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風濕 > 風濕會犯困

風濕會犯困

發布時間:2020-10-27 15:49:15

1、類風濕關節炎是不是發困

?

2、類風濕因子達到220怎麼辦,最近都無力犯困

類風濕患者預防調理   一、平時預防注意保暖,避免受寒。其發病是因受風、寒、濕邪的侵襲,以致氣血運行不暢,導致濕、瘀、痰痹阻關節。所以,應時時刻刻注意關節保暖,避免再受風寒而使病情加重。   二、精神調理   1、注意生活規律性,保證睡眠時間,以使機體得到充足的修養。   2、防止精神刺激和精神過度緊張,保持愉快的心情、樂觀的情緒。過度的精神緊張可使體內內分泌產生紊亂,刺激血管收縮的物質如緩激肽、兒茶酚胺等增加,同樣可使病情加重.   三、飲食宜忌   飲食治療只能做為緩解病人症狀的一種輔助措施,正確調整飲食,也是預防症狀再發的手段。不飽和的長鏈脂肪酸,如魚油、夜櫻草等,以及某些微量元素,如可使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的症狀緩解,可減少疼痛和腫脹的關節數目,減少晨僵的時間、增加握力,緩解疲勞等。但是不能改變病程。但,有些食物如谷類(穀物、小麥、燕麥、黑麥)、牛奶、奶製品、茶、咖啡、紅色肉類、柑桔屬的水果等。病人吃這些食物後可能會產生不良的反應,使RA的臨床症狀加重。此外,飲食中也不宜食用蝦、蟹等,因這些海品屬於發物,易引起疾病的加重與復發。   四、康復鍛煉   1、類風濕關節炎患者急性期不易活動,因為活動容易損傷關節滑膜而使關節炎症進一步加重,故此時期不應做過多的肢體關節活動。   2、急性期炎症控制後,即應開始積極進行關節功能鍛煉和體育鍛煉。可根據關節活動程度,逐漸增加肢體關節活動量,功能鍛煉應避免過度疲勞,以而保護關節的功能,防止關節進一步攣縮、強直和肌肉萎縮。鍛煉遵守的原則:量力而行,循序漸進,持之以恆。 中醫學認為"醫食同源"。食物也具有性味,部分食物同時也是葯物,用之得當,可以防病治病。利用食物進行預防和治療疾病的方法,稱為食物療法. 方法如下: 1、辯證配膳:辯證診治也是食療的基本原則。"虛則補之,實則泄之"、"寒者熱切期望之,熱切期望者寒之"、"溫者清之,涼者溫之"、等,為治療大法。配膳時要根據"證"的陰陽、虛實、寒熱,分別給予不同的飲食配方。一般而言,風痹者宜用蔥、姜等辛溫發散之品;寒者宜用胡椒、乾薑等溫熱之品,而禁忌生冷;濕痹者宜用茯苓、苡米等葯品;熱痹者一般是濕熱之邪交織,葯膳宜用黃豆芽、綠豆芽、絲瓜、冬瓜等葯食物,而不宜吃羊肉及辛辣刺激性食物。 2、烹飪合理:凡食療物品,一般不採取炸、烤、爆等烹調方法,以免其有效成份破壞,或使其性質發生改變而失去治療作用。應採取蒸、煮、燉、煲湯等方法。烹飪的目的在於即使其味美可口,又使其保持葯性。 飲食調養對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來說非常重要。首先,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應選用高蛋白、高維生素及容易消化的食物經過合理的營養搭配及適當的烹調,盡可能提高患者食慾,使患者飲食中的營養及能量能滿足機體的需要。 其次,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不宜服用對病情不利的食物和刺激性強的食品,如辣椒等,尤其是類風濕性關節炎急性期的病人及陰虛火旺型病人最好忌用。糖類及脂肪也要少用,這是因為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常用糖皮質激素,導致糖代謝障礙,血糖增高,而脂類食物多粘膩,可使血脂膽固醇升高,造成心臟、大腦的血管硬化,並且對脾胃功能也有一定損害。