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風濕 > 風濕寒性關節痛治療

風濕寒性關節痛治療

發布時間:2020-03-28 00:42:16

1、哪些葯物對於風濕寒性關節痛治療效果好?

是啊年輕時不注意這個,老了就受苦了,我也是多少年的風濕,吃了不少的葯,花錢不說還受罪,後來多虧兒子給我買了GS 骨 研 素,吃了2個療程後就大有好轉,就又繼續服用現在我都好幾年沒犯過著毛病拉,你可以買著用用你可以去網上查查是醫療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是一個名副其實的里程碑式成果,它徹底改變了以往那種單一的治療模式,比如單純地西葯,或者一味地依靠外用葯物,只能控制不能斷根的局勢

2、風濕寒性關節痛的治療方法

握有偏方,請您私信與我!!

3、風濕寒性關節痛根治挺簡單啊,有很嚴重的病友嗎?

風濕寒性關節痛的常見原因。風濕寒性關節痛的起病因素比較復雜,目前還不十分清楚,造成風濕寒性關節痛的主要原因有:1. 受寒飲酒,使皮膚血管擴張,易受風濕寒邪。2. 勞累過度、汗出受風、抵抗能力下降。3. 婦女產後,月經期間,勞動保護不全,防寒設備簡陋等,感受風濕寒邪,引起關節疼痛。4. 久居寒濕之地或高寒野外作業、野外宿營、野餐 等。5. 室內外溫差過大,突然外出,不能適應氣溫的變化而感受風濕寒邪。6. 汗後游泳、腠理未密或水中作業,感受寒濕之邪。7. 還有病後,發熱下水,流產引產,騎摩托車,夏天較潮濕的地板,睡時吹電風扇、空調,外傷等因素。詳情可登錄風濕疾病專題

4、風濕寒性關節痛怎麼治

我是腰椎關節炎,保暖是必需的,前幾天暖寶寶買了一箱,不能受涼。吃過LABHERCULES的維骨力,每天1-2粒,緩解疼痛的效果還是可以的。但是我不想吃葯,所以現在陰天下雨的話,關節酸痛,我也沒有辦法,多半是忍忍。

5、你好,我想知道你治好風濕寒性關節痛的秘方。謝謝。

以前我也有點小風濕,風濕痛的症狀一般是潮濕天的時候特別難受,我平時一般都會泡腳,有點怕冷。你可以試一下塗點軒嬌蘭薰衣草精油,我現在也在用這個牌子的精油,對緩解酸痛有些效果,可以促進血液循環,不過要買到他們的正品精油才行,不要買到復方的了。還有平時要注意保暖,衣服汗濕後應及時更換,避免受風寒濕侵體。

6、風濕寒性關節痛到什麼醫院治療

可以到沈陽看看,有比較專業的醫院治療這方面的

7、什麼是風濕寒性關節痛?

