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風濕,腳氣怎樣預防和治療
指導意見:
通常說的腳氣是足部真菌感染,不及時控制會波及其他部位,治療以外用抗真菌葯物為主,主要有達克寧、蘭美抒、貴州神奇、華陀膏等多種,只要堅持使用,症狀消失後繼續使用一周維持通常可以治癒。同時需保持足部乾燥、清潔,鞋子要透氣性好。
2、引起腳氣的原因是什麼
腳癬俗稱腳氣、香港腳,是一種常見的細菌感染性皮膚病,在濕熱地區更為廣泛,幾乎80%的人都受到過腳癬的困擾,腳癬細菌具有很強的傳染性和繁殖能力,本身腳部皮膚長期在鞋襪里就易引起腳汗,再加上濕熱不透氣助長細菌的滋生,容易反復發作,因此腳癬的發病幾率一直居高不下。
那麼該如何做到徹底去除腳氣呢,以下的建議相信是有幫助的。
一、注意自身衛生,每天熱水泡腳,鞋襪也要每天換洗。
二、腳癬嚴重時最好是穿透氣的涼鞋或拖鞋,讓腳癬部位直接露出來。
三、單獨使用毛巾和洗腳盆,不要傳染給他人,洗完腳後用肥皂洗手,以免傳染到手上。
四、及時的治療很重要,可以塗抹足宜舒在腳癬位置,每天早晚堅持用半月,症狀即可恢復。
別忘了不可見好就收,繼續用十天左右,真正的殺滅細菌,防止以後再次發作。
3、什麼是腳氣
中醫描述
中醫稱腳氣為「腳弱」。《備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二《風毒腳氣方》:「然此病發,初得先從腳起,因即脛腫,時人號為腳氣。深師雲:腳弱者,即其義也」。 腳氣,病名。即《肘後備急方》卷三。古風緩風、壅疾,又稱腳弱。因外感濕邪風毒,或飲食厚味所傷,積濕生熱,流注腿腳而致病。其證先見腿腳麻木,酸痛,軟弱無力,或攣急,或腫脹,或萎枯,或發熱,進而入腹攻心,小腹不仁,嘔吐不食,心悸,胸悶,氣喘,神志恍惚,語言錯亂等。治宜宣壅逐濕為主,或兼祛風清熱,調血行氣等法。《醫學正傳·腳氣》:「故為治者,宜通用蒼術、白術之類以治其濕,知母、黃柏、條芩之類以去其熱,當歸、芍葯、生地黃之類以調其血,木瓜、檳榔之類以行其氣,羌活、獨活以利關節而散風濕,兼用木通、防己、川牛膝之類引葯下行及消腫去濕。」常用方劑如雞鳴散、濟生檳榔湯、防己飲等。《肘後備急方》、《備急千金要方》等方書中,有大豆、烏豆、赤豆治腳氣的記載,可用作輔助療法。腳氣有干腳氣、濕腳氣之分。濕腳氣中又有寒濕腳氣、濕痰腳氣、濕熱腳氣、濕毒腳氣等。此外,還有風毒腳氣、瘴毒腳氣、腳氣沖心、腳氣入腹、腳氣迫肺等多種類型。又有按六經分類者。
相關症狀
干腳氣
病名。腳氣病之一。指腳氣之足膝不腫者。見《太平聖惠方》卷四十五。因素體陰虛內熱,濕熱、風毒之邪從熱化,傷及營血,筋脈失養,證見足脛無力,麻木酸痛,攣急,腳不腫而日見枯瘦,飲食減少,小便熱赤,舌紅,脈弦數等。治宜宣壅化溫,和營清熱,用加味蒼柏散或生乾地黃丸等方。
濕腳氣
