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膝蓋怕冷是風濕的症狀嗎
以下是早期風濕、類風濕的症狀,注意甄別:
*風濕病的早期症狀不明顯,多是關節腫脹、僵硬、肌肉疼痛、乏力、口乾、眼乾,不易引起注意,所以非常容易引起誤診,耽誤病情的話就會造成患者關節變形、致殘、免疫力下降,並對心臟、腎臟等器官造成嚴重傷害,嚴重的可能導致死亡。
*類風濕性關節炎一種以慢性多關節炎症為主要表現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發病年齡多在20-50歲,女性多於男性,其突出的早期臨床表現為對稱性多關節紅腫熱痛,常見四肢小關節,指間近端關節腫脹,掌指(跖趾)、腕、肘、踝甚至顳頜等關節腫痛及活動困難,晨間關節僵硬,午後逐漸減輕,關節外症狀約有20%患者可出現皮下結節,長久不愈的晚期症狀則不同程度的關節畸形和強直,關節功能喪失。 可損傷臟器,多組織器官,造成股骨頭缺血性壞死,對人體消耗大,致殘率高。
類風濕的早期信號
類風濕性關節炎屬自身免疫性疾病,是一種常見病、多發病。其主要表現為慢性對稱性多發性關節炎。早期關節腫脹,晚期常強直變硬,嚴重影響關節功能,生活不能自理。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起病方式比較多樣,但主要有隱匿性和急性兩種方式。
1 .隱匿性起病:約占 60 %一 70 %,病人很難說發病的具體日期。初期症狀可有全身不適或局部關節症狀,部分病人先有疲乏無力,低熱,食慾減退,骨骼肌疼痛。經數周或數月出現關節疼痛、腫脹,往往從一個或幾個美節受累,呈對稱性分布。
2 .急性起病:約 8 %一 15 %的病人為急性起病,進展迅速,短時間內出現多個關節疼痛、腫脹和活動受限。常伴有發熱,淋巴結腫大或皮下結節等關節外表現。
在眾多的症狀中,晨僵是最重要的早期信號。患者早晨起床時感到關節發緊、僵硬或者活動不靈、行動受限,但並不感到疼痛。90%以上患者的早期症狀出現在手或腕關節,尤其是近端指間關節和掌指關節,常常在第一、三、四掌指關節開始出現。
參考資料:http://pan.baidu.com/s/1c1PmBb6
2、膝蓋風濕 有什麼好的解決辦法 或要注意什麼
用「虎骨追風膏百」或者用紅外線的烤燈,天天烤膝蓋度,小心別燙著了。會緩解,但風濕問是去不了根的。
你要是會拔罐,就用小火答灌拔一下,要是紫了或者黑紅色,那就說明你風濕的很內厲害。拔完火罐,三容天不能洗澡,膝蓋不能吹風。
3、膝蓋風濕的治療方法
膝蓋風濕是風濕熱的主要表現之一,臨床以關節和肌肉遊走性酸楚、紅腫、疼痛為特徵。與A組乙型溶血性鏈球菌感染有關,寒冷、潮濕等因素可誘發本病。下肢大關節如膝關節、踝關節最常受累
可採用中醫葯治療,風濕性關節炎屬於中醫的痹症范疇,急性期宜祛風清熱化濕,慢性期宜祛風散寒化濕,能對症狀的緩解起到輔助作用。
4、總是膝蓋冷是風濕病嗎?
臨床認為膝蓋冷多由風濕寒性關節痛所致,此類患者多表現為關節怕風怕涼,遇寒加重、遇熱減輕,但無關節疼痛、腫脹症狀,甚至有患者在三伏天還用護膝或用毛巾捂住膝蓋。但經X光、血沉、C反應蛋白、類風濕因子、影像學檢查均正常,多可判定為陽氣虛,即脾腎陽虛,無法溫煦四肢而引發膝蓋冷。建議行溫補脾腎治療,如桂枝湯加四神丸,可較好緩解症狀。
5、膝蓋長期性疼是風濕的前兆嗎?求大神幫助
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反復發作的急慢性炎症,是一種與溶血性鏈球菌感染有關的變態反應性疾病。本病可因外感風寒濕邪,合而為病入絡,流注關節阻遏氣血,風邪水濕乘虛而入,侵犯郁於筋脈,留於關節而成,或因少年氣盛,內有蘊熱,復感風寒濕邪而引起,它是風濕熱的主要表現之一,以成人為多見,受累關節以大關節為主。開始侵及下肢關節,膝和踝關節最為常見。 關節炎主要表現為遊走性、對稱性、復發性。由一個關節轉移至另一關節,常對稱累及膝、踝、肩、肘、腕等大關節,局部出現紅腫熱痛等急性炎症表現。關節功能多因腫痛而活動受限,有時關節腔伴有滲出液。部分病人幾個關節同時受累。 慢性風濕性關節炎多有急性風濕性關節炎或不典型的風濕熱病史。主要表現:關節多為酸痛,呈遊走性竄痛或限於一兩個關節輕度腫痛,關節功能因疼痛輕度受限。如累及膝關節則行走、上下樓及蹲站時困難。呈反復發作,遇天氣變化(刮風、下雨、陰天)時加重。 治療可用中醫外科風濕散調高度白酒外敷1-2療程。 使用方法:取上葯1袋用高度白酒調成糊狀,倒在己備好的棉布上分攤平整,即製成布夾膏,敷於疼痛處,每次敷20--40分鍾取下,可連續使用1-3個部位,1天敷一次。
6、膝蓋疼是否是風濕,如何判斷?
您好,我是風濕科臨床醫生,單純膝關節疼痛完全不能說明是類風濕關節炎。請注意觀察病情,如果出現四肢多關節腫痛,注意是腫痛,請及時就診於正規風濕科。
還有,風濕是一類疾病的總稱,不是說關節疼就是風濕,也不是說風濕就是關節疼,其實你說的應該是類風濕關節炎,而這個病根本的病理改變是滑膜炎和血管炎。
暫注意保暖,避免受涼。
有問題請及時與我聯系,用戶資料裡面有我的聯系方式。
7、膝蓋風濕有骨質增生現象,有什麼葯用好?
關節退行性病變通俗的說法就是骨質增生,也稱骨性關節炎、退行性關節病、骨關節病。治療的目的是減輕症狀,改善關節功能,減少傷殘。應該根據不用情況指導患者進行非葯物治療和葯物治療。一。非葯物治療包括患者教育和自我調理,例如適當的醫療鍛煉、減肥、理療、針灸等。二。1.葯物治療可先試用對乙醯氨基酚,每天3-4克,分3次服用,疼痛不嚴重者不一定持續服葯,以減輕葯物的不良反應。2.非甾體抗炎葯主要起鎮痛作用,傳統的非甾體抗炎葯為非選擇性COX抑制劑,其對胃腸道不良反應多見,由於本病患者多為中老年,胃腸功能一般比較差,所以必要時可以選用選擇性COX抑制劑,或者加用H2受體拮抗劑或質子泵抑制劑。3.改變病情抗風濕葯如透明質酸關節內注射有效,還有如氨基葡聚糖和硫酸軟骨素A的各種制劑也有一定療效。4.應該避免使用糖皮質激素,僅僅在個別症狀嚴重而對治療頑抗的關節,放考慮關節內注射。三。手術治療主要用於功能嚴重障礙的患者。四。大多數患者預後良好,嚴重關節畸形和功能障礙者僅屬少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