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作業治療的目的
1.緩解疼痛
2.預防關節的破壞,防止或延遲關節畸形,保持關節的功能
(二)作業治療的方案1.提高家務工作和休閑能力增強手指靈巧性與活動能力有關的力量和手指捏物的能力,如飯菜的准備郵寄包裹使用電腦等工具書寫,以及其他相關運動和休閑活動
腳部的問題導致行走困難如果手腳協調性差還會導致汽車駕駛困難,影響患者出行當上肢和下肢關節受累嚴重時,自我護理家務活動能力也會相應降低,治療師應關注於病人最看重的問題,有些人可能認為廚房烹飪做家務最重要,另外有些人卻認為它們不重要,可以買半成品或僱用小時工來做家務烹飪,他們更關注於休閑和工作,通過觀察這些問題,確定患者的需求,並進行活動能力分析,找到導致問題的原因,從而選擇相應的治療措施,提高他們的功能活動能力
1)提供可轉換的技術,給予修正運動步驟的建議關節保護和體能保持的建議
2)提供或建議使用的輔助器具,最常用的是廚房自助具如電子瓶子啟子削皮刀符合人體工程學的刀子開瓶器;姿勢轉換器如浴室墊子廁所升降設施可升降的浴椅助行器穿鞋器系扣器尼龍搭扣取物器;剪子梳子刮鬍刀的改造(加長柄);幫助手旋轉的器具;駕駛的改造,如車鑰匙的的改造加粗的方向盤使用這些自助具或支具可以提高他們的功能
3)當傢具和工具需要更換時,治療師應教會病人如何選擇符合人體工程學的適合家庭工作和休閑的工具和傢具,這樣可以幫助人們選擇一種可以使用長期又可以使未來的生活變得容易的工具
4)環境改造:對浴室進行適當的改造重新設計廚房增加坡道提供可以移動的椅子使用輔助具等,能夠有效地加大患者的活動空間,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水平
需要調整風濕關節炎病人工作時的工作強度和工作場所的高度,工作應以坐位為主,使用電腦也許會導致手和上肢的疼痛,可以使用腕關節支具緩解疼痛,應給患者一些保持舒適健康和安全的建議,並提供合適的器具,如支撐腕關節的墊子符合人體工程學的鍵盤等工作場所設計,應該符合人體工程學的標准,盡可能減輕頸部和上肢的緊張度
如果患者不得不停止工作時,如何度過閑暇時間和休閑活動的方式就變得尤其重要,應該進行討論分析平時經常做的主動休閑運動,如打板球高爾夫等早期就應該停止
應該鼓勵患者進行游泳等相對柔和一些的運動散步對健康關節活動度及預防畸形起到很好的作用,還可以促進良好的心理狀態,應該提倡另外還有必要從以下幾大方面發掘患者潛在的興趣,如繪畫編織猜謎棋牌社會交往(如訪問朋友去酒吧電影院,參加其他感興趣的組織)等,從而建立新的興趣愛好休閑活動還取決於當地社區的設施,它可以幫助患者嘗試去結識新的朋友,可以幫助他們做有意義的活動,減輕疾病造成的壓力,促進家庭的和睦
2.關節的保護(1)關節的保護原則和目的:減輕疼痛和炎症,減輕內部和外部的關節壓力,以保持關節正常的組織結構,減少變形的危險性
(2)關節的保護:可以通過改變活動模式及使用輔助器具對關節進行保護保護方法包括:
1)關注疼痛信號:這是保護關節措施的第一步如果治療過程中忽視疼痛,有可能導致將來關節損害和疼痛的加劇而對疼痛過於敏感,容易引起運動的減少肌肉的萎縮關節的不穩定,患者應該對疼痛的水平有一個認識,適當調整他們的活動,以減輕疼痛如果採取減少活動措施後,疼痛仍然持續1小時以上,就需要進一步減少活動量,所以給患者設計的活動應該是舒緩的,需要讓患者自己去調整設計作業活動時應注意以下兩點:
①當選擇如烹飪家務等活動時,讓患者有意識地去感覺檢查疼痛
②在一個星期內,包括周末,對病人運動時的疼痛情況建立記錄
