鱉甲湯,營衛不和桂枝湯。痰蒙清竅識不清,痴呆失語又失聰,喉間或者有痰鳴,深度昏迷蘇合香,狂躁龍膽瀉肝湯,黃連阿膠煩不寧。內風擾動肢強直,癱瘓振顫或癲癇,絡中之風虛夾實方用止痙散無疑,真陰不足虛風內動,大定風珠。20夏季熱暑傷肺衛,王氏清暑益氣湯。上盛下虛,精神萎靡煩不安,面白下肢冷溲頻便溏熱不退,,方用溫下清上湯。21五遲五軟五遲肝腎不足加味六味地黃丸,心血不足菖蒲丸。五軟脾腎兩虧補腎地黃丸合補中益氣丸。氣血虛弱八珍湯。22五硬陽氣虛衰,昏昏多睡,全身冰冷,氣息微弱哭聲低,局部皮膚硬如木,益氣溫陽參附湯。寒凝血澀四肢涼,患處皮膚色紫暗面色晦黯唇暗紅,當歸四逆湯。23尿頻脾腎氣虛,小便頻數,淋漓不盡,神倦怕冷食不振,益氣補腎縮泉丸。24遺尿下元虛寒,水腫尿床不自知,醒後方覺精神疲,面色蒼白肢怕冷,腰膝酸軟又無力,溫補腎陽菟絲子散。肺脾氣虛面色蒼,神疲乏力大便溏,食慾不振自汗出,補中益氣湯合縮泉丸。肝經濕熱尿味臊,色黃性情易急躁,瀉肝清熱龍膽瀉肝湯。25紫癜血液妄行起病急,皮膚瘀點或瘀斑,或伴鼻衄和齒衄,嘔血、便血、或尿血顏色鮮紅或紫紅,犀角地黃湯。氣不攝血,久病不愈,反復出紫癜,神疲乏力食慾不振,心慌頭暈唇色淡,益氣攝血歸脾湯。26汗證表虛不固玉屏風和牡蠣散。營衛不和黃芪桂枝五物湯。27胎黃濕熱熏蒸茵陳湯。寒濕阻滯,茵陳理中湯。瘀積發黃,血府逐瘀湯。28臍風斷臍不衛生,易患破傷風。宣通經絡,祛風解痙。主方撮風散

與急驚風濕熱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