。本病在祖國醫學中屬於痹證范籌,簡稱(風關痛)是常見病,多發病,寒冷潮濕,東南沿海地區為多見。臨床表現:風濕寒性關節痛輕者多在局部,以某部肌肉或一、兩個關節(多為膝、髖、肘、肩、腰背)疼痛、酸麻、屈伸不利為主要表現;重者可發生全身肌肉、大小關節疼痛(無紅腫),關節活動因痛受限,甚至呈癱瘓狀態。有些人患病後持續多年不愈,反復發作、由輕到重,從局部到全身不斷發展。以上是本病的基本表現,另外由於風濕寒邪侵犯人體的偏重不同,臨床表現也有所不同,治療也有難易之分。診斷標准:有風濕寒邪侵襲史;有部分關節或肌肉酸楚,麻木疼痛、甚至劇痛,活動困難,遇冷或天氣變化(陰天、下雨、刮風)病情加重,其受累關節因疼痛所致活動功能受限,但活動後減輕,多數痛處無紅腫之症狀;臨床檢查ESR、RF、ASO、血常規、X線攝片等皆屬正常。預後:經過積極治療和預防,患者病情能夠得到很快緩解或治癒,但是如果不引起重視及正確治療,往往部分患者病情趨重或可能誘發類風濕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風濕性多肌痛等難治性關節炎。A.保持精神愉快 ,堅持鍛煉身體,增強抗風濕寒等外邪能力。B.注意不要冒風淋雨,汗後更應當心,不要貪食寒涼之品,必要時改變潮濕寒冷的工作或居住環境。C.注意衣著與外界環境保持統一,尤其體弱和產婦更要注意,這里我特別提醒年輕朋友們,冬天,衣服不要穿得太單薄,謹防風濕寒性關節痛。後記風濕寒性關節痛(簡稱風關痛)是指人體感受風寒濕邪後所引起的肌肉、關節疼痛為主要表現的疾病。其臨床特點是遇寒冷或天氣變化則病情加重。臨床表現多以疼痛為主,受累關節局部無紅腫熱的炎症表現,實驗室檢查血沉大多數正常,抗鏈O及類風濕因子均為陰性,故本病有別於風濕性關節炎及類風濕性關節炎。根據本病發病規律和臨床特點,認為風寒濕邪是形成風關痛的病因,它應該是一個獨立性疾病。故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風濕類疾病專業委員會主任,著名風濕病專家王兆銘研究員於1974年將本病命名為風濕寒性關節痛。通過二十年來的臨床觀察,多數學者認為這個命名比較確切,在臨床上便於與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等病進行鑒別,有其實用價值,越來越多地被臨床醫師採用,對臨床頗有指導意義。本病屬於中醫痹證范疇。

8、中醫對風濕寒性關節痛如何辨證論治?