2)多關節負重,用手盡可能大的接觸面,或者是兩只手舉起重物:如①用兩個手心托盤子端碗有柄的圓筒形杯子托盤等,手指要保持伸展的位置;②通過把手用雙手舉起物體,如鍋茶壺水壺握住把手的腕關節應該維持在伸展位或中立位,另一手腕應負重(圖11-1-34)
3)用相對強壯的更大的關節負重當關節更大時,它的負重能力就會越強如①利用髖關節去關抽屜和門;②利用手掌或拳頭的側面去按壓水龍頭,而不是用手指去做這些工作;③當移動挎包或其他大的物體的時候,利用前臂或軀干去攜帶挎包或大的物品,使其靠近胸部;④用肩關節挎著或用前臂鉤著挎包等
4)應該使用關節最穩定和最有功能的位置去攜帶或移動大的物品當運動的時候可以利用杠桿的功能,當屈曲或者運動時,屈曲或偏離的姿勢可以產生旋轉和力線的壓力
如1)站立時,腳應放平,身子稍向前,病人應站直,防止膝關節扭曲;2)當舉起或抓握時,腕關節應保持在伸展位,可以使關節的抓握力量最大;3)傳授正確的轉移技巧,如從坐位到立位,應用雙手掌支撐椅子的扶手站起避免用手指握住扶手站起(見圖11-1-5)
圖11-1-5雙手掌支撐扶手站起
5)減少過度用力用更少的肌肉來完成每日日常需要以減少內部壓力如①使用輔助器具;②使用減少勞動力的器具,如洗碗機食品加工機轉筒式乾燥機洗衣烘乾機輕巧的動力型工具;③利用杠桿原理,如延長的手柄;④避免舉物,用帶輪子的工具轉運(小型的家用手推車轉移和搬運物品)
6)利用輔助器具減少運動時的疼痛確定使用何種輔助器具的時侯,應考慮病人對輔助器具的態度,也要考慮美觀問題關節炎患者對輔助器具有很大的需求,尤其是廚房常用器具,應該允許他們逐漸調整自己的生活方式,在商店可以買到各種方便使用的器具,如容易抓握的削皮刀開瓶器等,可以推薦給病人使用避免變形的姿勢和導致變形的模式,比如當移動很重的物品時,關節側方負重或垂直的壓力或由於肌肉收縮會導致內部壓力增高
生活中可以採取一些措施防止症狀加重,如①兩指捏取三指抓握非常用力捏容易導致掌指關節向前方的半脫位,用力捏可能促進指間關節變形,避免的方法是將工具的手柄筆等加長或者墊上襯墊;②手指屈曲導致尺偏,用手掌開水龍頭和罐子,手指保持伸直;③屈腕舉重物會使腕關節向前脫位,腕關節應該伸展或者中立位
7)休息:除非醫囑要求,否則並不鼓勵長期卧床,但應該每天在床上休息10小時,如果可能,白天也要休息1小時,這樣有助於自然的恢復和提高整體功能的持久性這應該伴隨著一個長期固定的常規訓練項目,應該認識到適當休息的好處,它是人們改變生活方式的一部分
8)正常姿勢的維持:應該給予患者在正常姿勢下休息的建議,當坐位和卧位時,關節應該有很好的支持,為使下肢獲得良好的支撐,椅子應該有一個合適的深度,保持髖膝踝90°應該配備木製的椅背支撐架和支持頭部的頭托,椅子兩側應配備結實穩定的扶手床應該是平坦的,稍硬一些以便提供對身體的支持當躺在床上時,身體應得到支持,使身體保持在一個正常的生理曲線上應提供一個比較有支撐性的枕頭,常規的枕頭容易導致頸部後伸和緊張平躺時保持髖膝關節伸展,膝關節處應避免用枕頭支撐,因為這會導致嚴重受損關節產生屈曲攣縮當有皮下結節時,配備羊皮的毯子和泡沫材料的靠墊有利於減輕對結節部位的壓力
3.體能的保存這可幫助降低疲勞和減少工作中的能量,節省體力,更合理地分配自身體能,使其用到更有意義的活動中去主要的原則包括:①無論休息和工作,都不要長時間地保持在某一個姿勢下,一般不超過20-30分鍾②運用正確的身體姿勢和姿勢平衡保持能量,這種好的姿勢可以使頭和體乾的重量維持在骨骼的重力線上,因為重心將有助於維持正常的姿勢(圖11-1-6)
圖11-1-6正確的坐姿