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的食鹽用量也應比正常人少,因為鹽攝入過多會造成鈉鹽瀦留。 另外,茶葉、咖啡、柑橘、奶製品也可能會使類風濕病人的症狀加重。 不同類型的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其飲食宜忌也各不相同: (1)風熱型和濕熱型:風熱型主要症狀為關節遊走性疼痛,發熱,咽痛,便秘,小便溲赤,苔厚,舌紅,脈數或弦數,血沉也明顯增快,而濕熱型的病人可出現低熱、胸悶、納差、關節腫痛有積液、舌質紅、苔白膩、脈搏滑數、血沉增快等表現。出現這些症狀的病人應該多選用寒涼的飲食,如米仁粥、豆、生梨、豆卷、菊花菜、蘆根等,可以協助清除內熱;而不應食用溫熱性的食物,如辣椒、芥末、姜、桂皮、酒等,因為吃這些會傷陰助火,加重症狀。 (2)寒濕型:主要表現為關節腫痛或有積液,納差,大便溏薄,小便清長,畏寒,消瘦,面色無華,舌淡苔白膩,脈濡,血沉也增快。此型的患者應選用一些溫熱性的食物,如豬、牛、羊骨頭煮湯,及姜、桂皮、木瓜、葯酒等。 (3)肝腎兩虛型:這型患者可表現為關節疼痛畸形,肌肉萎縮,筋腱拘攣,畏寒,消瘦,面色無華,舌淡薄白或白膩,脈沉細,而血沉多不增速,或接近正常。此型患者可以多食一些補益的食品,如甲魚肉、雞肉、鴨肉、鵝肉、豬肉、牛肉、羊骨髓、胡桃、桂圓、芝麻等,關於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飲酒問題,也根據病情辯證對待。 哪些食物能緩解類風濕性關節炎症狀? 1)苦瓜、苦菜、馬齒覽、絲瓜等食物,具有清熱解毒功效,可以緩解局部發熱、發痛等。 2)薏仁、豆腐、芹菜、山葯、扁豆等食物,具清熱解毒功效,可緩解局部發熱、發痛等。 3)蛇類、蟲類等活血通絡祛風止痛的食品,即可做菜,也可泡酒後飲用,可以緩解局部的紅腫熱痛症狀,還可起到防止病變向其他關節走竄的作用,因此是作用較強的食物。 4)剛開叫的公雞,配150克生薑(切成片),在鍋中燜燉,不放油鹽,可放少量白酒,1天內吃完。隔一周在服一次。公雞仔具有補虛益腎、暖胃祛寒的作用,可緩解局部疼痛、關節肌肉無力。 5)童子鱔魚0.5千克,陰干,泡入1千克白酒中,1個月後即可飲用。每次飲酒50毫升,每天2次。童子鱔魚性溫善竄,有舒筋活絡、祛風除濕等功能,可緩解局部紅腫熱痛,防止病變向其他關節走竄,並對肩肘關節活動障礙效佳。 6)多種青菜、水果可以滿足人體對維生素、微量元素和纖維素的需求,同時具有改善新陳代謝的功能,可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作用,從而緩解局部的紅腫熱痛症狀。 7)香菇、黑木耳等食品,具有提高人體免疫力的作用,可以緩解局部的紅腫熱痛等症狀。 8)瘦豬肉200克,辣椒根150克,共煮湯,調味後服用,每日分2次服。可以緩解劇烈疼痛症狀。 總之,很多食物都可以起到緩解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症狀的作用,但我們選用食物時一定要對症,否則會影響效果。 可能加重類風濕性關節炎症狀的食物有哪些? (1)高脂肪類:脂肪在體內氧化過程中,能產生酮體,而過多的酮體,對關節有較強的刺激作用,幫患者不宜多吃高脂肪類食物,如牛奶、肥肉等,炒菜、燒湯也宜少放油。 (2)海產類:病人不宜多吃海產品,如海帶、海參、海魚、海蝦等,因其中含有尿酸,被人休吸收後,能在關節中形成尿酸鹽結晶,使關節症狀加重。 (3)過酸、過咸類:如花生、白酒、白糖以及雞、鴨、魚、肉、蛋等酸性食物攝入過多,超過體內正常的酸鹼度值,則會使體內酸鹼度值一過性偏高,使乳酸分泌增多,且消耗體內一定量的鈣、鎂等離子,而加重症狀。同樣,若吃過鹹的食物如鹹菜、鹹蛋、咸魚等,會使體內鈉離子增多,而加重患者的症狀。