濕腳氣為腳氣病之一。見《太平聖惠方》卷四十五。指腳膝浮腫之腳氣病。水濕之邪感受於下,經絡不得宣通而致病。證見足脛腫、麻木而重,腿膝軟弱,小便不利,脈濡緩,苔白膩;或有在脛前生臁瘡者。治宜宣壅逐濕為大法,用雞鳴散加減,或選用除濕湯、檳榔散、加味二妙丸加減。濕熱偏勝者,證見口渴溺赤,脈濡數、苔黃膩,治以宣通清利化濕法,用防己飲加減。 中醫理論認為,濕腳氣雖為皮膚病,但與人體五臟六腑、經絡及各器官有著密切聯系,所以內治方法亦不容忽視。在採用外治方法的同時,可配合中葯湯劑治療。濕腳氣當以清熱利濕、溫陽散寒、解毒殺蟲、止癢止痛為治則。常見有三證:濕熱腳氣、寒濕腳氣、淤血寒毒。辨證分治: 1.濕熱腳氣證:主要症狀表現有腳趾間或足底部潮濕糜爛,瘙癢,或浸淫流黃水,或紅腫潰爛蛻皮,甚至腳趾腫脹,舌紅,苔黃,脈沉或無變化。其治當清熱燥濕,溫化止癢。可選用苦參礬石湯,既可內服又可外洗。 2.寒濕腳氣證:主要症狀表現有腳趾間或足底部潮濕糜爛,瘙癢,或浸淫黃水,或麻木冷痛,或潰爛蛻皮,手足不溫,甚至腳趾腫脹,舌淡,苔白,脈沉。病變證機是寒濕浸淫,肆虐肌膚營衛,導致肌膚既不得氣血所榮又被寒濕所肆虐,以此而變生為寒濕腳氣病理病證。其治當散寒除濕,溫化止癢。可選用雞鳴散,本方既可內服又可外用。 3.淤血寒毒證:主要症狀表現有腳趾間或足底部潮濕糜爛,瘙癢,疼痛,或浸淫流膿血水,腳趾顏色暗紫,或癢痛,或潰爛蛻皮,甚至腳趾腫脹,舌質暗,苔薄,脈沉。病變證機是淤血內阻,淤血與寒毒相結而浸淫肆虐,以此而變生為淤血寒毒病理病證。其治當活血化瘀,散寒解毒。可選用桂苓烏頭湯,本方既可內服又可外用。 內服方劑也可選龍膽肝湯合萆薢滲濕湯加減處方,可選用中成葯如:MR3老中醫龍膽瀉肝丸、雙黃連口服液等。外用方劑可選用:足癬粉、六一散加明礬粉、二礬湯、皮膚外洗二方或蘇蒲洗方、藿黃浸劑、鵝掌風浸泡方、苦礬洗滌劑、清濕殺蟲方等,也可選用各種癬葯水外搽,如寶島癬水、復方土槿皮酊、普癬水等。
4、求視頻:湖南衛視百科全說風濕
你指的是瑤族泡腳配方之風濕、腳氣吧
瑤族泡腳治療風濕(風重)
配方:防風20克、劉寄奴20克、雞血藤20克、獨活20克、虎杖20克、五加皮20克、絡石藤20克、杜仲20克、徐長卿20克
瑤族泡腳治療風濕(濕重)
配方:羌活20克、桂枝20克、川芎20克、防風20克、烏蛇20克、寄生20克、劉寄奴20克、威靈仙20克、透骨草20克
來源:生活匯百科全說
歡迎喜歡百科全說的朋友加百科全說粉絲網,百度搜索下"生活匯百科全說"
5、中醫認為腳氣是什麼症
腳氣病中醫來說是胃經濕熱下注引起,此病纏綿,經久難愈。中醫辨證分為乾和濕兩種,主要用到清熱解毒,祛濕止癢的中葯,比如,苦參,黃柏,地膚子,蛇床子等,中醫講究望聞問切,四診合參,還得根據舌脈象辨證,建議去醫院看看中醫再開葯。
6、治腳氣和風濕病請問怎麼治
腳氣可用食醋治療,最好是陳醋。 第一種方法:洗腳時,往洗腳水中放上一些食醋(15-20毫升),洗過腳後,再把所穿的襪子在洗腳水中搓一搓,把襪子擰干後陰干(晾乾),不要烤乾、曬干。 每天穿上這樣處理過的襪子,很快就能將腳氣治好。
7、治風濕腳氣去哪裡
腳氣小竅門
米醋一斤,將醋倒入盆內,浸泡或浸洗,每日兩次,每次約一小時,消炎殺菌,可治腳化,又簡單,見效又快,輕者四天根治。
類風濕症:
用鮮嫩的桑樹枝,多少均可,切碎,拌一點酒用鍋炒黃色後,加水熬水眼,早晚各服一杯,見效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