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晨僵的症狀一定是類風濕嗎?
飲食、營養調養對人們的生活十分重要,適當、合理的飲食不僅可以增強體質,延年益壽,而且可以輔助葯物,達到治療疾病的效果。類風濕性關節炎為一種慢性疾病,病人常因關節疼痛、活動減少、常年服葯等因素影響食慾與消化功能。而食物又是日常生活所需的營養及能量的主要來源。如果病人飲食的營養及能量不能滿足機體的需要,那麼,不僅所服葯物起不到治療作用,而且病情還會進一步惡化。所以飲食調養對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來說非常重要。 首先,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應選用高蛋白、高維生素及容易消化的食物,經過合理的營養搭配及適當的烹調,盡可能提高患者食慾,使患者飲食中的營養及能量能滿足機體的需要。 其次,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不宜服用於病情不利的食物和刺激性強的食品,如辣椒等,尤其是類風濕性關節炎急性期的病人及陰虛火旺型病人最好忌用。糖類及脂肪也要少用,這是因為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常選用糖皮質激素,導致糖代謝障礙,血糖增高,而脂類食物多粘膩,可使血脂膽固醇升高,造成心臟、大腦的血管硬化,並且對脾胃功能也有一定損害。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的食鹽用量也應比正常人少,因為鹽攝入過多會造成鈉鹽潞留。 另外,茶葉、咖啡、柑橘、奶製品也可能會使類風濕病人的症狀加重。 類風濕性關節炎不同類型的患者,其飲食宜忌也各不相同,分述如下: (1)風熱型和濕熱型:風熱型主要症狀為關節遊走性疼痛,發熱,咽痛,便秘,小便搜赤,苔厚,舌紅,脈數或弦數,血沉也明顯增快;而濕熱型的病人可出現低熱、胸悶、納差、關節腫痛有積液、舌質紅、苔白膩、脈滑數、血沉增快等表現。出現這些症狀的病人應該多選用寒涼的飲食,如米仁粥、綠豆、生梨、豆卷、菊花菜、蘆根等,可以協助清除內熱;而不應食用溫熱性的食物,如辣椒、芥末、姜、桂皮、酒等,因為吃這些會傷陰助火,加重症狀。 (2)寒濕型:主要表現為關節腫痛或有積液,納差,大便搪薄,小便清長,畏寒,舌淡苔白膩,脈濡,血沉也增快。此型的患者應選用一些溫熱性的食物,如豬、牛、羊骨頭煮湯,及姜、桂皮、木瓜、葯酒等。 (3)肝腎兩虛型:這型患者可表現為關節疼痛畸形,肌肉萎縮,筋腱拘攣,畏寒,消瘦,面色無華,舌淡苔薄白或白膩,脈沉細,而血沉多不增速,或接近正常。此型患者可以多食一些補益的食品,如甲魚肉、雞肉、鴨肉、鵝肉、豬肉、牛肉、羊骨髓、胡桃、桂圓、芝麻等。 另外,關於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的飲酒問題,也應根據病情辨證對待。因為酒性辛熱,助陽生火,能祛散寒邪,所以一般若患者伴有寒濕的表現時,可飲用一些葯酒類的酒劑。而伴有濕熱之象的患者,則不適宜於飲酒,因為酒熱傷肝,酒濕傷脾,如再浸入附子、肉桂、細辛一類的熱葯,會加重內熱和腫痛。此類病人如欲服葯酒,可選擇清涼性的葯物浸入酒中,使葯酒性質偏涼。對於一些不會飲酒的病人,可以稀釋或加入調料調味後飲用
2、有晨僵一定是類風濕嗎
有晨僵不一定是類風濕。
老年人出現輕度晨僵屬於正常現象,時間一般小於十五分鍾,程度較輕。
如果晨僵的時間超過了一個小時,或伴有關節腫痛等,就可能是類風濕關節炎的信號。
此外很多風濕疾病都會出現晨僵現象,比如:骨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強直性脊柱炎、銀屑病關節炎。
如果僅有晨僵症狀不能明確是哪種疾病所致,要通過臨床表現綜合判斷才可診斷 。
3、手指晨僵,除了類風濕還有什麼可能
你好,你說的這種情況有可能是勞累過度引起的,也可能是頸椎不好引起的,或者是神經末梢炎也常有這個症狀,還有血稠了也可能有著這種現象,不要緊的,多注意休息年輕慢慢的就好起來了,注意不要在電腦前呆的太久。
4、手指晨僵,除了類風濕還有什麼可能性?
晨僵有很多病因啊,千萬別小覷了,因為強直性脊柱炎就會導致晨僵,強直性脊柱炎不得到有效治療會致癱瘓的。別聽別人不懂亂說啊,因為晨僵一般是病症較嚴重才會出現的現象。去醫院檢查,此時不可能大意了,這是非常重要的,相信我,就是查不出什麼,也說明你有病症了。如果你不想去查,我推薦你個葯,塞來昔布,這葯是控制炎症的,也可以幫助緩解晨僵症狀
5、是風濕還是類風濕?