3、治療流行性感冒 是用感康好還是白加黑好?

感康和白加黑都是兩種相對有一定區別的對症治療葯物,針對於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包括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出現的鼻塞、流涕、打噴嚏、咳嗽等症狀的緩解。感康和白加黑選擇哪個更好,主要是針對於病情,選擇白加黑尤其是白片,沒有加入撲爾敏的成分,不會引起其副作用的出現,主要是吃了之後不會犯困,適合在白天服用,而黑片和感康的成分類似,因為有撲爾敏的加入,所以會導致副作用的出現,比如嗜睡、昏睡、犯困,適合在晚上服用。所以,白天可以吃白加黑的白片,晚上可以選擇感康或者白加黑的黑片,不會導致副作用更加明顯。

 感康成分之一有咖啡 因,咖啡 因能與其他葯物混合提高它們的功效。咖啡 因能夠使減輕頭痛的葯的功效提高40%,並能使身體更快的吸收這些葯品縮短起作用的時間。那麼白加黑感冒葯和感康哪個好用?

感康為復方制劑,其組分為:每片含對乙醯氨基酚0.25g、鹽酸金剛烷胺0.1g、咖啡 因15mg、人工牛黃10mg、馬來酸氯苯那敏2mg。感康適用於緩解普通感冒及流行性感冒引起的發熱、頭痛、四肢觸痛、打噴嚏、流鼻涕、鼻塞、咽喉痛等症狀.

白加黑感冒葯為復方制劑,日用片:每片含對乙醯氨基酚325毫克,鹽酸偽麻黃 鹼30毫克,氫溴酸右美沙芬15毫克。 白加黑感冒葯適用於治療和減輕感冒引起的發熱、頭痛、周身四肢酸痛、噴嚏、流涕、鼻塞、咳嗽等症狀。

感康比白加黑更好用。因為復方氨酚烷胺膠囊適用於緩解普通感冒及流行性感冒引起的發熱、頭痛、四肢酸痛、打噴流鼻涕、咽痛等症狀更好,也可用於流行性感冒的預防和治療。復方氨酚烷胺膠囊之所以有這些作用是因為其中的金剛烷胺可抗「亞一甲型」流感病毒,抑制病毒繁殖;其中的人工牛黃具有解熱、鎮驚作用。而馬來酸氯苯那敏為抗過敏葯,能減輕流涕、鼻塞、打噴嚏等症狀;復方氨酚烷氨膠囊中的對乙醯氨基酚能抑制前列腺素合成,有解熱鎮痛的作用;是最常用的非抗炎解熱鎮痛葯,解熱作用與阿司匹林相似,鎮痛作用較弱,無抗炎抗風濕作用,是乙醯苯胺類葯物中最好的品種。特別適合於不能應用羧酸類葯物的病人。用於感冒、牙痛等症。復方氨酚烷胺膠囊中的咖啡 因是中樞興奮葯,能增強對乙醯氨基酚的解熱鎮痛效果,並能減輕其他葯物所致的嗜睡、頭暈等中樞抑製作用;

與風濕會犯困相關的內容