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風濕心臟病 腦塞
?
2、急性風濕熱的臨床表現有哪些?
急性風濕熱的臨床表現非常復雜,但仍有一定的規律性。某些臨床表現是急性風濕熱的特徵性表現,並對診斷起決定作用,稱之為主要表現或主征,包括心臟病、關節炎、舞蹈病、皮下小結和環形紅斑。另一些表現雖也常出現,但並無特異性,且對診斷只起輔助作用,稱之為次要表現或次征,包括關節痛、發熱、風心病和以前的病史。某些實驗室檢查,如心電圖P—R 間期延長,血液中急性反應物的出現,包括血沉增快,C 反應蛋白陽性,也可作為次要表現。
急性風濕熱,可根據發病先後次序不同,分為三期。
(1)鏈球菌感染前驅期。表現為扁桃體炎、咽峽炎等上呼吸道感染。
(2)潛伏期。在上呼吸道感染和急性風濕熱發作之間有一段潛伏、緩解和靜止的期間,約為1 ~ 4 周。此期患者無任何臨床症狀。
(3)急性風濕熱發作期。多數起病較急,也可較緩慢,甚至無自覺症狀而呈隱襲方式進行。常見的症狀有發熱、多汗、乏力、食慾不振、體重減輕以及受損害器官的症狀。如有心臟病時,可有心悸、氣短、胸悶,甚至出現蒼白、焦慮、煩躁等。有關節炎時,可有關節紅腫、遊走性疼痛、活動不利等。皮膚病變主要表現為皮下小結和環形紅斑。小兒常有鼻出血、腹痛等症狀。
3、風濕病主要臨床表現有哪些?
風濕病的症狀主要有這樣幾個,一個是發熱,可以是弛張熱或者是不規則的低熱。第二是關節炎,關節炎的特點是多發性,大關節,遊走性。第三是心臟炎,可以表現是心包炎,心內膜炎,或者是心肌炎。第四,是皮膚改變,皮膚會有一些紅斑或者接近像紅斑,還有小舞蹈病,當然這種情況比較少見。那麼查血往往能夠看到血沉增快,抗O增加。
風濕性疾病是一種全身系統的疾病,所以它的症狀可以多種多樣。有些患者以不明原因的發熱為主要的臨床表現,而有些患者以關節腫痛為首發症狀。還有一些患者以口乾、眼乾、腮腺腫大、牙齒脫落為臨床真相。還有些患者以雙手遇冷之後發白發紫為主要的臨床表現。有些風濕病出現重要的內臟器官受冷的時候,還有一些患者會以大量的蛋白尿、顏面部浮腫、四肢浮腫為主要的臨床表現。如果患者有了以上的這些風濕病的症狀,建議要進一步查血沉、c反應蛋白、抗核抗體,抗ena譜、免疫球蛋白AGM以及補體c3、補體C4的檢查,來進一步明確到底是屬於風濕性疾病中的具體的哪一種類型。
風濕病的症狀有:1.可能會出現手腿手腕關節痛。2.也有可能會出現關節僵硬或者腫脹的情況。可以適當的口服一些治療關節炎的葯物來進行治療,或者也可以通過針灸理療的方式來進行治療,在治療期間一定要注意保暖,盡量的不要著涼出門的時候可以多穿一些衣服。
4、風濕引起的高燒不退
高燒不退的原因我個人認為不是你所說的風濕,風濕可能只是一個誘發因素,我們常見的高燒見於感染。感染查血時血象有所表現,如果血象正常,而持續高熱那就要考慮非感染因素了,見於血液方便疾病的可能。這種情況只有做骨穿檢查才能找出病因,但是做骨穿必須要病人的身體條件允許。還有就是體溫調節中樞方面的疾病,可以做個頭顱CT或者核磁共振檢查。
根據你描述既往有風濕病史,再加此次全身浮腫,可能為風濕性心臟疾病。已經出現了心衰的表現。
5、風濕熱大人也能得嗎 成人風濕熱病發會有什麼表現
石膏,知母,桂枝,杏仁,薏仁,赤芍,連翹,半夏,山梔,防風,砂仁,甘草。你瞧瞧這個,是經方。
6、小兒風濕熱的臨床表現
在發病前1~3周可有咽炎、扁桃體炎、感冒等短期發熱或猩紅熱的歷史。症狀輕重不一,亦可無症狀,風濕性關節炎常為急性起病,而心臟炎可呈隱匿性經過。
1.一般症狀
患兒精神不振、疲倦、食慾減退,面色蒼白、多汗、鼻出血。有時可有腹痛,其甚者可誤診為急性闌尾炎。發熱一般都不太高且熱型多不規則,少數可見短期高熱,大多數為長期持續低熱,持續3~4周。