如果身體在一個不正確的姿勢下活動,患者將用更多的能量來保持,因為他必須要對抗重力才能維持一個好的姿勢,如聳起的肩部,前伸的頸部和屈曲的背部,將導致肌肉的張力增高疼痛和勞累站立時要比坐位時多耗費25%的體能,如果有可能應該盡量在坐位下進行工作③避免在一個姿勢下保持過長時間,以防止肌肉僵硬,要求每隔20-30分鍾變換姿勢,如定時地活動雙手,避免連續不斷地書寫④一個正常的工作高度將會使頭和頸部得到伸展當肩關節放鬆時工作檯面應該比肘關節低2cm,可以這樣通過調整高度來改變工作檯面⑤應該避免壓力過大而又不能停止的活動,因為它會導致突然嚴重的疼痛,將會給那些脆弱的關節造成損傷應該教會患者進行簡單的動作分析,幫助他們知道在家裡如何進行省力地進行正常的活動
4.主動活動和訓練(1)肌力增強訓練:慢性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由於疾病的緣故,大多不願意活動,容易引起肌肉萎縮活動能力和耐力下降以及心血管功能降低,進而導致身體健康狀況的衰退相比急性期,此時的活動顯得更為重要
1)等長練習:常用在動態抗阻力練習和有氧鍛煉之前或一起進行等長練習在初期可以用於改善肌肉的張力和耐力,並為以後大強度的活動做准備研究證實,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每天保持70%最大等長收縮水平6秒,重復5~10次,可以明顯增強肌肉的力量在進行最大等長收縮練習時,每次不要超過6秒,避免用最大的力(100%),用力時呼氣,放鬆時吸氣,注意每次一組肌肉收縮,避免兩組肌群同時收縮
2)動態練習:是最常用的增強肌肉力量的方式,可以增強肌力和耐力動態練習的阻力可以是體重肢體的重量或外部阻力如各類重物抗阻力練習要防止加重關節不穩定和引起炎症不論哪一種形式的練習,都應該在無疼痛范圍內進行在施加外界阻力前,抗阻力的關節至少可以完成8~10次的抗重力活動如果關節腫脹或疼痛,應該降低關節活動的強度頻率和縮小活動范圍
(2)關節活動范圍的訓練:可以通過訓練來維持每日日常生活動作所需的關節活動度訓練性活動項目可以幫助患者保持全關節的活動范圍,訓練項目可以由PT執行,進行1周2~3次的有氧訓練以提高肌肉的耐久性,如騎自行車游泳等也可以教患者做上肢體操,放鬆肩部,保持較好的姿勢和全關節活動范圍(見圖11-1-7)OT師應更關注詳細的訓練信息,如何時提供何種的手部訓練,關節活動度訓練和手耐力訓練結合在一起是最有效的一種方法所選擇的運動應該有一個緩慢平穩的節奏,要有適當的休息讓肌肉得以恢復,防止疲勞在宅的治療性訓練應考慮到手部的休閑活動,如園藝烹飪運動可以提高骨骼的強度和增強肌力;而且可以提高大腦內咖啡肽水平,產生愉悅的感覺,減輕疼痛訓練要注意盡量適合患者的生活方式,幫助人們進行社交活動效果最佳的訓練是在葯效發生作用時疼痛最輕時痙攣和疲勞最小時,訓練前應該進行熱身鍛煉,這樣可以幫助減輕軟組織拉傷
5.矯形器(1)手休息位矯形器:在急性紅腫期持續佩戴,可以在短期內緩解炎症在慢性期,通常有規律地在夜間佩戴,或者在白天佩戴數小時大多數患者通過佩戴這種矯形器使疼痛減輕,但是對它們是否能緩解僵硬活動受限或腫脹有爭議這些矯形器應該易於穿脫而且舒適
(2)腕功能位矯形器:佩戴這些固定的或部分活動的腕關節(取決於設計)矯形器,可以減少活動和用力抓取物體時關節的疼痛,但是它們限制了手的靈巧性手掌的抓握功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手功能一般需要1~2周的時間觀察和調整在許多病例中更傾向於使用有彈性的腕夾板