風濕病是指一大類目前病因與發病機制尚不淸楚,主要累及 關節及周圍組織的一大類疾病,大多數患者有關節肌肉的病變,常 可侵犯身體的多個系統,發病與機體的免疫功能異常有關。風濕 病的主要發病機制就在於免疫的紊亂,導致了對自身組織的攻擊 而出現了一系列的症狀.風濕病最主要的特徵就是疼痛,也是導 致功能障礙的重要原因。關節炎是風濕病中比較常見的一種症 狀,所謂關節炎,除了關節疼痛,多伴有局部軟組織的腫脹,就是 以「腫」、「痛」為基本特徵,另外還會有血沉、C反應蛋白等非特異 炎症指標的增高,風濕病除了有關節炎,還可以有其他多種多樣 的表現,如發熱、皮疹、肌肉疼痛、消化道症狀以及其他各種臟器損 害的表現等。世界衛生組織將風濕病歸為十大類,包括100多種 疾病,類風濕關節炎是其中較為常見的一種,其他常見的還有如, 系統性紅斑狼瘡、強直性脊柱炎、骨關節炎、皮肌炎、乾燥綜合征、痛風性關節炎、白塞氏病、系統性硬化症、系統性血管炎、銀屑病關 節炎、風濕熱、反應性關節炎等。
簡單地說,類風濕關節炎是風濕病中的一個常見病,在風濕性 關節炎中,類風濕關節炎是最常見的引起骨質破壞、關節畤形的疾 病,其他的風濕性關節炎,少數嚴重者也可以導致關節畸形,但大 部分都是非侵蝕性的,也就是說,除了腫痛不適外,比較少引起骨 質破壞、關節疇形。拿風濕熱來說,有句話叫滑過關節,咬住心臟。 什麼意思呢,就是患有風濕熱的病友,雖然累及的關節數目也很 多,但是一般關節炎持續時間不長,不會導致骨關節破壞;而風濕 熱所致的心臟受累呢,則比較容易導致永久的嚴重的器質性損傷。 這點和類風濕關節炎的致殘性是不同的,
從治療的角度看,包括類風濕關節炎在內的風濕性關節炎,治療方面的用葯有部分是相同的,大部分都可以用非留體抗炎葯控制症狀,用改變病情抗風濕葯控制異常的免疫炎症反應。但是不同的疾病用葯的選擇有細微的差別,病友可以在醫師的指導下選擇適合自己病情的葯物治療。
6、晨僵跟類風濕有什麼關系嗎?
晨僵是指患者清晨醒後關節部位出現的發僵和發緊感,活動後這種感覺可得到明顯改善。晨僵是許多關節炎乃至風濕性多肌痛的表現之一,但是,在類風濕關節炎晨僵最為突出,可持續1小時以上甚至整個上午,而且程度較重。-般在慢慢活動關節後,晨僵減輕。有不少患者往往採用熱水洗手的辦法緩解晨僵。持續l個小時以上的晨僵被認為對類風濕關節炎具有診斷意義,同時也提示病變的活動性。地址:第十八分院山東省東營市東營區濟南路30號中心醫院對面
7、女性、關節疼痛、晨僵、類風濕因子陽性,可以確定是類風濕嗎?
有一名63歲女患者,在1年前無明顯誘因出現雙手多指關節疼痛,同時伴有輕度的腫脹和晨僵,未引起重視就醫,半年前患者的雙膝也開始疼痛,在當地醫院檢查類風濕因子陽性,被診斷為類風濕關節炎,針對性服用葯物一個月後,患者症狀無明顯好轉,在一次爬山回來後,病情加重,雙膝關節又痛又腫,走路都十分困難。
其實這位患者所患並非類風濕性關節炎,而是膝骨關節炎,在當地醫院屬於誤診誤治,這種誤診誤治經常發生在類風濕關節炎和骨關節炎之間。63歲女性,關節腫痛,晨僵,類風濕因子陽性,這些特徵似乎都符合類風濕關節炎,但怎麼就不是呢?原因眾多,我們一一來看。
好發於女性的關節病不只有類風濕關節炎!
在風濕病家族中,有兩個派別,一個派別“重男輕女”,另一個派別“重女輕男”。
類風濕關節炎和骨關節炎,都是“重女輕男”的代表。類風濕關節炎好發於40~60歲女性,骨關節炎高發年齡在40歲以後,兩者的發病人群高度重疊,這就為後面的誤診奠定了基礎。
晨僵就不一定就是類風濕關節炎!
關節晨僵是類風濕的典型表現,骨關節炎患者也會出現晨僵現象,但兩者的晨僵表現有所不同!
骨關節炎病人的關節晨僵,一般發生在晨起或關節靜止一段時間後,受累關節有僵硬和黏著感,通常程度較輕,活動一會後可緩解。骨關節炎患者晨僵時間較短,一般只有幾分鍾到十幾分鍾,隨著關節退變程度增加而加重,一般不會超過半小時。
與之相比,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的晨僵情況就要嚴重許多,經常持續半小時以上,甚至持續幾個小時。類風濕關節炎的關節晨僵可分為輕、中、重三度:
①輕度:1~3個指關節,活動幾分鍾、幾十分鍾至1小時,關節僵硬緩解或消失;
②中度:多為4個小關節以上或1~2個大關節,活動2~6小時,關節僵硬緩解或消失;
③重度:7個關節以上或全身多關節同時受累,活動6~12小時以上才減輕或緩解。
類風濕因子陽性一定是類風濕關節炎?
類風濕因子陽性是類風濕關節炎的診斷標准之一,但僅憑類風濕因子陽性是無法確診類風濕關節炎的,其是否具有臨床意義,還要注意以下幾點:
①類風濕因子的本質是人體的一種自身抗體,一些正常人體內也會測出類風濕因子陽性。正常成年人類風濕因子陽性率在5%左右,兒童在10%~20%,老年人每增長10歲類風濕因子陽性率增高一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