根據風濕寒邪侵犯人體的偏重不同,中醫把風濕寒性關節痛辨證分五類型 (1)風重型關節痛 主證:全身各關節、肌肉遊走竄痛(酸痛),脈浮緩或弦緩,舌質淡、苔薄白,其特點是每遇刮風則病情加重(酸痛難忍),疼痛部位不固定。 主證分析:本型關節痛是由風寒濕邪侵犯人體,但以風邪偏勝為主所致。多因營衛不和,腠理開泄失常,感受風寒濕邪,侵襲肌表經絡,閉阻氣血筋脈,故見關節疼痛。風為陽邪,善行變,故疼痛呈遊走性。風性輕揚,其侵多在肌表,故脈浮,苔薄白。 治則:祛風通絡,散寒除濕。 方葯:防風湯加減。 防風10g,秦艽10g,麻黃6g,羌活10g,獨活10g,肉桂4g,當歸10g,威靈仙10g,葛根10g ,茯苓10g,甘草9g,生薑5片。 方解:方中用防風、秦艽、羌活、獨活、麻黃、肉桂祛風散寒;當歸、威靈仙、葛根活血通絡,解肌止痛;茯苓健脾滲濕;甘草、姜和中調營。全方共奏祛風散寒除濕之功,又兼能養血通絡。 (2)濕重型關節痛 主證:患病局部沉重、酸楚或麻木不仁,關節屈伸不利,活動時多有骨擦音(軟骨磨擦),脈緩或濡,舌質淡,苔白膩或微黃膩。其特點是遇陰雨或接觸冷水時病情加重。 主證分析:本型關節痛以濕邪為主侵犯人體所致,多由居處潮濕,涉水冒雨,食涼飲冷等致風寒濕邪侵入肌膚經絡,留著不去,閉阻氣血,故見關節痛。因濕性重著,其性粘滯,故見局部沉重酸楚,麻木不仁,苔白膩,脈濡或緩,均為濕勝之徵象。 治則:除濕通絡,祛風散寒。 方葯:薏苡仁湯加減。 薏苡仁30g,蒼術10g,羌活10g,獨活10g, 薟草15g,防風10g,制川烏6g,麻黃6g,桂枝 6g,當歸10g,川芎10g,甘草10g,生薑3片。 方解:方中用苡仁、蒼術健脾除濕;羌活、獨活、防風、 薟草祛風勝濕;川烏、桂枝、麻黃溫經散寒除濕;當歸、川芎養血活血止痛;甘草、生薑健脾和中。全方共奏除濕健脾、祛風散寒、通絡止痛之功效。 (3)寒重型關節痛 主證:患病局部肌肉、關節皮膚發涼,固定性劇痛或攣縮拘急,疼處有冷感,脈弦緊或沉緊,舌質淡苔白或白滑。其特點是遇冷病情加重,遇熱則病情好轉。 主證分析:本型關節痛是以寒邪偏勝為主侵犯人體所致,多由機體陽氣不足,寒邪侵襲,寒凝氣血,經脈不通,故見關節疼痛;寒性凝滯,故多呈攣縮,拘急劇痛;寒為陰邪,易傷陽氣,陽氣不達,故皮膚發涼,病處有冷感;寒遇熱則散,氣血流暢,故得熱病情好轉。脈弦緊,舌淡,苔白均為寒勝之象。 治則:溫經散寒,祛風除濕。 方葯:烏頭湯加味。 制川烏10g(加白蜜先煎),麻黃6g,芍葯15g,黃芪15g,雞血藤30g,乳香、沒葯各6g,甘草 10g。 方解:方中用制川烏、麻黃溫經散寒,除濕止痛;芍葯、甘草緩急舒筋止痛;黃芪益氣固表,且以黃芪之補、白芍之收、甘草之緩以牽制、緩和川烏、麻黃;用雞血藤化瘀通絡;乳香、沒葯以加強化瘀止痛之功。諸葯配伍,可使寒濕之邪微汗而解,病邪去而又不傷正氣。 (4)風濕型關節痛 主證:肌肉、關節既有遊走竄痛又有沉重感,脈多浮緩,舌質淡紅,苔微黃膩。其特點是遇刮風下雨則病情加重。 主證分析:本型關節痛是以風濕相兼侵犯人體所致。風濕侵襲關節經脈,氣血瘀閉不通故見關節疼痛;風善行而數變,故有遊走性竄痛感;濕性重著,故又有沉重感。余均為風濕之徵。 治則:祛風勝濕,散寒通絡。 方葯:羌活勝濕湯加減。 羌活10g,獨活10g,防風6g,藁本6g,川芎6g,川萆 15g,蔓荊子3g,甘草6g。 方解:方中以羌活、獨活為君葯,散周身風濕,舒利關節而通痹;防風、藁本為臣葯,祛太陽經風濕,且止痛。佐以川芎活血,祛風止痛;蔓荊子祛風止痛;川萆 以加強祛濕之力;使以甘草調和諸葯。全方合用,共成祛風勝濕之功,並微發其汗,使風濕盡去,其痛自止。 (5)寒濕型關節痛 主證:患病局部發涼(出冷汗),固定性劇疼,且沉重發板,嚴重者活動困難,甚至呈癱瘓狀態,失去勞動能力,脈沉緩或沉緊,舌質淡,苔滑或白膩。其特點是遇冷或陰天下雨病情加重。 主證分析:本型關節痛是寒濕相兼侵入人體所致。寒凝骨節,濕阻脈道,故關節冷痛,局部發涼;濕邪滯濁,寒邪凝聚,流注關節,故疼有定處,且發沉重,活動困難。余均為寒濕之徵象。 治則:溫經散寒,祛風除濕,通絡止痛。 方葯:益火散寒湯與海桐皮湯合並加減。 桂枝10g,肉桂4g,乾薑6g,制川烏6g,羌活10g,海桐皮15g,蒼術10g,防己10g,烏蛇10g ,丹參15g,陳皮10g,甘草6g。 方解:方中以桂枝、肉桂、乾薑、川烏溫經散寒;羌活、蒼術、防己、海桐皮祛風除濕止痛;烏蛇、丹參通絡活瘀止痛;陳皮、甘草理氣和中。全方合用,共奏溫經散寒、祛風除濕、通絡化瘀止痛之功。

與風濕寒性關節痛治療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