(3)掌指關節矯形器:多可以對於已有尺偏的患者減緩疼痛,促進功能,增加手指抓握的正確對線
(4)拇指矯形器(見圖11-1-8):可在穩定拇指的腕掌關節和掌指關節時使用手掌外展時,拇指固定在對掌位腕掌關節損傷的患者多需用腕-拇指矯形器
(5)天鵝頸支架(見圖11-1-9)槌狀指支架抗尺側偏支架:保護關節,減輕疼痛,糾正畸形
6.減輕疼痛和壓力1)疼痛是患者最關心的問題,它是導致身體功能降低的主要因素,會讓病人產生無助低落的情緒如果能進行有效的疼痛認知行為的反應,它可以被部分緩解因為各種關於認知方面的行為策略已經被證明是有效的,如放鬆練習通常的方法是指導病人進行意念和持續放鬆練習,教會認知上的治療策略,如想像一些生動的高興的活動和場所
進行肉體和精神分離,想像疼痛是一個令人討厭的行為這些方法應該在如何進行關節保護教育時進行,疼痛不能被忽略因為它可以提示關節壓力的大小
2)解決問題:找到導致疼痛的運動和壓力增高的原因,找到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
通常是通過認知行為的方法來緩解疼痛,使人們認識到心理因素對疼痛的影響應該教會患者一些特殊的技巧,使患者在家裡利用這些技巧減輕疼痛,但是這些方法不能替代葯物治療,只能減輕患者對疼痛的認知感受,而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7.作業活動貫穿OT整個治療過程中,它可以改善和維持關節活動度肌力手的靈巧性及日常生活動作,還可以減輕疼痛有助於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1)在給患者設計作業活動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作業時間的設定:應防止類風濕關節炎患者長期持續的做一種作業活動,可以讓其保持做30分鍾的輕松的作業活動,以患者不疲勞為度
2)關節的負擔:應根據患者的功能選擇適合他的作業種類,隨著治療目的逐漸增加治療的趣味性對於皮革類精細的作業活動,容易導致手部的負擔加重,要在關節保護的措施下進行
3)作業環境:患者所用的工具傢具及採用的姿勢,應不使其感到疲勞防止變形為目的作業環境應是一個歡快輕松的氛圍,讓患者保持愉快的心情,可以刺激交感神經興奮,提高活動動力,有利於減輕疼痛
(2)作業活動的實施:根據患者的治療目的興趣選擇不同的作業活動種類,如編織貼紙雕刻卷紙刺綉蛋殼工藝等
2、什麼是類風濕
可伴有體重減輕、低熱及疲乏感等全身症狀。(1)晨僵早晨起床時關節活動不靈活的主觀感覺,它是關節炎症的一種非特異表現,其持續時間與炎症的嚴重程度成正比。(2)關節受累的表現①多關節受累呈對稱性多關節炎(常≥5個關節)。易受累的關節有手、足、腕、踝及顳頜關節等,其他還可有肘、肩、頸椎、髖、膝關節等。②關節畸形手的畸形有梭形腫脹、尺側偏斜、天鵝頸樣畸形、鈕扣花樣畸形等。足的畸形有跖骨頭向下半脫位引起的仰趾畸形、外翻畸形、跖趾關節半脫位、彎曲呈錘狀趾及足外翻畸形。③其他可有正中神經/脛後神經受壓引起的腕管∕跗管綜合征,膝關節腔積液擠入關節後側形成腘窩囊腫(Baker囊腫),頸椎受累(第2、3頸椎多見)可有頸部疼痛、頸部無力及難以保持其正常位置,寰樞關節半脫位,相應有脊髓受壓及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的表現。