2.心臟症狀
根據病理顯示,幾乎所有病例的心臟均有不同程度的受累。而小兒風濕熱則心臟病變尤為突出。心肌、心肌膜及心包均可受到損害,稱為風濕性心臟炎或全心炎,為小兒風濕熱的最重要表現。嚴重心臟炎可後遺風濕性心瓣膜病。現按急性風濕性心臟炎及慢性風濕性心瓣膜病分敘:
(1)急性風溫性心臟炎症
1)心肌炎:在所有小兒風濕熱的心肌均有不同程度的病變。臨床上有心肌炎表現的也甚多見。輕者症狀不多,如僅出現心率輕度加速或心電圖有短暫的輕微變化。重者呈彌漫性心肌炎,臨床症狀明顯,常可並發心力衰竭。心肌受累等徵候。
2)心肌膜炎:以二尖瓣最常受累,主動脈瓣次之。心尖部出現Ⅱ至Ⅲ級吹風樣全收縮期雜音,雜音向腑下及左背傳導,呼吸與體位對雜音無影響。此雜音提示二尖瓣關閉不全。
3)心包炎:重症患兒可出現心包炎症狀,多與心肌炎及心內膜炎同時存在。表現有心前區疼痛、端坐呼吸及明顯呼吸困難。
發生急性風濕性心臟病變時,往往心肌、心內膜及心包同時受累。臨床上很難區分哪些症狀及體征是單由心肌炎、心內膜炎或心包炎所引起,故統稱為風濕性心臟炎或全心炎。嚴重心臟炎時心臟擴大,尤其伴有心力衰竭者,多遺留慢性心臟瓣膜病。
(2)慢性心臟瓣膜病小兒風濕熱反復發作且病程較久者,可發展為非活動性慢性風濕性心瓣膜病階段,即風濕性心臟病,其中以二尖瓣受損機會最多,主動脈瓣次之。此外,在小兒時期,風濕性心臟病發生心力衰竭時往往有風濕活動存在。在急性期有二尖瓣受累的有少部分可恢復正常,30%~60%的病例最後遺留有永久性瓣膜損害,而主動脈瓣一旦受損則恢復正常的機會很少。
3.關節炎
特點為遊走性及多發性,以膝、踝、腕、肘等大關節為主,小關節偶可受累,局部出現紅、腫、熱、痛,一般數日或數周消失,不遺留畸形。
4.舞蹈病
起病緩慢,其特徵為全身或部分肌肉非隨意、不協調和無目的的痙攣運動,以四肢動作最多。
5.皮膚病變
(1)皮下小結:是小兒風濕熱的一種症狀,一般表現為豌豆大小的圓形小結,可隆起於皮膚,與皮膚無粘連,能自由活動,多無壓痛。常見於肘、腕、膝、踝等關節伸側腱鞘附著處,亦好發於頭皮或脊椎旁側。有時呈對稱性分布,時消時現,一般經2~4周自然消失。皮下小結節常與心臟炎並存,常在起病後數周出現,為風濕活動的顯著標志。
(2)環形紅斑:皮膚滲出性病變可引起蕁麻疹、紫瘢、斑丘疹、多形性紅斑、結節性紅斑以及環形紅斑等,其中以環形紅斑的診斷意義最大,對小兒風濕熱有特徵性。多見於軀幹部及四肢屈側。此種紅斑常於磨擦後表現明顯,1天之內可時隱時現,不遺留脫屑及色素沉著。環形紅斑可間歇出現,為風濕熱的主征,但並非風濕熱特有表現。
6.肺炎與胸膜炎
比較少見。多系非特異性滲出性改變,大都同時有嚴重心臟炎症。
7、風濕熱有怎樣的臨床表現?
(1)臨床表現:
1.發熱:多數病人有不規則的輕度和中度發熱,伴大量出汗,疲乏無力。
2.關節炎:典型者為遊走性多關節炎,常累及肩、腕、髂、膝、踝等大關節。關節呈紅、腫、熱、痛的炎症表現。急性炎症消退後,關節功能完全恢復。
3.心肌炎、心包炎和心內膜炎:出現心前區不適,心悸,心動過速,心率常在100~140次/分之間,與體溫不成比例。心臟增大,第一心音減弱,常伴有舒張期奔馬律,甚至出現心力衰竭。
4.皮膚表現:皮膚受損時可出現環形紅斑,多見於四肢內側和軀干,時隱時現,或出現皮下結節(如豌豆大小、質硬、不痛,多附著於筋膜或腱鞘)。
5.舞蹈症:多見於5~12歲兒童,尤以女童多見。表現為肢體和軀干不自主無目的不協調的動作,常伴有肌肉軟弱和行為異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