(3)關節外表現①一般表現可有發熱、類風濕結節(屬於機化的肉芽腫,與高滴度RF、嚴重的關節破壞及RA活動有關,好發於肘部、關節鷹嘴突、骶部等關節隆突部及經常受壓處)、類風濕血管炎(主要累及小動脈的壞死性小動脈炎,可表現為指、趾端壞死、皮膚潰瘍、外周神經病變等)及淋巴結腫大。②心臟受累可有心包炎、心包積液、心外膜、心肌及瓣膜的結節、心肌炎、冠狀動脈炎、主動脈炎、傳導障礙,慢性心內膜炎及心瓣膜纖維化等表現。③呼吸系統受累可有胸膜炎、胸腔積液、肺動脈炎、間質性肺疾病、結節性肺病等。④腎臟表現主要有原發性腎小球及腎小管間質性腎炎、腎臟澱粉樣變和繼發於葯物治療(金制劑、青黴胺及NSAIDs)的腎損害。⑤神經系統除周圍神經受壓的症狀外,還可誘發神經疾病、脊髓病、外周神經病、繼發於血管炎的缺血性神經病、肌肥大及葯物引起的神經系統病變。⑥貧血是RA最常見的關節外表現,屬於慢性疾病性貧血,常為輕至中度。⑦消化系統可因RA血管炎、並發症或葯物治療所致。⑧眼幼年患者可有葡萄膜炎,成人可有鞏膜炎,可能由血管炎所致。還可有乾燥性結膜角膜炎、鞏膜軟化、鞏膜軟化穿孔、角膜溶解。(4)Felty綜合征1%的RA患者可有脾大、中性粒細胞減少(及血小板減少、紅細胞計數減少),常有嚴重的關節病變、高滴度的RF及ANA陽性,屬於一種嚴重型RA。(5)緩解性血清陰性、對稱性滑膜炎伴凹陷性水腫綜合征(RS3PE)男性多見,常於55歲以後發病,呈急性發病,有對稱性腕關節、屈肌腱鞘及手小關節的炎症,手背可有凹陷性水腫。晨僵時間長(0.5~1天),但RF陰性,X線多沒有骨破壞。有56%的患者為HLA-B7陽性。治療上對單用NSAIDs葯物反應差,而小劑量糖皮質激素療效顯著。常於1年後自發緩解,預後好。(6)成人Still病(AOSD)以高熱、關節炎、皮疹等的急性發作與緩解交替出現的一種少見的RA類型。因臨床表現類似於全身起病型幼年類風濕關節炎(Still病)而得名。部分患者經過數次發作轉變為典型的RA。(7)老年發病的RA常>65歲起病,性別差異小,多呈急性發病,發展較快(部分以OA為最初表現,幾年後出現典型的RA表現)。以手足水腫、腕管和跗管綜合征及多肌痛為突出表現,晨僵明顯,60%~70%RF陽性,但滴度多較低。X線以骨質疏鬆為主,很少侵襲性改變。患者常因心血管、感染及腎功能受損等合並症而死亡。選用NSAIDs要慎重,可應用小劑量激素,對慢作用抗風濕葯(SAARD)反應較好。 這是 類風濕, 對你的病症 我建議你去正規醫院看看,不可盲目的亂吃葯的
3、類風濕關節炎是怎麼患上的?
類風濕關節炎的特點是對稱性小關節腫脹,疼痛,而且以近端指間關節,掌指關節最容易早期受累,隨著病史的延長,可累及其他多個關節,比如腕,膝,肩,肘,踝關節。成都風濕醫院說到這種關節受累主要表現於侵蝕性滑膜炎,病程晚期可以出現關節的畸形及損毀,表現為天鵝頸,紐扣花畸形,嚴重影響了病友們的生活質量。
4、類風濕的晚期症狀是什麼.
那麼,類風濕的晚期症狀是什麼?一起來具體了解一下。 類風濕的晚期症狀 1)其突出的臨床表現為:反復發作的、對稱性的、多發性小關節炎,以手部指掌、腕、足趾等關節最常見。 2)早期呈現紅、腫、熱、痛和功能障礙,晚期關節可出現不同程度的強硬和畸形,並有骨和骨骼肌萎縮,是一種致殘率較高的疾病。相關閱讀:類風濕的早期症狀都有哪些 3)從病理改變的角度來看,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主要累及關節滑膜(以後可波及到關節軟骨、骨組織、關節韌帶和肌腱) ,其次為漿膜、心、肺及眼等結締組織的廣泛性炎症性疾病。因此病人除了有以上關節炎的表現外,還可有其他全身性表現,如發熱、疲乏無力、體重減輕、皮下結節、心包炎、胸膜炎、周圍神經病變、眼病變、動脈炎等。 4)病情和病程有個體差異,從短暫、輕微的少關節炎到急劇進行性多關節炎。受累關節以近端指間關節、掌指關節、腕、肘、肩、膝和足趾關節最為多見;頸椎、顳頜關節、胸鎖和肩鎖關節也可受累,並伴活動受限;髖關節受累少見。關節炎常表現為對稱性、持續性腫脹和壓痛,晨僵常長達1小時以上。最為常見的關節畸形是腕和肘關節強直、掌指關節的半脫位、手指向尺側偏斜和呈「天鵝頸」樣及鈕孔花樣表現。重症患者關節呈纖維性或骨性強直,並因關節周圍肌肉萎縮、痙攣失去關節功能,致使生活不能自理。除關節症狀外,還可出現關節外或內臟損害,如類風濕結節,心、肺、腎、周圍神經及眼等病變。 上述就是專家針對類風濕的晚期症狀做出的介紹,相信大家對此一定了更加全面的了解。類風濕的治療需要選擇最有效的方法,希望廣大患者抓住最佳的治療時機進行治療。更多
5、類風濕是什麼
【類風濕】全名是類風濕關節炎(RA),是一種病因未明的慢性、以炎性滑膜炎為主的系統性疾病。其特徵是手、足小關節的多關節、對稱性、侵襲性關節炎症,經常伴有關節外器官受累及血清類風濕因子陽性,可以導致關節畸形及功能喪失。
RA的發病可能與遺傳、感染、性激素等有關。RA關節炎的病理主要有滑膜襯里細胞增生、間質大量炎性細胞浸潤,以及微血管的新生、血管翳的形成及軟骨和骨組織的破壞等。
【臨床症狀】
1、晨僵:早晨起床時關節活動不靈活的主觀感覺,它是關節炎症的一種非特異表現,其持續時間與炎症的嚴重程度成正比。
2、關節受累的表現:
(1)多關節受累:呈對稱性多關節炎(常≥5個關節)。易受累的關節有手、足、腕、踝及顳頜關節等,其他還可有肘、肩、頸椎、髖、膝關節等。
(2)關節畸形:手的畸形有梭形腫脹、尺側偏斜、天鵝頸樣畸形、鈕扣花樣畸形等。足的畸形有跖骨頭向下半脫位引起的仰趾畸形、外翻畸形、跖趾關節半脫位、彎曲呈錘狀趾及足外翻畸形。
(3)其他:可有正中神經/脛後神經受壓引起的腕管∕跗管綜合征,膝關節腔積液擠入關節後側形成腘窩囊腫(Baker囊腫),頸椎受累(第2、3頸椎多見)可有頸部疼痛、頸部無力及難以保持其正常位置,寰樞關節半脫位,相應有脊髓受壓及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的表現。
3、關節外表現:
(1)一般表現:可有發熱、類風濕結節(屬於機化的肉芽腫,與高滴度RF、嚴重的關節破壞及RA活動有關,好發於肘部、關節鷹嘴突、骶部等關節隆突部及經常受壓處)、類風濕血管炎(主要累及小動脈的壞死性小動脈炎,可表現為指、趾端壞死、皮膚潰瘍、外周神經病變等)及淋巴結腫大。
(2)心臟受累:可有心包炎、心包積液、心外膜、心肌及瓣膜的結節、心肌炎、冠狀動脈炎、主動脈炎、傳導障礙,慢性心內膜炎及心瓣膜纖維化等表現。
(3)呼吸系統受累:可有胸膜炎、胸腔積液、肺動脈炎、間質性肺疾病、結節性肺病等。
(4)腎臟表現:主要有原發性腎小球及腎小管間質性腎炎、腎臟澱粉樣變和繼發於葯物治療(金制劑、青黴胺及NSAIDs)的腎損害。
(5)神經系統:除周圍神經受壓的症狀外,還可誘發神經疾病、脊髓病、外周神經病、繼發於血管炎的缺血性神經病、肌肥大及葯物引起的神經系統病變。
(6)貧血:是RA最常見的關節外表現,屬於慢性疾病性貧血,常為輕至中度。
(7)消化系統:可因RA血管炎、並發症或葯物治療所致。
(8)眼:幼年患者可有葡萄膜炎,成人可有鞏膜炎,可能由血管炎所致。還可有乾燥性結膜角膜炎、鞏膜軟化、鞏膜軟化穿孔、角膜溶解。
4、Felty綜合征:1%的RA患者可有脾大、中性粒細胞減少(及血小板減少、紅細胞計數減少),常有嚴重的關節病變、高滴度的RF及ANA陽性,屬於一種嚴重型RA。
5、緩解性血清陰性、對稱性滑膜炎:伴凹陷性水腫綜合征(RS3PE)男性多見,常於55歲以後發病,呈急性發病,有對稱性腕關節、屈肌腱鞘及手小關節的炎症,手背可有凹陷性水腫。晨僵時間長(0.5~1天),但RF陰性,X線多沒有骨破壞。有56%的患者為HLA-B7陽性。治療上對單用NSAIDs葯物反應差,而小劑量糖皮質激素療效顯著。常於1年後自發緩解,預後好。
6、成人Still病(AOSD):以高熱、關節炎、皮疹等的急性發作與緩解交替出現的一種少見的RA類型。因臨床表現類似於全身起病型幼年類風濕關節炎(Still病)而得名。部分患者經過數次發作轉變為典型的RA。
7、老年發病的RA:常>65歲起病,性別差異小,多呈急性發病,發展較快(部分以OA為最初表現,幾年後出現典型的RA表現)。以手足水腫、腕管和跗管綜合征及多肌痛為突出表現,晨僵明顯,60%~70%RF陽性,但滴度多較低。X線以骨質疏鬆為主,很少侵襲性改變。患者常因心血管、感染及腎功能受損等合並症而死亡。選用NSAIDs要慎重,可應用小劑量激素,對慢作用抗風濕葯(SAARD)反應較好。
6、什麼叫類風濕
?
7、類風濕關節炎的症狀有哪些
膝關節炎的出現最明顯的特徵就是疼痛,特別是在天氣或者氣候有所變化的時候,疼痛也會跟著發生變化,下面我們就來對疼痛這個特點做具體的解釋: 1、疼痛的特點:膝關節炎的疼痛,常常不知從何時開始,有時有好轉,有時增重,夜間也會疼痛,夜間膝關節伸直時疼痛加重,走路時疼痛,甚至完全不能走路。尤其是下坡下樓梯時,疼痛加重。>>>膝關節疼痛是膝關節炎最明顯的症狀,大家一定要提高警惕 2、疼痛的部位:膝的內側最多見,前側也有,有時後側也疼痛;外側疼痛的比較少;自覺的部位與壓疼的部位是一致
建義外選和濟尋骨風外塗
8、類風濕性關節炎臨床表現有哪些?
(1)關節症狀
〈1〉早期表現:對稱性多關節紅腫熱痛,常見四肢小關節指間近端關節梭形腫脹,掌指(跖趾)、腕、膝、肘、踝甚至顳頜關節等腫痛。晨起關節僵硬,午後逐漸減輕,為本病重要特徵。
〈2〉中、晚期表現:隨著病情進展轉為慢性、遷延性,關節滑膜滲出發展為增殖、肉芽病變,關節活動受限,繼而侵蝕骨、軟骨,引起關節面移位及脫臼,加上韌帶、關節囊及關節周圍組織破壞,致使關節變形。
(2)關節外症狀
〈1〉皮膚:部分患者出現皮下結節,多發於受壓和受摩擦的部位。結節可呈移動性或固定性,無痛或稍有壓痛,圓形或橢圓形,質地堅韌如橡皮,直徑1~3cm大小不等,一般有結節的患者,多示病情活動,預後較差。
〈2〉眼部病變:常見鞏膜或角膜周圍深層血管充血,視物模糊,表現為慢性結膜炎、鞏膜炎、虹膜炎、脈絡膜炎、角膜結膜炎等。
〈3〉可出現骨胳肌肉系統病變:肌炎、腱鞘炎、骨質疏鬆所致的病理性骨折等。
9、女性類風濕有哪些症狀?
女性類風濕關節炎患者,早期的症狀通常是不典型的一些表現,往往是非特異性的症狀。因為類風濕病通常是隱匿性起病,所以在早期症狀多是全身的表現,比如可能會有長時間的低熱、乏力、容易睏倦或者食慾下降、體重下降等。隨著病情的逐漸進展則會出現一些典型的關節表現,尤其在病情活動期的時候,會出現受累關節的腫脹、疼痛和僵硬感。類風濕關節炎通常以對稱性多關節炎為主要表現,受累關節多為手腕關節、手指關節以及膝關節、足踝關節或者足趾關節等。另外病情逐漸加重也會出現畸形,或者纖維性、骨性強直。此外也會出現一些關節外的表現,比如類風濕結節和肺間質病變等。
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